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背景下,从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师生换位思考的角度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 重要性 功能 构建途径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一个优秀的班级必定是由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的个性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对班级成员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班级文化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也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校风。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开阔,品味得到提升,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及氛围得到有效抑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主题,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把学生的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的摇篮。班级文化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是学生潜在学习的内容,通过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谐的班级氛围、积极向上的学风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个性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因此,班级文化虽然无形,但无所不在,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人格。
2.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量。班级文化能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使班级成员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班级的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呼吸、共命运”。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越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越容易体现。
3.制约功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让班级制度规范深入人心,逐步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制约功能。
4.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5.审美同化作用
它是指班级文化具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功能。班级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美的因素。物质层面的美主要体现在班级的物质环境中,是一种简洁的美、和谐的美。而精神层面的美更多体现在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中,如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积极学习,刻苦钻研,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等,可以说就是班级成员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体现出来的道德美、语言美、情感美、人格美。这些美的因素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班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逐渐形成美的思想、美的言行、美的情操。
三、班级文化的构建途径
首先,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上,重视教师的布置与板报的创办。教室的布置彰显出一个班级内在的文化,在选材、设计方面应该处处渗透班级的精神,可以采用学生自己的美术、手工、摄影等作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又不失勉励的作用。板报的创办首先由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确定主题,然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设计、自由发挥,让学生把班级点缀成精神的家园。通过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成长、成才。
其次,班级的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班级制度文化,关键的是让学生将班级制度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规范,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约束和制约。因此,在班级制度方面,通过民主、开放的方式,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都理解班级的制定。另外,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保持连续与调整的辩证统一。对班级的核心文化和精神应该保持一贯性和统一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对班级文化做出调整,对班级文化中不能适应班级发展的规定进行摒弃,同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增加新的内容和规定。
再次,班级文化的核心在于精神文化的塑造与熏陶,它包括班级共同愿景的建立,班级舆论的引导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要形成共同愿景,必须鼓励学生个人愿景的形成,然后征集与提炼共同愿景,最后维护与实现共同愿景,这是班级的灵魂。而班级舆论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是师生共同建设班级文化的必备条件。
最后,师生的换位思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个性文化发展。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构建和谐、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有助于学科课程的提高。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个性,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可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很多中学的班级中找不到“个性文化”,除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还因为教师缺少创新和改革的意识,更缺少为此思索的空间。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任军利.谈谈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张明新.班级文化建设是新课程的深层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9.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 重要性 功能 构建途径
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态,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一个优秀的班级必定是由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出来、为班级全体成员所承认的个性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对班级成员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能力。”班级文化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也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校风。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开阔,品味得到提升,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及氛围得到有效抑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主题,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把学生的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的摇篮。班级文化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是学生潜在学习的内容,通过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谐的班级氛围、积极向上的学风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个性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因此,班级文化虽然无形,但无所不在,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人格。
2.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量。班级文化能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使班级成员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班级的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呼吸、共命运”。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越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越容易体现。
3.制约功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让班级制度规范深入人心,逐步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制约功能。
4.激励功能
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5.审美同化作用
它是指班级文化具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功能。班级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美的因素。物质层面的美主要体现在班级的物质环境中,是一种简洁的美、和谐的美。而精神层面的美更多体现在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中,如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积极学习,刻苦钻研,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等,可以说就是班级成员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体现出来的道德美、语言美、情感美、人格美。这些美的因素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使班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逐渐形成美的思想、美的言行、美的情操。
三、班级文化的构建途径
首先,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上,重视教师的布置与板报的创办。教室的布置彰显出一个班级内在的文化,在选材、设计方面应该处处渗透班级的精神,可以采用学生自己的美术、手工、摄影等作品,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又不失勉励的作用。板报的创办首先由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确定主题,然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设计、自由发挥,让学生把班级点缀成精神的家园。通过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成长、成才。
其次,班级的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班级制度文化,关键的是让学生将班级制度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规范,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约束和制约。因此,在班级制度方面,通过民主、开放的方式,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都理解班级的制定。另外,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保持连续与调整的辩证统一。对班级的核心文化和精神应该保持一贯性和统一性,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对班级文化做出调整,对班级文化中不能适应班级发展的规定进行摒弃,同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增加新的内容和规定。
再次,班级文化的核心在于精神文化的塑造与熏陶,它包括班级共同愿景的建立,班级舆论的引导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要形成共同愿景,必须鼓励学生个人愿景的形成,然后征集与提炼共同愿景,最后维护与实现共同愿景,这是班级的灵魂。而班级舆论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是师生共同建设班级文化的必备条件。
最后,师生的换位思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个性文化发展。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构建和谐、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有助于学科课程的提高。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个性,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可是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很多中学的班级中找不到“个性文化”,除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还因为教师缺少创新和改革的意识,更缺少为此思索的空间。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2]任军利.谈谈大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问题[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张明新.班级文化建设是新课程的深层改革[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