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流行歌曲可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一方面,时代特征、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新课改 下的语文课程对流行歌曲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論以 及隐性课程理论为流行歌曲走入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流行歌曲包含丰富的 语文课程资源。显性方面表现在词语、修辞、诗词、写作等方面。隐性方面表现在思维 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情感教育等方面。所以我们要坚持以切实可行、重组精化、配置合理、兼容并包为开发原则,以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为开发主体进行全面 开发,并通过对问题案例和经典案例的分析,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流行歌曲;语文;课程;资源
流行歌曲与语文都是语言艺术。著名乐評人王小峰认为:“一首歌曲的歌词才是这首歌生命延续的根本”。流行歌曲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词语方面
歌词是作词者经过反复推敲写成的,一般短小精悍,以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雅俗共赏的文学,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注意到它、喜欢上它。所以,流行歌曲在语言运用及语言锤炼方面独具特色。
1、奇异搭配。有些歌词是不符合标准语法规则的。但正是这种奇异的表达给人以新鲜感并使其流行起来,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管它是否“合理合法"。只要人们相互之间理解不受障碍,甚至还有利于沟通,那就应该被接受、被认可、被推广。例如:“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安慰自己/在没有你的夜里/能画出一线光明/留得住快乐/全部都送去(《只要有你》)。光明是不能画出来的。“画"字突出了光明的来临绝非难事,给人以希望和动力。“沿岸听清风扑面/面目便带着怀念/迷漫雨点中发现/现实是爱不过为留念”。(《发如雪》)“清风扑面"原本是被感觉到的,用一个“听”字展现出春天来临的脚步声,散发出勃勃生机。“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七里香》)感觉可以消失,但被“吃掉"还是件新鲜事。这种出人意料的搭配十分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2、词性活用。汉语中每个词都有固定的一个或几个词性,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要遵循词性的要求。但在流行歌曲中词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改变了词的固有词性。例如:“凄美了离别”、“纷飞了眼泪”(《发如雪》)。原本是凄美的离别,纷飞的泪,把“凄美"和“纷飞”形容词用作动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合乎语法规范的,但这种词性的活用,新奇、形象、生动。
3、故事化语言。典故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词作者运用典故进行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可谓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梁山伯祝英台/化作两只蝴蝶很精彩/罗密欧朱丽叶/那般双双殉情太悲哀/孟姜女哭长城/眼泪化作漫天的尘埃升(《孟姜女哭长城》)整首歌的内容是三个故事,通过这种家喻户晓的故事,直逼歌曲的表达主题。
二、修辞方面
流行歌曲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教科书。流行歌曲的歌词之所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与其高频率地使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学习修辞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学生通过语文教材学习修辞方法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语文教师试着运用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来讲授修辞方法,不但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内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这远比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创设语文情境要高效得多,可谓事半功倍。下面我们就从修辞角度出发,分析流行歌曲给语文修辞教学带来的借鉴之处。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需要你我是一只鱼/水里的空气/是你小心眼和坏脾气/没有你像离开水的鱼/快要活不下去/不能在—起游来游去刀(《我是一只鱼》)水里的空气会让鱼儿呼吸困难,甚至失去生命。这里把相恋的两个人比作鱼儿和水,不可分离。恋人那种“小心眼”、“坏脾气”一会让对方像失去空气一样窒息难受。比喻恰如其分,让人能切身体会,深有感触。
2、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份排列 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做“排比”。“想念你的笑/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味道》)想念由具体的表情和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感觉(味道),层层递进。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对恋人凄婉哀怨的思念已经渗透到内心,表达得很有深度。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做夸张。“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力(《我相信》)。一个充满理想的人认为自己的努力会实现梦想,这种手能碰到天的信念夸张地给人以前进的动力,充满着希望。
4、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三百六十五里路呦/有多少三百六十五里路呦/越过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里路呦/岂能让它虚度”(《三百六十五里路》)。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是一程路,积累起来就是一年,每天有什么变化就像每段路看到的风景,以行走之路代生活之路,相关更直观。
5、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七里香》)“多嘴"表达出麻雀呜叫扰乱了人的思绪,恰到好处地表明了那时、那景、那心境。
大众文化已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最终是要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必须关注社会。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要为我们所吸收和利用,流行歌曲是大众文化之一,开发和利用流行歌曲中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尝试。笔者希望通过粗浅的探索能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抛砖引玉,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能为更多的教育者在实践中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使流行歌曲在语文课堂中能被充分的利用,让深受中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成为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0.
[3]王小峰.流行曲词[J].南方周刊,2006(9).
[4]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费秀娟(1988-),聊城大学文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流行歌曲;语文;课程;资源
流行歌曲与语文都是语言艺术。著名乐評人王小峰认为:“一首歌曲的歌词才是这首歌生命延续的根本”。流行歌曲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词语方面
歌词是作词者经过反复推敲写成的,一般短小精悍,以最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的雅俗共赏的文学,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注意到它、喜欢上它。所以,流行歌曲在语言运用及语言锤炼方面独具特色。
1、奇异搭配。有些歌词是不符合标准语法规则的。但正是这种奇异的表达给人以新鲜感并使其流行起来,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管它是否“合理合法"。只要人们相互之间理解不受障碍,甚至还有利于沟通,那就应该被接受、被认可、被推广。例如:“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安慰自己/在没有你的夜里/能画出一线光明/留得住快乐/全部都送去(《只要有你》)。光明是不能画出来的。“画"字突出了光明的来临绝非难事,给人以希望和动力。“沿岸听清风扑面/面目便带着怀念/迷漫雨点中发现/现实是爱不过为留念”。(《发如雪》)“清风扑面"原本是被感觉到的,用一个“听”字展现出春天来临的脚步声,散发出勃勃生机。“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七里香》)感觉可以消失,但被“吃掉"还是件新鲜事。这种出人意料的搭配十分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2、词性活用。汉语中每个词都有固定的一个或几个词性,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要遵循词性的要求。但在流行歌曲中词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改变了词的固有词性。例如:“凄美了离别”、“纷飞了眼泪”(《发如雪》)。原本是凄美的离别,纷飞的泪,把“凄美"和“纷飞”形容词用作动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合乎语法规范的,但这种词性的活用,新奇、形象、生动。
3、故事化语言。典故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词作者运用典故进行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可谓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梁山伯祝英台/化作两只蝴蝶很精彩/罗密欧朱丽叶/那般双双殉情太悲哀/孟姜女哭长城/眼泪化作漫天的尘埃升(《孟姜女哭长城》)整首歌的内容是三个故事,通过这种家喻户晓的故事,直逼歌曲的表达主题。
二、修辞方面
流行歌曲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教科书。流行歌曲的歌词之所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与其高频率地使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学习修辞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学生通过语文教材学习修辞方法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语文教师试着运用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来讲授修辞方法,不但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内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这远比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创设语文情境要高效得多,可谓事半功倍。下面我们就从修辞角度出发,分析流行歌曲给语文修辞教学带来的借鉴之处。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需要你我是一只鱼/水里的空气/是你小心眼和坏脾气/没有你像离开水的鱼/快要活不下去/不能在—起游来游去刀(《我是一只鱼》)水里的空气会让鱼儿呼吸困难,甚至失去生命。这里把相恋的两个人比作鱼儿和水,不可分离。恋人那种“小心眼”、“坏脾气”一会让对方像失去空气一样窒息难受。比喻恰如其分,让人能切身体会,深有感触。
2、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份排列 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做“排比”。“想念你的笑/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味道》)想念由具体的表情和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感觉(味道),层层递进。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对恋人凄婉哀怨的思念已经渗透到内心,表达得很有深度。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做夸张。“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力(《我相信》)。一个充满理想的人认为自己的努力会实现梦想,这种手能碰到天的信念夸张地给人以前进的动力,充满着希望。
4、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三百六十五里路呦/有多少三百六十五里路呦/越过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里路呦/岂能让它虚度”(《三百六十五里路》)。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是一程路,积累起来就是一年,每天有什么变化就像每段路看到的风景,以行走之路代生活之路,相关更直观。
5、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七里香》)“多嘴"表达出麻雀呜叫扰乱了人的思绪,恰到好处地表明了那时、那景、那心境。
大众文化已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最终是要培养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必须关注社会。这就使得大众文化要为我们所吸收和利用,流行歌曲是大众文化之一,开发和利用流行歌曲中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尝试。笔者希望通过粗浅的探索能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抛砖引玉,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能为更多的教育者在实践中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使流行歌曲在语文课堂中能被充分的利用,让深受中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成为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0.
[3]王小峰.流行曲词[J].南方周刊,2006(9).
[4]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费秀娟(1988-),聊城大学文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