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正在成为助推山东省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山东省计划到2022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
从山东省产业链布局上看,企业在软硬件支撑层、前沿算法技术、垂直应用领域都有涉及。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让山东省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拥有上佳的硬件环境,也为人工智能结合产业链打造应用场景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人工智能为山东赋能
去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这是全国首个“智能+”省级政府文件。计划到2022年,人工智能企业预计达到500家以上,实现全省16市全覆盖。
目前山东省以人工智能软硬件、核心算法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人工智能企业共有12家,传统产业+人工智能转换升级的企业约有270余家。在细分领域上,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各子类别中占比最大,制造及上下游相关企业120余家,2018年度总产值约200亿元,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从技术环境上看,山东省传统制造业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硬件环境,为人工智能在‘技术+硬件’实现应用场景打造上铺垫了广泛的‘场景’基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信息科技处处长杨振学说。
山东企业浪潮生产的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歌尔声学的智能电声器件及智能电子配件销量居全国第一,国内每六台身份证阅读设备至少有一台来自神思电子;创泽机器人、海天智能等企业深耕机器人研发技术,结出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丰硕成果;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垂直领域百花齐放,涌现出海信、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研究院、杰瑞工控等一批领军企业和智慧工厂全流程解决方案、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等。这一系列成绩都是由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发展思路推动。
去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批复支持山东省创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后,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目前,济南、青岛正在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深化人工智能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建设。济南市正在搭建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的开放平台,并鼓励浪潮、神思等企业搭建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同时,放开交通、医疗、教育等产业领域,让人工智能快速渗透。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建设上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高地。
青岛市正在打造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更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应用场景的打造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互联网处处长周林介绍,“现在青岛引进项目,不再停留在招商或者引资的思路上,更多的考虑项目的技术和产业指标。主要是项目与产业链的契合度,项目要有带动一方产业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项目和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上的出口,也直接带动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在产业平台上的升级。”
山东省已有7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智能学科科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山东省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搭建了支撑平台。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山东省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应用场景开放水平,鼓励更多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应用落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去年发布了100个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技术需求,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化工、电力、海洋、农业、医疗、安防、金融、智慧家庭、智能办公等领域,涉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大数据、智能识别等具体应用场景。
据统计,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平均年龄为5.5年。从全国范围来看,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初创企业云集,企业平均年龄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年轻。山东老牌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企业转型较多,传统制造业正在人工智能的带动下重新定位。
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全新态势下,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新兴战略正在为新旧动能转化期的山东赋能。
青岛打开国际化窗口
山东的人工智能发展主要看青岛。青岛与日本、韩国相邻,拥有上合示范区等国际合作新平台,具备以国际视野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生态系统,搭建中国面向世界人工智能应用新平台的基础。
在去年11月结束的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会议上,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海康威视等人工智能全球头部企业,以及海尔、海信、歌尔等本土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发布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宣言》。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会议上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聚首青岛,一起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就是要在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中,做一次引领性、创造性的探索。”
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了41个行业大类中的36个大类,依托海尔、海信、中车四方、东软载波、歌尔声学、双星集团、澳柯玛等本土企业,青岛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已有较好发展,并开始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全面发力。
“青岛是中国制造业的领军城市之一,拥有1200多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杨振学介绍,青岛工业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快速发展,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高新技术环境。
对于青岛来说,长期积累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提供了新发展契机。周林说:“互联网+时代,青岛和山东在产业和转换上都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上,则体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意识,在抢抓国际机遇,做好产业结合上走出了新路子。”
“科大讯飞计划投资20亿元在青岛设立山东总部(山东讯飞)及日本韩国总部。”在与青岛的产业融合上,去年与青岛市政府签约的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将建设AI+产业加速中心,助力青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大讯飞力争5年内组建大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不低于20家,形成不低于20个国内领先的标志性前沿技术成果和应用解决方案,推动不低于5个应用成果达到规模化应用水平。”
在人工智能领域,从山东向东,日本和韩国各有优势,日本不仅有庞大的技术专利儲备,还在全球前10家最多拥有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公司中占据6家;韩国则于去年底公布“人工智能(AI)国家战略”,旨在推动韩国从“IT强国”发展为“AI强国”。从日韩回看山东,正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全球策源地的青岛,无疑是山东人工智能的聚焦点。
周林介绍,科大讯飞、华为、商汤科技、旷视、达闼机器人、海康威视等人工智能全球头部企业已经在青岛落地重点项目,“面向日韩市场和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打开的国际窗口,这些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潜力。”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核心算法上,需要与制造业深度结合共同开拓市场。换句话说,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形成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找到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周林表示,希望未来全球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都在青岛找到答案,进而协同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从山东省产业链布局上看,企业在软硬件支撑层、前沿算法技术、垂直应用领域都有涉及。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让山东省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拥有上佳的硬件环境,也为人工智能结合产业链打造应用场景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人工智能为山东赋能
去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这是全国首个“智能+”省级政府文件。计划到2022年,人工智能企业预计达到500家以上,实现全省16市全覆盖。
目前山东省以人工智能软硬件、核心算法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人工智能企业共有12家,传统产业+人工智能转换升级的企业约有270余家。在细分领域上,智能机器人产业在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各子类别中占比最大,制造及上下游相关企业120余家,2018年度总产值约200亿元,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从技术环境上看,山东省传统制造业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硬件环境,为人工智能在‘技术+硬件’实现应用场景打造上铺垫了广泛的‘场景’基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信息科技处处长杨振学说。
山东企业浪潮生产的人工智能计算服务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歌尔声学的智能电声器件及智能电子配件销量居全国第一,国内每六台身份证阅读设备至少有一台来自神思电子;创泽机器人、海天智能等企业深耕机器人研发技术,结出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丰硕成果;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垂直领域百花齐放,涌现出海信、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研究院、杰瑞工控等一批领军企业和智慧工厂全流程解决方案、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等。这一系列成绩都是由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发展思路推动。
去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批复支持山东省创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后,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目前,济南、青岛正在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深化人工智能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建设。济南市正在搭建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的开放平台,并鼓励浪潮、神思等企业搭建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同时,放开交通、医疗、教育等产业领域,让人工智能快速渗透。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建设上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高地。
青岛市正在打造全球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更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应用场景的打造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互联网处处长周林介绍,“现在青岛引进项目,不再停留在招商或者引资的思路上,更多的考虑项目的技术和产业指标。主要是项目与产业链的契合度,项目要有带动一方产业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项目和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上的出口,也直接带动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在产业平台上的升级。”
山东省已有7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智能学科科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山东省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培养搭建了支撑平台。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山东省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高应用场景开放水平,鼓励更多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应用落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去年发布了100个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应用场景技术需求,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化工、电力、海洋、农业、医疗、安防、金融、智慧家庭、智能办公等领域,涉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大数据、智能识别等具体应用场景。
据统计,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平均年龄为5.5年。从全国范围来看,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代表的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初创企业云集,企业平均年龄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年轻。山东老牌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企业转型较多,传统制造业正在人工智能的带动下重新定位。
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全新态势下,智慧工厂、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新兴战略正在为新旧动能转化期的山东赋能。
青岛打开国际化窗口
山东的人工智能发展主要看青岛。青岛与日本、韩国相邻,拥有上合示范区等国际合作新平台,具备以国际视野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生态系统,搭建中国面向世界人工智能应用新平台的基础。
在去年11月结束的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会议上,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海康威视等人工智能全球头部企业,以及海尔、海信、歌尔等本土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发布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宣言》。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会议上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聚首青岛,一起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就是要在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中,做一次引领性、创造性的探索。”
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了41个行业大类中的36个大类,依托海尔、海信、中车四方、东软载波、歌尔声学、双星集团、澳柯玛等本土企业,青岛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已有较好发展,并开始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全面发力。
“青岛是中国制造业的领军城市之一,拥有1200多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杨振学介绍,青岛工业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快速发展,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高新技术环境。
对于青岛来说,长期积累的制造业基础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提供了新发展契机。周林说:“互联网+时代,青岛和山东在产业和转换上都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上,则体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意识,在抢抓国际机遇,做好产业结合上走出了新路子。”
“科大讯飞计划投资20亿元在青岛设立山东总部(山东讯飞)及日本韩国总部。”在与青岛的产业融合上,去年与青岛市政府签约的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将建设AI+产业加速中心,助力青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大讯飞力争5年内组建大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不低于20家,形成不低于20个国内领先的标志性前沿技术成果和应用解决方案,推动不低于5个应用成果达到规模化应用水平。”
在人工智能领域,从山东向东,日本和韩国各有优势,日本不仅有庞大的技术专利儲备,还在全球前10家最多拥有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公司中占据6家;韩国则于去年底公布“人工智能(AI)国家战略”,旨在推动韩国从“IT强国”发展为“AI强国”。从日韩回看山东,正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全球策源地的青岛,无疑是山东人工智能的聚焦点。
周林介绍,科大讯飞、华为、商汤科技、旷视、达闼机器人、海康威视等人工智能全球头部企业已经在青岛落地重点项目,“面向日韩市场和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打开的国际窗口,这些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潜力。”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核心算法上,需要与制造业深度结合共同开拓市场。换句话说,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形成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找到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周林表示,希望未来全球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都在青岛找到答案,进而协同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