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父母曾经的梦想吗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和老汤姆聊天,我们聊到了各自父母的理想。他和我講了自己爸爸的故事:
  “小时候,我爸的村子里有个猪肉档,主人是一个杀猪的胖子。
  “那时家里穷,吃不上几顿肉。有空的时候,瘦骨嶙峋的老爸就会站在档旁的柱子后面偷看胖子切猪肉。
  “每天早上开档,他都会看到胖子把一排五花肉用力甩在桌上显眼的位置,啪一声,然后大喊一句:‘这块是我的,你们买其他。’
  “饥肠辘辘的他,那时心中就已经暗暗立下了目标,以后也要当一名杀猪佬。”
  听到这个故事,我也决定打电话问我妈。
  前两天日常的一通电话里,在我俩没话聊的时候,我冷不伶仃地丢给她一句:“妈,你以前有过什么梦想吗?”
  大概是想不到我会问这样的问题,她停顿了几秒,打趣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聊什么梦想。”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我妈的语气也逐渐变得柔和起来,不像往常她抱怨生活的不易或我爸的不体贴时的模样:
  “我啊,就是想读大学。”
  “以前,我是村里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在高考复办的那一年,我正在纺织厂里当个小职员。听到这个消息,我马上盘算着去参加,领导听到了也说要支持我。
  “我回到家里说这件事,没想到你外公劈头盖脸就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你一个女人家,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而且你一个人去读了,我怎么跟你五个哥哥解释?’
  “他们世代为农,不一定知道读书的意义。可还是没想到,我最大的阻力是来自家人。”
  那时候的年轻人都“懂事”,我妈没有闹。在高考的那一天,依旧在纺织厂里上班,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随后的十多个年里头,她遭遇了很多的温饱不定,也再也没有接受过教育。最后,她作为一个大龄产妇生下我,比我大部分同龄人的父母都大了一轮有余。
  但她讲起这些年轻时的遗憾,却像讲那些细碎的家常一样语气平缓。
  我知道,我妈的故事稀疏平常,既不宏大,也不浪漫。
  我也去问了一些朋友:“你知道你爸妈的梦想吗?”
  Vivian说,以前自己的妈妈想当一名特务;Ninety的妈妈,想要做一个优雅的老师;而紫菜的爸爸,则想当个深究学问的大学老师。
  我在知乎上认识的王诺诺,也给我讲了个她妈妈的故事:
  诺诺的妈妈说,她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关于“诗”的志趣。
  但诺诺不加掩饰地揶揄着她妈妈,“我说我不信,我看过她年轻时候的照片,不像写诗给出版社的女文青,倒是像写小报告给班主任的女团支书。她差点没呼我一巴掌,说‘兔崽子你给我滚。’”
  直到后来,诺诺翻开了妈妈大有年头的日记,一阵巨大的违和感伴随着陈年英雄牌墨水的味道袭来。日记本里不止是摘抄当年报上的诗歌散文,还有自己的原创篇幅近百,春花、春草、春风、春心荡漾,放眼望去,一片朦胧诗。
  那时候,她才坦诚地把妈妈和文青两个身份联系在了一起。原来,20年前的年轻人,和我们现在也没有差得多少。
  不过,所有朋友里面,丸尾爸爸的梦想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因为,他的梦想是关于足球。对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来说,生活枯燥,只能通过给器材室的老头发烟,来换得每天可以拿出一个破破烂烂的足球来踢的待遇。
  于是,放学别人都回家后,他们就在空荡荡的操场上驰骋。那大概是他爸爸对足球的狂热的开始。
  上了大学以后,他进了校足球队。之后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奔跑在操场的草坪上进行练习。后来北京一些高校联合起来搞了足球联赛,他作为首发前锋也征战了不少操场,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爸爸也成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一个人。
  甚至于,丸尾爸爸曾经给丸尾起名做“贝蒂”,阴柔的两个字却有着霸气的内涵:“球王”贝利、“战神”巴蒂这两个著名世界球星。
  丸尾或是对此颇有怨念,不断地跟我强调,他爸在校队如此刻苦,是图谋校队每月给的十几块补贴。要知道,那时食堂米饭二分钱一两,这也是一笔巨款了。
  可是啊,我问过的所有人里,无论是紫菜的爸爸、诺诺的妈妈亦或是丸尾的爸爸,也都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紫菜的爸爸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有机会去北京念研究生,可是家境不好的他还是选择了就业分配;丸尾的爸爸,即使对足球有着一腔热忱,接触足球太晚的他也终究是进不去运动员的体制里头。
  诺诺也在妈妈的日记本里的一首诗里找到了妈妈没能成为文学家的答案:
  “无影灯下
  小生命第一次向我笑
  尿布,奶粉,操劳,凌晨三点的哭闹
  但我愿荒废后半生所有的诗意
  让你一直笑”
  那是日记里的最后一首诗,也可能是诺诺妈妈一生写的最后一首诗。
  而当不了真正知识分子的我妈,后来跟着我爸,只能另辟蹊径,去了深圳经商。投身到了市场经济里的她,在初到深圳几年挤在逼仄狭窄的出租屋里,偷偷地把所谓的梦想也简单地转为“赚钱”了。
  在起早摸黑赚钱的十几年里,我妈把她不多的数理化知识留在了六七十年代,我看她拿起过的书,全是关于如何成功、如何说话以及如何养生云云。
  在爸妈的年代里,因为形形色色的原因,他们都没有往自己当初想要发展的方向走下去。
  爸妈那些实现不了的理想,都是在一步步远离他们的生活的。尤其是当他们挂起爸爸妈妈的身份牌之后,大多数人便开始不用“梦想”这个词了。他们想要的是踏踏实实的“规划”。并且力所能及地,不让自己当初的遗憾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发生。
  我妈或许是因为自己当初的遗恨,总有一份执念:大学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身份。所以打小,她就逼着我好好学习,叫我把打游戏、谈恋爱的坏心思都丢到一旁。
  当我考上这所不知名211院校的时候,我妈眼眶都红了。
  紫菜对我说,她的爸爸现在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以后不给女儿添麻烦,好让她放心地大步走远,丸尾的爸爸在尝试培养丸尾的足球爱好未果后,现在只把自己对足球的感情寄托在了每一场欧洲杯的比赛里;而Ninety的妈妈认为女儿也能够独立生活了,才开始规划着多出去走走。
  而我那个平凡的妈妈,那天最后在电话里,像平常和我唠嗑家常般,对我说:“我现在也没有什么梦想了,就盼着你毕业之后,我能像普通的退休老人那样去过日子就好了。”
  或许,现在我们在路上见到那些大嗓门又烦人的大妈,或是衣着邋遢又好为人师的大叔,都曾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意气风发的模样。
  可是,谁又知道我们再过个20年,不会像他们那样呢?■
  (飞米荐自《格言》)
  责编:小侧
其他文献
相信每个参加工作超过5年的人都有一次好的同学会回忆和一次坏的同学会经历。5年,足够成为分水岭,结婚生子、事业初具规模,过往20多年同根同土的培育此刻长成千姿百态的人生。    好的那一次,定是离开后的第一次重聚,独自奋斗,然后欢天喜地去了,甚至主动发起了同学会,在酒精和老歌的共同作用下,一起温习了昨天、哭红了今天、承诺了明天,套现了童年往事的一点温存,用以鼓励自己未来不会太坏,至少还有这么多老同学
期刊
奥斯卡是笔大买卖。看奥斯卡事无巨细的年度财政报告,去年用在典礼和相关活动上的支出有4400万美元。果真是全球娱乐圈最盛大的爬梯,从中午到晚上,半天花掉小半个亿,钱花在哪儿了?  提名获得者午宴,费用26万美元;  奥斯卡主席奖,这是一个终身荣誉奖项,成龙去年获了此奖,费用86.5万美元;  奥斯卡官方晚宴,费用180万美元,其中餐饮具体花销不得而知,只知道主厨沃尔夫冈·普克仅购买巧克力就花了2万美
期刊
在古代,特别会种花的人被称为“种花师”,相当于现在的职业园艺师,卖花的叫“卖花郎”。到了明清时代,山东的花农则每年将牡丹苗运往华南,利用温暖自然条件露天催花,在春节前夕销售。可见当时古人不仅热衷于种花,更热衷于消费花。  宋单父是历史上有名的种花师,柳宗元曾夸他:“洛人宋单父,字仲儒,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色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上皇(唐玄宗)召至骊山,树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赐金千余
期刊
一饭店的阿姨,给一个瘫在床上中年女子送餐,这中年女子,据说是三十七八岁,每次送餐的阿姨到了楼下,只能用电话告诉她,她就在七楼的窗户里把一钥匙包往外扔,阿姨捡起钥匙包,拿出钥匙,再把饭菜送上七楼。  這天,中年女子在往外扔钥匙包的时候,却砸到一个女子头上,砸出一个大包了。这位挨砸的女子报了警,警察来了,也引来了一些街坊和路人。  街坊和警察都告诉被砸女子,这是一个残疾人,家里经常没人。受伤的中年妇女
期刊
关羽是中国的“义”之典范。历来受封建君王尊崇,各地皆立有关庙,而以其老家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规模最大。据说当地县令曾挨着关庙盖了个关夫人庙,直到庙宇落成,方才暗呼糟了!毕竟关夫人姓甚名谁?有何事迹?请看正文分解。  “花关索”的故事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时,曾引《蜀记》材料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大意是说,吕布被围困时曾遣秦
期刊
我们在升降梯里晃悠了将近五分钟,才到达井筒底部。整个过程很安静,只有升降梯和轨道摩擦发出的叮当声清晰可闻。  进入矿井底部,我们看到了很多老旧的铁矿石运输车,它们曾在昏暗生锈的隧道里来回往返、昼夜不息——这就是位于德国萨尔茨基特市的康拉德铁矿。1867年至1976年间,铁矿运营的时间超过一个世纪。但现如今,这一废弃铁矿有了个新身份。  如果计划进展顺利,康拉德铁矿五年内将储存德国核电站产生的30万
期刊
抱怨是有多种形式的。有些抱怨层次是比较高级的,通常的形式是通过幽默、笑话来表达内心的意图。如美国有一名人讲话时被人扔鞋袭击,他低头避开袭击后说:“这鞋有42码。”一句话,引来哄堂大笑。这种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是较高的。你说这话纯粹是表扬吗?那就错了。“这鞋有42码”,已說明这鞋是一只大鞋了,是具有攻击力的尺码了。这话很巧妙。  有些抱怨则显得很官腔。那是一种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来人先说去年,前段的
期刊
一  有一天,闲着没事,我问媳妇,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结婚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她说,有啊,醒来的时候听见你在厨房忙,陽光打在被子上,猫在伸懒腰,狗打了一个哈欠,接到妈妈的电话问,现在孕吐还很厉害吗?  她说,你出差回来,我去火车站接你,站在火车站东出站口看着一大群人往外走,想想里面有一个你,自己就站在那里傻笑,然后你向我招手。  她说,每一次我哭的时候,每一次我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迎接小生命,
期刊
人人都有一张脸,脸上的眼睛与肌肉常会随着内心情绪的变化而运动,这种运动构成的表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脸色。有人喜欢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有人则坚持公理,有主见,在脸色面前选择闭眼。  我认为,能否在上司脸色面前闭眼,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个人对自由、自尊之重视,二是社会公平、开放的环境,三是个人要有才华与本领。  一个人按社会的公序良俗、法纪办事,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以不伤自尊为最基本的要求
期刊
昨晚听来一个小故事,颇为感慨。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个农民工,骑着单车,不小心把路边的一辆奔驰给蹭了。  左右为难之际,一个男子走过来,说:“赔得起吗?”  “赔不起。”农民工说。  “赔不起,还不走?”男子说。农民工迟疑了下,踩着单车走了。途中他回了下頭,发现跟他说话的男子掏出车钥匙,坐进奔驰,开走了。■  (哲水荐自《羊城晚报》)  责编:天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