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数字化知识管理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组与构建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实现交流与表达,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巧妙地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就会乐在图中。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中提到:“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运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数字化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并进行交流与表达,从而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也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一张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显示出内容的组织结构、连接方式,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以及一些重要观点和关键点,以便于人们的理解与表达。
二、思维导图软件及绘制方法
1.常用软件
思维导图软件有很多,例如XMind就是一款流行的思维导图软件。最新的X8颜值也很高,可以直接用模板创建思维导图,还可以免费使用XMind Cloud,在云端保存思维导图,使保存在云端的文件在浏览器中也可以打开。还有MindMaster,它是亿图软件最新推出的一款跨平台、多功能的思维导图软件,该软件也支持云存储。
2.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1)从中心点开始绘制中心主题,整个思维导图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
(2)围绕中心主题绘制出各个分支内容,在各个分支下再绘制下属分支,并及时记录关键内容。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意整理好各个分支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文字、图、线、色彩的协调和美观。
三、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它的优势。本文中的实例是使用XMind软件绘制的。
1.一图胜千言——利用思維导图归纳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国外学者针对原来线性笔记存在的问题而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焦点集中,层次分明,提炼关键问题。思维导图有中心主题,就像树的根,然后在这一中心主题下分支,呈树状图形。
实例:利用思维导图归纳高一必修模块一“数据与信息”单元的知识结构(图1)。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归纳,然后进行交流与表达。
在学生梳理知识前,他们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首先要在大脑中有个框架图,然后再逐条归类。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在整理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
(2)便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
(3)在归纳中加深了对学过知识的记忆,知识记得牢固。
(4)能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学生根据梳理好的知识图表随时在课中课后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这一张思维导图,可以把这一单元的内容娓娓道来。学生在清晰的思维中,提高了学习和建构知识内容的效率。
2.一图乐其中——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图文并茂,增强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是基于脑科学的全脑学习理论,以文字、图像、色彩为主要元素。使用这些元素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在视觉上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理论知识较多并且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多了。
例如在讲“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一课时(图2),可以引导学生按知识点归纳分好类。计算机网络可按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按照拓扑结构、按照交换方式。然后顺着三种分类方式再进行具体的分类,如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而因特网是特殊的广域网);按照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星型网络;按照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络(传统电话通信系统就是这种工作方式)和分组交换网络(计算机网络、IP电话采用这样的交换方式)。在相应的分类上插入图片,使思维导图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记忆。学生们的热情高涨,思维导图很快制作完成,根据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3.一图启思维——利用思维导图活化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从生活实例出发,理解算法的特征,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生活算法编程”一节时,教师设计“机器人送餐”这一情境,让学生完成四个任务。四个任务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到综合运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使用for循环语句可以简化重复的命令,使程序达到优化。在完成每一个任务时,学生首先要分析问题,然后总结思路、画流程图,再编写程序代码,最后优化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课堂总结环节,师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把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图3),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能否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任务四的流程图?”使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制作出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利用生活中的算法来解决规划问题的步骤,再进行程序实现,进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一图网天下——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知识迁移,做到学以致用
从查阅的大量资料上来看,思维导图应用于各个学科及各个领域,有许多的学者进行着实践研究。英语学科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词汇、语法、阅读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历史学科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做历史年代表,有助于学生清晰记忆历史事件;数学学科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单元知识复习中,增强了学生对公式定理定义的理解。无论是在哪个学科、哪个领域,学生只要掌握应用的方法,就能做到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和知识上的迁移。
学生可以运用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思维导图工具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完成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家庭出游前要准备的必需物品(图4),按类整理好,进行归纳,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教材的知识中走出来,将其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
5.一图利终身——利用思维导图养成学习习惯,有助终身学习
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并将它作为学习习惯坚持下来,将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情。笔者向信息技术教师和他们所教班级的学生下发了两份调查问卷,根据教师和学生们反馈的结果来看,教师们对这种工具软件的认可率达到100%,同时有92%的学生愿意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并逐渐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可主要是喜欢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再是机械式地死记硬背,他们可以找到容易入手的关键点,并探讨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知识进行理解、归纳和重构,而在绘制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捷,在没有刻意的记忆下,记忆力大增,这些都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组与构建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复习任务,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当然,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师一定要切合教学实际出发,将思维导图巧妙地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乐在图中。
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中提到:“能够认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运用于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而思维导图作为有效的数字化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并进行交流与表达,从而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s),也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一张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有层次地显示出内容的组织结构、连接方式,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以及一些重要观点和关键点,以便于人们的理解与表达。
二、思维导图软件及绘制方法
1.常用软件
思维导图软件有很多,例如XMind就是一款流行的思维导图软件。最新的X8颜值也很高,可以直接用模板创建思维导图,还可以免费使用XMind Cloud,在云端保存思维导图,使保存在云端的文件在浏览器中也可以打开。还有MindMaster,它是亿图软件最新推出的一款跨平台、多功能的思维导图软件,该软件也支持云存储。
2.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1)从中心点开始绘制中心主题,整个思维导图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
(2)围绕中心主题绘制出各个分支内容,在各个分支下再绘制下属分支,并及时记录关键内容。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意整理好各个分支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文字、图、线、色彩的协调和美观。
三、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它的优势。本文中的实例是使用XMind软件绘制的。
1.一图胜千言——利用思維导图归纳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国外学者针对原来线性笔记存在的问题而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焦点集中,层次分明,提炼关键问题。思维导图有中心主题,就像树的根,然后在这一中心主题下分支,呈树状图形。
实例:利用思维导图归纳高一必修模块一“数据与信息”单元的知识结构(图1)。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归纳,然后进行交流与表达。
在学生梳理知识前,他们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首先要在大脑中有个框架图,然后再逐条归类。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在整理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
(2)便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
(3)在归纳中加深了对学过知识的记忆,知识记得牢固。
(4)能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学生根据梳理好的知识图表随时在课中课后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这一张思维导图,可以把这一单元的内容娓娓道来。学生在清晰的思维中,提高了学习和建构知识内容的效率。
2.一图乐其中——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图文并茂,增强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是基于脑科学的全脑学习理论,以文字、图像、色彩为主要元素。使用这些元素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在视觉上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来理论知识较多并且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多了。
例如在讲“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一课时(图2),可以引导学生按知识点归纳分好类。计算机网络可按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按照拓扑结构、按照交换方式。然后顺着三种分类方式再进行具体的分类,如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而因特网是特殊的广域网);按照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星型网络;按照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络(传统电话通信系统就是这种工作方式)和分组交换网络(计算机网络、IP电话采用这样的交换方式)。在相应的分类上插入图片,使思维导图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记忆。学生们的热情高涨,思维导图很快制作完成,根据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3.一图启思维——利用思维导图活化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从生活实例出发,理解算法的特征,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生活算法编程”一节时,教师设计“机器人送餐”这一情境,让学生完成四个任务。四个任务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到综合运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使用for循环语句可以简化重复的命令,使程序达到优化。在完成每一个任务时,学生首先要分析问题,然后总结思路、画流程图,再编写程序代码,最后优化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课堂总结环节,师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把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图3),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能否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任务四的流程图?”使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可以制作出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利用生活中的算法来解决规划问题的步骤,再进行程序实现,进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一图网天下——利用思维导图实现知识迁移,做到学以致用
从查阅的大量资料上来看,思维导图应用于各个学科及各个领域,有许多的学者进行着实践研究。英语学科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词汇、语法、阅读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历史学科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做历史年代表,有助于学生清晰记忆历史事件;数学学科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单元知识复习中,增强了学生对公式定理定义的理解。无论是在哪个学科、哪个领域,学生只要掌握应用的方法,就能做到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和知识上的迁移。
学生可以运用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思维导图工具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完成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家庭出游前要准备的必需物品(图4),按类整理好,进行归纳,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教材的知识中走出来,将其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
5.一图利终身——利用思维导图养成学习习惯,有助终身学习
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并将它作为学习习惯坚持下来,将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情。笔者向信息技术教师和他们所教班级的学生下发了两份调查问卷,根据教师和学生们反馈的结果来看,教师们对这种工具软件的认可率达到100%,同时有92%的学生愿意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并逐渐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可主要是喜欢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再是机械式地死记硬背,他们可以找到容易入手的关键点,并探讨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知识进行理解、归纳和重构,而在绘制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捷,在没有刻意的记忆下,记忆力大增,这些都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组与构建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复习任务,进而提高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当然,思维导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师一定要切合教学实际出发,将思维导图巧妙地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乐在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