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菲舍从睡梦中醒来,环视了头等舱中自己身边的几个人,眼神里一丝茫然闪过,仅仅一瞬间又归复平静……他并不记得他们,即使这些人在梦中与他一并穿越时空且经历生死。但是这一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菲舍改变了,因为他的想法变了,就在他完全忘记情节的梦里。这些人与他“共梦”之后,没有留下自己以及梦境中任何情节的痕迹,却植入了一个想法在小菲舍的脑海里……
这就是电影《盗梦空间》的主要情节和理论框架,虽然看似荒谬+科幻,但是却传递了一个理念——在无形的潜移默化中把一些理念传递给别人,而使人浑然不觉。以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最高境界。相对而言,最初级的水平该是填鸭式的,用于教育领域引来学生的反感;用于商业,直白且空洞的自夸型广告,则容易使消费者厌恶且收效甚微。在最近一个人气急升的社区网站喜悦之城(www.xicity.com.cn)中,我们可以看到与《盗梦空间》某种角度相契合的传播理念。
如梦媒介:基于喜悦分享的传播平台
从表面上看来,喜悦之城与开心网或者facebook之类的社区网站相似。然而只需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与普通社区类网站的不同之处。首先,它不是一个基于现实人际关系网络的网上社区,而是一个以“分享喜悦”为价值取向的虚拟社区。这里的用户,或许不是现实中的同学、同事或亲戚朋友,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人,但却有着显而易见的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是为“分享喜悦”而来。基于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所有的话题基本上围绕同一个原点而展开,一种喜悦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
鲜少有人注意到,其幕后的推手。事实上,该网站是广东双喜于2009年推出的社区网站,也就是说其核心价值正是卷烟品牌“双喜”所要表达的品牌文化理念。客观来说,这个社区网站的原始目标在于“双喜”品牌文化理念的传播,而其本身的运作模式又使其超越这一范畴。
在当今社会,品牌文化的植入,其实与梦境植入一样,最大的对手不在于竞争者,而在于受众本身。一个受过潜意识防卫的富二代,对他人观念的侵入几乎是条件反射式地抱有强烈的戒备态度。反映到品牌传播上,一个被广告狂轰滥炸的消费者,尤其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端消费者,同样对品牌信息的植入抱有抵触心理。如何消除受众对品牌信息筑起的高墙?这无疑是众多品牌思考的问题。
喜悦之城,就是广东双喜在洞悉消费者心理之后做出的全新尝试。
通过建立一个以“分享喜悦”为宗旨的网络社区平台,令消费者登录网站之后,即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进而主动进行互动交流。或贴出一个自己认为至潮无敌的打火机图片,展示自己对“潮”的理解,并跟别人分享收集和品鉴的喜悦;或随性随意写下一句“饭,哪里都能吃,关键是吃的心情,给钱也买不回来”的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又或是用双喜的烟盒拼出一个喜字的形式,来表述自己对于一个品牌理念的认同以及对品牌本身的钟爱……不论是哪种形式,其关键在于这是一个以分享共同价值理念——喜悦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感受到分享的乐趣,获取满足感,潜移默化地认同“真心传递喜悦”这样一个价值理念。此时,它已不仅仅是双喜本身的品牌理念,而是一个双喜品牌和消费者或品牌文化认同者共有的一个理念。
传播模式:颠覆传播者与受众角色
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和受众是两个不同的角色。通常传播者占据主动地位,向受众传播其所诉求的信息。
对比《盗梦空间》,在梦中,造梦团队是传播者,小菲舍是实际意义上的受众,这些传播者进入梦境的最终目的,是让小菲舍产生一个想法——拆分他即将从父亲老菲舍那里继承来的全球最大的垄断性能源企业;其他人应该是实际意义上的传播者。但是每一层的梦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菲舍并没有作为单纯意义上的受众被“填鸭式”灌输,相反,他是以与造梦团队成员平等一致的参与者身份出现。在梦中,造梦者通过平等沟通,一步步地将“拆分企业”预期的价值理念植入小菲舍的潜意识之中。这个想法看似来源于“盗梦团队”,但是作为梦境的参与者,小菲舍在这个“想法”共建的过程中也参与了创造,因此,这个想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他本人的。
由此可见,要让做梦者接受你所传播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路径,让做梦者相信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现实,你的努力是在为他提供价值,他的选择不是你的影响,而是完全的——自主行为。
“喜悦之城”网站的运作模式,似乎与“盗梦空间”的传播理念颇有相似之处。仔细浏览整个网站,我们很难直观地看到传播者本身,而且很难区分用户中谁是传播者,谁又是受众,似乎每个网站的参与用户都拥有这样双重身份的权利,这正是web2.0的特殊之处。在常规的媒介传播中,如果把传播者比作老师,受众比作学生的话,那么“喜悦之城”就好比一个沙龙,参与者互相沟通,平等地分享彼此的信息和感受。造梦者——广东双喜品牌在“喜悦之城”中,只是起了架设平台的作用,帮助大家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去寻找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也形成了对双喜品牌的良好印象。
以喜悦之城2010年新春期间举行的“双倍喜悦喊出来”的盖楼活动为例。当用户主动上传一则与怀孕太太幸福牵手的喜悦照片时,他正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期待小生命来临的喜悦。此时,他是传播者。但事实上,当他们在传播自己的喜悦见闻之时,也无形间接受了“真心传递喜悦”这样一种品牌理念;而在无数次的点击之中,他们又将自己所认同的价值理念传播给了更多的受众。
再看“喜悦之城”中最精彩的版块——“喜摄会”。“原味”系列的摄影活动之所以吸引众多参与者,最关键的深层原因就在于这些“原味”照片是“分享喜悦”的价值认同者(涵盖传播者、受众)以及双喜品牌文化共同创造的成果。其魅力在于同创、共有以及分享。
在这里,每一个用户都是如此。他们,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在这种传播者与受众角色不断地颠覆、互换之中,广东双喜的品牌理念也随之成为被每一位用户所认同的价值观。这,就是“盗梦级”的传播。
当然,“喜悦之城”不涉及“盗”与“被盗”这样的对立关系。其类似的地方在传播者真实地与受众形成平等的互动关系,在彼此认同的价值理念——“分享喜悦”这样一个媒介平台上,使得双喜品牌文化得以更宽泛和深刻领域的拓展。
然而,不论是“喜悦之城”还是《盗梦空间》,这两个案例的传播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有趣的是,《盗梦空间》的内容仍处于“科幻”层面,其情节是通过类似的心理学、哲学角度的理论进行的推理幻想;而“喜悦之城”的传播是真真切切实现了的。在当前的行业新形势之下,这种“盗梦级”传播模式,无疑将是烟草品牌一次创新的伟大尝试。
这就是电影《盗梦空间》的主要情节和理论框架,虽然看似荒谬+科幻,但是却传递了一个理念——在无形的潜移默化中把一些理念传递给别人,而使人浑然不觉。以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最高境界。相对而言,最初级的水平该是填鸭式的,用于教育领域引来学生的反感;用于商业,直白且空洞的自夸型广告,则容易使消费者厌恶且收效甚微。在最近一个人气急升的社区网站喜悦之城(www.xicity.com.cn)中,我们可以看到与《盗梦空间》某种角度相契合的传播理念。
如梦媒介:基于喜悦分享的传播平台
从表面上看来,喜悦之城与开心网或者facebook之类的社区网站相似。然而只需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与普通社区类网站的不同之处。首先,它不是一个基于现实人际关系网络的网上社区,而是一个以“分享喜悦”为价值取向的虚拟社区。这里的用户,或许不是现实中的同学、同事或亲戚朋友,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人,但却有着显而易见的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是为“分享喜悦”而来。基于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所有的话题基本上围绕同一个原点而展开,一种喜悦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
鲜少有人注意到,其幕后的推手。事实上,该网站是广东双喜于2009年推出的社区网站,也就是说其核心价值正是卷烟品牌“双喜”所要表达的品牌文化理念。客观来说,这个社区网站的原始目标在于“双喜”品牌文化理念的传播,而其本身的运作模式又使其超越这一范畴。
在当今社会,品牌文化的植入,其实与梦境植入一样,最大的对手不在于竞争者,而在于受众本身。一个受过潜意识防卫的富二代,对他人观念的侵入几乎是条件反射式地抱有强烈的戒备态度。反映到品牌传播上,一个被广告狂轰滥炸的消费者,尤其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端消费者,同样对品牌信息的植入抱有抵触心理。如何消除受众对品牌信息筑起的高墙?这无疑是众多品牌思考的问题。
喜悦之城,就是广东双喜在洞悉消费者心理之后做出的全新尝试。
通过建立一个以“分享喜悦”为宗旨的网络社区平台,令消费者登录网站之后,即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进而主动进行互动交流。或贴出一个自己认为至潮无敌的打火机图片,展示自己对“潮”的理解,并跟别人分享收集和品鉴的喜悦;或随性随意写下一句“饭,哪里都能吃,关键是吃的心情,给钱也买不回来”的留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验;又或是用双喜的烟盒拼出一个喜字的形式,来表述自己对于一个品牌理念的认同以及对品牌本身的钟爱……不论是哪种形式,其关键在于这是一个以分享共同价值理念——喜悦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感受到分享的乐趣,获取满足感,潜移默化地认同“真心传递喜悦”这样一个价值理念。此时,它已不仅仅是双喜本身的品牌理念,而是一个双喜品牌和消费者或品牌文化认同者共有的一个理念。
传播模式:颠覆传播者与受众角色
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和受众是两个不同的角色。通常传播者占据主动地位,向受众传播其所诉求的信息。
对比《盗梦空间》,在梦中,造梦团队是传播者,小菲舍是实际意义上的受众,这些传播者进入梦境的最终目的,是让小菲舍产生一个想法——拆分他即将从父亲老菲舍那里继承来的全球最大的垄断性能源企业;其他人应该是实际意义上的传播者。但是每一层的梦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菲舍并没有作为单纯意义上的受众被“填鸭式”灌输,相反,他是以与造梦团队成员平等一致的参与者身份出现。在梦中,造梦者通过平等沟通,一步步地将“拆分企业”预期的价值理念植入小菲舍的潜意识之中。这个想法看似来源于“盗梦团队”,但是作为梦境的参与者,小菲舍在这个“想法”共建的过程中也参与了创造,因此,这个想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他本人的。
由此可见,要让做梦者接受你所传播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路径,让做梦者相信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现实,你的努力是在为他提供价值,他的选择不是你的影响,而是完全的——自主行为。
“喜悦之城”网站的运作模式,似乎与“盗梦空间”的传播理念颇有相似之处。仔细浏览整个网站,我们很难直观地看到传播者本身,而且很难区分用户中谁是传播者,谁又是受众,似乎每个网站的参与用户都拥有这样双重身份的权利,这正是web2.0的特殊之处。在常规的媒介传播中,如果把传播者比作老师,受众比作学生的话,那么“喜悦之城”就好比一个沙龙,参与者互相沟通,平等地分享彼此的信息和感受。造梦者——广东双喜品牌在“喜悦之城”中,只是起了架设平台的作用,帮助大家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去寻找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也形成了对双喜品牌的良好印象。
以喜悦之城2010年新春期间举行的“双倍喜悦喊出来”的盖楼活动为例。当用户主动上传一则与怀孕太太幸福牵手的喜悦照片时,他正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期待小生命来临的喜悦。此时,他是传播者。但事实上,当他们在传播自己的喜悦见闻之时,也无形间接受了“真心传递喜悦”这样一种品牌理念;而在无数次的点击之中,他们又将自己所认同的价值理念传播给了更多的受众。
再看“喜悦之城”中最精彩的版块——“喜摄会”。“原味”系列的摄影活动之所以吸引众多参与者,最关键的深层原因就在于这些“原味”照片是“分享喜悦”的价值认同者(涵盖传播者、受众)以及双喜品牌文化共同创造的成果。其魅力在于同创、共有以及分享。
在这里,每一个用户都是如此。他们,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在这种传播者与受众角色不断地颠覆、互换之中,广东双喜的品牌理念也随之成为被每一位用户所认同的价值观。这,就是“盗梦级”的传播。
当然,“喜悦之城”不涉及“盗”与“被盗”这样的对立关系。其类似的地方在传播者真实地与受众形成平等的互动关系,在彼此认同的价值理念——“分享喜悦”这样一个媒介平台上,使得双喜品牌文化得以更宽泛和深刻领域的拓展。
然而,不论是“喜悦之城”还是《盗梦空间》,这两个案例的传播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有趣的是,《盗梦空间》的内容仍处于“科幻”层面,其情节是通过类似的心理学、哲学角度的理论进行的推理幻想;而“喜悦之城”的传播是真真切切实现了的。在当前的行业新形势之下,这种“盗梦级”传播模式,无疑将是烟草品牌一次创新的伟大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