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及开展课外活动时,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把抽象、枯燥的数学转化为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觉得学有所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用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两个宝宝真稀奇,身穿300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历)。这时候,我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如,我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通过儿童们都爱看的动画片《西游记》的一则故事创设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忍,唐僧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把一个大西瓜抱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道,“西瓜是我抱来的,最低也要给我1/5或1/6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6份,给了八戒一份。八戒吃完了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的还少呢?”好吃的八戒没有沾到光,还被一旁偷着乐的悟空直讽刺:你个呆子、呆子。创设这样的情境后,我又让学生用圆形纸当西瓜,亲自动手操作了一下。这样处理教材,给学习课本增加了“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了“储蓄”之后,我问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每年都要得不少压岁钱呢?我们平时应该养成节约,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那你们打算把压岁钱怎么办呢?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把压岁钱存起来”,然后同学们课后去银行看了一下存款方式:存款有很多种方式,如果采用定期存款的话,年利率如下表:存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年利率2.25%,2.79%,3.33%,3.60%,从表中同学们发现:存期越长,利率越高。可是一想存期短的话,钱到期后利息也可以有利息呀!到底怎样存钱才更划算呢?于是同学们迫不及待的用笔计算起来,因为他们都希望到期时自己的利息高啊!经过一番激烈的运算,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并且把储蓄内容掌握得相当透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心灵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回归“生活天地”,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学前,我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我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王婆的天津包子”。我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她家卖了98个,1.5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述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小数乘法计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虽然快,省事,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他们小商家联合起来盖间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饭,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是他们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
2、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带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给学生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同学们大笑起来,在笑声中明白了“循环”的概念,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浓厚兴趣.。
3、开展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是不是都买生日蛋糕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那你们买的蛋糕是10寸,12寸,16寸等的哪一种尺寸呢?做完蛋糕后,蛋糕师傅用丝带把蛋糕捆起来,一般是对折3次捆,如果再加上打折的80厘米,那你能算一算,需要多长的丝带吗?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利用模具,有的把自己吃过的蛋糕盒拿出来,然后用绳子做丝带捆,边操作,边说计算方法,不一会儿,同学们就正确的算出了结果,把计算的方法掌握得非常牢固。
4、设计“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实践能力。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然的选择,教师要为学生架起一座沟通生活世界和知识海洋的桥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我用谜语引入创设情境,“有两个宝宝真稀奇,身穿300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争先猜出了谜底(年历)。这时候,我提出问题,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再如,我在教学“分数比较大小”时,通过儿童们都爱看的动画片《西游记》的一则故事创设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忍,唐僧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把一个大西瓜抱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道,“西瓜是我抱来的,最低也要给我1/5或1/6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6份,给了八戒一份。八戒吃完了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的还少呢?”好吃的八戒没有沾到光,还被一旁偷着乐的悟空直讽刺:你个呆子、呆子。创设这样的情境后,我又让学生用圆形纸当西瓜,亲自动手操作了一下。这样处理教材,给学习课本增加了“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了“储蓄”之后,我问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每年都要得不少压岁钱呢?我们平时应该养成节约,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那你们打算把压岁钱怎么办呢?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我把压岁钱存起来”,然后同学们课后去银行看了一下存款方式:存款有很多种方式,如果采用定期存款的话,年利率如下表:存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年利率2.25%,2.79%,3.33%,3.60%,从表中同学们发现:存期越长,利率越高。可是一想存期短的话,钱到期后利息也可以有利息呀!到底怎样存钱才更划算呢?于是同学们迫不及待的用笔计算起来,因为他们都希望到期时自己的利息高啊!经过一番激烈的运算,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并且把储蓄内容掌握得相当透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心灵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回归“生活天地”,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学前,我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我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讨论早饭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吃王婆的天津包子”。我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她家卖了98个,1.5元一个,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述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不但学会了小数乘法计算,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虽然快,省事,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他们小商家联合起来盖间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饭,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是他们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
2、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带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给学生念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同学们大笑起来,在笑声中明白了“循环”的概念,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循环小数的浓厚兴趣.。
3、开展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是不是都买生日蛋糕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那你们买的蛋糕是10寸,12寸,16寸等的哪一种尺寸呢?做完蛋糕后,蛋糕师傅用丝带把蛋糕捆起来,一般是对折3次捆,如果再加上打折的80厘米,那你能算一算,需要多长的丝带吗?同学们兴趣高涨,有的利用模具,有的把自己吃过的蛋糕盒拿出来,然后用绳子做丝带捆,边操作,边说计算方法,不一会儿,同学们就正确的算出了结果,把计算的方法掌握得非常牢固。
4、设计“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实践能力。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然的选择,教师要为学生架起一座沟通生活世界和知识海洋的桥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