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加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重视。以往看病难、治病难的情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很大部分受益于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医疗设备的研发。但是对仪器的维修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维修方式或者是在供应商所推荐的维修形式,比较的费时费力,不能节约成本。当前我国对医疗设备维护现状缺乏预防性,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的维护与发展成为专家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主要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现存问题进行探究,探索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办法,以提高医疗设备维护水平为目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现状;管理办法
前言
医疗设备对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仪器,同时内在的机器系统也相对復杂,如果机器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话就会影响到对于患者病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成为必不可少的。现代医院治疗体系中对医疗设备的需求逐步提升,大部分疾病检测都脱离不了专业的医疗设备,也是医疗技术实施的重要工具。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与日常的维护息息相关,不管医疗设备的功能是什么,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清理与维护,医疗设备属于高频使用产品,工作时间内几乎是处于不停歇的状态,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保障。同时相关机构与部门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要求提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时刻保持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为医院和病人提供便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医疗设备维护现状
国外对医疗设备维护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出具了统一的管理标准,把日常管理维护作为重点工作。比如说美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需要通过JCAHO(医疗卫生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大部分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都遵循其相关的标准,并且设立了一套有效地评价方法,对医疗设备进行评级分类,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疗设备制定了相对应的维护方案,重点针对优先需要维护保养的设备进行管理。同时开放了医院自身分类管理设备的权限,分期对不同级别的设备进行检测。
(二)国内医疗设备维护现状
国内医疗设备维护结合了多方面的考虑因素,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团队逐步扩大,逐步开始重视对医疗设备维护的重视,引入了JCAHO管理概念,也制定特定设备的个性化预防维护管理。但目前来讲整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设备有限,同时生活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对医疗设备使用的频率,这是属于我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新机遇和挑战,因此提升医疗设备整体维护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十分迫切而重要。通过近几年所开展的一系列调查数据来看,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级医疗设备维护周期呈递减趋势,由于多方面的标准不同,所采用的维护周期也考虑不统一,没有规范和标准。
二、国内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维护技术不够。医疗设备涉及的专业和领域是比较广泛的,除了基本的医疗知识外还需要有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给设备维修保养带来了技术要求。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考核,缺乏专业基础,不能掌握维修方法,而且不能准确判断设备使用周期,这对医院来讲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医疗设备成本本身就高,对设备的判断失误以及维修过失都容易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医疗设备是专业医疗技术实施的工具,对患者的检查以及治疗都至关重要不容有任何差错,所以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医院的维修工作由医务人员兼并,缺乏专业性的检测维修人员。
(二)维护管理制度不全。大部分医院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这也是现阶段国内医疗设备维护相对较弱的根本原因。首先是维护管理细则不完善,定责不完整,管理细则直接影响设备的维护跟进,细则不完善容易导致维护工作不落实,出现缺检漏检的情况,周期性检测不能及时跟进,导致设备故障不能及时检出,加之责任划分不到位,出现问题无人问津,大大延缓设备的维修,甚至是长期搁置,大幅度增加了维护风险。其次是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维护人员缺乏主动性,对设备维护缺乏管理分类,维护缺乏计划,问题出现后才想办法维修,保养工作不能到位,同时因设备的使用时间段主要在白天,维护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这些外在因素也是直接影响维护工作滞缓的原因,监督不到位还容易导致检查力度不够,维护时间不充分,草草了事,不能准确做出评价判断,大大增加了维修次数和设备故障率。
(三)设备维护意识不强。因医疗设备作为主要的医疗器械,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大型医院基本属于国家管理,因其公众化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财物的不重视,导致维护意识不强。维护意识不强容易滋生惰性心理和侥幸心理,维护人员工作责任和工作作风不优,加之责任归属缺乏主体,大大的增加了设备损耗和损坏的可能性,增加设备闲置成本和患者治疗风险。同时也会产生医疗设备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的情况,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医院成本,破坏经济效益。
三、当前环境下医疗设备的维护建议
目前来讲国内医疗设备维护是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不仅是医疗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设备维护意识较发达国家较弱,没有统一的维护标准,对风险等级划分的周期性缺乏依据,监督体制还欠完善。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提升医工人员维护技能,拓宽医疗设备维护范围
人才与技术的缺乏是维护不能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配置专业性人员,可以采取挂靠制提供技术支持,其次是开展维护技能培训,提高原有医工人员技能,尽可能拓宽医疗设备维护范围,尤其是高风险医疗设备的维护必须纳入周期性预防性维护范围,制定维护方案,提高全范围内维护效率和高风险设备的频率。从高风险逐步向低风险设备偏移,全面性覆盖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及时跟上使用。
(二)完善维护管理制度,制定维护周期的指导原则
制度是医院管理最佳的工具,对检验检测设备进行施工准则设定,日常维护工作设定,以及周期性设备维护设定,做好登记记录,建立筛查机制,覆盖全范围内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详情,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设置奖惩方案,提高内部监督和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效率,制定科学的维护周期指导原则,推动维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三)提高整体维护意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想要全面展开整体维护工作,需要提高医务人员与医工人员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培养保养意识。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提高全员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应用互联网线上平台进行统一管控,所有设备信息进行登记管理,对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备用状态进行分类,对故障机器进行标红等等,开发内部线上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故障报修以及维护检查工作统一由端口进行,提高维护效力和使用性,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总结
总体来说,现代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对大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可以着手分析大数据进行预测,提高预测性维护实施的可能性,以此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上,动员全体人员的力量,把医疗设备维护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形成静态工作范畴,有效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朱亚红;张红丽;陈冠男;;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7年05期
[2]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陈跃龙;;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学装备;2014年11期
[3]翟俊跃;;基于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55期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护现状;管理办法
前言
医疗设备对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仪器,同时内在的机器系统也相对復杂,如果机器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话就会影响到对于患者病情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成为必不可少的。现代医院治疗体系中对医疗设备的需求逐步提升,大部分疾病检测都脱离不了专业的医疗设备,也是医疗技术实施的重要工具。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与日常的维护息息相关,不管医疗设备的功能是什么,都需要持续不断的清理与维护,医疗设备属于高频使用产品,工作时间内几乎是处于不停歇的状态,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保障。同时相关机构与部门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要求提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时刻保持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为医院和病人提供便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医疗设备维护现状
国外对医疗设备维护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出具了统一的管理标准,把日常管理维护作为重点工作。比如说美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需要通过JCAHO(医疗卫生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的认证,大部分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都遵循其相关的标准,并且设立了一套有效地评价方法,对医疗设备进行评级分类,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疗设备制定了相对应的维护方案,重点针对优先需要维护保养的设备进行管理。同时开放了医院自身分类管理设备的权限,分期对不同级别的设备进行检测。
(二)国内医疗设备维护现状
国内医疗设备维护结合了多方面的考虑因素,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团队逐步扩大,逐步开始重视对医疗设备维护的重视,引入了JCAHO管理概念,也制定特定设备的个性化预防维护管理。但目前来讲整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设备有限,同时生活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对医疗设备使用的频率,这是属于我国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新机遇和挑战,因此提升医疗设备整体维护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十分迫切而重要。通过近几年所开展的一系列调查数据来看,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级医疗设备维护周期呈递减趋势,由于多方面的标准不同,所采用的维护周期也考虑不统一,没有规范和标准。
二、国内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存在的不足
(一)专业维护技术不够。医疗设备涉及的专业和领域是比较广泛的,除了基本的医疗知识外还需要有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给设备维修保养带来了技术要求。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并没有经过严格考核,缺乏专业基础,不能掌握维修方法,而且不能准确判断设备使用周期,这对医院来讲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医疗设备成本本身就高,对设备的判断失误以及维修过失都容易产生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医疗设备是专业医疗技术实施的工具,对患者的检查以及治疗都至关重要不容有任何差错,所以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医院的维修工作由医务人员兼并,缺乏专业性的检测维修人员。
(二)维护管理制度不全。大部分医院缺乏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这也是现阶段国内医疗设备维护相对较弱的根本原因。首先是维护管理细则不完善,定责不完整,管理细则直接影响设备的维护跟进,细则不完善容易导致维护工作不落实,出现缺检漏检的情况,周期性检测不能及时跟进,导致设备故障不能及时检出,加之责任划分不到位,出现问题无人问津,大大延缓设备的维修,甚至是长期搁置,大幅度增加了维护风险。其次是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维护人员缺乏主动性,对设备维护缺乏管理分类,维护缺乏计划,问题出现后才想办法维修,保养工作不能到位,同时因设备的使用时间段主要在白天,维护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这些外在因素也是直接影响维护工作滞缓的原因,监督不到位还容易导致检查力度不够,维护时间不充分,草草了事,不能准确做出评价判断,大大增加了维修次数和设备故障率。
(三)设备维护意识不强。因医疗设备作为主要的医疗器械,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大型医院基本属于国家管理,因其公众化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财物的不重视,导致维护意识不强。维护意识不强容易滋生惰性心理和侥幸心理,维护人员工作责任和工作作风不优,加之责任归属缺乏主体,大大的增加了设备损耗和损坏的可能性,增加设备闲置成本和患者治疗风险。同时也会产生医疗设备使用不合理不合规的情况,极大的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医院成本,破坏经济效益。
三、当前环境下医疗设备的维护建议
目前来讲国内医疗设备维护是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不仅是医疗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设备维护意识较发达国家较弱,没有统一的维护标准,对风险等级划分的周期性缺乏依据,监督体制还欠完善。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提升医工人员维护技能,拓宽医疗设备维护范围
人才与技术的缺乏是维护不能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配置专业性人员,可以采取挂靠制提供技术支持,其次是开展维护技能培训,提高原有医工人员技能,尽可能拓宽医疗设备维护范围,尤其是高风险医疗设备的维护必须纳入周期性预防性维护范围,制定维护方案,提高全范围内维护效率和高风险设备的频率。从高风险逐步向低风险设备偏移,全面性覆盖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及时跟上使用。
(二)完善维护管理制度,制定维护周期的指导原则
制度是医院管理最佳的工具,对检验检测设备进行施工准则设定,日常维护工作设定,以及周期性设备维护设定,做好登记记录,建立筛查机制,覆盖全范围内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详情,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设置奖惩方案,提高内部监督和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对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效率,制定科学的维护周期指导原则,推动维护体系建设与发展。
(三)提高整体维护意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想要全面展开整体维护工作,需要提高医务人员与医工人员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培养保养意识。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提高全员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应用互联网线上平台进行统一管控,所有设备信息进行登记管理,对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备用状态进行分类,对故障机器进行标红等等,开发内部线上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故障报修以及维护检查工作统一由端口进行,提高维护效力和使用性,全面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总结
总体来说,现代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对大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可以着手分析大数据进行预测,提高预测性维护实施的可能性,以此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上,动员全体人员的力量,把医疗设备维护工作日常化、常态化,形成静态工作范畴,有效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朱亚红;张红丽;陈冠男;;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7年05期
[2]缪吉昌;黄煌镜;廖生武;陈跃龙;;综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学装备;2014年11期
[3]翟俊跃;;基于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