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雪说茶:茶生活是人人需要的“生活方式”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已过,春季虽然还是有些寒凉,但冷雪仍然是听到了春天的脚步的临近。日出、黄昏的阳光开始有别于冬天,多了一丝丝的温柔与恬静,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又好像在等待着开放的花苞,只需要一场春雨,或是一个阳光,便会舒然的绽放笑脸。让我们惊呼“春天来了”。
  春天是一个蓬勃的季节,新年伊始,又是一個美丽旅程的开启,2017整理行装再次出行在寻访、享受并分享的茶文化旅途上。习茶是一生的修为,持续的学习是累积生命的厚度,也是不断给予自己开场灿烂的机会。十几年来,在习茶中,我学会了自律、适度、归置、坚定,于我而言习茶有着滴水穿石的魅力,并渗透了我的心灵与人生。追求快乐与快乐的追求,有着本质的区别,茶生活教会了我感知这个世界,一阵清风,一缕阳光,一片落叶,一朵花开,美无处不在,当我们的内心播种下美与快乐的种子时,生发出的一定是无以言表的欢愉和满足。
  在茶的世界,我安顿了灵魂与精神的家园,茶是活泼的,有趣的,奔放的,浪漫的,而这种感觉,更像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关照,如何让茶进入更多人的生活,如何让年轻人爱上茶生活,或许又是冷雪和我的禾境茶书院,2017年思考与努力的方向。因为茶世界的唯美,与快乐,太多太多,所以我想分享,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在冷雪看来,茶的生活是人人都需要的生活方式。
  春天来了,万物盛开,2017年的春茶,也在全国各地的茶园里,呼之欲出,那一缕缕的茶香,仿佛已经透过枝芽在空气中弥散,迫不及待的想见到那个等待了很久爱她的人。茶生活就是这么的令人向往和期待。
其他文献
历史的轨迹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人类的思想史同样如此。人类进入到21世纪,当今中国又面临着道路“选择”的拷问:是振兴中华,还是任由中华沦陷?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扔进垃圾堆,还是拭去蒙于其上的历史尘埃,使之重见天日?我们对古圣贤的教诲和警示,是亦步亦趋?还是依照我们“临在”的情况,以创新思维推动中华文化顺利地通过历史发展的门槛,转上更高的层面?中华民族所有的智者,所有心存良能、良知的人们,早已感到民
期刊
赛绰  那么粗砺、朴拙,又那么赛绰质朴,像鸟儿在飞,像野兽在啸,像孤独的人在山河的月光下一个人走啊走……  书写终于到了隶书。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用刀刻在甲骨、石碑上,或者,铸在贵重的青铜器上,里耶琴简上的隶文字样,是毛笔在竹简上的飞舞。  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保持着对隶书的警惕。这种警惕来自于内心——可以说,很多年里,我认为隶书太规矩、拘谨,像一个小家子气的男人,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也没有家长里
期刊
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了对南唐的进攻,宋军一路摧营拔寨,南唐很快便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其他地方沦陷就沦陷了吧,但是都城金陵一定不能有事,只要都城在,皇帝在,南唐就还在。于是,派重兵守住金陵,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把这个关系到南唐存亡的任务交给谁呢?南唐后主李煜陷入了沉思,这个人,必须勇猛无比,还必须无比忠诚,既要有血性,还要有智谋。  把南唐所有的大将都过滤一遍以后,李煜把目光锁在了一个
期刊
稻盛、阳明一脉相承  有人说: 稻盛和夫是当代的王阳明,不过是东渡日本罢了。稻盛哲学是现代商业社会的阳明心学。这话有道理,但既然是哲学,就超越了商业。稻盛和夫出身是科学家,出名是企业家,但本质上是哲学家,而且是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  稻盛24岁时,在精密陶瓷领域,就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又一个新石器时代”。更重要的是,稻盛在成为全世界行业首屈一指的科学家的同时,已
期刊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家。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性养心,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他的养生方式值得今人借鉴。  重视身心锻炼。葛洪认为,求长生,修至道,关键在于精神专一、情致静寂,世俗的权势及物质,都会妨碍人们的延年益寿。所以,最根本的有四个
期刊
老杜诗真是气象万千,不但伟大而且崇高。譬如唱戏,欢喜中有凄凉,凄凉中有安慰,情感复杂,不易表演,杜诗亦不好诗。今且说其七绝。  盆景、园林、山水三者,盆景是模仿自然的艺术,不恶劣也不凡俗,可是太小。无论作什么皆应打倒恶劣与凡俗,常人皆以“雅”打倒,余以为应用“力”打倒。盆景太雅。园林亦为模仿自然之艺术,较盆景大,而究嫌匠气太重。真的山水当然大,而且不但可发现高尚的情趣,且可发现伟大的力量。此情趣与
期刊
“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们常说的成语有“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借尸还魂”“惊心动魄”,等等。人们习惯的用语有“神灵”“幽魂”“灵魂”“魄力”“鬼魂”。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打击,中华文明逐渐湮没消失,“魂魄”二字也就剩下一
期刊
听雪落,天遥野旷——大雪  大雪,十一月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时,天气更加寒冷,降雪也比小雪时要多。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地面积雪量增大。  “瑞雪兆丰年。”冬雪如疏松的棉被,为小麦御寒,气温低,能冻死害虫。节气农谚,说的最多的是冬雪对收成的好处。如:“积雪如积粮。”“雪在田,麦在仓。”“雪多下,麦不差。”“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期刊
邓铁涛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生于1916年,坎坷一生,已有百岁。他曾荣获“国医大师”的称号,至今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与来访者侃侃而谈。“养生重于治病”是他一生倡导的健康理念。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独特的养生经。  邓铁涛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最重要的是养德。“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生命活动的正
期刊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  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  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  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行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钞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