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正面的引导能够塑立他们的诚信品质。因此,语文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逐步帮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明辨取舍,树立诚信品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关键词:诚信;情感;感悟;内化;坚定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使孩子逐渐内化,成为实践的强大动力,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呢?
一、 在低年级学段,教师善于创设问题,再现情景,产生情感共鸣
在整个小学低、中、高学段都有关于诚信类的文章,如:《我不能失信》《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等。这时抓住时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用心播下诚信的种子,精心浇灌培育,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诚信之花。
《我不能失信》在小学二年級课本中,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展开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次朗读,感受宋庆龄守信的美好品质。最后找几个小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反面。启发思考:如果你是小庆龄的小伙伴,她失约了,这时会怎么想,以后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感同身受失约的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产生情感共鸣,初步认识信守诺言的重要性。教师及时小结: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诚实守信才会得到小伙伴的信任,交到更多的朋友,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学习课文后,孩子做了错事,他们都会认识到自己不对,承认错误,态度有很大的转变。
二、 在中年级阶段,善于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美好品质,内化升华
《中彩那天》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道德难题,让学生体会父亲矛盾的心情,并且采用辩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辩中明理,在辩中初步理解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中一大笔财富,并非指金钱,而是指幸福、朋友、快乐等精神财富。在这场辩论中,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父亲如果把这汽车还了,他会拥有什么?此时,学生纷纷思索得出了答案:“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再深挖下去,学生终于明白了,金钱只是人生的一种物质财富,而快乐、朋友、信任、幸福等这些精神财富却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此时,价值观得到统一,又降低了最后理解母亲的话的难度。此时,学生对爸爸战胜这个道德难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随即趁热打铁,小结提升:同学们,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人的诚信品质就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接着讨论这件事不久传出去后,人们会对爸爸怎么想?如果你是库伯或企业老板会怎么做?(结果都是爸爸得到重用,一家人过上了好的生活)讨论完毕后,要求续写《大奖送还后》。这样不但训练了语文的综合能力,这种美好的品质还在学生的心中潜移默化。
三、 高年级阶段,以课文为切入点,观照自己,坚定道德信念
当学生深入阅读理解《钓鱼的启示》一文,抛出问题:父亲盯着这条大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的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呢?是什么让他做出放鱼的选择呢?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后得出结论:道德的无形力量,推动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与选择。我再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如:一张因老师改错而满分的试卷、捡到心仪的宝贝或巨款……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学生也自然地生起与当年的“我”一样的感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也明白了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钓鱼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与文中的“我”,与道德的标尺对照,观照内省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这样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会做诚实人。接着展示学生收集到关于诚信方面的名人名言:“言必信,行必果”“没有诚信,何来尊严”“失信就是失败”等,从中选择一条喜欢的名句作为座右铭警醒鞭策自己。最后举行了“我诚信,我践行”签名活动,坚定学生道德信念。我相信诚实之花将会在学生生活中开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因此,语文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明辨取舍,坚定信念,塑造诚信品质。我们牢记教师的使命:返璞归真,回到原点,放慢脚步,立德树人,要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M].
[2]温儒敏.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梁少银,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市端州区河苑小学。
关键词:诚信;情感;感悟;内化;坚定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使孩子逐渐内化,成为实践的强大动力,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呢?
一、 在低年级学段,教师善于创设问题,再现情景,产生情感共鸣
在整个小学低、中、高学段都有关于诚信类的文章,如:《我不能失信》《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等。这时抓住时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用心播下诚信的种子,精心浇灌培育,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诚信之花。
《我不能失信》在小学二年級课本中,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展开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次朗读,感受宋庆龄守信的美好品质。最后找几个小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反面。启发思考:如果你是小庆龄的小伙伴,她失约了,这时会怎么想,以后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感同身受失约的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产生情感共鸣,初步认识信守诺言的重要性。教师及时小结:答应别人的事要尽量做到,诚实守信才会得到小伙伴的信任,交到更多的朋友,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学习课文后,孩子做了错事,他们都会认识到自己不对,承认错误,态度有很大的转变。
二、 在中年级阶段,善于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美好品质,内化升华
《中彩那天》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道德难题,让学生体会父亲矛盾的心情,并且采用辩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辩中明理,在辩中初步理解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中一大笔财富,并非指金钱,而是指幸福、朋友、快乐等精神财富。在这场辩论中,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父亲如果把这汽车还了,他会拥有什么?此时,学生纷纷思索得出了答案:“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再深挖下去,学生终于明白了,金钱只是人生的一种物质财富,而快乐、朋友、信任、幸福等这些精神财富却是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此时,价值观得到统一,又降低了最后理解母亲的话的难度。此时,学生对爸爸战胜这个道德难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随即趁热打铁,小结提升:同学们,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人的诚信品质就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接着讨论这件事不久传出去后,人们会对爸爸怎么想?如果你是库伯或企业老板会怎么做?(结果都是爸爸得到重用,一家人过上了好的生活)讨论完毕后,要求续写《大奖送还后》。这样不但训练了语文的综合能力,这种美好的品质还在学生的心中潜移默化。
三、 高年级阶段,以课文为切入点,观照自己,坚定道德信念
当学生深入阅读理解《钓鱼的启示》一文,抛出问题:父亲盯着这条大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的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呢?是什么让他做出放鱼的选择呢?学生充分讨论探究后得出结论:道德的无形力量,推动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与选择。我再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如:一张因老师改错而满分的试卷、捡到心仪的宝贝或巨款……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学生也自然地生起与当年的“我”一样的感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也明白了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钓鱼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篇文章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与文中的“我”,与道德的标尺对照,观照内省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这样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学会做诚实人。接着展示学生收集到关于诚信方面的名人名言:“言必信,行必果”“没有诚信,何来尊严”“失信就是失败”等,从中选择一条喜欢的名句作为座右铭警醒鞭策自己。最后举行了“我诚信,我践行”签名活动,坚定学生道德信念。我相信诚实之花将会在学生生活中开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因此,语文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诚信观念,明辨取舍,坚定信念,塑造诚信品质。我们牢记教师的使命:返璞归真,回到原点,放慢脚步,立德树人,要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M].
[2]温儒敏.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梁少银,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市端州区河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