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深圳观澜街道樟坑径社区上围旧屋村排水整治工程实例,主要结合现状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设计阶段对渠道平面布置、渠道纵坡、横断面形式进行选择和护砌结构型式等方面设计要点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排水现状;平面布置;横断面形式;护砌结构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北部观澜街道樟坑径社区上围旧屋村,排水渠穿过上围旧屋村居民住宅区,为旧屋村主要排水通道,排水渠全长约357.9m,渠道发源于吕山顶山坳,起点位于版澜大道排水系统出水口处,终点于樟坑径社区公园处汇入樟坑径河,是樟坑径河的一级支流。该排水渠下游段长121.8m已进行过堤岸护砌,现状浆砌石矩形断面宽约2.5m,高约1.0m,其余段尚未进行过任何处理。
上围旧屋村排水渠沿线建筑物较多,都为居民自行修筑,没有考虑渠道的行洪要求,自身过水断面狭窄,过流能力低,遇强降雨常发生洪水不能及时排除,造成洪水漫顶,导致汛期上围旧屋村水浸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文结合项目排水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整治方案,形成本初步设计成果。
2 地质条件
本区位于深圳市中部台地谷地区,以台地地貌类型为主。分布有低丘陵和冲积平原。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沟谷呈树枝状发育。地貌形态以剥蚀堆积和侵蚀堆积为主,前者表现为风化剥蚀堆积和人工堆积,后者主要表现为河流冲积堆积。排水渠地形为东高西低,地面标高为70.97m~83.22m。根据钻探揭露,地层自上而下有: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下统(K1)粉砂岩(局部为花岗岩,本次勘察深度内未揭露到该层)。
拟建场地位于观澜街道辖区内。根据《深圳市地质构造图》的资料显示,场区处于松岗断裂带,属于紫金-博罗断裂带的西南端延伸部分,总体为北东向。松岗断裂带由长安断裂和楼村断裂组成,自上五埂、芜下一带进入本区后,沿茅洲河及福永乡的塘尾村附近进入珠江口。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内未揭露有破碎带,加之该断裂带为次生断裂,规模微小,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3 工程任务和规模
(1)工程任务:①解决渠道过水面积狭小和已整治段淤积問题,对现状土质堤岸进行护砌,保障渠道的行洪能力;②解决渠道局部段土质边坡受水流冲刷的安全隐患;③对渠道局部没有防护措施段加设栏杆。
(2)整治规模:①排水渠下游段现状已护砌的渠道进行清淤设计,长165.54m。②排水渠中部左岸土质高边坡采用400厚C25混凝土护坡,长约71.9m。③排水渠上游现状仍未整治的土质渠道段采用2.0m×1.5m的C25钢筋混凝土U型结构槽进行护砌,总长约157.87m。④对排水渠现状没有防护措施的沿线增设防护栏杆,长337.7m。
4 工程整治方案设计
4.1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樟坑径社区上围旧屋村,与樟坑径河相接。本次对排水渠进行整治,总长357.92m。排水渠下游部分段已进行整治,两岸为居民住宅区,建筑物密集、渠道沿线供水管线较多,虽无法满足渠道的设防标准,但在不考虑安全超高的情况下,仍能满足渠道设防标准的过流能力。结合排水渠现状,综合考虑项目的可实施性,本次排水渠整治,渠道走向仍按现状走向布置,渠道平面布置如下:
对现状已整治的渠道(0+000.00~0+200.05)进行清淤设计,保证渠底的连接顺畅,对樟坑径河与现有排水渠交汇段(0-034.51~0+000.00)进行局部清淤长34.51m。
(0+122.58~0+198.75)段左岸为土质高边坡,坡脚受水流的冲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采用400厚C25砼进行护坡处理。
(0+200.05~0+357.92)段为天然渠道,渠道狭小,杂草较多,现采用U型结构槽型式对两岸进行护砌,并在0+266.72~0+272.72穿路段设置箱涵。
渠道沿线为住宅区,渠道大部分都已设防护设施,本次工程对(0+171.53~0+198.75右岸,0+200.05~0+357.92两岸)现状没有防护设施的渠道加设栏杆。
在桩号0+287.84处有支流汇入,应预留1.5m×1.5m的进水口。
4.2 渠道纵坡
桩号0+000.00处现渠底高程为69.41m,版澜大道排水系统出口处高程为76.12m。根据测量纵断面资料,排水渠现状为上游部分较陡,下游部分相对比较平缓。结合渠道现状高程,尽量避免渠底大开挖,同时保证设计段渠底与上下游渠底的顺接:对(0-034.51~0+000.00)段进行清淤,平均清淤深度约160mm;(0+000.00~0+262.89)段,长262.89m,设计起点高程69.10m,设计终点高程71.72m,设计纵坡为0.01;(0+262.89~0+357.92)段长95.03m,设计终点高程为76.12m,设计纵坡为0.046。本次渠道纵坡设计,桩号(0+200.00~0+310.00)因现状渠道狭小,需进行扩大挖深,最大挖深0.78m
4.3 横断面
渠道未整治段现状为梯形断面,本次设计在满足过水流量的情况下,对梯形结构断面和矩形结构断面进行对比:
梯形断面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梯形断面结构因所需的施工操作面小,因此土方开挖方量少,结构断面护砌施工简单,造价便宜,但梯形断面所需的上口宽度较宽。
矩形断面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
矩形断面结构施工工艺相对复杂,施工工作面较大,土方开挖、回填方量较大,因此造价较梯形断面高,但采用矩形断面,能最大限度的节省土地。
综合以上比较,并结合排水渠自身特点,排水渠穿过上围旧屋村居民住宅区,建筑物较密集。虽然从施工难度和造价方面,梯形断面都占有优势,但梯形断面占地面积较大,不符合上围旧屋村的实际,且排水渠下游已护砌段和上游版澜大道出水口都为矩形断面。因此,本次工程,选用矩形断面结构,渠道宽2.0m,渠道深1.5m。
4.4 护砌结构型式
该排水渠穿过居民住宅区,且有部分段有高边坡,为尽量减少渠道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和尽量减少投资的条件下解决本段现状存在的问题,本阶段比选了分离式结构:重力式挡墙加护底和U型钢筋混凝土槽结构型式。
综合以上比较,从节省投资、减少占地、对地基要求等方面的条件下,选用渠道结构型式,本次采用U型钢筋混凝土槽。在(0+122.58~0+198.75)段左岸土质高边坡段,为保证坡脚不受水流的冲刷,本次在尽量对现状高边坡不扰动的情况下,采用C25混凝土护砌。
4.5 堤顶设计
排水渠穿过樟坑径社区上围旧屋村居民区,渠道沿线大部分均已设置防护措施,只有局部段已整治段和上游未整治段尚未加设,考虑周边居民的安全,在两岸设栏杆,总长337.7m。栏杆高1.1m,本次采用栏杆,与渠道现状的栏杆保持一致,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栏杆,由厂家负责设计并安装。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工程的实施,解决了该渠道大部分过水断面狭小不能满足行洪要求造成上围旧屋村内涝的问题,同时也解决渠道局部地段现状无任何防护措施带来的安全隐患,改善该处河堤管理不善状况,从而保障渠道行洪能力且有利于水质改善,有利于改善渠道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关键词:排水现状;平面布置;横断面形式;护砌结构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北部观澜街道樟坑径社区上围旧屋村,排水渠穿过上围旧屋村居民住宅区,为旧屋村主要排水通道,排水渠全长约357.9m,渠道发源于吕山顶山坳,起点位于版澜大道排水系统出水口处,终点于樟坑径社区公园处汇入樟坑径河,是樟坑径河的一级支流。该排水渠下游段长121.8m已进行过堤岸护砌,现状浆砌石矩形断面宽约2.5m,高约1.0m,其余段尚未进行过任何处理。
上围旧屋村排水渠沿线建筑物较多,都为居民自行修筑,没有考虑渠道的行洪要求,自身过水断面狭窄,过流能力低,遇强降雨常发生洪水不能及时排除,造成洪水漫顶,导致汛期上围旧屋村水浸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文结合项目排水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整治方案,形成本初步设计成果。
2 地质条件
本区位于深圳市中部台地谷地区,以台地地貌类型为主。分布有低丘陵和冲积平原。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沟谷呈树枝状发育。地貌形态以剥蚀堆积和侵蚀堆积为主,前者表现为风化剥蚀堆积和人工堆积,后者主要表现为河流冲积堆积。排水渠地形为东高西低,地面标高为70.97m~83.22m。根据钻探揭露,地层自上而下有: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下统(K1)粉砂岩(局部为花岗岩,本次勘察深度内未揭露到该层)。
拟建场地位于观澜街道辖区内。根据《深圳市地质构造图》的资料显示,场区处于松岗断裂带,属于紫金-博罗断裂带的西南端延伸部分,总体为北东向。松岗断裂带由长安断裂和楼村断裂组成,自上五埂、芜下一带进入本区后,沿茅洲河及福永乡的塘尾村附近进入珠江口。根据勘察结果,场地内未揭露有破碎带,加之该断裂带为次生断裂,规模微小,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3 工程任务和规模
(1)工程任务:①解决渠道过水面积狭小和已整治段淤积問题,对现状土质堤岸进行护砌,保障渠道的行洪能力;②解决渠道局部段土质边坡受水流冲刷的安全隐患;③对渠道局部没有防护措施段加设栏杆。
(2)整治规模:①排水渠下游段现状已护砌的渠道进行清淤设计,长165.54m。②排水渠中部左岸土质高边坡采用400厚C25混凝土护坡,长约71.9m。③排水渠上游现状仍未整治的土质渠道段采用2.0m×1.5m的C25钢筋混凝土U型结构槽进行护砌,总长约157.87m。④对排水渠现状没有防护措施的沿线增设防护栏杆,长337.7m。
4 工程整治方案设计
4.1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樟坑径社区上围旧屋村,与樟坑径河相接。本次对排水渠进行整治,总长357.92m。排水渠下游部分段已进行整治,两岸为居民住宅区,建筑物密集、渠道沿线供水管线较多,虽无法满足渠道的设防标准,但在不考虑安全超高的情况下,仍能满足渠道设防标准的过流能力。结合排水渠现状,综合考虑项目的可实施性,本次排水渠整治,渠道走向仍按现状走向布置,渠道平面布置如下:
对现状已整治的渠道(0+000.00~0+200.05)进行清淤设计,保证渠底的连接顺畅,对樟坑径河与现有排水渠交汇段(0-034.51~0+000.00)进行局部清淤长34.51m。
(0+122.58~0+198.75)段左岸为土质高边坡,坡脚受水流的冲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采用400厚C25砼进行护坡处理。
(0+200.05~0+357.92)段为天然渠道,渠道狭小,杂草较多,现采用U型结构槽型式对两岸进行护砌,并在0+266.72~0+272.72穿路段设置箱涵。
渠道沿线为住宅区,渠道大部分都已设防护设施,本次工程对(0+171.53~0+198.75右岸,0+200.05~0+357.92两岸)现状没有防护设施的渠道加设栏杆。
在桩号0+287.84处有支流汇入,应预留1.5m×1.5m的进水口。
4.2 渠道纵坡
桩号0+000.00处现渠底高程为69.41m,版澜大道排水系统出口处高程为76.12m。根据测量纵断面资料,排水渠现状为上游部分较陡,下游部分相对比较平缓。结合渠道现状高程,尽量避免渠底大开挖,同时保证设计段渠底与上下游渠底的顺接:对(0-034.51~0+000.00)段进行清淤,平均清淤深度约160mm;(0+000.00~0+262.89)段,长262.89m,设计起点高程69.10m,设计终点高程71.72m,设计纵坡为0.01;(0+262.89~0+357.92)段长95.03m,设计终点高程为76.12m,设计纵坡为0.046。本次渠道纵坡设计,桩号(0+200.00~0+310.00)因现状渠道狭小,需进行扩大挖深,最大挖深0.78m
4.3 横断面
渠道未整治段现状为梯形断面,本次设计在满足过水流量的情况下,对梯形结构断面和矩形结构断面进行对比:
梯形断面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梯形断面结构因所需的施工操作面小,因此土方开挖方量少,结构断面护砌施工简单,造价便宜,但梯形断面所需的上口宽度较宽。
矩形断面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
矩形断面结构施工工艺相对复杂,施工工作面较大,土方开挖、回填方量较大,因此造价较梯形断面高,但采用矩形断面,能最大限度的节省土地。
综合以上比较,并结合排水渠自身特点,排水渠穿过上围旧屋村居民住宅区,建筑物较密集。虽然从施工难度和造价方面,梯形断面都占有优势,但梯形断面占地面积较大,不符合上围旧屋村的实际,且排水渠下游已护砌段和上游版澜大道出水口都为矩形断面。因此,本次工程,选用矩形断面结构,渠道宽2.0m,渠道深1.5m。
4.4 护砌结构型式
该排水渠穿过居民住宅区,且有部分段有高边坡,为尽量减少渠道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和尽量减少投资的条件下解决本段现状存在的问题,本阶段比选了分离式结构:重力式挡墙加护底和U型钢筋混凝土槽结构型式。
综合以上比较,从节省投资、减少占地、对地基要求等方面的条件下,选用渠道结构型式,本次采用U型钢筋混凝土槽。在(0+122.58~0+198.75)段左岸土质高边坡段,为保证坡脚不受水流的冲刷,本次在尽量对现状高边坡不扰动的情况下,采用C25混凝土护砌。
4.5 堤顶设计
排水渠穿过樟坑径社区上围旧屋村居民区,渠道沿线大部分均已设置防护措施,只有局部段已整治段和上游未整治段尚未加设,考虑周边居民的安全,在两岸设栏杆,总长337.7m。栏杆高1.1m,本次采用栏杆,与渠道现状的栏杆保持一致,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栏杆,由厂家负责设计并安装。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工程的实施,解决了该渠道大部分过水断面狭小不能满足行洪要求造成上围旧屋村内涝的问题,同时也解决渠道局部地段现状无任何防护措施带来的安全隐患,改善该处河堤管理不善状况,从而保障渠道行洪能力且有利于水质改善,有利于改善渠道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