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6年的“约会”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 16年初春,花满锦城。我却顾不得在成都停留赏景。在宽窄巷子的街边店要了一碗酸辣粉和一个锅盔解馋后,匆匆赶往飞北京的航班。这是一周内,第二次往返于北京与成都。
  奔波与安定,人生总要在适当的时间做出抉择。现在想起来,坚定我从北京回到成都的两股力量,一股是四川人那种可能令外省人费解的自我文化的认同感,第二股力量是那一句“不媚俗邀宠,不粉饰太平”。这句话让我眼前一亮,对味儿!经过笔试和多轮面试,我成为了廉政瞭望的一员。其实,我与她的故事,还要从16年前讲起。

生产文字,也生产思想


  由于我妈当村干部的缘故,自打我记事起,家里的书架下面就摞着一捆一捆的村委会订的过期刊物。大概是在初中刚毕业之后,书架下面的杂志堆里,多了一本“新杂志”,叫《廉政瞭望》。
  我已经忘记了在这本杂志上看过什么文章,只依稀记得,它有些“另类”。那时对“时政”的概念一无所知,觉得这本杂志在党政刊物中独树一帜——虽主流却不呆板,犀利而有人文情怀。
  心理学上有“第一印象”的说法,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恋爱中,第一印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果本来很优秀的男孩子,第一次约会不小心鼻毛外露,就有可能错失自己的真命天女。《廉政瞭望》就在那少年懵懂的时代,留给了我一个关于媒体与文字的最美好印象。
  之后,我辗转江苏求学,继续迷恋着文字与其中的巨大力量。我并没有放弃私人的书写。王小波说:“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讲出来。”而我,把幼稚的思想倾泻在纸上,重复着古老的“游戏学”,发泄着席勒所说的“剩余精力”。到大三,我的第一本个人文集脱胎付梓,那个金秋,收获了赞赏,同样陷入了孤寂的失语之阵。
  毕业之后,我义无反顾地来到北京。因为那里曾有一大群人,我从小视他们为精神偶像,追随着他们的思想足迹踽踽而行。可惜那时的文化生态正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的记者、学者已经封笔或退休,他们的锐气逐渐在公共生活中消失。有人告诉我,找到自己,隐藏自己,但不要辜负自己的热爱,生产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生产思想。
  我记住了他的话,辗转北京七八年,一直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自始至终也没有跳离“生产文字”这个行当。
  这是一个最好时代,互联网蓬勃发展,人们像永不疲惫的矿工挖掘着信息的最大价值;这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信息流穿脑而过,甚至都留不下些许痕迹,满足感官享受的轻阅读甚嚣尘上。
  眼看着新媒体的起起伏伏、生生死死,人来人往,时而繁华时而落寞,我突然意识到,在北京的“大观园”中,我一直是一个外人。我并没有找到当初为之坚守理想的寄托,疲惫不堪的身心只想回归。

拼凑理想,也认识自己


  2016年,与8年前初出社会时相比,我已经不再觊觎一个盛装理想的地方。理想是一个宏大得可怕的题目,分解之,慢慢拼凑,或许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对于理想的态度吧。

  反腐大势浩浩荡荡,在这里,我有幸见证在时代洪流中推动社会向前的人们,他们或许渺小,但并不孤单。

  16年前美好的“第一印象”,终于开花结果。我来到了廉政瞭望,这里包容了理想,也对自己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反腐大势浩浩荡荡,在这里,我有幸见证在时代洪流中推动社会向前的人们,他们或许渺小,但并不孤单。从纪检干部、律师,到文化学者,正是他们的存在,形成了冲刺理想的合力。
  还记得刚到杂志社不久,负责一个关于招投标腐败的策划选题。众所周知,招投标行业的“潜规则”历来被公众诟病,行业管理乱象丛生,却很少有人从点滴做起,以“苍蝇战大象”的魄力去改变这样的现状,而80后的徐律师便是领域中的“先行者”。
  曾经有投标单位派人来“意思”一下,让徐律师透露标底,每次都遭到他严词拒绝;也有人用语言或暴力威胁,他从未屈服。“公平与正义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初心和理想荡漾在他血液中,使他最终坚持下来,“总要有人从法律的角度,慢慢去纠正行业的沉疴痼疾”。
  有的人“找到自己,隐藏自己”,而有的人“找到自己,点燃自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教授何增科,便是后者。在一次廉政论坛上,我有幸采访到了他。在高校体制内能做到知行合一,保持独立人格并作出客观的观察和表达,并不是一件易事。
  美国的联邦法官波斯纳在《公共知识分子:衰落研究》一书中,将公共知识分子比喻成“社会的牛虻”。无论在什么社会,它都需要一些“牛虻”,来冲击麻木的思想,启发人们的思路,对僵硬的传统发起挑战。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反腐败,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很有可能陷入极端腐败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何增科并没有故作高调,语出惊人哗众取宠,而是充当着“牛虻”,理性地看到了我们社会的危机。他觉察到了反腐败运行机制之下尚有“人治”因素,由此形成了“选择性惩治”和“法纪软約束”。正是有如何增科这样的观察者与监督者,从微观到宏观分析着社会机制的利弊,并提出解决的策略,社会才会向着良性的轨道前行。
  媒体应该站在什么角度解读社会?个人又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到廉政瞭望这3年来,我带着这些在北京没有参透的问题,到过山区的贫困村,与扶贫干部长谈;目睹了纪委监委的办案人员夜以继日地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见证了曾经腐败猖獗的地方,一步一步建设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一切,都是个中的人发挥光和热的结果。他们让我认识到,理想不是虚空的口号,而是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工作。
  尼采说:野兔有7层皮,人身上可以剥下7×70层皮,但他仍然不认识自己。鲁迅笔下的“过客”面临着相同的难题。老人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回答说:“我不知道。”老人再问他:“你到哪里去?”他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10年前,我大学毕业,一身热血。在苏北的干风中,搭上了开往北京的红皮火车,爆棚的理想掩盖了泡面和脚臭味,正如那名“过客”,“我是谁”的疑问挥之不去,我用了七八年来寻寻觅觅,最终没有找到答案。
  如今,“我是谁”的问题已经不再困惑我——从每一次采访中,在每一篇完成的文章中,汲取那些人与事的能量,自我鞭策——我在廉政瞭望,见证并记录着这个时代的进步与美好。
其他文献
光绪年间,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提拔一位行伍出身的武姓官员当县令。适逢县考,上级下发试题,武某为保密,便将其藏于靴筒之中。临考时,他却犯起迷糊,忘记试题藏于何处。在苦思冥想中忆起,试题内容与“马”有关。于是下人们寻遍《四书》中与“马”相关的所有内容,却未有所获。所幸的是,等试题终于被找了出来后。众人一看,题目竟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原来呀,他竟将“焉”错认成了“马”。  一字之差,惹得众人啼笑皆
“我 因为一时贪念,犯下如今大错。被留置在办案点的日日夜夜里,我在浮躁中苦想,在冷静中反思,才明白什么叫做‘人在做,天在看’,什么叫做‘万无一失,一失万无’。”阿坝州茂县白溪乡原副乡长何海平在其忏悔书中这样写道。2018年12月25日,何海平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何海平出生在甘肃省舟曲县的一个农村,从小家境贫寒。父母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上山挖山药、虫草供其读书,只
苗族“刻道”即“歌棒”或“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权制下的婚姻状况,被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
"原生态"这一概念成为时尚用语,引起人们去思考和探讨,并形成了实证主义"原生态"观和"原生态"的虚无主义,但二者并未对"原生态"现象的本质进行科学阐释。以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认识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