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厝里的皇家秘辛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砖白石燕尾脊,咱厝价值世界级”,闽南红砖厝以其独特“皇宫起”的建筑形式,留给后人无限遐思。
  “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这说的是闽南红砖厝“皇宫起”的建筑形式。
  闽系红砖建筑,在闽南以泉州为核心,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红砖建筑以三间张双落大厝为基本单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在装饰与色彩纹样等方面都与其他区域的建筑截然不同,既有“东方家园”雅称,又有“中西合璧”美誉,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与皇家的不解之缘
  红砖厝在福建的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至于其中缘由,还得从“臭头皇后”的故事说起。
  相传五代时期,惠安县黄田(今张坂后村)人、工部侍郎黄纳裕的侄女黄小厥,有幸被闽王王审知选入宫中,因其才貌双全后来又被立为王妃。黄小厥小时候头上曾长过一层蚝壳般的癞疮,所以后人戏称她为“臭头皇后”(乡间人把王侯的配偶称作“皇后”)。但正是这个“臭头皇后”,即使在贵为王妃之后,仍旧一心挂念着家乡人民的疾苦。
  有一年春天,福州连续下了几天的倾盆大雨。黄皇后在宫中焦虑不安,因为每年的这个季节,离福州不远的闽南地区也正值雨季。她深知家乡的父老乡亲身居茅屋,地处滨海,遇到大雨加上大风,经常是茅飞屋塌,苦不堪言,因而很是忧伤。闽王瞧在眼里,忙问何故。黄皇后便将情况如实说了。闽王沉思片刻,便道:“爱妃,这事好办,寡人赐你府上建皇宫式房屋,如何?”
  黄皇后听罢,眼睛一亮,立即跪下谢恩。对传旨太监说道:“陛下赐我府可建皇宫式的房屋,你速去传旨。”闽王说的“你府上”是单指黄皇后的家,这时她说成“我府”是故意含混其义,让太监误以为是指整个泉州府,以造福家乡。于是整个泉州府,特别是达官、豪绅、富商和华侨,甚至普通百姓人家,纷纷仿效王府的样子造起了房子,这种房屋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既有天井相隔,又有回廊连接,布局合理,雍容稳实,气势宏大、环境幽深,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
  后来,闽王接到密报说泉州有人企图谋反,竟敢建造皇宫式房屋,不由得大怒,下旨责令他们停造,并要追查处罚。后来太监提醒是他自己准许的,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个中原因。但所谓“君无戏言”,既然是自己说过的话,最后也只好作罢。于是闽南就出现了很多皇宫式的民居。
  当然这不过是传说,闽南红砖建筑的起源尚无定论。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员楼建龙认为,早在宋代,这种建筑已经在闽南地区开始推广和建造。红色的建材是专用于皇家宫殿、庙宇及帝王宗祠这一类建筑,被称为宫廷色,本为“庶民不许”,却在闽南民间大量使用,这除了与闽南人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炫奇斗富、讲求排场的乡风有关外,由于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山高皇帝远”,加上闽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使得外形富丽堂皇,被称为“皇宫起”的违禁红色建筑在闽南一带悄然风行。
  出砖入石“金包银”
  红砖厝具有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其间数取奇数,一般作三开间或五开间,进深有一进(一落)、二进、三进,乃至四进、五进。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房,合称“下落”。“下落”之后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或称“崎头”)。过了天井就是主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和后轩,它的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俗称大房、后房),是住室和起居间,合称“上落”。“上落”的房间也有讲究,兄弟分家时,以东大房为尊,其余类推。
  “光厅暗房”是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厅堂是祭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宽敞明亮。而卧室房门悬挂布帘或竹帘,房顶天窗很小,房内幽暗。有的大厝前面加门庭(俗称“大埕”),东西两侧和后轩外面加护厝,有单护厝、双护厝、环护厝之分,作卧室或杂物储藏间用,并且在门庭四周筑起围墙,成为一个封闭型规整独立的建筑群。为了避免外人窥视院内活动,大门只有逢大事时才开启,入门处正中又置有木板壁或屏风,平时都由两侧边门进出。所以,在文化内涵上,既体现了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气氛,又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红色是喜庆、吉祥、富贵的象征,是闽南人所崇尚的色彩。红砖不仅大量用于砌墙,而且广泛地用于铺设室内地板,形成室内室外无处不见“红”,无比温馨。这又是红砖厝的一大特色。庭院深深,高墙突兀,透过每一块红砖后面,历史深处的繁华,仿佛依然在飘荡,隐约可见。
  然而许多红砖墙并非清一色的用红砖砌就,而是在整堵墙面中,有规则地嵌入花岗岩石块(石竖砖横),这便是“出砖入石”。“出砖入石”亦称“金包银”。花岗岩和红砖块完美的结合,形成红色为主调、红白相间的风格,构成的画面既和谐又美观,而且可以避免因色彩单一而造成视觉疲劳。“出砖入石”主要用于大厝侧面的墙壁,让正面的红砖墙在红砖厝中始终保持主基调地位。
  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在建筑装饰上,红砖建筑极好地发挥了红砖的风格特色,更将闽南巧匠们的艺术性与创造力发展到极致。红砖厝的建筑装饰,是能工巧匠们按照实用的要求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加工过程中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远望红砖古厝,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屋顶最佳形制的燕尾脊之外,便是红砖墙的立面,红彤彤似鲜艳的向日葵颜色。近看,红砖墙面每每刻意组砌,贴面镶嵌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为富于变化的砖砌艺术。而诸多雕饰的运用,诸如砖雕、石雕、木雕、瓷雕,室内、室外均有别致的修饰,使得整座厝的艺术显得更美、更精彩。
  在门楣窗楣,墙面转角,建筑立柱上不仅有精细的雕刻团,其色彩的讲究也使红砖的美感得到完美的体现,展现了红砖建筑的独特内涵。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自有一番情趣。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其他文献
南安,雅称武荣,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境内丰州金鸡古港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英都拔拔灯、洪濑天香等当地传统民俗活动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地方年味。2017年元月,南安市摄影家协会与南安市亚华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郎酒杯”2017和谐南安新春乐摄影比賽,共评选出优秀作品50幅。征稿期间,南安摄影协多次组织会员和海峡摄影学校南安班学员采风,创作出一批反映
期刊
陈奋武 福建省福州市人,1941年生,1965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海云墨会会长,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福建省专家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等。  书法
期刊
最猛的女大力士  一口气撕碎5本电话黄页  近日,来自美国的女大力士琳西·林德伯格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中央公园,当场撕碎了5本电话黄页,每本黄页都有字典那么厚哦。琳西从青年时就在剧团表演,25岁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创造一些力量方面的壮举,并且她已经成功打破了“一分钟内用肱二头肌粉碎最多苹果”(10个)以及“一分钟卷起最多平底锅”(6个)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最具耐力的长跑狂人  12小时连续跑
期刊
世界最高的夫妻 总身高423.47厘米  世界上最高的夫妻来自中国,丈夫孙明明(33岁)和妻子徐艳(29岁)二人身高相加共有423.47厘米。其中,孙明明身高为236.17厘米,徐艳身高为187.3厘米。2013年8月4日,两个人在北京登记结婚。而孙明明和徐艳都是运动员,孙明明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徐艳则是一名手球运动员。  世界最大的热狗售卖车  简直就是一个大号电话亭  这辆世界上最大的热狗售卖车
期刊
福建沿海渔乡,曲折的海岸线、壮观的渔排、星罗棋布的石头厝、蚵壳厝等,构成一幅动人的渔乡风情画。  平潭石头厝:沉睡千年绽放异彩  平潭岛,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头厝(石头房子),这些石头厝犹如画中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  石头,千百年来与平潭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距今近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平潭岛上繁衍生息。在平原镇南垄村的壳丘头文化遗址,出土过石头打磨成的各种器皿,证明平潭先民对石
期刊
雕梁画栋、门楣题字、燕尾脊、砖雕等,古厝里的细节之美,无不彰显着“匠心营造”的态度和情怀。  门庭题字:后世子孙的处事信条  宁德福安楼下村,保存至今的30多座古厝,多为明清建筑,尽管岁月沧桑华彩不再,但门庭施以楹联,厅堂挂有诗词,闽南文化气韵盎然其间,洋溢着儒家耕读文化的温情。  楼下村位于柏柱洋的南面,全村有500多户、2000多人丁。“砚水盘池具有万里江河之势,片言只字宛见千古圣贤之心。”照
期刊
在夜幕的映衬下,香港惊艳的轮廓呈现出炫目的效果。“这里高楼成群,就如一片钢筋水泥森林。”香港摄影师关善明说到。他花了一个半小时在香港笔架山顶饱览美景,只为捕捉城市风光。  光影集会  这幅照片由摄影师丹尼斯·比谢尔拍摄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光影的作用在墙壁上投射出一副生动的场景。  林翳之乡  晨曦的阳光透过树木在印尼爪哇岛东部留下了长长的阴影。摄影师Adl Chai在布罗莫山上拍下了这一幕景色。布
期刊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悠久发展史上,建筑的伦理化、秩序化成了建筑设计一直追求的目标,其间等级制度留下了特有的印记。  中国古代建筑早已蜚声中外,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未有记载的建筑神话,都以视觉形象呈现于眼前。  建筑伦理化、秩序化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悠久发展史上,建筑的伦理
期刊
土堡群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古代防御性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其建筑艺术的完美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是“土生土长”的,在这个世间,这种形式的建筑群是绝无仅有的。  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彩,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早已为世人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土楼,却鲜为人知。在中国汉族传统住宅中,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既科
期刊
中国古代建筑中檐角、斗拱、窗花、藻井等每一处细节,或大气,或精致,或繁复,或简约,是我们了解古建筑的第一密码。  飞檐 宛如神来之笔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是《诗经·斯干》中的一句,说的是建筑的屋顶部分“像飞鸟张开的羽翼”一样。这说明了中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对建筑的审美加以关注了,意识到了通过对建筑结构上技术加工,对建筑进行修饰性的建造,而不仅是追求实用。也正是因为《诗经》的描述,这种装饰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