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引用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对职业指导的阐释,提出了职业指导的含义,根据职业指导的目前存在的问题、职业指导的发展对社会经济、高校前景、个人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发展对策,以期对现有高等教育的职业指导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等教育;就业形势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自1999年起随着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带来了毕业生总量和增量连年上升、毕业生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那么如何开展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就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一、职业指导含义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民国时期就提出了职业指导思想,即“为欲使个人得就最适当的职业所行之研究、教育及实际上的事业”,指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结合社会、市场所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
我国职业指导尽管起步较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并且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职业指导理论基础薄弱
职业指导在我国高等院校还是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水平,教育部和各高校分别从美国、香港等地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并且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职业指导理念和经验。尽管如此,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借鉴阶段,并没有根据我们特有的国情和校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深厚理论支撑的职业指导工作后劲远远不足。
(二)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各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多是利用讲座和授课的形式。课堂讲授可以调动学科教学的师资,使职业指导规范化、科学化、受众面广;实践和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强,但由于对组织者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较少举办。知识通过思考,技能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自身稳定的素质,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也更强调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决策技能和评估技能等多方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以后的职业指导工作中,高校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创造条件,运用多种形式,举办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践性活动。
(三)职业指导信息少,就业信息多
各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本校所涉及的专业方向,围绕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择业技巧的信息以及明确职业生涯主要概念、规划流程、发展阶段、发展理念、认知自我等信息,而对于职业分类、行业发展、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较少涉及。
(四)职业指导队伍流动性大,校内教师多,专业人士少
目前多数高校,主要是由政工队伍承担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虽然部分院校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然而现有的高校人事制度造成了这支队伍的高流动性。职业指导是一项积累经验的工作,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如果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要成员,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飞跃。同时,参与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我国高等院校的多数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这些教师对职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多来自于文本资料、他人经验等间接渠道,而不是来自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有工作阅历的人进入高校的职业指导系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指导有利于社会多层次人才结构的需求
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对社会的各种职业及其性质了解甚少,而个人对职业的态度乃至职业选择的去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职业认识的正确与否,因此,学校应该向大学生系统地介绍国家的就业制度和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职业的种类及分类特点、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行业的资格要求、社会地位等,以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使大学生在获取职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受到正确职业价值观念的教育。
(二)就业形势要求职业指导有更高水平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大学的教育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各阶层的一个普通成员。就业的双向选择机制虽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调配,但也对大学生的择业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职业教育,让大学生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职业指导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张扬的个性
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过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期望值过高等影响到大学生在社会主流中的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加深自我认识,通过职业指导做好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择业做充分的准备。个体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各个方面的特征,才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择业。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我们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科学标准,从而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增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教会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存,提高基于职业变动而应具备的素质。
四、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指导大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状况,根据自己个性特点,合理选择职业,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促使职业指导工作不断完善特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丰富指导内容
职业指导新理念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指导的研究力度,扩充理论,注意院校、地域、专业设置差异,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职业指导方法。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职业稳定与发展的问题,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水平。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校不是职业指导的唯一领域,它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多方面的配套信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部门必须对各类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科学地整合,对职业指导工作起到实效性作用。
(二)科学运用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客观的了解自我
职业测评系统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个人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素质,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指导。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职业更迭与流动加速的时代,我们只有科学的运用职业测评系统,才能帮助大学生发现个人的职业潜能,把握最新的职业动向。
(三)构建大学生全程式职业指导教育模式
在丰富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观、就业技巧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完整、科学的全程职业指导教育模式,使学生从大一就关注就业、大二就树立就业目标、大三就进行就业储备、大四主动出击、积极就业。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式的职业指导教育必须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学习生活、工作和职业选择,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
(四)注重职业指导的导向功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
在实施职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大学生不仅要以物质利益和个人能力发展方面,还要从对理想的追求和奉献社会的角度来评价职业。同时稳定职业指导队伍,加强职业指导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把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努力探索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顺利的走入社会,发掘职业潜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职业指导作为人们选择未来和促进发展的特殊手段,不仅是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和就业援助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争取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使自己的事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冯丽,张珍珍.论杨贤江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3).
[2]冀贞友.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就业工程[J].大学生就业,2007(14).
[3]赵怀玉.大学生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1.
[4]高校教材编委会.大学生就业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2.
[5]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1.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编号:ZK09142)。
作者简介:赵昕(1981—),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宝鸡文理学院学生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等教育;就业形势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自1999年起随着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相应的带来了毕业生总量和增量连年上升、毕业生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那么如何开展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就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一、职业指导含义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民国时期就提出了职业指导思想,即“为欲使个人得就最适当的职业所行之研究、教育及实际上的事业”,指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结合社会、市场所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
我国职业指导尽管起步较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并且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职业指导理论基础薄弱
职业指导在我国高等院校还是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升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水平,教育部和各高校分别从美国、香港等地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并且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职业指导理念和经验。尽管如此,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仍处于借鉴阶段,并没有根据我们特有的国情和校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深厚理论支撑的职业指导工作后劲远远不足。
(二)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各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多是利用讲座和授课的形式。课堂讲授可以调动学科教学的师资,使职业指导规范化、科学化、受众面广;实践和技能培养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强,但由于对组织者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较少举办。知识通过思考,技能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自身稳定的素质,高校开展的职业指导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指导的理论知识,也更强调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决策技能和评估技能等多方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以后的职业指导工作中,高校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创造条件,运用多种形式,举办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实践性活动。
(三)职业指导信息少,就业信息多
各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本校所涉及的专业方向,围绕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择业技巧的信息以及明确职业生涯主要概念、规划流程、发展阶段、发展理念、认知自我等信息,而对于职业分类、行业发展、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较少涉及。
(四)职业指导队伍流动性大,校内教师多,专业人士少
目前多数高校,主要是由政工队伍承担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虽然部分院校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然而现有的高校人事制度造成了这支队伍的高流动性。职业指导是一项积累经验的工作,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如果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构成长期是由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职业指导师为主要成员,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飞跃。同时,参与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力军是高校教师,我国高等院校的多数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这些教师对职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多来自于文本资料、他人经验等间接渠道,而不是来自于个人体验的直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有工作阅历的人进入高校的职业指导系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社会、高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指导有利于社会多层次人才结构的需求
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大学生对社会的各种职业及其性质了解甚少,而个人对职业的态度乃至职业选择的去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职业认识的正确与否,因此,学校应该向大学生系统地介绍国家的就业制度和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职业的种类及分类特点、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行业的资格要求、社会地位等,以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使大学生在获取职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受到正确职业价值观念的教育。
(二)就业形势要求职业指导有更高水平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大学的教育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各阶层的一个普通成员。就业的双向选择机制虽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调配,但也对大学生的择业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职业教育,让大学生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而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职业指导面临的挑战——大学生张扬的个性
大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过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期望值过高等影响到大学生在社会主流中的发展。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加深自我认识,通过职业指导做好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择业做充分的准备。个体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各个方面的特征,才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择业。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我们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他们提供科学标准,从而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增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教会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存,提高基于职业变动而应具备的素质。
四、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指导大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状况,根据自己个性特点,合理选择职业,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促使职业指导工作不断完善特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丰富指导内容
职业指导新理念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指导的研究力度,扩充理论,注意院校、地域、专业设置差异,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职业指导方法。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职业稳定与发展的问题,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水平。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校不是职业指导的唯一领域,它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大学生中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需要多方面的配套信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部门必须对各类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科学地整合,对职业指导工作起到实效性作用。
(二)科学运用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客观的了解自我
职业测评系统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个人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素质,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指导。职业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职业更迭与流动加速的时代,我们只有科学的运用职业测评系统,才能帮助大学生发现个人的职业潜能,把握最新的职业动向。
(三)构建大学生全程式职业指导教育模式
在丰富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观、就业技巧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完整、科学的全程职业指导教育模式,使学生从大一就关注就业、大二就树立就业目标、大三就进行就业储备、大四主动出击、积极就业。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式的职业指导教育必须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学习生活、工作和职业选择,达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
(四)注重职业指导的导向功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
在实施职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大学生不仅要以物质利益和个人能力发展方面,还要从对理想的追求和奉献社会的角度来评价职业。同时稳定职业指导队伍,加强职业指导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把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努力探索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顺利的走入社会,发掘职业潜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职业指导作为人们选择未来和促进发展的特殊手段,不仅是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和就业援助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争取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并使自己的事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冯丽,张珍珍.论杨贤江的职业指导思想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7(3).
[2]冀贞友.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就业工程[J].大学生就业,2007(14).
[3]赵怀玉.大学生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1.
[4]高校教材编委会.大学生就业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2.
[5]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1.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重点项目(编号:ZK09142)。
作者简介:赵昕(1981—),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宝鸡文理学院学生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