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先天弱智,他的人生之路似乎一开始就注定艰难。阿甘的母亲鼓励他:“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此后,无论遇上什么样的挫折与迷茫,阿甘从未放弃过奔跑在路上。生命不止,奔跑不息,阿甘在奔跑的道路上成為了橄榄球巨星、战场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他跑出了阴霾,跑出了崭新的人生。
  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中写道:“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走在路上,欣喜有时,低落有时,遗憾有时,沉醉有时,希望有时。可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生命就会给予我们无限可能,灵魂也会在前行中愈发灵动。“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在阅读与写作的路上,书虫小编从未感到孤单,因为每一位读者的陪伴,都为这路途点缀星光。
  2017年的第七场月赛完美收官,请看——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阅读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作为教师,一路走来,我感谢有书相伴的每一个日夜。
  不能准确地忆起与书结缘始于何时。只记得那年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那里的课余生活枯燥无味,幸有阅读让我的视野变得广远。
  菁菁校园的朝气蓬勃,家庭生活的温馨美好,社会百态的观察思考,还有名师教学指点迷津。这些皆是清泉濯去我心之浮躁。与千篇一律的快餐式阅读相比,手捧一本书,其真实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态度,深深触动了我。案头上的每一本书成了在岁月的行程里必需的装备,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惊喜与收获,每一次与学生分享都会有茅塞顿开的惬意。
  由爱读到爱写,阅读悄然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身为老师不能总站在岸上指挥学生游,那叫纸上谈兵。要跳到水里,和学生一起游,姿势也许不美,但至少可以知道水之深浅,至少能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
  我不是游泳高手,但我想,不管是仰泳、蛙泳、蝶泳还是狗刨,只要不沉底,我就在水里扑腾。上帝会眷恋认真的笨人。游得多了,竟渐渐会游了,竟渐渐品尝到了自由游弋的畅快。原来,不是因为会游才游泳,而是因为下水次数多了就会游了。
  开始尝试着给报刊投稿,多数的时候石沉大海。我似乎看见编辑“铁青着脸,给我的梦想打了个零分”。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于是,一次次修改、誊写、买信封、贴邮票……然后生活就多了一份期待。其实,有一份期待,生活就有了盼头。
  当样刊对我灿然一笑时,整个世界都亮了。那是个寻常的下午,在一排破旧平房拐角处的办公室里,有人喊我的名字。门卫大叔说,有我的信。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惊喜来得太突然,激动中我竟忘记给那位送信大叔道声谢。就这样,各式各样的信封接二连三地花落我家,一篇、二篇、散文、随笔,教学心得,各有各的特色地见于报端。每每看到办公桌上一个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我觉得暗淡的办公室一下子明亮起来,透过窗棂似乎有花香袭来。在每一个久久的等待之后,编辑君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
  后来,陆续有作品发表,我阅读的眼神就这样一次次被点亮。汗水洒在哪里,哪里就会绽开花朵。一本本样刊寄过来,我享受的是阅读带给我的欢乐与自信。
  就这样,阅读伴随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我在平淡的日子里,用笔留住生活的琐碎片段,不知不觉竟写了一千多篇。这些朴素的文字,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一串成长的脚印,也让过去了的一切,都成为亲切的怀恋。
  作为一个草根教师,或许我与别人、与名师大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生活中总藏掖着美丽的惊喜。读路遥、曹文轩、陈忠实的小说,聆听魏书生、肖培东、韩军等大家的讲座,如醍醐灌顶,像久旱的苗饱饮一场甘霖,酣畅淋漓。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
  “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情。”老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开学第一课》上这样说。与书本一见如故,再见如初。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
  人还走在半途,便隐隐有轰鸣之声,从前方传来。一个人只有走在路上的时候才会认真看风景。
其他文献
《大学》云:“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正心诚意,正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儒家认为只要意真诚、心纯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道德理想。  《中庸》曰:“君子诚之为贵。”诚,信也,为历代儒家学者所推崇。  时至今日,诚信依然无比珍贵。它可以“高高在上”,作为对一个人的至高评价;它也可以“低入尘埃”,作为其他一切道德品行的
期刊
【课文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真是一篇好文章,让人百读不厌:“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这里,作者要去访问的“朋友”,竟然是山中那些不说话的朋友。请看这一段: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g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期刊
我出生、成长在皖北平原,五月麦收忙,感受极深。  接近端午,气温就一下子飙升起来,甚至接近40℃。阳光灼人刺目,满眼麦浪翻腾,一股股热烘烘、略带甜香的气息围着你、裹住你。伫立麦垅旁,你能听到一片沙沙麦穗的响动,在报告今年丰收的喜讯。  也许此刻,你会吟诵起描写麦子的诗句,诸如——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汉代《古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范成大《缫丝行》)  清明未雨下秧难,
期刊
【考题回放】  请看此份名卷的课外阅读题《父亲和他的稻田》——  父亲和他的稻田  文/余长江  ①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  ②种谷也就是把秧苗插进田里。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母
期刊
看著不知什么时候创办起来的书屋,我不由地走了进去。书屋的内饰属于仿古风,书架和地板是木制的,窗帘有的是纱制的,但更多的是珠帘,最特别的是作书籍分类的牌子,是一块块造型古老的木牌。  书屋的管理人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我不知他从前是什么人,每次看到他总觉得一阵威严的气势扑面而来。  一日,我来到书屋看书。正当我面对种类繁多的书籍,不知如何是好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这个年纪还是看点四大名著吧,《
期刊
故乡的兄弟们  这一天  你们一定成群结伴  欢欣雀跃地  徜徉在故乡的山水里  登高望远,佩插茱萸  饮酒作诗  故乡的兄弟们  这一天  你们一定注意到了  在欢聚的人群中  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故乡的兄弟们啊  请给我捎坛故乡的菊花酒吧  饮了它  不管醉倒在异乡的哪个角落  每天每夜,每夜每天  我都会在梦中  和你们一起  脑洞不如行动:  即日起,本栏目有奖竞猜环节与“传统文化修炼升级
期刊
……  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这些马从事了牛的工作,而使自己沦于平凡。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这是世世代代的遗传使然。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
期刊
提到作家,很多人脑海中总是浮现这样的画面:夜阑深处,星光点点,整个城市都陷入沉睡的时刻,还有一个孤单的身影伏案写作。由于我们的思维定式,“颓废”“孤独”“作息紊乱”,这些标签被贴在诸多作家身上,仿佛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熬夜,没有毫无节制地抽烟、饮酒,就无法写出传世的经典作品。  然而——  写出《变形记》《城堡》等經典作品的卡夫卡,是个彻底的素食主义者。他的生活方式非常健康,炎炎夏日里,他每天要在摩尔
期刊
有人问,乡愁会有季节吗?当然,乡愁本没有季节,游子离乡,便有了思乡的愁绪。  余光中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席慕容把“乡愁”比作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每当读到这些与乡愁有关的诗句时,字里行间总是渗透出淡淡的忧伤之情,让人不禁有一丝凄凉之感。而这样一种感觉或许只有秋天,尤其是深秋才会给人相同的体会吧。  《说文》:“愁,忧也”,愁从心,秋声。“愁”与“秋”读音相近,愁是心字底
期刊
以前,听过姜昆、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省略语》,里面描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运用乱象:如,把“上海吊车厂”省略成“上吊”,把“怀化轮胎厂”省略成“怀胎”,都是生活中滥用省略现象的艺术提炼,听了叫人捧腹。可实际生活中,滥用省略闹出的笑话和造成的后果却令人忧思。  不仅如此,环顾周边,乱用成语、篡改成语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些店铺的门牌,采用一些与大家熟悉的成语谐音的字。比如,咱们常见的广告,就有这样的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