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的MRI表现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primary intraeranial choriocarcinoma,PICCC)属于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临床罕见.现同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ICC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其他文献
一、概述  传统的MRI主要依靠在K空间中梯度场来进行相位方向编码,为了提高MR成像速度,需要相应增加梯度场的强度和切换率,甚至采用双梯度技术,梯度场强高达80 mT/m,切换率200 T·m-1·s-1,并应用了快速成像序列,如回波平面成像(EPI)、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等,但仍不能满足运动器官如心脏快速成像的需要。
期刊
目的 评价大范围(从头顶到小腿)MR DWI在前列腺痈骨转移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搜集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166例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局部扫描及大范围DWI.其中49例在1个月内接受骨扫描检查和大范围DWI并行双盲法诊断.以常规T1WI和压脂T2WI为标准,确定骨转移瘤的存在及其位置.49例均为MRI和核素检查后获得前列腺的穿刺病理结果.大范围DWI与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
目的 前瞻性评价低剂量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与MR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成像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3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前瞻性首过和延迟增强64层MSCT及MR心肌灌注成像,在短轴面上将左心室分为16个心肌段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MSCT和MR影像资料被双盲分析,确定早期心肌灌注缺损区和晚期延迟增强区的大小及范围.采用一致性检验的Ka
患者 女,13岁.因间断癫痫发作3个月,伴头痛入院.既往体健,无明确外伤史.检查未见阳性征象.  头颅X线平片:左顶区见一环状近椭圆形骨性密度影,大小8 cm×6 cm(图1),难以确定来源于颅骨内、外板或板障。
期刊
目的 探讨椎体MR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值与双能X线(DXA)、定量GT(QCT)所测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152例女性志愿者分别进行以下检查:胸腰椎侧位(T4~L4)X线平片,并采用Genant半定量法对其进行评阅;腰椎(L2~L4)DXA和QCT骨密度测量;腰椎常规行MR矢状面T2 WI、T1 WI和横断面T2 WI扫描;MR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扩散加权序列(SS-S
患者男,49岁,有牧区生活史.体检发现左肺部包块收入院.平时无胸痛、胸闷,无心悸、气短,偶有咳嗽并有白痰.体检:左肺语颤减弱,左肺呼吸音低.心脏彩超示:心包囊性占位,左心室顺应性减低,右侧法氏窦膨出.X线胸片示:左肺上叶囊性占位,考虑囊性肺包虫.实验窜检查:包虫间接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期刊
患者女,57岁,被一长约2 cm的鱼刺卡住,吞饭团后缓解,此后间断胸痛,未引起重视.1周后胸痛加重,呈持续性撕裂感及针刺样,位于胸骨后下1/3处,伴恶心、呕吐.第8天胃镜提示食管上段距门齿25 cm处见一0.8 cm黏膜糜烂灶,未见明显异物残留.卡鱼刺后第10天,胸痛明显加重,呼吸困难,不能进食,平卧气急,半卧位好转.第14大凌晨突发呼吸困难,血压降低,抽搐,急诊手术。
期刊
患者 女,8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伴打鼾半年入院.无气促、吞咽困难、鼻出血、睡眠呼吸暂停及头痛等症状.专科体检:双侧鼻腔见脓性分泌物,腺样体呈蚯蚓纵裂状软组织肿块,耳、咽、喉未见异常。
期刊
目的 探讨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CBPFM)的七消化道造影和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BPFM影像资料,3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对比剂于食管下段经异常管道样结构进入隔离肺内2例,于胃底部水平斜行向上进入右下隔离肺内1例。3例CT表现为下叶脊柱旁较致密肿块伴其内不规则气腔,其中1例右肺未发育。增强扫描肺动脉供血2例,起自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部功能连接情况.方法 选取9例Ⅱ~Ⅲ级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及8名年龄分布相同的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进行MR扫描,选择双侧苍白球作为种子点,分析其脑部功能连接情况,并采用两样本t检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正常健康对照组中,双侧颞极、双侧海马、双侧丘脑、扣带回后部、右侧枕中区、右侧顶上回等部位存在着功能连接.帕金森病患者的双侧小脑半球、左侧海马、双侧颞上回、后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