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这是每个老师及学生都在讨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以下探索。小学学好数学,只要课本上的例题学会了,在做练习的时候模仿一下就行了,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可以看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使数学由传统的“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它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数学课程不再是特定数学知识的载体,而是数学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数学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在这样一种新的课改理念下,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指导课前预习。引导课后复习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世界的窗口和工具,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课本。课前的预习将产生的疑问和问题随手记下,要多动笔,要手脑并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定义、公式的来历可疑在练习本上进行简单的概括,不要只知道一味的死记硬背。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上会更集中精力的去听老师讲课,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预习时,我们只要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哪里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作的标记,产生的疑问和问题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的去理解和消化吸收,从而掌握知识,消除预习中的障碍,在上课的是我们要做到重点听老师的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看看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与自己的想法是不同的,在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熟悉度,做到不留疑点。老师要对学生诉说先对课本进行预习、独立思考和阅读的习惯,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必须成为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的复习对于所学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进行查缺补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在复习中,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每天都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进行综合概括,使所学内容在脑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适当做题。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在上课的时候,要边听边想,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对于一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得出答案的,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的分析题目,尽量自己去解决。确实不能自己的解决的,可以去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别人下次澳华。经过老师或同学的讲解,会给自己一定的启发,把问题弄明白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虚心请教的人才有更大的进步。要向学好数学,肯定要做练习题,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课本是基础的知识,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然后再找一些辅助的学习资料,开拓自己的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要总结归纳,要准们有一个纠错本做记录。分析原因并改正,到下次考试前复习时再看一遍,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类似的错误。但是,如何处理自己的错误,其效果却大不相同。有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对作业只看批语和分数,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是就错改错,而不深究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便养成不愿独立思考、不会自我检查、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必须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让学生按三个步骤做:第一步“知错”。让学生检查在哪里出了错,对书写过程的题目,自己应检查出错的步骤,怎么错了,遇到填空题和选择题,应先找到自己的解题过程,而后进一步查出错误的步骤。第二步“认错”。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在哪个知识点出了错,这是改错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根除错误的重要保证,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许多学生往往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摸摸鼻子就算了。实际上纯属马虎的问题是极少树,大多数错误反映的是自己的知识弱点或缺陷,那些由于粗心马虎而出错的步骤,正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点。一但对知识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就不会粗心、马虎以至于出错了。因此,自己要进一步分析出哪个概念、定理或法则还没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第三步“改错”。就是在认错的基础上,把错题再做一遍,若是填空或选择题,改错时必须写出正确的计算或推理过程,对正确的理论再次加深认识。
三、从细节开始,培养规范的解题习惯
衡量一个学生会不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最终要落实到书面表达上。表达过程要求合乎条理,层次清楚,符合逻辑,准确规范地使用名词、术语和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讲,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比较强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在自然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数学语言能力,并借助数学这个载体进行数学思维。听力健全的人从小就受语言环境熏陶,一般四至六岁的小孩都能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关联词语,如:“多、少、大、小、一样多、因为……所以……、假如……、如果……那么……”,这对学习数学是很大帮助的,而学生缺少这种语言能力的自然形成阶段,致使学习数学时,感到难以理解和运用。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大多是计算题,格式也简单,通过模仿训练逐渐形成习惯。因此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所以,教师过程一定要详细板书,不轻易缩减解题步骤,不随便省略数学语言,做好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数学语言,形成正确的数学习惯,提高思维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
四、平时训练放松答题,养成轻松面对考试的习惯
考试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轻松面对,遇到没有太大的把握的题目,先放到一遍,不要慌乱,应该把会做的题解决好。对于自己的要有特别的信心,永远鼓励自己,战胜慌乱,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的去得分,考试时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考得好的同学不要骄傲自满,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不要垂头丧气,成绩只属于过去,前面展示我们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大崔小学
一、指导课前预习。引导课后复习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世界的窗口和工具,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课本。课前的预习将产生的疑问和问题随手记下,要多动笔,要手脑并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定义、公式的来历可疑在练习本上进行简单的概括,不要只知道一味的死记硬背。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上会更集中精力的去听老师讲课,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预习时,我们只要对所要学的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哪里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对预习时所作的标记,产生的疑问和问题结合老师的讲授,进一步的去理解和消化吸收,从而掌握知识,消除预习中的障碍,在上课的是我们要做到重点听老师的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看看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与自己的想法是不同的,在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熟悉度,做到不留疑点。老师要对学生诉说先对课本进行预习、独立思考和阅读的习惯,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必须成为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的复习对于所学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进行查缺补漏,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在复习中,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每天都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进行综合概括,使所学内容在脑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适当做题。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在上课的时候,要边听边想,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对于一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得出答案的,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的分析题目,尽量自己去解决。确实不能自己的解决的,可以去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别人下次澳华。经过老师或同学的讲解,会给自己一定的启发,把问题弄明白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虚心请教的人才有更大的进步。要向学好数学,肯定要做练习题,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课本是基础的知识,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然后再找一些辅助的学习资料,开拓自己的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要总结归纳,要准们有一个纠错本做记录。分析原因并改正,到下次考试前复习时再看一遍,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类似的错误。但是,如何处理自己的错误,其效果却大不相同。有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对作业只看批语和分数,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是就错改错,而不深究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便养成不愿独立思考、不会自我检查、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必须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让学生按三个步骤做:第一步“知错”。让学生检查在哪里出了错,对书写过程的题目,自己应检查出错的步骤,怎么错了,遇到填空题和选择题,应先找到自己的解题过程,而后进一步查出错误的步骤。第二步“认错”。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在哪个知识点出了错,这是改错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根除错误的重要保证,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许多学生往往把错误的原因归结为“粗心马虎”,摸摸鼻子就算了。实际上纯属马虎的问题是极少树,大多数错误反映的是自己的知识弱点或缺陷,那些由于粗心马虎而出错的步骤,正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识点。一但对知识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就不会粗心、马虎以至于出错了。因此,自己要进一步分析出哪个概念、定理或法则还没达到相应的熟练程度。第三步“改错”。就是在认错的基础上,把错题再做一遍,若是填空或选择题,改错时必须写出正确的计算或推理过程,对正确的理论再次加深认识。
三、从细节开始,培养规范的解题习惯
衡量一个学生会不会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最终要落实到书面表达上。表达过程要求合乎条理,层次清楚,符合逻辑,准确规范地使用名词、术语和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讲,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比较强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在自然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数学语言能力,并借助数学这个载体进行数学思维。听力健全的人从小就受语言环境熏陶,一般四至六岁的小孩都能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关联词语,如:“多、少、大、小、一样多、因为……所以……、假如……、如果……那么……”,这对学习数学是很大帮助的,而学生缺少这种语言能力的自然形成阶段,致使学习数学时,感到难以理解和运用。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大多是计算题,格式也简单,通过模仿训练逐渐形成习惯。因此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所以,教师过程一定要详细板书,不轻易缩减解题步骤,不随便省略数学语言,做好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使学生在长期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理解数学语言,形成正确的数学习惯,提高思维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
四、平时训练放松答题,养成轻松面对考试的习惯
考试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轻松面对,遇到没有太大的把握的题目,先放到一遍,不要慌乱,应该把会做的题解决好。对于自己的要有特别的信心,永远鼓励自己,战胜慌乱,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的去得分,考试时好的心态可以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考得好的同学不要骄傲自满,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不要垂头丧气,成绩只属于过去,前面展示我们的机会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大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