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放飞想象,不断超越自我。我们要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去激活学生创新的思维,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花,开发创新的才能。
新课标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式方法的呈现上更要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思考,统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表达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让学生求新求异,以此来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一、拓展学生见识,让学生挥洒富有个性的想象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语文老师竟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张冠非要李戴,自然要出现令人遗憾的结局。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耕;对城市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油马路、穿梭的车辆,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 、彩色的碰碰车;对北方的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欢乐的笑声;对南方的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伤心的眼泪、、、、、、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拓展与丰富学生自己的见识,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富有个性的想象。
二、尊重学生,还他们美好的梦
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善于做梦的。“年少时候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可在现实中,孩子们梦想的翅膀却常常被我们用十分充足的无可辩驳的“真理”无情地折断。
一次写作课上,老师布置了题为“梦”的说话作文,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梦”。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老鼠,偷走……”没等说完,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哄笑起来……转眼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男孩已经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某省高校工作。他在给当年的语文老师的一封信中,把那没有说完的“说话作文”写给老师:
“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夏的鲜花盗走/装扮春天的风流/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过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绝不缩回已经伸出的手。”
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在孩子童话般的意象中,老鼠成了真善美的英雄。遗憾的是,就连这样美的“梦”也得不到机会向别人描述。所幸的是,这位小男孩与大海那边的烫姆一样,并没有失去梦想,没有失去希望,“梦”成了照耀他前进的火炬。
孩子的梦,是单纯的,也是美好的,甚至包含了一种游戏的心态。在他们的梦中,是毫无功利心的,没有任何欲求在其中,心灵是自由的,情感是纯净的,精神是纯美的。对孩子来说,梦想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价值,这是孩子生命成长、心灵发育历程中的重要的元素。孩子在做梦的同时,既品尝到了梦想的快乐,他也得到了心灵的充实和满足。孩子有了梦,他就会尝试着去思考自己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惟有这些梦,才能使他不计世俗的功利得失去思考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等等。才能让他们去思考未来的出路、人生的走向、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不是经常有意无意地扮演着“偷梦人”的角色吗?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还学生美好的梦想。
三、打破束缚,让学生自由想象
在我们的思维中,总是有太多的“不能”与“不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规范”与 “逻辑”。至于这些“不能”、“不准”、“规范”、“逻辑”、,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孩子年龄、心理的特点,孩子们是否认识、理解、懂得那就不去管他了。总之孩子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也就是接受我们成人所理解的各种道理的,那他就必须遵守思想上的各种“规条”,否则就不合“要求”,不合“逻辑”,也就不会得到公正的的评价。正因为此,我们设置了许多思想上的“禁区”和行动上的“潘篱”,让孩子们沿着我们所设定的路径去思考、认识、理解社会、生活及自然中的一切,而不能有任何的“旁逸斜出”、“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否则就会被“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想入非非“等棒子打死。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一位一年级小学生用“看见”造句,他造的是“太阳看见了我。”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句话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可在文学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小狗会快乐,小猫有烦恼,月亮是个可爱的老婆婆,太阳是个慈祥的老公公。这个造句有什么不好?但他的老师却一定要修改成“我看见了太阳。”语法规则得到了遵守,科学与逻辑也没有了错误,但孩子珍贵的想象权利也就被剥夺了。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缺乏生机与活力。我们要打破束缚,让孩子自由想象,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权利。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各种束缚,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3-10
新课标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式方法的呈现上更要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思考,统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表达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让学生求新求异,以此来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一、拓展学生见识,让学生挥洒富有个性的想象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语文老师竟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张冠非要李戴,自然要出现令人遗憾的结局。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耕;对城市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油马路、穿梭的车辆,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 、彩色的碰碰车;对北方的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欢乐的笑声;对南方的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伤心的眼泪、、、、、、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拓展与丰富学生自己的见识,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富有个性的想象。
二、尊重学生,还他们美好的梦
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善于做梦的。“年少时候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可在现实中,孩子们梦想的翅膀却常常被我们用十分充足的无可辩驳的“真理”无情地折断。
一次写作课上,老师布置了题为“梦”的说话作文,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梦”。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老鼠,偷走……”没等说完,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哄笑起来……转眼十年过去了,昔日的小男孩已经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某省高校工作。他在给当年的语文老师的一封信中,把那没有说完的“说话作文”写给老师:
“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夏的鲜花盗走/装扮春天的风流/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过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绝不缩回已经伸出的手。”
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在孩子童话般的意象中,老鼠成了真善美的英雄。遗憾的是,就连这样美的“梦”也得不到机会向别人描述。所幸的是,这位小男孩与大海那边的烫姆一样,并没有失去梦想,没有失去希望,“梦”成了照耀他前进的火炬。
孩子的梦,是单纯的,也是美好的,甚至包含了一种游戏的心态。在他们的梦中,是毫无功利心的,没有任何欲求在其中,心灵是自由的,情感是纯净的,精神是纯美的。对孩子来说,梦想本身就是目的,就是价值,这是孩子生命成长、心灵发育历程中的重要的元素。孩子在做梦的同时,既品尝到了梦想的快乐,他也得到了心灵的充实和满足。孩子有了梦,他就会尝试着去思考自己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惟有这些梦,才能使他不计世俗的功利得失去思考善与恶,美与丑,真与伪等等。才能让他们去思考未来的出路、人生的走向、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可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不是经常有意无意地扮演着“偷梦人”的角色吗?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还学生美好的梦想。
三、打破束缚,让学生自由想象
在我们的思维中,总是有太多的“不能”与“不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规范”与 “逻辑”。至于这些“不能”、“不准”、“规范”、“逻辑”、,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孩子年龄、心理的特点,孩子们是否认识、理解、懂得那就不去管他了。总之孩子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也就是接受我们成人所理解的各种道理的,那他就必须遵守思想上的各种“规条”,否则就不合“要求”,不合“逻辑”,也就不会得到公正的的评价。正因为此,我们设置了许多思想上的“禁区”和行动上的“潘篱”,让孩子们沿着我们所设定的路径去思考、认识、理解社会、生活及自然中的一切,而不能有任何的“旁逸斜出”、“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否则就会被“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想入非非“等棒子打死。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一位一年级小学生用“看见”造句,他造的是“太阳看见了我。”从科学的角度看,这句话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可在文学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小狗会快乐,小猫有烦恼,月亮是个可爱的老婆婆,太阳是个慈祥的老公公。这个造句有什么不好?但他的老师却一定要修改成“我看见了太阳。”语法规则得到了遵守,科学与逻辑也没有了错误,但孩子珍贵的想象权利也就被剥夺了。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缺乏生机与活力。我们要打破束缚,让孩子自由想象,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和权利。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智慧,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各种束缚,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