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运河折射国运兴衰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800公里,是巴拿马运河的20倍,苏伊士运河的10倍,是世界三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线路最长的一条。世界上最著名的运河有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意大利的威尼斯运河、德国的基尔运河、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的巴拿马运河。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古运河,距今已有近六千年历史。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运河的发展史。
  “疲秦”运河成就秦万世之功
  为什么要开凿运河呢?运河建设需要巨大人力物力的成本,有的国家和朝代甚至举全国之力来完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案分为几个类型:农业、运输、经济和军事。
  运河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最具代表性的农业灌溉型运河当属郑国渠了。据史料记载,秦王政元年的时候,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国力强大,已有东扩灭六国之志。其他六国在正面战场屡战不利的情况下,开始使用“阴招”来阻挠秦国国力的继续膨胀。燕国太子丹选择的是派荆轲刺杀秦王,而韩国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诡计”——“疲秦”,就是派该国著名水工郑国前往秦国,说服秦国建设运河,引水至关中以浇灌农田。秦国当时正为东征缺乏军粮发愁,当即拍板开始建设。
  在客观上,修建运河确实达到了“疲秦”的效果,建设周期长达10年之久,在这几年中秦国确实“无暇东顾”。当秦始皇发现郑国原来是“间谍”的时候,郑国解释道:“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郑国以“为秦建万世之功”救了自己一命。
  在嬴政的坚持下,郑国渠得以完工,这条运河确实达到了“万世之功”的效果,灌溉秦国关中地区农田面积多达“四万顷”之多,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到头来,韩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修运河的“疲秦”计划反倒成了“强秦”计划。运河的效果立竿见影,秦国有了这个大粮仓之后,虽然赦免了郑国本人,但是却在第一时间发兵灭掉了“主使者”韩国。
  郑国渠作为关中第一个水利工程,作用惠及千秋万代,经历后人多次扩张改造后,至今仍灌溉着超过60万顷的农田,成为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经脉。
  春秋时留下京杭大运河雏形
  运河还与军事行动密切相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一直想称霸诸侯,在打败越王勾践后,挡在他面前的就剩下齐国了。为了方便吴国军队北伐,他开凿了自姑苏至广陵的邗沟,后来又修建了荷水。这样一来,夫差的运河就将本来并不相通的长江、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达到了运兵运粮的效果。但是,建设运河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两次讨伐远比自己强大的齐国,结果夫差被卧薪尝胆的勾践从背后偷袭。吴国被越国打败后,夫差自刎而死。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今天扬州市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
  三国时代的曹操也非常热衷于建造运河,他的初衷并不只在于运输和发展经济,更多的在于军事目的。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隋代隋炀帝不同,曹操修运河打仗很顺利。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修建了睢阳渠用来运送粮食,运河建造完成后,漕运开始代替陆运成为军粮的主要运输方式,曹操最终击败了袁绍。曹操通过这次战役发现运河漕运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果,而且可以避免敌人陆军袭扰,保证运输安全。所以,他在随后的东征乌桓之时,又修建了以战争目的命名的“平虏渠”,结果又大获全胜。后来,曹操又陆续修建了4条运河,这些运河对我国黄河以北地区的统一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日后隋、唐完善运河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漕运曾关乎国家生死存亡
  运河作为历朝历代的运输航道,在交通运输上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隋代统一中国后建都长安,单凭关中地区的粮食物产供应已经无法满足京畿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军队。于是,隋文帝开始建设广通渠以达到沟通黄河、促进运输的目的。隋炀帝即位后,出于各种考虑,继续修建运河工程,终于沟通了包括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在内的五大水系,这对维护整个国家中央集权和经济运输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运河巨大的工程耗尽了隋帝国最后一滴血,隋代可以说是“因河而兴,因河而亡”。
  唐代在隋代系列运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包括建设“天宝河”在内的系列完善运河的工程。唐初,水陆运抵关中之粮仅一二十万石左右。高宗至玄宗前期,因河南至关中运道艰险,东南运路长年失修,故唐廷常驻东都洛阳,“就食”太原、洛口仓的巨量积粮。开元中期,官府机构膨胀,特别是府兵制的瓦解,使粮物需求剧增。天下漕粮,愈益以江淮为重,唐廷组织数千漕船,年运百余万石江淮租粮北上。到了唐德宗的时候,节度使李希烈僭越称“楚帝”,割据东南,导致漕运一度中断。没有了运河疏通的京畿地区顿时陷入恐慌之中,即便是宫中也只能勉强度日。直至李希烈被部将杀掉,漕运才重新开启。皇帝在得到消息后高兴地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可见,当时运河的运输作用对国家生死存亡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宋时期,北部和西部长期受外夷滋扰,政府既无法以军事力量取胜,又要面对不断增多的农民起义,只能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实质在于对外敌防守,对内强硬,以达到“强干弱枝”的效果。于是,全国超过半数的精兵集中由中央政府控制,驻扎在京畿地区。史书记载:“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这就需要大量军粮和物资保证京畿。这一政策,无形中改变了宋代以前北方经济超越南方的状况,人为地将中国经济中心南移。
  后来,北宋在前朝的基础上,又大规模建设了惠民河,将闵水和蔡河贯通起来,在兴建方城运河失败后,转而修建将商水引入蔡河的运河,之后又陆续修建了广济河、金水河和淮南运河。这样一来,以京畿为中心的运河内网构建完毕,战略上调整了南北经济布局,农业上灌溉了土地,经济上建立起了超越前代的漕运队,这一切都造就了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的辉煌。
  自古运河都是“高官”管理
  我国历朝历代都对运河修建和管理非常重视,最早在西汉时期就专门设立了“护漕都尉”。这个官职被以“都尉”命名说明两点:一是地位较高,大致相近九品中正制中的二品;二是这个职务属于军管范畴。这都说明了汉代对运河保卫和修缮的重视。汉代还将沿途的县令(约为七品)兼任管理辖内运河的主管,这无疑赋予了运河主管可以统筹协调辖内各个部门的权力。
  到了宋元以后,政府专门设立了工部和都水监,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并由政府统一拨款。这都源于唐代在工部下面单独设置的机构——水部,水部作为一个二级职能部门负责漕运建设和维护工作,向工部报告工作情况,由政府统一管理。
  在明代的时候,政府又单独为漕运设立了头衔为“总兵”的专门官职,这样一来,管理河道和运河的地方官员变成了从一品大员,甚至可以和地方总督平起平坐,运河对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清代又将运河管理者的地位提高一级,成为“漕运总督”,虽然表面是正二品,但是这些官大多身兼“尚书”,也就是“名誉尚书”,漕运总督实际官职就是从一品,当然可以和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封疆大吏平起平坐了。
其他文献
在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无法再故步自封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电子商务早已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的每一个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面深入和世界市场范围内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我国的企业集团组织将面临着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竞争.如何有效地对企业集团运营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本资源
[摘要]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活的基本特征,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大学新生现在必须在大学生活的实践中,学会自我管理,锻炼自我管理的本领,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和内涵,阐述了大学新生自我管理的目标、时间、技能、金钱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大学新生 自我管理 基本特征    对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独立生活的问题。从家庭、从中学走进大学是容易的,但
本文以目前国内9F燃机使用最多DLN-2.0+燃烧系统为例,结合某电厂燃烧调整情况,详细介绍下燃烧调整的过程和原理。
女性消费作为一种文化与伦理特征,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这里的社会意义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地位、道德风尚、
工程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面,借助案例教学法、工程技术与管理软件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教学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2180冷轧轧机窜辊耦合系统润滑的组成,结合现场窜辊耦合润滑系统常见的故障以及润滑结构设计的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结构修改、新型密封结构的设计等相应的措施。很好的解决了现场的窜辊耦合系统的润滑缺陷,保证窜辊耦合系统润滑的效果和窜辊耦合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轧机;弯辊系统;功能;故障;措施  邯宝冷轧厂2180mm酸洗机组采用五机架六辊中间辊CVC轧机, CVC中间辊窜
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相互交融,彼此渗透与促进的过程,教学改革也不例外。本文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关于中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日前,一则北方某县含镉小麦去向的消息广受关注.当地环保部门回应,一些农地确实受镉污染,但生产的小麦已被政府定向收购、未流入市场.南方某地学校环境事件的调查结果也于日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即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的任务,同时也提出了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新课改 教师观念 学生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即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的任务,同时也提出了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理念,如: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