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魂飞翔”与萨满脱魂术
鸟说,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辽阔的苍穹展翅翱翔。
萨满说,我的灵魂,能够像鸟一般自由地穿行于“三界”。
“灵魂飞翔”,是萨满文化中最独特、最奇瑰、最壮丽,也是最引人入胜、充满遐思的涵韵精华。当然,这也是国际萨满学界研究与探析的重点。这种超越人体局限和时空的生死观,是萨满对生命存在形式的独特意念。无疑,给人类的灵魂插上翅膀,在宇宙时空自由地展翅翱翔,体现出北方先民超越自然的精神世界和通天彻地的广阔襟怀。
国际萨满教研究会主席、匈牙利社会科学院教授米哈伊·霍帕尔博士说:“萨满文化绝非一种简单的原始(信仰)宗教,它是人类在大自然最初建树的坚实的文化堡垒,是一把开启世界远古文化之谜的钥匙。”霍氏对“萨满”的学术定义为:“萨满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能够引发意识性的脱魂,把自己移入到别的意识状态中。总之,萨满是精通脱魂技术,能够把灵魂从肉体中解放出来送到别的世界中的人们。”
法国著名宗教史学家米·埃利亚德在萨满教研究的古典名著《萨满教——古代脱魂方术》一书中,对萨满基本特征的定义是:“萨满教所具有的特殊要素,不是在于萨满可以使神灵附于己体,而是在于萨满使自己的灵魂飞翔于天界或是降入地下界所产生的那种脱魂状态。也就是说萨满的特征或者说本质应该是指萨满的灵魂自肉体脱出在超自然界进行咒术式的飞翔”。
著名萨满学者,R·沃鲁修说:“萨满,就是一些能通过自我控制使灵魂飞到异界,与常人难以看到的神灵开展交流,以此来解决人世间多种问题的人物”,“能够灵魂飞翔的萨满,同时也承担着灵媒师的作用”。
在萨满教学、民族文学和民间记忆中,关于萨满“灵魂飞翔”和“脱魂术”的记载与论述很多,并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萨满“昏迷术”理论,认为萨满有“凭借他的昏迷术的本领”,“能自由离开肉体的法力。”我国著名萨满学者富育光先生,在撰文发表的《萨满敏知观探析》中考论道:“萨满出神状态用‘痴迷’这个概念是比较准确、合理的。这样就突出了萨满教大神祭中神秘调遣者——萨满的心理大脑态势。貌若‘痴迷’,实则嬉戏态。萨满教本身就是远古人类精神核心,具有极大的务实性和功利性。萨满‘痴迷’行为,就其形态实质是原始模拟术、调遣术、呼唤术、象征术、宣谕术等奇幻方法最形象生动的体现与复演。可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应是第一位的。在所有宗教现象中,神秘主义的宗教‘痴迷’行为都各有其特征,而萨满‘痴迷’形态尤别具一格。它是萨满在原始崇拜的浓烈氛围中最大限度地驾驭和凝聚氏族力量所习用的一种手段。萨满为了能最富有戏剧性地发挥‘痴迷’才华,平时注意积累各种特殊技能。萨满为此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这项学术研究中,也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病学科领域的研究。
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者通常把脱离人体的意识观念,譬如“灵魂之旅”视为原始巫术思想的产物。实验精神病学在致幻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证据。瑞士化学家发现,麦角酸的酰胺或LSD-25对神经系统起显著作用的性质,也就是说,某种药物能使其他方面完全正常的人,陷入很深的神秘状态,包括产生濒临死亡的末世幻觉。致幻物以强大的效力催化人类心灵,对不加选择的任何人产生相似的神秘体验。这一实验成果证明,萨满神秘体验的基础,存在于人类无意识中,是人格的一正常组成部分。含有致幻物质的植物,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就一直被用于治疗病人、强化人的超自然能力,或用于巫术与神秘仪式之中。现代考古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地的墓穴,随一个萨满共葬有一种植物,这类植物的花粉就属于致幻物。在中国医学中,有关使用致幻药物的记录延续了3500年。在西伯利亚原始部落里,萨满做法仪式中必须要吞下某种伞状蘑菇。美洲的玛雅人和奥尔梅克人的女巫,则利用墨西哥仙人掌、神圣的蘑菇和几种不同的叫“依波莫阿”的致幻植物促使精神开放。一些现代人在模仿致幻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极端狂喜和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与原始萨满教和世界宗教经典的类似描写并无二致。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无意识能够被化学物质所激活,从而自发地产生出精神层面的超越。
萨满“灵魂飞翔”精神蕴涵的基本叙述,有学者认为是指“萨满的魂魄脱离肉体奔赴异界,在异界寻找到想找的神灵和死者灵魂,然后,把找到的神灵或死者灵魂带到人间世界,并且让这些神灵和死者灵魂凭依到自己身体与阳世间的人们接触交流,仪式结束时则解除神灵和死者灵魂的凭依,将它们送回异界。”实质上这也正是萨满脱魂术的基本概念。
日本著名人类学家佐佐木宏干教授,对萨满脱魂的基本形态做了较为具体的叙述:(1)萨满的灵魂脱离躯体,独自飞翔于超自然界,与神灵进行直接接触、交流;(2)萨满的灵魂依靠守护神灵的帮助前往灵界,也就是说萨满通过守护灵打开道路抵达神祇的身边;(3)萨满的守护灵附体于萨满身上,萨满变身为守护灵前往灵界。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脱魂”主要是指萨满一类的人物通过某种方式使灵魂脱离肉体前往超自然界去和神灵进行沟通、交流。一般来说,在萨满脱魂时,其灵魂已经脱离躯体前往天界或地下。这时的萨满处于一种“失神”的状态,可以说这个萨满已不是平时的那个萨满了。但换个角度说,萨满依然还是那个萨满,因为萨满从“失神”状态里恢复过来的时候,可以叙述出在脱魂期间的经历和体验。这里萨满向人们展示出他或者她在脱魂状态下前往超自然界与神灵进行种种交涉从而达成目的时,是具有能动和主导性地对抗他界精灵特别是恶灵的力量。从这里,还可以感受到萨满作为人类代表所具有的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满-通古斯语系诸民族的口传文学中,有关萨满“灵魂飞翔”最完整的传承,是满族《尼山萨满》中精彩绝伦的情节描述。《尼山萨满》是喜闻乐见的百年传承,被国际萨满学者誉为“满族的史诗”、“全世界最完整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甚至有学者建议创立一门新的学科“尼山学”。
根据台湾满语专家李学智教授的观点,“尼山”一词是汉语外来词。古汉语中“尼山”代表着神圣的地方和圣人。因此,可以推断“尼山萨满”意为萨满圣人。 《尼山萨满》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塔旺的女萨满为了讨回某少年的灵魂,使自己的灵魂前往地下世界“过阴追魂”的神奇故事。大致情节是,巴勒杜巴颜夫妇中年曾有一子15岁时上山打围而死。巴颜夫妇悲痛欲绝,经神人指点,请尼西海河岸的名叫塔旺的女萨满为儿子“过阴追魂”。文中,尼山萨满“降神作法”,她的灵魂凭神力渡过二道河,闯过三道关,到地府取回少年色尔古代·费扬古的魂,并将其带回人界使其获得新生。
尼山萨满请神时,感觉神从背后附在身上,并且说:“希望从洞府出来”。她所戴的“九尾雀的神帽”,就是灵雀把人和神联系到一起的重要象征。鹫鸟之爪“像旋风一样”,让“神从天上降到自己的体内”,“神附了体,萨满就成为神”,这时,她的肉身留在屋里,灵魂变成阔里(神鹰)飞向阴间。她去的阴间其实是一个恐怖的世界。那里各种奇异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兽神跑着,鸟神飞着,蛇蟒动物像旋风似的行走”。她最终碰上掌管阴界的第一号大人物阎罗王。阎罗王的城池毕竟坚固,她除了运用超凡的神力,也别无它法。于是,她用自己分出的身子化为大鸟,一把就抓住了少年的魂魄。尼山的灵魂变成鸟,没有跟上天说,也没有跟地下说,自由自在地到处飞,这就是萨满的超凡本领。尼山萨满采取脱魂术用自身的灵魂来完成使命,终于救出了色尔古代·费扬古之魂。她真是位性格独立坚强、不畏强暴的女英雄,没有把掌管阴界的阎罗王放在心上,在阎罗王居住的城内敢于抢出少年的灵魂。正如赵展先生感叹地说:“这个女萨满,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只身闯入地府,说出以我的本领去找阎罗王,竟敢与鬼王比高低,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呀!”“灵魂飞翔”的文化源头,是萨满奇异的灵魂世界。
北方民族萨满原始信仰的灵魂观念中,人死后灵魂离身去了阴间世界。但有的是变成禽鸟飞去了,这种变化一般是萨满或妇女。如满族《白鹰的故事》中,萨满死后变成白鹰飞走了。达斡尔族的《威兰德都和威尔迪莫日根》中,有一妇女死后变作小鸟在村中飞翔。鄂温克族小孩的灵魂都是变作小鸟。更应提及的是,赫哲族莫日根故事中写到,在氏族和部落战争中,妇女和男人都变作阔里(神鹰)。尤其是妇女,她们忽而飞东,忽而飞西,忽而从空中猛击对手,忽而从地下钻出来帮助丈夫战斗。在赫哲人的神性观念中,妇女变作阔里,也应是由灵魂所变,至少与“灵魂飞翔”有着直接关系。
学者们考证,原始人不仅认为人有灵魂,而且认为灵魂不死和万物皆有之。这种灵魂不死的思想观念,也就是当人死后,灵魂要前往灵魂归宿处——阴间,所以,人们要为他举行送魂仪式,并按死者生前生活中所使用的和食用的一切物品的模样,准备各种物品,以备灵魂在阴间使用等,这样便形成了每个民族与本民族观念形态相适应的各种丧葬习俗。这里表达的意思,是灵魂具有与人生前生活相同的特点。
除此之外,人的灵魂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面貌和能力方面都与人活着时相同。从众多的《尼山萨满》文本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尼山萨满在阴间认出了员外之子的灵魂,才把他带回到阳间,使之复活。同时,她还在阴间认出了自己死去多年的丈夫,还认出了刚结婚两天就病故的邻居妇女等。当员外之子复活后,因为他的灵魂在阴间见过尼山萨满,所以马上就认出了“她是领自己回阳间的妇人”等。这些都有力地说明灵魂与活人的面貌相同。
员外之子色尔古代·费扬古生前是一个好猎手,出外狩猎“凡见到的猎物没有一个能逃脱的”,所以死后仍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他射中了高杆上悬挂的金钱孔,又是个大力士,善于摔跤,在阴间和在人世时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总之,灵魂的面貌与技能均同人生前一样。不仅满族人具有这样的灵魂观念,而且北方古族的灵魂观念大都具有这一特点。如《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书中记载了一个名为《杜步秀》的故事:杜步秀的未婚妻运用萨满神术赴阴间为别人送魂,途中遇到被杀害的未婚夫的灵魂,便乘机搭救了他,回到阳间并使之复活。同时,杜步秀也认出了自己的未婚妻。在达斡尔族的《德莫日根和齐尼花哈托》中,也有萨满赴阴间寻找自己未婚夫灵魂的记载。这些都充分表明灵魂与人生前的相貌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灵魂的形体大小有很大程度的可缩性。海参崴本、民族所本《尼山萨满传》中,员外之子的灵魂在阎王殿里与其他小孩玩耍金银嘎拉哈,这时员外之子的灵魂形体大小与他活着时相同,而在尼山萨满将他的灵魂放在香炉中带回阳间时,这时的灵魂就非常小了,可以放进小小的香炉。另外,尼山萨满在阴间遇到自己的丈夫和过河的船工以及在奥莫西妈妈(满族萨满女神)殿内见到的其他妇女的灵魂等都与她们生前形体的大小相同。但是,满族民间也流传着《核桃仁》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死后,他的灵魂就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核桃仁之中,可见其灵魂是很小很小的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书中的《什尔大如》故事里,有一个死去的人,他的灵魂在他的头骨中生活了360年,能言能行还能打仗。同书中《杜步秀》的故事,杜步秀用“收魂帕”将对方许多战将的灵魂收在手帕里,并杀死了他们,这里的灵魂就更小了。
原始人视灵魂比自己的肉体还珍贵,认为只要灵魂存在,即使是死了还有复活的可能性。就是在人活着的时候,有的人惟恐自己的灵魂丢失或被杀害,所以总是把灵魂放在一个认为保险可靠的地方。如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德洪莫日根》中的国王就把灵魂放在一棵桦树上的鹰巢里,是一个红蛋;国王的儿子则把灵魂放在坐骑的马尾里,变为一根白马尾。赫哲族民间故事《什尔大如》中有萨满灵魂放在大龟肚子中的记载。这种灵魂同样是非常小并有特殊保护的方法。
这种灵魂形体大小的变化,其限度最大不能超过活人的形体,最小是人用肉眼可以分辨。当灵魂需要动并与其他灵魂打交道时,它会像活着时的人一样大小进行活动、生活,当需要安置带走时,它还会变得很小很小。
第三,灵魂的重量轻如羽毛,有迅速飞行的能力。古通古斯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例证。达斡尔族的《德洪莫日根》中,有两个年轻的女萨满都把真身留在阳间,让灵魂在虚无飘渺的世界里挥剑交锋。赫哲族的《阿格第莫日根》中,阿格第的灵魂寄附在一簇蒿草上,“浮浮摇摇,飘飘荡荡地坐在那里”。《武步奇五》中主人公的灵魂“飘飘荡荡地往西南方走去”等等,其灵魂都非常轻。《尼山萨满》的其他文本中,灵魂都是像羽毛一样在阴间里游来游去,速度飞快。 总之,从原始人的灵魂观念来看,灵魂不仅有与活人面貌、形态、能力相同的特点,而且也有与活人形体大小、重量和速度等方面不同的特点,并且,人的灵魂本身具有飞翔的能力。
原始人还认为,灵魂既然能离开躯体,也能飞回到躯体内,人即可复活了。所以在原始人看来,只要有灵魂,人死了也可以复活。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中,有许多反映人死而复生的故事。譬如,满族民间故事《核桃仁》中,小孩死后放在核桃树下,第三天从树上取下一个核桃,妈妈一阵哭泣,便从核桃内跳出来一个小孩。达斡尔族《威兰德都和威尔迪莫日根》中威尔德都的灵魂变作小鸟,在弟弟哭泣的感动下,小鸟变作姐姐,神奇地复活了!这两个故事中的复活方式,共同特点是灵魂先变作一种物体或飞鸟,在亲人的哭泣中,经过灵魂的变化而复生,其思维简单、离奇,幻化性很强。这时的灵魂无一定的居处,轻灵地飘渺在大自然中。这是一种很原始的灵魂变化的复活方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灵魂的归宿处——阴间产生了,这时便采用萨满到阴间取魂而使人复生的方式。尼山萨满赴阴间找回员外之子色尔古代·费扬古的灵魂后“把他的灵魂往肉身一推”,助手同时唱起催醒神歌,过了一会儿,员外之子便复活了。但这种死而复生的方式,需要借助神通广大的萨满神术,从阴间取魂放入体内,萨满再跳神催人醒来,较之前一种方式,复活条件要困难得多,也要复杂得多了。
北方民族萨满“灵魂飞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发展中显然也受到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满族民间故事《他拉伊罕妈妈》中的女主人公临死前告诉部落人,“我死后,千万把我用桦皮包好,挂在东山口大松树上”。有一天,当狼精率领狼群向部落袭击时恰好经过东山口,他拉伊罕妈妈的桦皮棺材突然裂开,她手持宝刀杀向狼群,保护了自己部落的人们,并带领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这是因为她的灵魂上长白山修炼去了,所以她增添了一身好武艺,并在氏族部落最需要的时候又复活了。满族石姓萨满中有一位五辈太爷,死后把棺材放在村边一棵大树下,3天后人们发现棺盖打开,棺内有张满文纸条,而尸体却不见了。3年后,五辈太爷出现在一家药铺里,声称自己并没有死,而是上长白山修炼去了。他当了石姓大萨满并给族人治病,几年后又上了长白山。据说,石姓大萨满的头辈太爷和三辈太爷也都是如此。赫哲族的《葛门主格格》中有一位卓禄妈妈,“是早年成道的萨满,现已变作石头的仙体”,而葛门主格格和丈夫“对坐而死”,人们用棺材埋葬,后开棺不见尸体,据说上山修炼成仙了。《土如高》中有一萨满将凡胎的身体脱留在山顶上,变作“石身”上山修炼成神了。
以上萨满死而复生的特点是,第一步是假托死去,尸体升飞与灵魂一起上山修炼,有的几年后再回到人间;第二步是他们复生几年或几十年后,再被召回到山上修炼成神,后来成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祖先神。这种死而复生的方式,主要突出了灵魂修炼的特点,明显是受到中国道教文化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道教是人活着的时候,经修炼成仙,而满族和其他北方民族是人死后灵魂修炼成神,即成为本民族所崇祀的祖先神了。其二是尸解的内容不同。什么是尸解?“尸解即假托死去而成仙”,“一般所谓尸解,留下的尸体并不是真的肉体,而是某一物变化的假尸体”,如“造剑尸解法”。满族的五辈太爷尸化为“满文字条”;赫哲族的卓禄妈妈尸化为“石头身”;《土如高》中的萨满也是尸化为“石身”等。当然也有尸化升飞没留下任何物体的情况。
从前面所列举的满族等民族人死而复生的类型来看,共有四种方式:(1)灵魂直接变化复生;(2)阴间取魂复生;(3)服用“仙丹”、“妙药”复生;(4)灵魂修炼复生。前两种是原始意识形态,后两种则受道教文化影响,人为的因素逐渐增加,属于近代人类思想观念的衍生形态。
观气——萨满原始气运观念
萨满原始气运学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宇宙万物生成的解说,也有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又有对萨满信仰核心观念——鬼神、灵魂的解释以及阐述萨满特质的由来等等。著名萨满学者富育光先生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气是万物的本源。萨满教观念认为:“气是万生之源,万物皆从气生气化”,气的千变万化而凝生的体态即构成了世界万物的生灭、消长、大小、幻现等现象。气是物质的,人随处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如宇宙中的大气、人和生物的气息、非生命物的存在状态,都是能够验看和感知的。这是原始人类通过对宇宙的直观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它虽然很浅显稚嫩,却触及到宇宙构成这一重大哲学问题,给宇宙万物的起源以朴素唯物主义的解说。
第二,气是运动变化着的,表现于存在的不同形态。在萨满教观念中,神、魂皆为气,是宇宙间的气化、气运、气凝、气聚形态。神、魂、气三者互生互补,而以气为核心,这是萨满神祀、神仪诸种表现形态的内在实质。神、魂、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类,产生有益或危害的作用,只有获得某种特质的萨满们,能够辨识和利用这些气体,避害逐利,为本部族服务。
此外,萨满能够模仿、凭借、汲纳、荟萃、运筹、施布充塞于宇宙之间的弥漫之气,为氏族祛病除邪,占卜未来,祈福禳灾,庇佑子嗣。总之,萨满是通过气运、气化来传达神意,实现庶望的。
萨满能够完成各项神事活动,主要依赖祈请利用外气,通称“请神降临”。依据人体气功学的理论和实践,人意念专一即能从天地中汲取能量,即将外气摄入体内,与内气结合,而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原始人便将此视之为“神”。
沟通人神,祈神降神,是古代萨满以及其他原始宗教祭司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中外学术界歧说纷纭、疑处丛生的学术之谜。其实,依据萨满教气运观念和人体科学的理论,便不难揭示其奥秘所在。广袤的宇宙间存在着多种气属,某些人最易禀受某种气,并将这种外气与内气结合,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萨满,当然,这里指的是原始时代的“神抓萨满”,而不是后世的族选萨满。
第三,萨满原始气运学说的核心和精髓是对“自然之气”,即对山林川泽、花草树木、禽兽虫鱼、风雨雷电、星云、大地、冰雪、沙石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并据此判断休咎祸福,决定本部族的行止。自然万物皆有气运和气化,即自然规律。树有树气,石有石气,水有水气,地有地气,掌握、认识自然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办事,人类将从中获取极大的利益。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总之,萨满原始气论学说内涵丰富,并具有突出的特征:
1、所言之“气”更接近于自然,系指自然规律与法则。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直观观察、有益探索的结晶,蕴含着珍贵的科学内核,与中国古代哲学史界的气论观截然不同。
2、萨满气论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萨满对自然之气的观察,目的在于解释自然,驾驭自然,掌握规律,兴利除弊,择吉避凶,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生展。
3、萨满气论具有突出的实证性。一切来自实践和观测,尤重实用价值。其间虽涉及一些哲学观念和范畴,却很少思辨色彩,具有原始朴素之特征。
观气,又称“望气”、“验气”,是萨满教气运学说在实践中的应用。
依据萨满原始气运学说,气运于内而浮于外,则其所依托的生命体才有生机。然而,人和其他物质的内在气运活动必然在其外形上有所反映,而有所谓“气旺”、“气衰”之别,通称为“气显”、“气化”,即气运的外在显示。萨满只要详查该物质的外象、体态、气味、异状、声响等,即可卜测其气运情况,以此来为族人谋福避灾。气运学说在萨满实践中应用广泛,直接服务于部族的生产生活。
(一)通过对氏族周围静物的形态、变化、显象的观察与卜测,如高山、河流、草木等“气势”、“气旺”、“气候”等神象,测试年景和族事兴衰等大事,预卜氏族的休咎祸福。
(二)古老的萨满祭礼中,萨满通过观气,卜定神圣的祭场。凡举山祭,必择巍峨、高陡、逶迤绵延、草木茂盛的高山为祭坛设立之所。这样的山气脉充旺,气势昌盛,被视为神灵栖居之所,所谓“青山藏神”。在此设祭,才能取娱于神,神也最愿降临,庇佑氏族安宁吉顺,子孙繁盛。
举行河祭时,须事先由老萨满在拂晓太阳出升前观河气。要选择水面雾气升腾、宽阔雄浑、两岸树草繁茂的大江大河设祭,视为水神和氏族水上守护神栖居之所。此类江河是富水、活水、生命之水,是河祭最佳之所,反之,如在太阳升起前不起雾气的江河,被视为死水、枯水,是水气不旺、鱼虾稀少之征,忌在此设祭和建寨。
北方民族素有树崇拜习俗,尤以榆、柳为最。满族、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均行神树祭。选择神树,必先进行相树气卜,通过观察树的形态、年龄、粗细、高矮、枝叶、鸟栖、根茎、树向等“树气”,择定粗壮高大、直插云天、枝叶茂盛、群鸟栖树鸣唱、树下凉爽有风的参天古树,作为本氏族祭祀的“神树”,供合族祭拜。
(三)北方民族及其先世非常重视居住地的选择。这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越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这种对自然的依赖性就越强。往昔,北方部族迁居时,多选择水源、猎源、柴源并富,土质肥沃、草木根密叶茂、水质纯正、山口或平川的风口有利村寨、免使瘟疫传播和患风寒等症,依山傍水的高岗之地,视为最佳栖居地。对于一个氏族或部落来说,选择一个最佳居地,事关氏族的生存与发展大计。
卜测氏族的新居地,必由萨满相地气卜。即通过相地气,看地旺,找水线,查林带,辨草种,识禽兽等方面,鉴别该地域地理条件的优劣,决定是否可作为氏族居住地。在上述诸项中,看地旺是相卜地域的核心。所谓地旺是指该地域、土地上所生长的各种植物、穿行地上的河流沟汊以及繁育于此地的野兽、天禽的生长情况,一个地域的地旺条件主要是由该地域地气(气脉和生机)来决定的。因而,萨满主要通过观地气卜择居址:
1、土质潮润黑亮、松软,地层地脉纹络清晰,说明地气通畅。
2、草质清秀茁壮,根须细密延布,枝叶茂盛。看草质,必要选择当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其根须的生长情况,验测土质、地气状况。如根须生长密细均匀,说明地气、土质均佳;如根须松稀,此地土质必硬,是地气不佳之象;如根须无法入地,表明该地土石多,地气恶,草甚难活。
3、水质清澈无杂味、无杂质毒质。可用眼观、鼻嗅、口尝来判断水质,也可通过观察水鸟、鱼和兽类在水中水边的活动,鸟雀是否到水滨啄食,野鹿和马、狗等嗅觉灵敏的动物是否饮用此水,来断定水质的优劣,作为选择居址的重要条件之一。
4、看水线。即观察河流的走向,特别要了解江河的水源及其流域的山川、草地、土质、植物动物等情况,江河两岸最佳为石岩或以砂石为基岸,石滩宽阔,可作水涨落的缓冲地带。此水必须是活水。设帐定居,当择此水畔。但住址地势要高于河流,后依高山为靠,俗称“人踩水”,切忌“水踩人”,如住址地势低下,亦禁忌在两水间建宅,而三面环山,水路直向住址流来,尤为大忌,如遇洪水,必有大害。
5、听穴声。夜间静听洞穴的声响,辨识洞内寒热、静观洞穴山岩内层和地壳的运动、变化,也是萨满卜测气运的重要途径。萨满通过山岩的动态和洞中的声响,能够判断山岩的塌方时间以及地动(地震)、山啸(山洪爆发)等重大灾难的降临。此外,卜测洞穴的寒暖变化,能判断吉凶。洞穴内通常为夏凉冬寒,如遇地壳变化,地气、地热便通过山岩裂隙传入洞内,使温度骤升,甚至持续很长时间,出现冰霜消融滴水、花草新生、蝙蝠白日飞撞、蜥蛇出洞、山雀离巢等反常现象,皆为山岩塌陷和地动的征兆。
6、杀牲验地。杀牲验地是萨满卜测地气、地貌的方法之一,也是氏族择居时所进行的庄严的祭礼。择日捕来生长于该地域的野牲动物,要看其肌肉是否健壮,胎胞是否正常,有无畸形;捕杀鸟类,专验其嗦子;捕捉鱼类,煮食品尝其味;活捉野兔圈养,观其竞跑、食草、戏嘻、求偶等情状有无异常等等,都可判断该地的地旺物阜情况。山林茂密、土质肥沃、河水澄清之地,野牲必然体健肥壮,既是野牲繁育生息之地,也是人类择居的佳处。
萨满经过上述多种方式测卜地气,择定氏族新居地后,还要经过氏族联席会议的通过,方能确定下来。届时要举行隆重的杀牲祭礼,捕杀蛇、鸟、蛙、龟、蜥蜴、刺猬、鱼等生物,再验地气地貌,然后,将野牲的头颅、颈骨、肋骨等堆在小山上或夹在路旁的树丫上,作为标记,证明此地是吉地,可世代安居。即使本氏族迁徙他处,其他氏族见堆积的白骨,便可安营扎寨。久之,堆积的白骨,便成为部落兴旺的象征。 (四)观气也用于对人自身气运的观察,萨满教称之为“体相气卜”。原始体相气卜源于健身护体长寿之道,以探测病态、病源为主要目的,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性。
体相气卜主要通过看、验、查、审、听等方法,贵在观测,详审,细察,反验,互比,抓住中心表象,兼而审之,方可诊断。切忌疏心马虎、以偏盖全和嫌脏怕累,因为痰、鼻涕、汗、尿等秽物最能卜测体相真伪。体相气卜后用于验选兵丁或者通过相面卜测富贵、吉凶等,则是体相气卜的渲化。
(五)观气也用于萨满自身的传承。无论是神抓萨满,还是族选萨满,首先要看被选者之气质。包括体气:身体强壮,体质、体态健康;智气:聪颖、伶俐、有悟性,记忆力强;心气:心正、心善、心稳,常禀一心,对族人富有同情心、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静思:喜欢清幽寡居,静思默察、勤于思索;幽气足:浑身透出一种不易察出的神气,沉静的灵气;颐气养神:注意涵养神气,习练固守神气,修养性侍等气质。如此方能由老萨满传授萨满的神技、祭礼、祭规等。
(六)萨满观气也是观测和认识自然物的变化及其运动规律的重要途径。萨满气运观念认为:任何物质都有气运,并能显现,人们可以通过其外在的显示,认识其内在的自然规律。如萨满通过验测山谷洞穴中的泉水流向、流量、水质、颜色等动态,岩土塌落现象以及洞中的奇异音响,能判断山谷的气运;从树木枝叶的颜色、温度、花草干茎中溢出的汁液诸现象,可预卜树木、花草的生长趋势;根据岩石的硬度、酥碎情状、汲水能力,便能知晓岩石的气数。萨满将这些都视为物质的气化和气运,以此判断、卜测山川、河流、草木、石砾等一切自然物的运动变化形态及其规律。
萨满观气是气运学说在实践中的应用。它源于北方原始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史前时期,人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的侵袭,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他们首先学会了用眼、鼻、耳、口、手、身去体验、观察、感受、熟悉自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及其规律,与人类共生于同一地域的各种动植物的生息动态等等,而用眼观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观察,人类逐渐熟识并了解掌握了周围的自然物、动植物形态及其运动规律,并据此逐利避害,为己服务,最终实现保护自身的目的。萨满观气是北方人类认识自然,开发、利用自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观气强调实地考查和验证,不尚空谈,很少臆断,结论悉自详察出,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务实精神的形成。通过萨满的世代观察。总结、积累了许多自然常识和生活经验,并在萨满教中保存至今,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只有萨满才有彻悟、掌握自然万物的气运规律,并利用气运规律,为氏族服务。萨满在祭神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超人的技能,如蹈火、潜水、举重、拔树、飞升、纵高、坠谷、穿火靴、过钉毡、滚针路、抚利器等,视为有神功。北方各族萨满祭祀长达数日,萨满身穿神服,戴神器与佩饰,重达数百斤,萨满唱念跳跃,昼夜不歇,而精气足,目光明,睿志清,毫不疲惫。这诸种现象,看似神奇,实际是萨满在长期磨练中所获得的气化之功。无论是神抓萨满,还是选举产生的萨满,都要经过学萨满的过程,除要跟老萨满学习祭祀规程、礼仪、族史掌故、萨满先代谱系及所宗神法、使用神器(神鼓、神铃、神箭、神镜等)的规矩、用法,学习神赞、舞蹈步伐等以外,还要习练气功,尤重平时修练,贵在坚持,并形成了独特的练功、健身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萨满养身功”,具体可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萨满练动功。练动功就是通过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锤练,久练成习,勤练自得,以便在祭祀过程中,从容地承担起各种动物神瞒尼神附体后所进行的诸种复杂、高难的动作。练动功包括练嗓。清晨择清静的高山林间,放声阔嗓。满族著名萨满赵兴亚老人自年轻起,终日练嗓气,风雨不辍,练就了一副好嗓声,祭祀时声音洪亮,十数里可闻。萨满教观念认为,声音洪阔能震摄鬼神。
练步。每天坚持爬山长走,使脚步轻盈有力,身体灵活如燕;练跳跃,每天练习腾身、跳跃、跨越功夫;练单脚长时直立,风吹不动的本领;练敲抓鼓、甩腰铃的协调动作,“一连五七宿边唱、边跳、边跑、边敲。乍学手腕子肿得像大海碗一样粗,动一下疼得嗷嗷直叫唤;不敢抬、不敢搁的”。
经过刻苦训练,达到“能走、能跳、能跑、能攀、能爬、能滚”的程度,才能完成各种高难动作和紧张繁重的祭祀活动。
(2)萨满练内功。强调体内运气,气运越舒展,体魄愈健壮,精力亦更充沛。萨满教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五要内气养身功”,即“以内气抵外气,以正气抗邪气,以吸补清气吐泄浊气,以运化气血消除疲气,以振腹下滋昂生气”。“五要内气养身功”强调正与邪、清与浊、内与外的对立统一,通过上述对立的几种气体的及时转换,吐出污浊的病邪气质,吸收新鲜空气,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青春活力。这就是许多老萨满长寿,且至高龄仍头脑清楚、记忆不减、行走提物如壮年的缘故。
“五要内气养身功”以“振腹下滋昂生气”之功为本,是五功的基础。腹下为肾与生殖器官之位,古代中医视肾为后天之本。如水之源,树之根。萨满也主张练肾功,即练命门功力,这是长寿之本,振下腹就是平日闭目静坐,排除他念,亦可平卧,和谐地、一呼一吸地上下运动小腹,小腹动,则会阴与生殖器官齐动,一张一弛,一紧一松,一收一放,一提一曳,反复收缩、振动,直到疲倦为止。长期坚持,可治男女生育诸症,肾气旺盛,体力强壮,须齿坚硬性欲不衰,延年益寿。
(3)萨满倡导力功。力功即主张凡做萨满者,不要惜力、懒惰,此乃健身之本。萨满是氏族集体生产中的普通一员,在狩猎生产中,萨满练就了鹰的眼力、虎的夜眼;通过提水,搬石,运木,练腕力;举起捕缚的野牲,练臂力;担物以练肩力。萨满练力功主要通过参予劳动来实现,并养成终生爱劳动的禀赋,至八九十岁,亦朝朝如是,不知劳累,神采烁然。
(4)萨满练心气。为氏族排难解纷是萨满的神圣职能,故而,萨满要练达心气、禀性,即养性修身,勿急、勿躁、勿妄、勿怒、勿骄。凡遇事则稳、则静、则缓,慎而度之,详而谋之,诚而为之。为达到这个目的,萨满很满意练心气,即陶冶性情,磨炼禀性。在新萨满“学乌云”时,老萨满命众小萨满击鼓,不管天气寒热,屯寨内外人声多么嘈杂,但鼓点变化有序,节奏平稳,不乱不杂。 北方诸族萨满十分注重自身功法的涵养。每逢氏族大祭前,萨满要远离族人,在能见到星光、日光、空气清新的山上搭起帐篷,分房独居,渴饮山泉水,饥食野牲、野物,夏用江水,冬用雪水净身,每天还要饮牲禽的鲜血,忘却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静心安排即将开始的氏族神祭大典。
萨满原始气运学说基于人类对自然的直观观察和探索。萨满教“气化”观念认为:宇宙与自然皆由“气”生成。世界万物之生生死死、长长消消、成成灭灭也完全是气化形、形化气的过程,这是一种原始朴素的自然观。基于萨满原始气运学说而创造的萨满养身功,直接将气运用于强身壮力,陶冶心智,也充分显示了原始萨满教的社会功能,北方先民在初始阶段,尽管与自然界力量悬殊,但是,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借助自然,为己服务,这使气运学说更带有利己和自卫的特性。也唯因如此,萨满原始气运观念才在北方诸民族中历久不衰,极富生命力,哺育和启迪北方人类,并成为一份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火炼金神”与萨满炼气功
“火炼金神”是满语“爱心秃瓦不勒合恩都哩”汉译。他是吉林省九台市东哈村满族石姓家族大神祭中一位最具有特色的神祇——头辈太爷大萨满崇吉德。萨满神词记录了石克特立氏族先辈祖神与敖姓大萨满斗法的神话传说,斗法结果是石姓头辈大萨满在火中炼成金身,道出了“火炼金神”的缘起。
传说石姓头辈萨满神在生前法力就远近闻名,在与敖姓萨满较量神通时被害。当时石姓萨满变青鱼过河,敖姓萨满坐神鼓过河。结果一个将鼓弄翻,一个被金叉刺伤。石姓萨满临死之前告诉妻子,要她把自己的尸体放到松花江沙滩上,待七七四十九日后复活。其妻娘家正是敖姓氏族,她将此消息送与敖姓,结果敖姓将尸体点燃,想破坏他的法术。当时雕神、鹰神,许多神灵前来帮助扑火,三昼夜大火烧伤了鹰、雕的翅和尾。各位神灵都返回长白山修炼。而石姓萨满经过烈火考验,已炼成金身,化作一道金光上了长白山。他在圣山古洞又修炼了20年,回到氏族抓了二辈萨满。从此,石姓萨满辈辈习修吸纳、聚汇、凭借、运筹等炼气之法,于火中炼就金身。
曾两次亲历石姓家庭祭典仪式的石文炳先生,详细记录了“火炼金神”的场景:
“火炼金神”,首先要在室内外布设神堂和坛场。
神堂设在三间正房的西屋,设神堂的第一步是将大神案子悬挂在西墙上,然后摆供焚香。供品分五排,按九九之数摆放。供品中与其他氏族不同的是,最前排供奉着嘴里叼着猪左前蹄的猪头和背上插着刀的白条鸭各一。按九九之数摆放供品,表示石姓家族已有九位萨满死后归长白山为神。
在室内布设萨满神堂的同时,室外则由大栽力主持布设坛场。坛场设在院子里,在三间正房门前10米的地方放有插着弓箭和三把汉香的天地桌,天地桌前放着插有一杆大纛旗架子。旗是黄色的,上面彩绘着一只威震山河的飞虎,左右两边的幡旗架上插着狼、虫、虎、豹、鹰、雕、蛇、蟒八面动物旗。它代表着石姓家族历史上所崇信图腾中的一部分。
开炭火与净足是放“火炼金神”准备工作的第二项。开火前要将混在木炭中的石块和铁钉挑出来,以免神职人员赤足在炭火中跑过时扎伤了脚,然后将木炭点燃,待木炭烧红时,按南北方向铺成长12米、宽2米、厚15厘米的长条状。这时的炭火,在十几个长簸箕的围煽下,烈燃翻腾,灸人的热浪硬是将围观者逼出了几米以外。“净足”是由井中挑来不落地的“净水”洗脚,传说如果不把脚洗干净,就会亵渎神灵,跑火也得不到“圣火”和神的保护。
拜神和请神是放“火炼金神”最关键的一项。
与放其他神不同的是,这个仪式是在拜完神案后就拴腰铃戴神帽,老萨满首先以老三点的节奏领鼓,众栽力站立两厢以鼓相和。萨满面向神案紧闭双眼按着鼓点的节奏在原地轻微踏步,同时按节奏摆动腰铃,此时的神堂便传出了节奏明快的鼓声和腰铃子的哗哗撞击声。打过三通前奏鼓,萨满便在前四通鼓声中边歌边舞,其唱词的汉译是“本姓石子子孙孙,跪地叩拜,恳请各位师傅,各位瞒尼善佛,石姓太爷大萨满崇吉德神坛保佑……”在神堂大约歌舞十分钟,由栽力接过抓鼓为萨满换上扎枪(满语方言叫滴达枪)。萨满便舞动枪花由神堂内歌舞到室外的坛场,赤足的萨满在前,赤足的栽力手持鞭、锤、刀、剑等随后,向左跑圈、再向右跑三圈,便开始绕升斗边歌边舞。这时的唱词已由原来的通请各位神转换成恳请头辈太爷大萨满崇吉德降临保佑了。当绕着升斗歌舞到三四圈时,萨满突然精神大振,唱腔也顿时高亢起来。立即带领众位栽力绕火场跑回门口,边唱边用换到手中的抓鼓煽向熊熊烈焰。此时,头辈太爷大萨满降临了!
大萨满封住了火,正式的“火炼金神”就要开始了。当火焰只剩下半尺来高时,大萨满又把抓鼓换成扎枪,舞“掖转花”(扎枪在手中立转两圈后,枪头朝下,左手握枪上端,右手握枪下端,于左腋下位置,向左连续转三圈后,再向右转三圈);“提枪花”(双手握枪中间,立于胸前,在随双臂向前环动的过程中,将枪尖随之向上提动);“轮枪花”(枪在身体左右两侧交替转动)。随之他不再唱了,而是用敏捷的步子跑上了红得发白而又呼呼作响的炭火,手拿各种兵器的众栽力也相随跑上了炭火池,一趟,二趟,直至五趟,一双双赤足将熊熊烈燃踏得金花飞溅。就在围观者目瞪口呆、百思不解中,大萨满又带领众栽力在节奏明快的鼓声中回到了灯火通明的神堂……经“送神”和“谢神”的礼仪后,“跑火池”仪式结束。
“火炼金神”展示的是自然崇拜(包括祭天、祭神树、祭星等内容)、图腾崇拜(动物神)和祖先崇拜(包括各位太爷神和瞒尼神),是一种完全原始、不受规范的仪式。目前,世居东北的满族各姓氏,能放大神的已不多,能“火炼金神”的氏族更是屈指可数,石姓家族的这一祭祀活动,被萨满专家学者称为遗存在地球表面的活化石。
根据神本记载和老萨满讲述,过去,炼就神功绝技的萨满众多,包括现代民间艺人的杂耍绝活,许多都曾是萨满祭祀中的仪式程序。比如,传统萨满祭祀中有上刀梯、吃红枣、破大板、叼秤砣、开大板、挂甲、戴铁帽、撸锁链、上七星,刀梯神判等等,惊险神奇,花样百出。特别是部落联盟举行的萨满比武大会,各氏族萨满更是拿出真功夫,一个个大显神技,就其功夫内容而言,许多都属于气功范畴。 炼气,曾是北方各原始氏族部落萨满修炼的基本功夫。
萨满认为,在宇宙中充塞着一种气质气素。气,神秘不可测,能作用于人,作用于物,作用于客观任何现象。这种气质气素就是魂魄的具体形态。它的活动即是神兆、神威、神示。萨满教的气化气感意识,在萨满教整个观念中占有突出地位,是神祇原道观念的核心。神祇原道就是气,它存在于人之外的宇宙客观世界中。萨满就模仿、凭借、汲纳、汇集、运筹、施布这些迷漫之气,而为本氏族祛病除邪,庇佑子嗣,卜其未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气论即神论,神就是气属,神为气,气为神,神气互生互补,成为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学说,是萨满教诸神神祀、神仪的根本的“动”的内在实质,是一切活动的内核力量。
萨满的气运功能,是长期磨练所获得的气化之功。萨满祈神中的蹈火、潜水、举重、拔树、飞升、纵高、坠谷、穿火靴、过钉毡、滚针路、抚利刃等等,都源于用气化功能。凡著名大萨满,都在平日积习气功,练嗓气、心气、臂气、腰气、目气、脚气,祭祀时身披百十斤重的上百件神器,唱念纵跃数夜数日而不见衰惫,甚至祭祀间萨满不饮不食,而精气足,目光明,睿志清,只有在为氏族祈神服务中动气功夫如深,神技神语如多,才会成为独有神路,自成神系,备受尊崇的氏族大萨满。
萨满还认为,外气消失,并不等于外气殒灭,其气仍然留存于世间,待到一定时候这一萨满的外气又重新依附于另一族人身上。这一族人又重新领气,而成为本氏族另一代(辈)的氏族萨满,又重新与这一萨满的内气相揉,形成独立的神系神路,为本氏族服务,成为又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萨满。正因为如此,从萨满自身来认识,萨满代代传承,实为萨满的神气世代传承与承继的关系,认为一代代作为具体人的萨满可以逝去,但作为神气、气化的萨满神气却永远代代相传、世代更替。所以,许多老萨满在请神时,可以将自己历代祖先萨满的神气迎请下来,俗称“某某辈萨满附体”。实际上,作为神秘文化的传承人,萨满炼气和硬气功也是代代相传私授的。
近年来,国内气功领域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阐述萨满“通鬼神”的神秘现象提供了某些依据。一般来说,萨满通灵的关键是通过某些手段,如文化符号的暗示、心理的诱导或药物的刺激,然后进入昏乱迷醉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与气功师发功后的“忘我”、“无意识状态”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同时,萨满在神迷癫狂之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幻觉形觉,而近年来气功方面也有一些报道说到气功师发功后见到死去的亲人、知道死者的要求等,可见二者之间确有相通之处。因此,不排除少数萨满在跳神、过阴等仪式中的“通鬼神”手段为萨满自身发气功进入“无意识状态”进而呈现出神迷癫狂现象的结果。
萨满神判观念与卜筮、占梦术
神判,又称神裁、神断、天罚等。它是祈求神灵裁判人间是非真伪和财产纠纷的一种巫术,是世界各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普遍实行的古老裁判方法。中国古代传说中,皋陶氏就曾用神判方法审案,方法是用羊,神羊角触及的嫌疑犯,被认为有罪。后来,神羊演变为刚正的法官的象征,司法者皆以獬豸为冠服。
神判的形式,各民族有所不同。譬如,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景颇族对偷窃的裁判,采用“斗田螺”形式。失物者先把一个田螺放在碗中,被嫌疑者也捉一个田螺放入碗内,让两个田螺相斗,最后以田螺的胜败裁判偷窃事件。阿昌族则是双方各点一支蜡烛,以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双方的是非。景颇族还有一种“蛋卜”,暗至众嫌疑者家房顶上各取一段茅草,均放在碗中,然后请巫师念经,把一个鸡蛋倒在碗中,稍加搅拌,被怀疑的人们也赶到现场,看鸡蛋清先粘在谁家的茅草棍上,谁家就偷了东西。瓦族采取血判方式,失者于嫌疑犯在头人巫师的监督下,双方各伸出一只手相互摩擦,到一定时间为止,若双方都出血或都不出血,则争斗罢休,如一方出血则要照价赔偿或赔理道歉。在西藏,有火中拾物神判,方法是在火塘或临时烧的一堆炭火中烧一块石头,或者一块铁,令嫌疑者用手捡出,若手未烧破,就无罪,否则就有罪。壮族也应用踏火堆的办法,脚未伤则有理,否则无理。还有打头神判、刺手神判等等。此外还有捞油锅(里面放醋或蜡)、水锅(放小米)、潜水等等。
北方民族古老的“神判”习俗,也是一项庄严的萨满祭祀活动。其基本的形式和内容,就是针对本氏族部落中所发生所遇到的重要事宜,经过极其隆重庄严的祭祷仪式,祈神进行公正的裁决评判,以此来确定氏族部落中一时无法解决和认定的问题或事物。神判的祭祀和祈祷手段,各地各氏族部落间有所不同,有通过卜筮占卜,有通过火、水、禽兽蛇蟒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神灵帮助人们来判断是非吉凶,从而确定行止。
神判的举行,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氏族内部发生重要的争执与械斗,诸首领众说不一,无法统一认识,且事关重大,必需通过“神”来判断曲直;(二)几个分支部落分配不匀,争执不下,请神以神判方法予以财物分配,各支以神谕遵守办理;(三)氏族确定各分支的住地、渔猎区域、水源分配,以神判方式固定下来;(四)氏族新推举的首领人数与任人不统一,或突然来客或入伙的外来人,不知其心迹真伪,举行神判决定后,族人信服而号令统一。这些情况一旦出现,便要由穆昆主持,萨满祭神,举行神判,也有的小氏族由氏族担任专门卜筮的人进行神判。
譬如,举行火祭、星祭等活动时各分支氏族人的住址选择,一般用野鸡飞落的办法卜判营址。如全氏族迁移一地后,以鸟飞翔办法确定在哪里安家落户好。又如,双方长期不睦或争斗不休,用“过火池”的办法解决争端。氏族萨满或当事人要从烈火中穿过,用火的神判洗净身上的污秽,烧除互不信任、互相攻击的魔鬼心理,变成团结勇敢的大部落。
东海窝集部的满族人妞姑录氏(郎姓),喜做蟒蛇卜。每年春雪融化后,族人便到石岩中捕捉巨蟒数条。“神判”祭祀中,全族人集会,经过祭祀、焚香礼仪,开始击鼓、放蟒,刚苏醒不久的蟒蛇,急着想吞吃食物,性情爆烈凶残,十分好斗。这时,场中的壮士,赤手空拳与蟒蛇游斗,突然间抓住巨蛇,将其皮与肉分开,巨蟒死去,由此卜定全年是否风调雨顺。若与蛇搏斗中,蟒蛇猛缠人身,紧束如铁环,越勒越紧,若人力不能支,便有另外的年轻壮士冲上去,用米儿酒和烟火烧烤并掐着蟒头,蟒便舒展长躯,随后放其生还荒野。这种形态,视为大吉,说明今年年景好,人畜无灾。如蟒弱易死,视为年景不好、恐有瘟情。这种蟒蛇卜就是判定年景是否顺利的“神判”仪式。族里推选与蟒蛇搏斗的壮士,经神判后便被视为非常人,可选为氏族首领,族人诚服。 在原始初民时期,氏族之间的维系主要依靠首领的组织力和族人的相互依赖,但也存在对某种生活资料的争夺问题。原始初民对氏族内部出现的矛盾,还没有更有效的解决和说服办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氏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思想意识还都非常简单低下,原始的宗教观念、灵魂观念、鬼神观念等,都一定程度占据着当时社会的思想阵地。神可以抉择切。于是便用神判的办法决定各方面的争执,以求得氏族间的稳定和睦。神判成为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办法。这种通过占卜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全族各方面的人都相信,这是神祇给定下来的。当然是最合乎公理的了,以此平息了内部的纷争,达到统一和安定的目的。占卜术自远古氏族社会直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仍十分盛行,就在于它还有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方面心理需要的重要功能,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达斡尔人称萨满为“雅达干”,善于用烧羊胛骨占卜吉凶。雅达干占卜用的羊胛骨,一般是在祈祷杀牲并将肉食毕后验羊的胛骨,清晰透明纹理通顺是吉祥的征兆,反之,则认为还会有什么令人不满意的事情要发生。这种占卜习俗,同辽国契丹贵族用灼羊的枚子骨纹理顺逆来辨吉凶祸基本相同。满族及其先世女真族的萨满神卜,虽然仍保留有原始神判形式的诸多痕迹。如在祭祀祈祷时,将野猪牙、鱼牙放在鼓面上,然后通过祈祷再扔在地上,族人大声呼喊,辨其利害等。但是更多地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占卜形式。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所谓“占卜”,就是用各种超尘世的方法来获得尘世间事物的信息或预卜凶吉祸福的迷信活动。“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它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据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在许多社会里,占卜仅仅是操作者在将行某事时,由于没有把握而借助某些器具或现象寻求信息或解答,由此满足心理需求的行为。早期的占卜和宗教密切相关,其发展受到宇宙观和民族心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卜筮之道,起源甚早。《易·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易》之始作于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开展为六十四卦,又属之以辞,释之涵义是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名作《爻辞》,分别解释每爻涵义。最后孔子作《十翼》,以《传》注释与发挥,此经于是粲然大备,史称“易经四圣”。虽然卜筮之道起源早于《周易》,只是中国卜道,皆以《周易》为正宗。
《周易》占卜之法繁多,不胜枚举。若单纯以立卦而占卜来说,大约可分为:周易卜卦、梅花易数,以及文王圣卦三种。都是以《易》为主的占卦法。以“周易卜卦”为例,周文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如《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后来据说鬼谷子改蓍草为铜钱,定财、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是占卜法的一项改革。随着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这种卜具的改进越来越多,主要都是力求简单化,常见的有,求签、鸡卜、鸟卜、纸牌卜、鸟占、水占、星占等。其实,“神判”,也是一种萨满占卜术。
满-通古斯民族的萨满,对占卜具有传统的信笃和依赖性。根据专家学者的调查,可以说萨满神事活动中,处处充满卜术与预言意识。萨满无神不卜,无兆不卜,无事不卜。从这个意义上说,萨满也可说是一种很原始的卜教。北方萨满用蚌蛤、东珠、铜镜、骨骼等卜占者甚多。也有用野猪牙、古代猛犸象牙化石块、出土的残瓦片、瓦当、人头盖骨、古箭矢、古铜币、各种神偶、老萨满死后的遗物为卜器者,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都认为这些卜物内藏蕴着灵气魂气神气,具有避邪问卜的特殊功效。根据著名满族故事家傅英仁老人讲述的满族说唱文学整理出版的《东海窝集传》中描述,莫北新王出征前,利用牛蹄子进行占卜,占卜完毕才决定出兵。学者访问锡伯族萨满关淑梅时,她说,萨满占卜,小事用石头,大事用香来看。她自己占卜时常用41颗黑亮的蚕豆。
原始时代的萨满占卜,是发自安身立命与生存的需要,具有很强烈的朴素的原始唯物观念。占卜很少虚妄行动与欺骗行为,在原始人生活的严峻催逼下,一切都出于谋生的需求。占卜,最初便是对自然界与自然力的适应性了解与认识,虽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但往往有其可行的实用性。原始先民的占卜术,实际起到对某些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和适应,对客观自然规律性的最低级的了解和掌握。
譬如,经向老萨满调查,猫头鹰白日落院鸣叫属不祥之兆。其道理是,猫头鹰属夜鸟,白日休栖林梢,所以白日惊落鸣叫而入村寨,必有侵袭的敌人或瘟疫,鸣啼寻群觅偶,故此白日飞出,由此可初步卜定为应灾异。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偶然性,原始人类占卜只是提出某种可能性,供人警觉和启示而已。又如,久住山莽的部落,在阴雨连绵的雨夜,忽然听到山崖中鸣鸣轰响,蛇鼠逃窜,此为山啸前兆,卜为大凶,必须迅速转徙到安全地带,否则便可能发生人畜村寨灭顶覆灭之灾。
再如,满族等民族在祭祀时有祭“山达哈”女神的。“山达哈”是满语,汉译“白的花”,即天花神。往昔一旦染天花瘟疫有全村灭绝之难,向为北方先民所惧。萨满在祭祀神谕中传下许多有关天花的先兆,令后人警觉。卜者只要发现以下诸类先兆,便可认为有可能发生天花灾瘟。屯寨中有人身上突发热,前身心生白红点,像花点,奇痒,重者不省人事,便是天花症兆。只要发现一个人,不论大人小孩,萨满便要求祈天花神,视为天花瘟病的先兆。病者高烧、喉痛痒、便秘、喜冰、妄臆语,亦视为天花先兆。一年四季,或常燥旱、燥温,或湿雨不止,或风啸尘天,萨满便视为瘟疫前兆,卜筮吉凶。春燕弃巢不归,檐雀坠死,萨满也视为天花疫病的先兆。驱车过客,突然驾马喷鼻踏蹄不前,嘶叫不已,便视为有猛兽的前兆。
此外,满族先民时代,迁居、盖房都要请萨满祭奠房架神恩都哩增固,并由萨满占卜来决定迁房。萨满用羽绳把经过祭祀的野鸡的翅膀缠上,用骨针挑开鸡冠,野鸡飞到房主预定翅数,落的地方就是盖房的吉地。据载,清朝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就是萨满用野鸡占卜决定的地址。 近代萨满占卜仪式中,已很少有神意观念,只是一种祭祀礼仪罢了。这也说明神判占卜从其开始便是一种借神示的手段反映人意的行动。神判,实际是人判。只是因为人的权威性与感召力,不如神祇强大,故而借神意占卜。这是在古代氏族社会条件下,基于原始宗教心理影响,衍生出利用神卜方式,而达到一定目的的形式。当然,先兆与前兆卜,有不少是古人对某些自然现象和异常态的不可知与不能科学解释而产生的兆候,认为不祥、不吉、大不利等等,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前两种逐渐被融化于民众日常生活常识中,在占卜中影响越来越小。
萨满原始信仰的“梦魂”观念,衍生出了一种神秘的占梦术。古代先民以为做梦是灵魂离体外游,而灵魂外游又为鬼神所指使,由此梦被归结为鬼神对梦者的启示,于是出现了梦兆即依据梦象体察神意,预卜吉凶。由于梦是人类自身的一种体验,占梦正是以这种自我体验作为沟通神人、预示吉凶的中介。因此,较之其他占卜活动,占梦更具有一种神秘性和诱惑力。在所有占卜术中,以占梦最为发达,因此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有“众占非一,而梦为大”的说法。
恩格斯曾根据北美原始人的材料,分析原始人的梦魂观念,他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自身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很显然,原始人是通过对梦的思考形成了灵魂的观念;反过来,他们又用灵魂观念来解释梦境和梦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梦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着独特意义。
古代文献提及“占梦”最早的人物是——黄帝。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文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醒后黄帝自我分析说:“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黄帝“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力牧两位名臣。(引自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河图挺佐辅》说:黄帝告诉天老:“余梦见两白龙挺白图以授余。”古籍佚文还记载了九天玄女托梦使黄帝得兵法而战胜蚩尤的神话故事。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关历代商王占梦的记载很多。商王总是问太卜,其梦有没有祸?其梦有没有灾?说明商王对其梦的吉凶非常关心,也表明,占梦在商代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不知为什么,商王的鬼梦特别多。在商人看来,商王之所以做梦,主要是商先王、先公或先妣在作祟。因此,每当商王夜有异梦,总是占问是不是来自某一位先祖。经过占问,如果认定是某一位先祖作祟,必定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商王多鬼梦和怕鬼梦,与此相联系,占梦时多着眼于梦的消极方面的预卜,凡商王遇鬼梦总是问有没有祸乱,有没有灾孽,其他梦景、梦象一般也是这样占问。综观殷墟甲骨文的占梦卜辞的诸多重要内容,可以看出:商人视梦境为接受先人信息的重要场所,先人信息的发出者是先王、先公、先妣,占梦是对梦中所得先人信息的解读;也是现实行为的一种依据。梦在商人心目中是最高级的知觉方式,而占梦则是他们与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他们的某种神秘力量交流的基本语言。谁能掌握这种语言,谁就拥有政权和统治力,这就是商人的占梦观念。
周人十分看重梦与占梦,凡遇国家大事都需占梦而定。据说周文王和武王在灭殷之前都做过不少吉梦,预示着天命周人取代殷商。《帝王世纪》说周文王曾梦见“日月照身”。日月是帝王的象征,这显然是说周文王受命于天。据纬书《尚书中候》说,姜太公未遇文王时,曾夜梦北斗辅星告诉以“伐纣之意”,这就是说他是天神派遣的辅臣了。这样的梦常常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虚构成分和动机。但周王对梦的态度似比商王更为认真和恭敬,占梦在周人政治生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若所占为吉梦,就要向天帝神明膜拜,以感谢上天的保佑。
秦汉以后,由于天人感应的神学占据社会思想的统治地位,“占梦”成为论证上天感应、帝王受命而得天下的重要舆论工具。历代帝王的孕生、登基、禅位,几乎都有神乎其神的梦兆。《史记·高祖本纪》谓:汉高祖刘邦之母,梦与神遇,是时雷电交加,有蛟龙压在其母身上,不久怀孕生子。《史记·外戚世家》说薄姬梦“苍龙据腹”,而生汉文帝;孝景皇后“梦日入怀”,生下汉武帝。《宋书·符瑞志》载:曹丕篡汉称帝时,曾梦日坠地一分为三,自己取了一份置诸怀中,这显然应的是三分天下。唐高祖李渊称帝前有著名的“堕床之梦”。梦中他身堕床下,为群蛆所食。这个梦本来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是智满禅师占断说:“公得天下矣!死是毙(谐音陛);堕床是下也。陛下,至尊之象也。群蛆所食,亿兆趋附也。”经此占断,此梦就变成了王者象征。两宋时代,梦日、梦龙、梦天神话急增。太宗之母怀孕,“梦神捧日以授己”;真宗出生时,其母“梦日而裙承之”;宁宗之母“梦日于庭,以手承之”;理宗出生时,其父“梦一紫衣金帽人来谒,”“室中赤光属地,如日正中”;度宗之母“梦神人采衣,拥一龙纳怀中,己而有娠”。这些梦象、梦兆或梦征,千奇百怪,花样翻新,但不管怎么变,都是用来论证“受命于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占梦”的风气日趋淡化,但在民间仍广有流传,其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复杂、精巧、圆滑和不可捉摸。占梦者为占梦活动规定了越来越多的附加条件:占梦不但要分析梦象,而且还要详细了解梦者自身的变化、表现、感情和面相等。而梦者地位和出身的差别等都会导致梦意解析不大相同。甚至占梦还要看梦者占梦时的心态,诚则灵,不诚则不灵。这样,人的梦若没有应验。也不能责怨占梦者,因为你的心不诚。同时,也使梦和占梦变得更是不可捉摸了。更重要的是,这使源自古老萨满灵魂观念的占梦在民间具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和顽固的生存能力。(未完待续)
鸟说,我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辽阔的苍穹展翅翱翔。
萨满说,我的灵魂,能够像鸟一般自由地穿行于“三界”。
“灵魂飞翔”,是萨满文化中最独特、最奇瑰、最壮丽,也是最引人入胜、充满遐思的涵韵精华。当然,这也是国际萨满学界研究与探析的重点。这种超越人体局限和时空的生死观,是萨满对生命存在形式的独特意念。无疑,给人类的灵魂插上翅膀,在宇宙时空自由地展翅翱翔,体现出北方先民超越自然的精神世界和通天彻地的广阔襟怀。
国际萨满教研究会主席、匈牙利社会科学院教授米哈伊·霍帕尔博士说:“萨满文化绝非一种简单的原始(信仰)宗教,它是人类在大自然最初建树的坚实的文化堡垒,是一把开启世界远古文化之谜的钥匙。”霍氏对“萨满”的学术定义为:“萨满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能够引发意识性的脱魂,把自己移入到别的意识状态中。总之,萨满是精通脱魂技术,能够把灵魂从肉体中解放出来送到别的世界中的人们。”
法国著名宗教史学家米·埃利亚德在萨满教研究的古典名著《萨满教——古代脱魂方术》一书中,对萨满基本特征的定义是:“萨满教所具有的特殊要素,不是在于萨满可以使神灵附于己体,而是在于萨满使自己的灵魂飞翔于天界或是降入地下界所产生的那种脱魂状态。也就是说萨满的特征或者说本质应该是指萨满的灵魂自肉体脱出在超自然界进行咒术式的飞翔”。
著名萨满学者,R·沃鲁修说:“萨满,就是一些能通过自我控制使灵魂飞到异界,与常人难以看到的神灵开展交流,以此来解决人世间多种问题的人物”,“能够灵魂飞翔的萨满,同时也承担着灵媒师的作用”。
在萨满教学、民族文学和民间记忆中,关于萨满“灵魂飞翔”和“脱魂术”的记载与论述很多,并成为诸多专家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萨满“昏迷术”理论,认为萨满有“凭借他的昏迷术的本领”,“能自由离开肉体的法力。”我国著名萨满学者富育光先生,在撰文发表的《萨满敏知观探析》中考论道:“萨满出神状态用‘痴迷’这个概念是比较准确、合理的。这样就突出了萨满教大神祭中神秘调遣者——萨满的心理大脑态势。貌若‘痴迷’,实则嬉戏态。萨满教本身就是远古人类精神核心,具有极大的务实性和功利性。萨满‘痴迷’行为,就其形态实质是原始模拟术、调遣术、呼唤术、象征术、宣谕术等奇幻方法最形象生动的体现与复演。可见,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应是第一位的。在所有宗教现象中,神秘主义的宗教‘痴迷’行为都各有其特征,而萨满‘痴迷’形态尤别具一格。它是萨满在原始崇拜的浓烈氛围中最大限度地驾驭和凝聚氏族力量所习用的一种手段。萨满为了能最富有戏剧性地发挥‘痴迷’才华,平时注意积累各种特殊技能。萨满为此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这项学术研究中,也结合了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病学科领域的研究。
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者通常把脱离人体的意识观念,譬如“灵魂之旅”视为原始巫术思想的产物。实验精神病学在致幻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证据。瑞士化学家发现,麦角酸的酰胺或LSD-25对神经系统起显著作用的性质,也就是说,某种药物能使其他方面完全正常的人,陷入很深的神秘状态,包括产生濒临死亡的末世幻觉。致幻物以强大的效力催化人类心灵,对不加选择的任何人产生相似的神秘体验。这一实验成果证明,萨满神秘体验的基础,存在于人类无意识中,是人格的一正常组成部分。含有致幻物质的植物,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就一直被用于治疗病人、强化人的超自然能力,或用于巫术与神秘仪式之中。现代考古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居地的墓穴,随一个萨满共葬有一种植物,这类植物的花粉就属于致幻物。在中国医学中,有关使用致幻药物的记录延续了3500年。在西伯利亚原始部落里,萨满做法仪式中必须要吞下某种伞状蘑菇。美洲的玛雅人和奥尔梅克人的女巫,则利用墨西哥仙人掌、神圣的蘑菇和几种不同的叫“依波莫阿”的致幻植物促使精神开放。一些现代人在模仿致幻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极端狂喜和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与原始萨满教和世界宗教经典的类似描写并无二致。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无意识能够被化学物质所激活,从而自发地产生出精神层面的超越。
萨满“灵魂飞翔”精神蕴涵的基本叙述,有学者认为是指“萨满的魂魄脱离肉体奔赴异界,在异界寻找到想找的神灵和死者灵魂,然后,把找到的神灵或死者灵魂带到人间世界,并且让这些神灵和死者灵魂凭依到自己身体与阳世间的人们接触交流,仪式结束时则解除神灵和死者灵魂的凭依,将它们送回异界。”实质上这也正是萨满脱魂术的基本概念。
日本著名人类学家佐佐木宏干教授,对萨满脱魂的基本形态做了较为具体的叙述:(1)萨满的灵魂脱离躯体,独自飞翔于超自然界,与神灵进行直接接触、交流;(2)萨满的灵魂依靠守护神灵的帮助前往灵界,也就是说萨满通过守护灵打开道路抵达神祇的身边;(3)萨满的守护灵附体于萨满身上,萨满变身为守护灵前往灵界。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脱魂”主要是指萨满一类的人物通过某种方式使灵魂脱离肉体前往超自然界去和神灵进行沟通、交流。一般来说,在萨满脱魂时,其灵魂已经脱离躯体前往天界或地下。这时的萨满处于一种“失神”的状态,可以说这个萨满已不是平时的那个萨满了。但换个角度说,萨满依然还是那个萨满,因为萨满从“失神”状态里恢复过来的时候,可以叙述出在脱魂期间的经历和体验。这里萨满向人们展示出他或者她在脱魂状态下前往超自然界与神灵进行种种交涉从而达成目的时,是具有能动和主导性地对抗他界精灵特别是恶灵的力量。从这里,还可以感受到萨满作为人类代表所具有的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满-通古斯语系诸民族的口传文学中,有关萨满“灵魂飞翔”最完整的传承,是满族《尼山萨满》中精彩绝伦的情节描述。《尼山萨满》是喜闻乐见的百年传承,被国际萨满学者誉为“满族的史诗”、“全世界最完整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甚至有学者建议创立一门新的学科“尼山学”。
根据台湾满语专家李学智教授的观点,“尼山”一词是汉语外来词。古汉语中“尼山”代表着神圣的地方和圣人。因此,可以推断“尼山萨满”意为萨满圣人。 《尼山萨满》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塔旺的女萨满为了讨回某少年的灵魂,使自己的灵魂前往地下世界“过阴追魂”的神奇故事。大致情节是,巴勒杜巴颜夫妇中年曾有一子15岁时上山打围而死。巴颜夫妇悲痛欲绝,经神人指点,请尼西海河岸的名叫塔旺的女萨满为儿子“过阴追魂”。文中,尼山萨满“降神作法”,她的灵魂凭神力渡过二道河,闯过三道关,到地府取回少年色尔古代·费扬古的魂,并将其带回人界使其获得新生。
尼山萨满请神时,感觉神从背后附在身上,并且说:“希望从洞府出来”。她所戴的“九尾雀的神帽”,就是灵雀把人和神联系到一起的重要象征。鹫鸟之爪“像旋风一样”,让“神从天上降到自己的体内”,“神附了体,萨满就成为神”,这时,她的肉身留在屋里,灵魂变成阔里(神鹰)飞向阴间。她去的阴间其实是一个恐怖的世界。那里各种奇异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兽神跑着,鸟神飞着,蛇蟒动物像旋风似的行走”。她最终碰上掌管阴界的第一号大人物阎罗王。阎罗王的城池毕竟坚固,她除了运用超凡的神力,也别无它法。于是,她用自己分出的身子化为大鸟,一把就抓住了少年的魂魄。尼山的灵魂变成鸟,没有跟上天说,也没有跟地下说,自由自在地到处飞,这就是萨满的超凡本领。尼山萨满采取脱魂术用自身的灵魂来完成使命,终于救出了色尔古代·费扬古之魂。她真是位性格独立坚强、不畏强暴的女英雄,没有把掌管阴界的阎罗王放在心上,在阎罗王居住的城内敢于抢出少年的灵魂。正如赵展先生感叹地说:“这个女萨满,像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只身闯入地府,说出以我的本领去找阎罗王,竟敢与鬼王比高低,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呀!”“灵魂飞翔”的文化源头,是萨满奇异的灵魂世界。
北方民族萨满原始信仰的灵魂观念中,人死后灵魂离身去了阴间世界。但有的是变成禽鸟飞去了,这种变化一般是萨满或妇女。如满族《白鹰的故事》中,萨满死后变成白鹰飞走了。达斡尔族的《威兰德都和威尔迪莫日根》中,有一妇女死后变作小鸟在村中飞翔。鄂温克族小孩的灵魂都是变作小鸟。更应提及的是,赫哲族莫日根故事中写到,在氏族和部落战争中,妇女和男人都变作阔里(神鹰)。尤其是妇女,她们忽而飞东,忽而飞西,忽而从空中猛击对手,忽而从地下钻出来帮助丈夫战斗。在赫哲人的神性观念中,妇女变作阔里,也应是由灵魂所变,至少与“灵魂飞翔”有着直接关系。
学者们考证,原始人不仅认为人有灵魂,而且认为灵魂不死和万物皆有之。这种灵魂不死的思想观念,也就是当人死后,灵魂要前往灵魂归宿处——阴间,所以,人们要为他举行送魂仪式,并按死者生前生活中所使用的和食用的一切物品的模样,准备各种物品,以备灵魂在阴间使用等,这样便形成了每个民族与本民族观念形态相适应的各种丧葬习俗。这里表达的意思,是灵魂具有与人生前生活相同的特点。
除此之外,人的灵魂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面貌和能力方面都与人活着时相同。从众多的《尼山萨满》文本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尼山萨满在阴间认出了员外之子的灵魂,才把他带回到阳间,使之复活。同时,她还在阴间认出了自己死去多年的丈夫,还认出了刚结婚两天就病故的邻居妇女等。当员外之子复活后,因为他的灵魂在阴间见过尼山萨满,所以马上就认出了“她是领自己回阳间的妇人”等。这些都有力地说明灵魂与活人的面貌相同。
员外之子色尔古代·费扬古生前是一个好猎手,出外狩猎“凡见到的猎物没有一个能逃脱的”,所以死后仍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他射中了高杆上悬挂的金钱孔,又是个大力士,善于摔跤,在阴间和在人世时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总之,灵魂的面貌与技能均同人生前一样。不仅满族人具有这样的灵魂观念,而且北方古族的灵魂观念大都具有这一特点。如《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书中记载了一个名为《杜步秀》的故事:杜步秀的未婚妻运用萨满神术赴阴间为别人送魂,途中遇到被杀害的未婚夫的灵魂,便乘机搭救了他,回到阳间并使之复活。同时,杜步秀也认出了自己的未婚妻。在达斡尔族的《德莫日根和齐尼花哈托》中,也有萨满赴阴间寻找自己未婚夫灵魂的记载。这些都充分表明灵魂与人生前的相貌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灵魂的形体大小有很大程度的可缩性。海参崴本、民族所本《尼山萨满传》中,员外之子的灵魂在阎王殿里与其他小孩玩耍金银嘎拉哈,这时员外之子的灵魂形体大小与他活着时相同,而在尼山萨满将他的灵魂放在香炉中带回阳间时,这时的灵魂就非常小了,可以放进小小的香炉。另外,尼山萨满在阴间遇到自己的丈夫和过河的船工以及在奥莫西妈妈(满族萨满女神)殿内见到的其他妇女的灵魂等都与她们生前形体的大小相同。但是,满族民间也流传着《核桃仁》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死后,他的灵魂就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核桃仁之中,可见其灵魂是很小很小的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书中的《什尔大如》故事里,有一个死去的人,他的灵魂在他的头骨中生活了360年,能言能行还能打仗。同书中《杜步秀》的故事,杜步秀用“收魂帕”将对方许多战将的灵魂收在手帕里,并杀死了他们,这里的灵魂就更小了。
原始人视灵魂比自己的肉体还珍贵,认为只要灵魂存在,即使是死了还有复活的可能性。就是在人活着的时候,有的人惟恐自己的灵魂丢失或被杀害,所以总是把灵魂放在一个认为保险可靠的地方。如达斡尔族民间故事《德洪莫日根》中的国王就把灵魂放在一棵桦树上的鹰巢里,是一个红蛋;国王的儿子则把灵魂放在坐骑的马尾里,变为一根白马尾。赫哲族民间故事《什尔大如》中有萨满灵魂放在大龟肚子中的记载。这种灵魂同样是非常小并有特殊保护的方法。
这种灵魂形体大小的变化,其限度最大不能超过活人的形体,最小是人用肉眼可以分辨。当灵魂需要动并与其他灵魂打交道时,它会像活着时的人一样大小进行活动、生活,当需要安置带走时,它还会变得很小很小。
第三,灵魂的重量轻如羽毛,有迅速飞行的能力。古通古斯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例证。达斡尔族的《德洪莫日根》中,有两个年轻的女萨满都把真身留在阳间,让灵魂在虚无飘渺的世界里挥剑交锋。赫哲族的《阿格第莫日根》中,阿格第的灵魂寄附在一簇蒿草上,“浮浮摇摇,飘飘荡荡地坐在那里”。《武步奇五》中主人公的灵魂“飘飘荡荡地往西南方走去”等等,其灵魂都非常轻。《尼山萨满》的其他文本中,灵魂都是像羽毛一样在阴间里游来游去,速度飞快。 总之,从原始人的灵魂观念来看,灵魂不仅有与活人面貌、形态、能力相同的特点,而且也有与活人形体大小、重量和速度等方面不同的特点,并且,人的灵魂本身具有飞翔的能力。
原始人还认为,灵魂既然能离开躯体,也能飞回到躯体内,人即可复活了。所以在原始人看来,只要有灵魂,人死了也可以复活。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中,有许多反映人死而复生的故事。譬如,满族民间故事《核桃仁》中,小孩死后放在核桃树下,第三天从树上取下一个核桃,妈妈一阵哭泣,便从核桃内跳出来一个小孩。达斡尔族《威兰德都和威尔迪莫日根》中威尔德都的灵魂变作小鸟,在弟弟哭泣的感动下,小鸟变作姐姐,神奇地复活了!这两个故事中的复活方式,共同特点是灵魂先变作一种物体或飞鸟,在亲人的哭泣中,经过灵魂的变化而复生,其思维简单、离奇,幻化性很强。这时的灵魂无一定的居处,轻灵地飘渺在大自然中。这是一种很原始的灵魂变化的复活方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灵魂的归宿处——阴间产生了,这时便采用萨满到阴间取魂而使人复生的方式。尼山萨满赴阴间找回员外之子色尔古代·费扬古的灵魂后“把他的灵魂往肉身一推”,助手同时唱起催醒神歌,过了一会儿,员外之子便复活了。但这种死而复生的方式,需要借助神通广大的萨满神术,从阴间取魂放入体内,萨满再跳神催人醒来,较之前一种方式,复活条件要困难得多,也要复杂得多了。
北方民族萨满“灵魂飞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发展中显然也受到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满族民间故事《他拉伊罕妈妈》中的女主人公临死前告诉部落人,“我死后,千万把我用桦皮包好,挂在东山口大松树上”。有一天,当狼精率领狼群向部落袭击时恰好经过东山口,他拉伊罕妈妈的桦皮棺材突然裂开,她手持宝刀杀向狼群,保护了自己部落的人们,并带领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这是因为她的灵魂上长白山修炼去了,所以她增添了一身好武艺,并在氏族部落最需要的时候又复活了。满族石姓萨满中有一位五辈太爷,死后把棺材放在村边一棵大树下,3天后人们发现棺盖打开,棺内有张满文纸条,而尸体却不见了。3年后,五辈太爷出现在一家药铺里,声称自己并没有死,而是上长白山修炼去了。他当了石姓大萨满并给族人治病,几年后又上了长白山。据说,石姓大萨满的头辈太爷和三辈太爷也都是如此。赫哲族的《葛门主格格》中有一位卓禄妈妈,“是早年成道的萨满,现已变作石头的仙体”,而葛门主格格和丈夫“对坐而死”,人们用棺材埋葬,后开棺不见尸体,据说上山修炼成仙了。《土如高》中有一萨满将凡胎的身体脱留在山顶上,变作“石身”上山修炼成神了。
以上萨满死而复生的特点是,第一步是假托死去,尸体升飞与灵魂一起上山修炼,有的几年后再回到人间;第二步是他们复生几年或几十年后,再被召回到山上修炼成神,后来成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祖先神。这种死而复生的方式,主要突出了灵魂修炼的特点,明显是受到中国道教文化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道教是人活着的时候,经修炼成仙,而满族和其他北方民族是人死后灵魂修炼成神,即成为本民族所崇祀的祖先神了。其二是尸解的内容不同。什么是尸解?“尸解即假托死去而成仙”,“一般所谓尸解,留下的尸体并不是真的肉体,而是某一物变化的假尸体”,如“造剑尸解法”。满族的五辈太爷尸化为“满文字条”;赫哲族的卓禄妈妈尸化为“石头身”;《土如高》中的萨满也是尸化为“石身”等。当然也有尸化升飞没留下任何物体的情况。
从前面所列举的满族等民族人死而复生的类型来看,共有四种方式:(1)灵魂直接变化复生;(2)阴间取魂复生;(3)服用“仙丹”、“妙药”复生;(4)灵魂修炼复生。前两种是原始意识形态,后两种则受道教文化影响,人为的因素逐渐增加,属于近代人类思想观念的衍生形态。
观气——萨满原始气运观念
萨满原始气运学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对宇宙万物生成的解说,也有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又有对萨满信仰核心观念——鬼神、灵魂的解释以及阐述萨满特质的由来等等。著名萨满学者富育光先生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气是万物的本源。萨满教观念认为:“气是万生之源,万物皆从气生气化”,气的千变万化而凝生的体态即构成了世界万物的生灭、消长、大小、幻现等现象。气是物质的,人随处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如宇宙中的大气、人和生物的气息、非生命物的存在状态,都是能够验看和感知的。这是原始人类通过对宇宙的直观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它虽然很浅显稚嫩,却触及到宇宙构成这一重大哲学问题,给宇宙万物的起源以朴素唯物主义的解说。
第二,气是运动变化着的,表现于存在的不同形态。在萨满教观念中,神、魂皆为气,是宇宙间的气化、气运、气凝、气聚形态。神、魂、气三者互生互补,而以气为核心,这是萨满神祀、神仪诸种表现形态的内在实质。神、魂、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类,产生有益或危害的作用,只有获得某种特质的萨满们,能够辨识和利用这些气体,避害逐利,为本部族服务。
此外,萨满能够模仿、凭借、汲纳、荟萃、运筹、施布充塞于宇宙之间的弥漫之气,为氏族祛病除邪,占卜未来,祈福禳灾,庇佑子嗣。总之,萨满是通过气运、气化来传达神意,实现庶望的。
萨满能够完成各项神事活动,主要依赖祈请利用外气,通称“请神降临”。依据人体气功学的理论和实践,人意念专一即能从天地中汲取能量,即将外气摄入体内,与内气结合,而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原始人便将此视之为“神”。
沟通人神,祈神降神,是古代萨满以及其他原始宗教祭司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中外学术界歧说纷纭、疑处丛生的学术之谜。其实,依据萨满教气运观念和人体科学的理论,便不难揭示其奥秘所在。广袤的宇宙间存在着多种气属,某些人最易禀受某种气,并将这种外气与内气结合,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萨满,当然,这里指的是原始时代的“神抓萨满”,而不是后世的族选萨满。
第三,萨满原始气运学说的核心和精髓是对“自然之气”,即对山林川泽、花草树木、禽兽虫鱼、风雨雷电、星云、大地、冰雪、沙石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并据此判断休咎祸福,决定本部族的行止。自然万物皆有气运和气化,即自然规律。树有树气,石有石气,水有水气,地有地气,掌握、认识自然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办事,人类将从中获取极大的利益。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总之,萨满原始气论学说内涵丰富,并具有突出的特征:
1、所言之“气”更接近于自然,系指自然规律与法则。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直观观察、有益探索的结晶,蕴含着珍贵的科学内核,与中国古代哲学史界的气论观截然不同。
2、萨满气论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萨满对自然之气的观察,目的在于解释自然,驾驭自然,掌握规律,兴利除弊,择吉避凶,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生展。
3、萨满气论具有突出的实证性。一切来自实践和观测,尤重实用价值。其间虽涉及一些哲学观念和范畴,却很少思辨色彩,具有原始朴素之特征。
观气,又称“望气”、“验气”,是萨满教气运学说在实践中的应用。
依据萨满原始气运学说,气运于内而浮于外,则其所依托的生命体才有生机。然而,人和其他物质的内在气运活动必然在其外形上有所反映,而有所谓“气旺”、“气衰”之别,通称为“气显”、“气化”,即气运的外在显示。萨满只要详查该物质的外象、体态、气味、异状、声响等,即可卜测其气运情况,以此来为族人谋福避灾。气运学说在萨满实践中应用广泛,直接服务于部族的生产生活。
(一)通过对氏族周围静物的形态、变化、显象的观察与卜测,如高山、河流、草木等“气势”、“气旺”、“气候”等神象,测试年景和族事兴衰等大事,预卜氏族的休咎祸福。
(二)古老的萨满祭礼中,萨满通过观气,卜定神圣的祭场。凡举山祭,必择巍峨、高陡、逶迤绵延、草木茂盛的高山为祭坛设立之所。这样的山气脉充旺,气势昌盛,被视为神灵栖居之所,所谓“青山藏神”。在此设祭,才能取娱于神,神也最愿降临,庇佑氏族安宁吉顺,子孙繁盛。
举行河祭时,须事先由老萨满在拂晓太阳出升前观河气。要选择水面雾气升腾、宽阔雄浑、两岸树草繁茂的大江大河设祭,视为水神和氏族水上守护神栖居之所。此类江河是富水、活水、生命之水,是河祭最佳之所,反之,如在太阳升起前不起雾气的江河,被视为死水、枯水,是水气不旺、鱼虾稀少之征,忌在此设祭和建寨。
北方民族素有树崇拜习俗,尤以榆、柳为最。满族、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均行神树祭。选择神树,必先进行相树气卜,通过观察树的形态、年龄、粗细、高矮、枝叶、鸟栖、根茎、树向等“树气”,择定粗壮高大、直插云天、枝叶茂盛、群鸟栖树鸣唱、树下凉爽有风的参天古树,作为本氏族祭祀的“神树”,供合族祭拜。
(三)北方民族及其先世非常重视居住地的选择。这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越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这种对自然的依赖性就越强。往昔,北方部族迁居时,多选择水源、猎源、柴源并富,土质肥沃、草木根密叶茂、水质纯正、山口或平川的风口有利村寨、免使瘟疫传播和患风寒等症,依山傍水的高岗之地,视为最佳栖居地。对于一个氏族或部落来说,选择一个最佳居地,事关氏族的生存与发展大计。
卜测氏族的新居地,必由萨满相地气卜。即通过相地气,看地旺,找水线,查林带,辨草种,识禽兽等方面,鉴别该地域地理条件的优劣,决定是否可作为氏族居住地。在上述诸项中,看地旺是相卜地域的核心。所谓地旺是指该地域、土地上所生长的各种植物、穿行地上的河流沟汊以及繁育于此地的野兽、天禽的生长情况,一个地域的地旺条件主要是由该地域地气(气脉和生机)来决定的。因而,萨满主要通过观地气卜择居址:
1、土质潮润黑亮、松软,地层地脉纹络清晰,说明地气通畅。
2、草质清秀茁壮,根须细密延布,枝叶茂盛。看草质,必要选择当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其根须的生长情况,验测土质、地气状况。如根须生长密细均匀,说明地气、土质均佳;如根须松稀,此地土质必硬,是地气不佳之象;如根须无法入地,表明该地土石多,地气恶,草甚难活。
3、水质清澈无杂味、无杂质毒质。可用眼观、鼻嗅、口尝来判断水质,也可通过观察水鸟、鱼和兽类在水中水边的活动,鸟雀是否到水滨啄食,野鹿和马、狗等嗅觉灵敏的动物是否饮用此水,来断定水质的优劣,作为选择居址的重要条件之一。
4、看水线。即观察河流的走向,特别要了解江河的水源及其流域的山川、草地、土质、植物动物等情况,江河两岸最佳为石岩或以砂石为基岸,石滩宽阔,可作水涨落的缓冲地带。此水必须是活水。设帐定居,当择此水畔。但住址地势要高于河流,后依高山为靠,俗称“人踩水”,切忌“水踩人”,如住址地势低下,亦禁忌在两水间建宅,而三面环山,水路直向住址流来,尤为大忌,如遇洪水,必有大害。
5、听穴声。夜间静听洞穴的声响,辨识洞内寒热、静观洞穴山岩内层和地壳的运动、变化,也是萨满卜测气运的重要途径。萨满通过山岩的动态和洞中的声响,能够判断山岩的塌方时间以及地动(地震)、山啸(山洪爆发)等重大灾难的降临。此外,卜测洞穴的寒暖变化,能判断吉凶。洞穴内通常为夏凉冬寒,如遇地壳变化,地气、地热便通过山岩裂隙传入洞内,使温度骤升,甚至持续很长时间,出现冰霜消融滴水、花草新生、蝙蝠白日飞撞、蜥蛇出洞、山雀离巢等反常现象,皆为山岩塌陷和地动的征兆。
6、杀牲验地。杀牲验地是萨满卜测地气、地貌的方法之一,也是氏族择居时所进行的庄严的祭礼。择日捕来生长于该地域的野牲动物,要看其肌肉是否健壮,胎胞是否正常,有无畸形;捕杀鸟类,专验其嗦子;捕捉鱼类,煮食品尝其味;活捉野兔圈养,观其竞跑、食草、戏嘻、求偶等情状有无异常等等,都可判断该地的地旺物阜情况。山林茂密、土质肥沃、河水澄清之地,野牲必然体健肥壮,既是野牲繁育生息之地,也是人类择居的佳处。
萨满经过上述多种方式测卜地气,择定氏族新居地后,还要经过氏族联席会议的通过,方能确定下来。届时要举行隆重的杀牲祭礼,捕杀蛇、鸟、蛙、龟、蜥蜴、刺猬、鱼等生物,再验地气地貌,然后,将野牲的头颅、颈骨、肋骨等堆在小山上或夹在路旁的树丫上,作为标记,证明此地是吉地,可世代安居。即使本氏族迁徙他处,其他氏族见堆积的白骨,便可安营扎寨。久之,堆积的白骨,便成为部落兴旺的象征。 (四)观气也用于对人自身气运的观察,萨满教称之为“体相气卜”。原始体相气卜源于健身护体长寿之道,以探测病态、病源为主要目的,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性。
体相气卜主要通过看、验、查、审、听等方法,贵在观测,详审,细察,反验,互比,抓住中心表象,兼而审之,方可诊断。切忌疏心马虎、以偏盖全和嫌脏怕累,因为痰、鼻涕、汗、尿等秽物最能卜测体相真伪。体相气卜后用于验选兵丁或者通过相面卜测富贵、吉凶等,则是体相气卜的渲化。
(五)观气也用于萨满自身的传承。无论是神抓萨满,还是族选萨满,首先要看被选者之气质。包括体气:身体强壮,体质、体态健康;智气:聪颖、伶俐、有悟性,记忆力强;心气:心正、心善、心稳,常禀一心,对族人富有同情心、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静思:喜欢清幽寡居,静思默察、勤于思索;幽气足:浑身透出一种不易察出的神气,沉静的灵气;颐气养神:注意涵养神气,习练固守神气,修养性侍等气质。如此方能由老萨满传授萨满的神技、祭礼、祭规等。
(六)萨满观气也是观测和认识自然物的变化及其运动规律的重要途径。萨满气运观念认为:任何物质都有气运,并能显现,人们可以通过其外在的显示,认识其内在的自然规律。如萨满通过验测山谷洞穴中的泉水流向、流量、水质、颜色等动态,岩土塌落现象以及洞中的奇异音响,能判断山谷的气运;从树木枝叶的颜色、温度、花草干茎中溢出的汁液诸现象,可预卜树木、花草的生长趋势;根据岩石的硬度、酥碎情状、汲水能力,便能知晓岩石的气数。萨满将这些都视为物质的气化和气运,以此判断、卜测山川、河流、草木、石砾等一切自然物的运动变化形态及其规律。
萨满观气是气运学说在实践中的应用。它源于北方原始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史前时期,人类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的侵袭,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他们首先学会了用眼、鼻、耳、口、手、身去体验、观察、感受、熟悉自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及其规律,与人类共生于同一地域的各种动植物的生息动态等等,而用眼观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观察,人类逐渐熟识并了解掌握了周围的自然物、动植物形态及其运动规律,并据此逐利避害,为己服务,最终实现保护自身的目的。萨满观气是北方人类认识自然,开发、利用自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观气强调实地考查和验证,不尚空谈,很少臆断,结论悉自详察出,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务实精神的形成。通过萨满的世代观察。总结、积累了许多自然常识和生活经验,并在萨满教中保存至今,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只有萨满才有彻悟、掌握自然万物的气运规律,并利用气运规律,为氏族服务。萨满在祭神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超人的技能,如蹈火、潜水、举重、拔树、飞升、纵高、坠谷、穿火靴、过钉毡、滚针路、抚利器等,视为有神功。北方各族萨满祭祀长达数日,萨满身穿神服,戴神器与佩饰,重达数百斤,萨满唱念跳跃,昼夜不歇,而精气足,目光明,睿志清,毫不疲惫。这诸种现象,看似神奇,实际是萨满在长期磨练中所获得的气化之功。无论是神抓萨满,还是选举产生的萨满,都要经过学萨满的过程,除要跟老萨满学习祭祀规程、礼仪、族史掌故、萨满先代谱系及所宗神法、使用神器(神鼓、神铃、神箭、神镜等)的规矩、用法,学习神赞、舞蹈步伐等以外,还要习练气功,尤重平时修练,贵在坚持,并形成了独特的练功、健身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萨满养身功”,具体可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萨满练动功。练动功就是通过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锤练,久练成习,勤练自得,以便在祭祀过程中,从容地承担起各种动物神瞒尼神附体后所进行的诸种复杂、高难的动作。练动功包括练嗓。清晨择清静的高山林间,放声阔嗓。满族著名萨满赵兴亚老人自年轻起,终日练嗓气,风雨不辍,练就了一副好嗓声,祭祀时声音洪亮,十数里可闻。萨满教观念认为,声音洪阔能震摄鬼神。
练步。每天坚持爬山长走,使脚步轻盈有力,身体灵活如燕;练跳跃,每天练习腾身、跳跃、跨越功夫;练单脚长时直立,风吹不动的本领;练敲抓鼓、甩腰铃的协调动作,“一连五七宿边唱、边跳、边跑、边敲。乍学手腕子肿得像大海碗一样粗,动一下疼得嗷嗷直叫唤;不敢抬、不敢搁的”。
经过刻苦训练,达到“能走、能跳、能跑、能攀、能爬、能滚”的程度,才能完成各种高难动作和紧张繁重的祭祀活动。
(2)萨满练内功。强调体内运气,气运越舒展,体魄愈健壮,精力亦更充沛。萨满教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五要内气养身功”,即“以内气抵外气,以正气抗邪气,以吸补清气吐泄浊气,以运化气血消除疲气,以振腹下滋昂生气”。“五要内气养身功”强调正与邪、清与浊、内与外的对立统一,通过上述对立的几种气体的及时转换,吐出污浊的病邪气质,吸收新鲜空气,保持身体的健康和青春活力。这就是许多老萨满长寿,且至高龄仍头脑清楚、记忆不减、行走提物如壮年的缘故。
“五要内气养身功”以“振腹下滋昂生气”之功为本,是五功的基础。腹下为肾与生殖器官之位,古代中医视肾为后天之本。如水之源,树之根。萨满也主张练肾功,即练命门功力,这是长寿之本,振下腹就是平日闭目静坐,排除他念,亦可平卧,和谐地、一呼一吸地上下运动小腹,小腹动,则会阴与生殖器官齐动,一张一弛,一紧一松,一收一放,一提一曳,反复收缩、振动,直到疲倦为止。长期坚持,可治男女生育诸症,肾气旺盛,体力强壮,须齿坚硬性欲不衰,延年益寿。
(3)萨满倡导力功。力功即主张凡做萨满者,不要惜力、懒惰,此乃健身之本。萨满是氏族集体生产中的普通一员,在狩猎生产中,萨满练就了鹰的眼力、虎的夜眼;通过提水,搬石,运木,练腕力;举起捕缚的野牲,练臂力;担物以练肩力。萨满练力功主要通过参予劳动来实现,并养成终生爱劳动的禀赋,至八九十岁,亦朝朝如是,不知劳累,神采烁然。
(4)萨满练心气。为氏族排难解纷是萨满的神圣职能,故而,萨满要练达心气、禀性,即养性修身,勿急、勿躁、勿妄、勿怒、勿骄。凡遇事则稳、则静、则缓,慎而度之,详而谋之,诚而为之。为达到这个目的,萨满很满意练心气,即陶冶性情,磨炼禀性。在新萨满“学乌云”时,老萨满命众小萨满击鼓,不管天气寒热,屯寨内外人声多么嘈杂,但鼓点变化有序,节奏平稳,不乱不杂。 北方诸族萨满十分注重自身功法的涵养。每逢氏族大祭前,萨满要远离族人,在能见到星光、日光、空气清新的山上搭起帐篷,分房独居,渴饮山泉水,饥食野牲、野物,夏用江水,冬用雪水净身,每天还要饮牲禽的鲜血,忘却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静心安排即将开始的氏族神祭大典。
萨满原始气运学说基于人类对自然的直观观察和探索。萨满教“气化”观念认为:宇宙与自然皆由“气”生成。世界万物之生生死死、长长消消、成成灭灭也完全是气化形、形化气的过程,这是一种原始朴素的自然观。基于萨满原始气运学说而创造的萨满养身功,直接将气运用于强身壮力,陶冶心智,也充分显示了原始萨满教的社会功能,北方先民在初始阶段,尽管与自然界力量悬殊,但是,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借助自然,为己服务,这使气运学说更带有利己和自卫的特性。也唯因如此,萨满原始气运观念才在北方诸民族中历久不衰,极富生命力,哺育和启迪北方人类,并成为一份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火炼金神”与萨满炼气功
“火炼金神”是满语“爱心秃瓦不勒合恩都哩”汉译。他是吉林省九台市东哈村满族石姓家族大神祭中一位最具有特色的神祇——头辈太爷大萨满崇吉德。萨满神词记录了石克特立氏族先辈祖神与敖姓大萨满斗法的神话传说,斗法结果是石姓头辈大萨满在火中炼成金身,道出了“火炼金神”的缘起。
传说石姓头辈萨满神在生前法力就远近闻名,在与敖姓萨满较量神通时被害。当时石姓萨满变青鱼过河,敖姓萨满坐神鼓过河。结果一个将鼓弄翻,一个被金叉刺伤。石姓萨满临死之前告诉妻子,要她把自己的尸体放到松花江沙滩上,待七七四十九日后复活。其妻娘家正是敖姓氏族,她将此消息送与敖姓,结果敖姓将尸体点燃,想破坏他的法术。当时雕神、鹰神,许多神灵前来帮助扑火,三昼夜大火烧伤了鹰、雕的翅和尾。各位神灵都返回长白山修炼。而石姓萨满经过烈火考验,已炼成金身,化作一道金光上了长白山。他在圣山古洞又修炼了20年,回到氏族抓了二辈萨满。从此,石姓萨满辈辈习修吸纳、聚汇、凭借、运筹等炼气之法,于火中炼就金身。
曾两次亲历石姓家庭祭典仪式的石文炳先生,详细记录了“火炼金神”的场景:
“火炼金神”,首先要在室内外布设神堂和坛场。
神堂设在三间正房的西屋,设神堂的第一步是将大神案子悬挂在西墙上,然后摆供焚香。供品分五排,按九九之数摆放。供品中与其他氏族不同的是,最前排供奉着嘴里叼着猪左前蹄的猪头和背上插着刀的白条鸭各一。按九九之数摆放供品,表示石姓家族已有九位萨满死后归长白山为神。
在室内布设萨满神堂的同时,室外则由大栽力主持布设坛场。坛场设在院子里,在三间正房门前10米的地方放有插着弓箭和三把汉香的天地桌,天地桌前放着插有一杆大纛旗架子。旗是黄色的,上面彩绘着一只威震山河的飞虎,左右两边的幡旗架上插着狼、虫、虎、豹、鹰、雕、蛇、蟒八面动物旗。它代表着石姓家族历史上所崇信图腾中的一部分。
开炭火与净足是放“火炼金神”准备工作的第二项。开火前要将混在木炭中的石块和铁钉挑出来,以免神职人员赤足在炭火中跑过时扎伤了脚,然后将木炭点燃,待木炭烧红时,按南北方向铺成长12米、宽2米、厚15厘米的长条状。这时的炭火,在十几个长簸箕的围煽下,烈燃翻腾,灸人的热浪硬是将围观者逼出了几米以外。“净足”是由井中挑来不落地的“净水”洗脚,传说如果不把脚洗干净,就会亵渎神灵,跑火也得不到“圣火”和神的保护。
拜神和请神是放“火炼金神”最关键的一项。
与放其他神不同的是,这个仪式是在拜完神案后就拴腰铃戴神帽,老萨满首先以老三点的节奏领鼓,众栽力站立两厢以鼓相和。萨满面向神案紧闭双眼按着鼓点的节奏在原地轻微踏步,同时按节奏摆动腰铃,此时的神堂便传出了节奏明快的鼓声和腰铃子的哗哗撞击声。打过三通前奏鼓,萨满便在前四通鼓声中边歌边舞,其唱词的汉译是“本姓石子子孙孙,跪地叩拜,恳请各位师傅,各位瞒尼善佛,石姓太爷大萨满崇吉德神坛保佑……”在神堂大约歌舞十分钟,由栽力接过抓鼓为萨满换上扎枪(满语方言叫滴达枪)。萨满便舞动枪花由神堂内歌舞到室外的坛场,赤足的萨满在前,赤足的栽力手持鞭、锤、刀、剑等随后,向左跑圈、再向右跑三圈,便开始绕升斗边歌边舞。这时的唱词已由原来的通请各位神转换成恳请头辈太爷大萨满崇吉德降临保佑了。当绕着升斗歌舞到三四圈时,萨满突然精神大振,唱腔也顿时高亢起来。立即带领众位栽力绕火场跑回门口,边唱边用换到手中的抓鼓煽向熊熊烈焰。此时,头辈太爷大萨满降临了!
大萨满封住了火,正式的“火炼金神”就要开始了。当火焰只剩下半尺来高时,大萨满又把抓鼓换成扎枪,舞“掖转花”(扎枪在手中立转两圈后,枪头朝下,左手握枪上端,右手握枪下端,于左腋下位置,向左连续转三圈后,再向右转三圈);“提枪花”(双手握枪中间,立于胸前,在随双臂向前环动的过程中,将枪尖随之向上提动);“轮枪花”(枪在身体左右两侧交替转动)。随之他不再唱了,而是用敏捷的步子跑上了红得发白而又呼呼作响的炭火,手拿各种兵器的众栽力也相随跑上了炭火池,一趟,二趟,直至五趟,一双双赤足将熊熊烈燃踏得金花飞溅。就在围观者目瞪口呆、百思不解中,大萨满又带领众栽力在节奏明快的鼓声中回到了灯火通明的神堂……经“送神”和“谢神”的礼仪后,“跑火池”仪式结束。
“火炼金神”展示的是自然崇拜(包括祭天、祭神树、祭星等内容)、图腾崇拜(动物神)和祖先崇拜(包括各位太爷神和瞒尼神),是一种完全原始、不受规范的仪式。目前,世居东北的满族各姓氏,能放大神的已不多,能“火炼金神”的氏族更是屈指可数,石姓家族的这一祭祀活动,被萨满专家学者称为遗存在地球表面的活化石。
根据神本记载和老萨满讲述,过去,炼就神功绝技的萨满众多,包括现代民间艺人的杂耍绝活,许多都曾是萨满祭祀中的仪式程序。比如,传统萨满祭祀中有上刀梯、吃红枣、破大板、叼秤砣、开大板、挂甲、戴铁帽、撸锁链、上七星,刀梯神判等等,惊险神奇,花样百出。特别是部落联盟举行的萨满比武大会,各氏族萨满更是拿出真功夫,一个个大显神技,就其功夫内容而言,许多都属于气功范畴。 炼气,曾是北方各原始氏族部落萨满修炼的基本功夫。
萨满认为,在宇宙中充塞着一种气质气素。气,神秘不可测,能作用于人,作用于物,作用于客观任何现象。这种气质气素就是魂魄的具体形态。它的活动即是神兆、神威、神示。萨满教的气化气感意识,在萨满教整个观念中占有突出地位,是神祇原道观念的核心。神祇原道就是气,它存在于人之外的宇宙客观世界中。萨满就模仿、凭借、汲纳、汇集、运筹、施布这些迷漫之气,而为本氏族祛病除邪,庇佑子嗣,卜其未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气论即神论,神就是气属,神为气,气为神,神气互生互补,成为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学说,是萨满教诸神神祀、神仪的根本的“动”的内在实质,是一切活动的内核力量。
萨满的气运功能,是长期磨练所获得的气化之功。萨满祈神中的蹈火、潜水、举重、拔树、飞升、纵高、坠谷、穿火靴、过钉毡、滚针路、抚利刃等等,都源于用气化功能。凡著名大萨满,都在平日积习气功,练嗓气、心气、臂气、腰气、目气、脚气,祭祀时身披百十斤重的上百件神器,唱念纵跃数夜数日而不见衰惫,甚至祭祀间萨满不饮不食,而精气足,目光明,睿志清,只有在为氏族祈神服务中动气功夫如深,神技神语如多,才会成为独有神路,自成神系,备受尊崇的氏族大萨满。
萨满还认为,外气消失,并不等于外气殒灭,其气仍然留存于世间,待到一定时候这一萨满的外气又重新依附于另一族人身上。这一族人又重新领气,而成为本氏族另一代(辈)的氏族萨满,又重新与这一萨满的内气相揉,形成独立的神系神路,为本氏族服务,成为又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萨满。正因为如此,从萨满自身来认识,萨满代代传承,实为萨满的神气世代传承与承继的关系,认为一代代作为具体人的萨满可以逝去,但作为神气、气化的萨满神气却永远代代相传、世代更替。所以,许多老萨满在请神时,可以将自己历代祖先萨满的神气迎请下来,俗称“某某辈萨满附体”。实际上,作为神秘文化的传承人,萨满炼气和硬气功也是代代相传私授的。
近年来,国内气功领域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阐述萨满“通鬼神”的神秘现象提供了某些依据。一般来说,萨满通灵的关键是通过某些手段,如文化符号的暗示、心理的诱导或药物的刺激,然后进入昏乱迷醉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与气功师发功后的“忘我”、“无意识状态”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同时,萨满在神迷癫狂之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幻觉形觉,而近年来气功方面也有一些报道说到气功师发功后见到死去的亲人、知道死者的要求等,可见二者之间确有相通之处。因此,不排除少数萨满在跳神、过阴等仪式中的“通鬼神”手段为萨满自身发气功进入“无意识状态”进而呈现出神迷癫狂现象的结果。
萨满神判观念与卜筮、占梦术
神判,又称神裁、神断、天罚等。它是祈求神灵裁判人间是非真伪和财产纠纷的一种巫术,是世界各民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普遍实行的古老裁判方法。中国古代传说中,皋陶氏就曾用神判方法审案,方法是用羊,神羊角触及的嫌疑犯,被认为有罪。后来,神羊演变为刚正的法官的象征,司法者皆以獬豸为冠服。
神判的形式,各民族有所不同。譬如,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景颇族对偷窃的裁判,采用“斗田螺”形式。失物者先把一个田螺放在碗中,被嫌疑者也捉一个田螺放入碗内,让两个田螺相斗,最后以田螺的胜败裁判偷窃事件。阿昌族则是双方各点一支蜡烛,以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双方的是非。景颇族还有一种“蛋卜”,暗至众嫌疑者家房顶上各取一段茅草,均放在碗中,然后请巫师念经,把一个鸡蛋倒在碗中,稍加搅拌,被怀疑的人们也赶到现场,看鸡蛋清先粘在谁家的茅草棍上,谁家就偷了东西。瓦族采取血判方式,失者于嫌疑犯在头人巫师的监督下,双方各伸出一只手相互摩擦,到一定时间为止,若双方都出血或都不出血,则争斗罢休,如一方出血则要照价赔偿或赔理道歉。在西藏,有火中拾物神判,方法是在火塘或临时烧的一堆炭火中烧一块石头,或者一块铁,令嫌疑者用手捡出,若手未烧破,就无罪,否则就有罪。壮族也应用踏火堆的办法,脚未伤则有理,否则无理。还有打头神判、刺手神判等等。此外还有捞油锅(里面放醋或蜡)、水锅(放小米)、潜水等等。
北方民族古老的“神判”习俗,也是一项庄严的萨满祭祀活动。其基本的形式和内容,就是针对本氏族部落中所发生所遇到的重要事宜,经过极其隆重庄严的祭祷仪式,祈神进行公正的裁决评判,以此来确定氏族部落中一时无法解决和认定的问题或事物。神判的祭祀和祈祷手段,各地各氏族部落间有所不同,有通过卜筮占卜,有通过火、水、禽兽蛇蟒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神灵帮助人们来判断是非吉凶,从而确定行止。
神判的举行,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氏族内部发生重要的争执与械斗,诸首领众说不一,无法统一认识,且事关重大,必需通过“神”来判断曲直;(二)几个分支部落分配不匀,争执不下,请神以神判方法予以财物分配,各支以神谕遵守办理;(三)氏族确定各分支的住地、渔猎区域、水源分配,以神判方式固定下来;(四)氏族新推举的首领人数与任人不统一,或突然来客或入伙的外来人,不知其心迹真伪,举行神判决定后,族人信服而号令统一。这些情况一旦出现,便要由穆昆主持,萨满祭神,举行神判,也有的小氏族由氏族担任专门卜筮的人进行神判。
譬如,举行火祭、星祭等活动时各分支氏族人的住址选择,一般用野鸡飞落的办法卜判营址。如全氏族迁移一地后,以鸟飞翔办法确定在哪里安家落户好。又如,双方长期不睦或争斗不休,用“过火池”的办法解决争端。氏族萨满或当事人要从烈火中穿过,用火的神判洗净身上的污秽,烧除互不信任、互相攻击的魔鬼心理,变成团结勇敢的大部落。
东海窝集部的满族人妞姑录氏(郎姓),喜做蟒蛇卜。每年春雪融化后,族人便到石岩中捕捉巨蟒数条。“神判”祭祀中,全族人集会,经过祭祀、焚香礼仪,开始击鼓、放蟒,刚苏醒不久的蟒蛇,急着想吞吃食物,性情爆烈凶残,十分好斗。这时,场中的壮士,赤手空拳与蟒蛇游斗,突然间抓住巨蛇,将其皮与肉分开,巨蟒死去,由此卜定全年是否风调雨顺。若与蛇搏斗中,蟒蛇猛缠人身,紧束如铁环,越勒越紧,若人力不能支,便有另外的年轻壮士冲上去,用米儿酒和烟火烧烤并掐着蟒头,蟒便舒展长躯,随后放其生还荒野。这种形态,视为大吉,说明今年年景好,人畜无灾。如蟒弱易死,视为年景不好、恐有瘟情。这种蟒蛇卜就是判定年景是否顺利的“神判”仪式。族里推选与蟒蛇搏斗的壮士,经神判后便被视为非常人,可选为氏族首领,族人诚服。 在原始初民时期,氏族之间的维系主要依靠首领的组织力和族人的相互依赖,但也存在对某种生活资料的争夺问题。原始初民对氏族内部出现的矛盾,还没有更有效的解决和说服办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氏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思想意识还都非常简单低下,原始的宗教观念、灵魂观念、鬼神观念等,都一定程度占据着当时社会的思想阵地。神可以抉择切。于是便用神判的办法决定各方面的争执,以求得氏族间的稳定和睦。神判成为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办法。这种通过占卜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全族各方面的人都相信,这是神祇给定下来的。当然是最合乎公理的了,以此平息了内部的纷争,达到统一和安定的目的。占卜术自远古氏族社会直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仍十分盛行,就在于它还有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方面心理需要的重要功能,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达斡尔人称萨满为“雅达干”,善于用烧羊胛骨占卜吉凶。雅达干占卜用的羊胛骨,一般是在祈祷杀牲并将肉食毕后验羊的胛骨,清晰透明纹理通顺是吉祥的征兆,反之,则认为还会有什么令人不满意的事情要发生。这种占卜习俗,同辽国契丹贵族用灼羊的枚子骨纹理顺逆来辨吉凶祸基本相同。满族及其先世女真族的萨满神卜,虽然仍保留有原始神判形式的诸多痕迹。如在祭祀祈祷时,将野猪牙、鱼牙放在鼓面上,然后通过祈祷再扔在地上,族人大声呼喊,辨其利害等。但是更多地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占卜形式。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所谓“占卜”,就是用各种超尘世的方法来获得尘世间事物的信息或预卜凶吉祸福的迷信活动。“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福祸。它通过研究观察各种征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据来判断未知事物或预测将来。在许多社会里,占卜仅仅是操作者在将行某事时,由于没有把握而借助某些器具或现象寻求信息或解答,由此满足心理需求的行为。早期的占卜和宗教密切相关,其发展受到宇宙观和民族心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卜筮之道,起源甚早。《易·系辞》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周礼》春官太卜掌三礼,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早已亡佚,今仅有《周易》存焉。《易》之始作于伏羲,当时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开展为六十四卦,又属之以辞,释之涵义是为《彖辞》。周公赋予爻象,名作《爻辞》,分别解释每爻涵义。最后孔子作《十翼》,以《传》注释与发挥,此经于是粲然大备,史称“易经四圣”。虽然卜筮之道起源早于《周易》,只是中国卜道,皆以《周易》为正宗。
《周易》占卜之法繁多,不胜枚举。若单纯以立卦而占卜来说,大约可分为:周易卜卦、梅花易数,以及文王圣卦三种。都是以《易》为主的占卦法。以“周易卜卦”为例,周文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如《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后来据说鬼谷子改蓍草为铜钱,定财、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是占卜法的一项改革。随着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这种卜具的改进越来越多,主要都是力求简单化,常见的有,求签、鸡卜、鸟卜、纸牌卜、鸟占、水占、星占等。其实,“神判”,也是一种萨满占卜术。
满-通古斯民族的萨满,对占卜具有传统的信笃和依赖性。根据专家学者的调查,可以说萨满神事活动中,处处充满卜术与预言意识。萨满无神不卜,无兆不卜,无事不卜。从这个意义上说,萨满也可说是一种很原始的卜教。北方萨满用蚌蛤、东珠、铜镜、骨骼等卜占者甚多。也有用野猪牙、古代猛犸象牙化石块、出土的残瓦片、瓦当、人头盖骨、古箭矢、古铜币、各种神偶、老萨满死后的遗物为卜器者,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都认为这些卜物内藏蕴着灵气魂气神气,具有避邪问卜的特殊功效。根据著名满族故事家傅英仁老人讲述的满族说唱文学整理出版的《东海窝集传》中描述,莫北新王出征前,利用牛蹄子进行占卜,占卜完毕才决定出兵。学者访问锡伯族萨满关淑梅时,她说,萨满占卜,小事用石头,大事用香来看。她自己占卜时常用41颗黑亮的蚕豆。
原始时代的萨满占卜,是发自安身立命与生存的需要,具有很强烈的朴素的原始唯物观念。占卜很少虚妄行动与欺骗行为,在原始人生活的严峻催逼下,一切都出于谋生的需求。占卜,最初便是对自然界与自然力的适应性了解与认识,虽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但往往有其可行的实用性。原始先民的占卜术,实际起到对某些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和适应,对客观自然规律性的最低级的了解和掌握。
譬如,经向老萨满调查,猫头鹰白日落院鸣叫属不祥之兆。其道理是,猫头鹰属夜鸟,白日休栖林梢,所以白日惊落鸣叫而入村寨,必有侵袭的敌人或瘟疫,鸣啼寻群觅偶,故此白日飞出,由此可初步卜定为应灾异。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偶然性,原始人类占卜只是提出某种可能性,供人警觉和启示而已。又如,久住山莽的部落,在阴雨连绵的雨夜,忽然听到山崖中鸣鸣轰响,蛇鼠逃窜,此为山啸前兆,卜为大凶,必须迅速转徙到安全地带,否则便可能发生人畜村寨灭顶覆灭之灾。
再如,满族等民族在祭祀时有祭“山达哈”女神的。“山达哈”是满语,汉译“白的花”,即天花神。往昔一旦染天花瘟疫有全村灭绝之难,向为北方先民所惧。萨满在祭祀神谕中传下许多有关天花的先兆,令后人警觉。卜者只要发现以下诸类先兆,便可认为有可能发生天花灾瘟。屯寨中有人身上突发热,前身心生白红点,像花点,奇痒,重者不省人事,便是天花症兆。只要发现一个人,不论大人小孩,萨满便要求祈天花神,视为天花瘟病的先兆。病者高烧、喉痛痒、便秘、喜冰、妄臆语,亦视为天花先兆。一年四季,或常燥旱、燥温,或湿雨不止,或风啸尘天,萨满便视为瘟疫前兆,卜筮吉凶。春燕弃巢不归,檐雀坠死,萨满也视为天花疫病的先兆。驱车过客,突然驾马喷鼻踏蹄不前,嘶叫不已,便视为有猛兽的前兆。
此外,满族先民时代,迁居、盖房都要请萨满祭奠房架神恩都哩增固,并由萨满占卜来决定迁房。萨满用羽绳把经过祭祀的野鸡的翅膀缠上,用骨针挑开鸡冠,野鸡飞到房主预定翅数,落的地方就是盖房的吉地。据载,清朝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就是萨满用野鸡占卜决定的地址。 近代萨满占卜仪式中,已很少有神意观念,只是一种祭祀礼仪罢了。这也说明神判占卜从其开始便是一种借神示的手段反映人意的行动。神判,实际是人判。只是因为人的权威性与感召力,不如神祇强大,故而借神意占卜。这是在古代氏族社会条件下,基于原始宗教心理影响,衍生出利用神卜方式,而达到一定目的的形式。当然,先兆与前兆卜,有不少是古人对某些自然现象和异常态的不可知与不能科学解释而产生的兆候,认为不祥、不吉、大不利等等,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前两种逐渐被融化于民众日常生活常识中,在占卜中影响越来越小。
萨满原始信仰的“梦魂”观念,衍生出了一种神秘的占梦术。古代先民以为做梦是灵魂离体外游,而灵魂外游又为鬼神所指使,由此梦被归结为鬼神对梦者的启示,于是出现了梦兆即依据梦象体察神意,预卜吉凶。由于梦是人类自身的一种体验,占梦正是以这种自我体验作为沟通神人、预示吉凶的中介。因此,较之其他占卜活动,占梦更具有一种神秘性和诱惑力。在所有占卜术中,以占梦最为发达,因此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有“众占非一,而梦为大”的说法。
恩格斯曾根据北美原始人的材料,分析原始人的梦魂观念,他说:“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自身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很显然,原始人是通过对梦的思考形成了灵魂的观念;反过来,他们又用灵魂观念来解释梦境和梦象,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梦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着独特意义。
古代文献提及“占梦”最早的人物是——黄帝。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文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醒后黄帝自我分析说:“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黄帝“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力牧两位名臣。(引自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河图挺佐辅》说:黄帝告诉天老:“余梦见两白龙挺白图以授余。”古籍佚文还记载了九天玄女托梦使黄帝得兵法而战胜蚩尤的神话故事。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关历代商王占梦的记载很多。商王总是问太卜,其梦有没有祸?其梦有没有灾?说明商王对其梦的吉凶非常关心,也表明,占梦在商代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不知为什么,商王的鬼梦特别多。在商人看来,商王之所以做梦,主要是商先王、先公或先妣在作祟。因此,每当商王夜有异梦,总是占问是不是来自某一位先祖。经过占问,如果认定是某一位先祖作祟,必定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商王多鬼梦和怕鬼梦,与此相联系,占梦时多着眼于梦的消极方面的预卜,凡商王遇鬼梦总是问有没有祸乱,有没有灾孽,其他梦景、梦象一般也是这样占问。综观殷墟甲骨文的占梦卜辞的诸多重要内容,可以看出:商人视梦境为接受先人信息的重要场所,先人信息的发出者是先王、先公、先妣,占梦是对梦中所得先人信息的解读;也是现实行为的一种依据。梦在商人心目中是最高级的知觉方式,而占梦则是他们与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他们的某种神秘力量交流的基本语言。谁能掌握这种语言,谁就拥有政权和统治力,这就是商人的占梦观念。
周人十分看重梦与占梦,凡遇国家大事都需占梦而定。据说周文王和武王在灭殷之前都做过不少吉梦,预示着天命周人取代殷商。《帝王世纪》说周文王曾梦见“日月照身”。日月是帝王的象征,这显然是说周文王受命于天。据纬书《尚书中候》说,姜太公未遇文王时,曾夜梦北斗辅星告诉以“伐纣之意”,这就是说他是天神派遣的辅臣了。这样的梦常常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虚构成分和动机。但周王对梦的态度似比商王更为认真和恭敬,占梦在周人政治生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若所占为吉梦,就要向天帝神明膜拜,以感谢上天的保佑。
秦汉以后,由于天人感应的神学占据社会思想的统治地位,“占梦”成为论证上天感应、帝王受命而得天下的重要舆论工具。历代帝王的孕生、登基、禅位,几乎都有神乎其神的梦兆。《史记·高祖本纪》谓:汉高祖刘邦之母,梦与神遇,是时雷电交加,有蛟龙压在其母身上,不久怀孕生子。《史记·外戚世家》说薄姬梦“苍龙据腹”,而生汉文帝;孝景皇后“梦日入怀”,生下汉武帝。《宋书·符瑞志》载:曹丕篡汉称帝时,曾梦日坠地一分为三,自己取了一份置诸怀中,这显然应的是三分天下。唐高祖李渊称帝前有著名的“堕床之梦”。梦中他身堕床下,为群蛆所食。这个梦本来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是智满禅师占断说:“公得天下矣!死是毙(谐音陛);堕床是下也。陛下,至尊之象也。群蛆所食,亿兆趋附也。”经此占断,此梦就变成了王者象征。两宋时代,梦日、梦龙、梦天神话急增。太宗之母怀孕,“梦神捧日以授己”;真宗出生时,其母“梦日而裙承之”;宁宗之母“梦日于庭,以手承之”;理宗出生时,其父“梦一紫衣金帽人来谒,”“室中赤光属地,如日正中”;度宗之母“梦神人采衣,拥一龙纳怀中,己而有娠”。这些梦象、梦兆或梦征,千奇百怪,花样翻新,但不管怎么变,都是用来论证“受命于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占梦”的风气日趋淡化,但在民间仍广有流传,其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复杂、精巧、圆滑和不可捉摸。占梦者为占梦活动规定了越来越多的附加条件:占梦不但要分析梦象,而且还要详细了解梦者自身的变化、表现、感情和面相等。而梦者地位和出身的差别等都会导致梦意解析不大相同。甚至占梦还要看梦者占梦时的心态,诚则灵,不诚则不灵。这样,人的梦若没有应验。也不能责怨占梦者,因为你的心不诚。同时,也使梦和占梦变得更是不可捉摸了。更重要的是,这使源自古老萨满灵魂观念的占梦在民间具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和顽固的生存能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