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网球》杂志特别策划了启蒙专题,其中就有女儿的启蒙案例。四岁上专业杂志对于女儿来说真的是人生头一次,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也非常值得纪念,毕竟妈妈抢上了个镜头,而我则成了署名作者。
女儿当时不识字,她只知道《网球》杂志上有她三张大照片,同一期其他页面上有别人的照片,后来女儿逐渐知道,这些人是李娜、费德勒、小威、海宁、德约科维奇、郑洁、阿加西、纳达尔。
从此,“我上过《网球》杂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女儿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使用频率超过了我姓啥叫啥和我会打网球。
这样的“传奇”经历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属于年度大事件,按顺序说起来:女儿的成长过程是两岁半启蒙,三岁球龄一年,四岁上《网球》杂志,五岁赢了人生第一场正式比赛,六岁达三标、拿到第一张获奖证书,现在七岁了。女儿还对《网球》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网球神马行动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网球》杂志神马行动在北京的主办地点有一个当时是在四季青,正好位于女儿的网球训练三角路程范围之内,交通非常方便,女儿经常与杨一起去参加,两个女孩在《网球》杂志神马行动中玩得非常开心。
《网球》杂志的网站也是我们每天都要访问的,除了记录女儿每次训练的内容,每年参加比赛的情况,还可以发照片和视频上去,感觉就好象是女儿自己的网络杂志了。
不知不觉问,三、四年时间过去了,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女儿的成长,尤其是一些与我们一样的家庭,除了本土的,还有海外的华人。其实,我也非常想续写一篇文字,我知道,大家最关注的话题是,自己带孩子到什么时候结束。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很困扰的问题,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我就不带自己的孩子了:
1:孩子进专业队了,您不能自荐当专业队教练吧,人家要吗?家长只能退出。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12-18岁。
2:孩子进国际学校了,寄宿制,您周一到周五进不去学校,只能退出。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9-18岁。
3:孩子进网球学校了,无论外国的还是国内的,您应该退出。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12-18岁。
4:孩子进外国大学校队了,您英文如仰退出吧。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17-18岁。
除去上边这几种情况以外,无论孩子是进了国内大学也好,进了国家队也好,打ITF也好,打WTA也好,聘请了职业教练也好,家长都是允许参与的。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能为绝大多数家长提供点参考,我的原则是允许参与的,我作为家长应该主动积极参与。
网球与生活的融合,也是这几年间逐渐出现的。很多教练和家长都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有人对媒体抱怨说,国家的网球三级培训体系被家长们给破坏了。可能说的就是我们家这样的情况吧。没把孩子送进体校,还没有机会经历过国家的选拔吧。
我们选择了放学后和周末去网球俱乐部。这样确实更生活化一点,所有去网球俱乐部消费的人们,都是去享受网球的。
女儿认识几乎所有的人,或者说大家都认识她。女儿在俱乐部里有自己的小事业:她喜欢打水,刷水卡灌满一桶水,抱着回来,很喜欢,因为家里习惯喝自来水,饮水机是家里没有的高档设施。她还喜欢教别人打球,无论人家是否请教她,她都要去主动教学。会打的,女儿喜欢挑战人家,以不断验证自己的实力。女儿还喜欢销售饮料,帮忙收钱。
其实很简单,我们很多时候就是生活在网球场。虽然不以此为生,但以此为生活。
女儿还有很多日子是不打球的,碰到放学太晚或下雨天,或者妈妈要带女儿出去玩或要辅导功课的日子。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象一些外国选手那样小时候家里自己院里有一片网球场或家附近就有网球场。
但与女儿没登上《网球》杂志的时候比较起来,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网球的一切,感谢国家,感谢《网球》杂志。
女儿当时不识字,她只知道《网球》杂志上有她三张大照片,同一期其他页面上有别人的照片,后来女儿逐渐知道,这些人是李娜、费德勒、小威、海宁、德约科维奇、郑洁、阿加西、纳达尔。
从此,“我上过《网球》杂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女儿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使用频率超过了我姓啥叫啥和我会打网球。
这样的“传奇”经历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属于年度大事件,按顺序说起来:女儿的成长过程是两岁半启蒙,三岁球龄一年,四岁上《网球》杂志,五岁赢了人生第一场正式比赛,六岁达三标、拿到第一张获奖证书,现在七岁了。女儿还对《网球》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网球神马行动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网球》杂志神马行动在北京的主办地点有一个当时是在四季青,正好位于女儿的网球训练三角路程范围之内,交通非常方便,女儿经常与杨一起去参加,两个女孩在《网球》杂志神马行动中玩得非常开心。
《网球》杂志的网站也是我们每天都要访问的,除了记录女儿每次训练的内容,每年参加比赛的情况,还可以发照片和视频上去,感觉就好象是女儿自己的网络杂志了。
不知不觉问,三、四年时间过去了,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女儿的成长,尤其是一些与我们一样的家庭,除了本土的,还有海外的华人。其实,我也非常想续写一篇文字,我知道,大家最关注的话题是,自己带孩子到什么时候结束。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很困扰的问题,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我就不带自己的孩子了:
1:孩子进专业队了,您不能自荐当专业队教练吧,人家要吗?家长只能退出。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12-18岁。
2:孩子进国际学校了,寄宿制,您周一到周五进不去学校,只能退出。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9-18岁。
3:孩子进网球学校了,无论外国的还是国内的,您应该退出。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12-18岁。
4:孩子进外国大学校队了,您英文如仰退出吧。孩子这时的年龄可能在17-18岁。
除去上边这几种情况以外,无论孩子是进了国内大学也好,进了国家队也好,打ITF也好,打WTA也好,聘请了职业教练也好,家长都是允许参与的。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能为绝大多数家长提供点参考,我的原则是允许参与的,我作为家长应该主动积极参与。
网球与生活的融合,也是这几年间逐渐出现的。很多教练和家长都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有人对媒体抱怨说,国家的网球三级培训体系被家长们给破坏了。可能说的就是我们家这样的情况吧。没把孩子送进体校,还没有机会经历过国家的选拔吧。
我们选择了放学后和周末去网球俱乐部。这样确实更生活化一点,所有去网球俱乐部消费的人们,都是去享受网球的。
女儿认识几乎所有的人,或者说大家都认识她。女儿在俱乐部里有自己的小事业:她喜欢打水,刷水卡灌满一桶水,抱着回来,很喜欢,因为家里习惯喝自来水,饮水机是家里没有的高档设施。她还喜欢教别人打球,无论人家是否请教她,她都要去主动教学。会打的,女儿喜欢挑战人家,以不断验证自己的实力。女儿还喜欢销售饮料,帮忙收钱。
其实很简单,我们很多时候就是生活在网球场。虽然不以此为生,但以此为生活。
女儿还有很多日子是不打球的,碰到放学太晚或下雨天,或者妈妈要带女儿出去玩或要辅导功课的日子。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象一些外国选手那样小时候家里自己院里有一片网球场或家附近就有网球场。
但与女儿没登上《网球》杂志的时候比较起来,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网球的一切,感谢国家,感谢《网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