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和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儿入院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通常由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如何有效治疗手足口病是值得临床研究的课题。我院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对手足口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8个月~3岁,平均年龄(1.9±0.6)岁,平均病程(1.6±0.7)天。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9个月~3岁,平均年龄(1.8±0.6)岁,平均病程(1.5±0.9)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都有发热、流涎、口腔溃疡、食欲不振等症状。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军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监护人签署患者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疾病可能影响统计结果,2)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
1.2 研究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安排就诊、住院,对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口腔、皮肤护理,并对患儿及家长的饮食和休息进行指导。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输液,进行电解质补充,如患儿体温高于38℃,则采用物理降温,如患儿体温高于38.5℃,则采用相应口服退燒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4mL/kg滴注,每日1次,持续5天。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体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
1.3 疗效判断
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皮疹及口腔疱疹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儿体温无变化,皮疹及口腔疱疹未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P<0.05则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79±1.51)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45±1.45)天,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91±1.55)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4.37±1.76)天。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统计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1~3岁儿童,其症状主要包括手部、足部以及口腔出现疱疹和斑丘疹,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脑水肿等症状,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类型为肠道病毒71型(EV71)以及柯萨奇A组16型(CoxA16)。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上常采用利巴韦林等广谱性抗病毒药物,但此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对于婴幼儿来说,此类药物还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广泛采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传统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将热毒宁注射液列为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和重型病例临床用药。热毒宁注射液含栀子、金银花和青蒿等药物成分,栀子具有消肿镇痛之效,金银花能够提高炎性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青蒿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三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效果。临床研究证实,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去火、提高小儿免疫能力等多种特点,在临床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也证实了热毒宁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婉宁,董雁逊.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5)
[2] 孙辉.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24)
[3] 秦小菀,杨红. 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110例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2)
[4] 林爱伟,徐道彦,于春梅,聂秀真.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89例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1)
[5] 吕自苹,汤勃,毕京峰. 益气托毒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体会[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3)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通常由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如何有效治疗手足口病是值得临床研究的课题。我院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对手足口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8个月~3岁,平均年龄(1.9±0.6)岁,平均病程(1.6±0.7)天。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9个月~3岁,平均年龄(1.8±0.6)岁,平均病程(1.5±0.9)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都有发热、流涎、口腔溃疡、食欲不振等症状。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军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手足口病诊断标准,2)监护人签署患者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疾病可能影响统计结果,2)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
1.2 研究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安排就诊、住院,对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口腔、皮肤护理,并对患儿及家长的饮食和休息进行指导。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输液,进行电解质补充,如患儿体温高于38℃,则采用物理降温,如患儿体温高于38.5℃,则采用相应口服退燒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4mL/kg滴注,每日1次,持续5天。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体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情况进行统计和记录。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
1.3 疗效判断
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皮疹及口腔疱疹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儿体温无变化,皮疹及口腔疱疹未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P<0.05则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79±1.51)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3.45±1.45)天,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91±1.55)天,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为(4.37±1.76)天。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统计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发于1~3岁儿童,其症状主要包括手部、足部以及口腔出现疱疹和斑丘疹,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脑水肿等症状,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类型为肠道病毒71型(EV71)以及柯萨奇A组16型(CoxA16)。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上常采用利巴韦林等广谱性抗病毒药物,但此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对于婴幼儿来说,此类药物还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广泛采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传统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将热毒宁注射液列为中医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和重型病例临床用药。热毒宁注射液含栀子、金银花和青蒿等药物成分,栀子具有消肿镇痛之效,金银花能够提高炎性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青蒿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三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效果。临床研究证实,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去火、提高小儿免疫能力等多种特点,在临床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也证实了热毒宁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确切疗效。
综上所述,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婉宁,董雁逊.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5)
[2] 孙辉.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24)
[3] 秦小菀,杨红. 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110例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2)
[4] 林爱伟,徐道彦,于春梅,聂秀真.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189例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1)
[5] 吕自苹,汤勃,毕京峰. 益气托毒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体会[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