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研修到课程研修:r区域提升校本研修质量的路径探索r——浙江省温州市的实践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校本研修活动质量低下、方案设想与实际落实差异大等问题,温州市教师教育院不断加强校本研修质量提升路径的实践探索:一是面向全体学校统一实施“校本研修项目制”管理,全面推进主题化校本项目研修;二是引领优质学校规范提炼校本研修精品课程,打造校本研修示范校,开展课程化校本研修.“项目研修与课程研修”彰显了校本研修管理的温州特色,整体提升了区域校本研修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课堂教学应表现为材简而意赅,在“留白”的意境中通透知识、建立联结、感受应用。比如,《倍的认识》一课用一幅情境图贯穿,《圆的面积》一课用一张图形纸串联,《比萨的故事》一课用一个生活故事引领。这样的课堂,具有“走向兒童”“朝向审美”的特点。  关键词:教学素材;留白;核心素养;倍的认识;圆的面积  相传,宋徽宗设立国画博士院后,常以考画取士。一次,他出了一道“竹锁桥边卖酒家”的考题,不少考生
资本逻辑全球化构成了理解和把握现代世界秩序与国际关系本质的理论前提和现实基础.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以民族国家中心为视角、基于竞争性国家资本分析框架勾画了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复杂矛盾及其转化趋势.21世纪帝国主义理论的不同阐释路径进一步揭示了金融资本霸权主导下世界体系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与权力主体分化,从不同角度呈现出隐匿于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权利体系表象之下的实际权力冲突.本文将20世纪以来帝国主义性质及其演化置于资本逻辑全球化的动态结构之中,以"世界市场构成资本运动的前提和结果"为出发点,揭示超越资本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在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深化其价值意蕴、核心问题和建设路径研究.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认识差异较大、课程体系欠缺、
课程群是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是一种指向碎片化课程思维的优化工具。加强课程群建设有助于优化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有利于突破课程碎片化、大杂烩的现实困境,更是课程建设深度发展的实践表达和应然选择,而厘定目标、明确逻辑、优化结构、整合内容是进行课程群构建的基本策略切口。
新时代劳动教育承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大,更需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示范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引导与促进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示范机制构建方面,应重点建立或遴选劳动教育示范区、劳动教育示范校、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劳动教育先进个人和典型成果;评价机制重在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建立国家和省级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制度、综合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及督导制度;激励机制方面则应综合运用示范激励、奖励激励和榜样激励等多种方式。从而,多措并举,引领劳动教育的科学推进。
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于2021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在我国举办的首届国际数学教育学术盛宴,整个会议包含大会报告、大会团体报告、获奖者报告、专题调查组、邀请报告、ICME研究、ICME附属组织、国家展示、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专题研究组、壁报、讨论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首席制+工作坊”管理模式,以“1+N”(1位“首席青年教师”+N位相同学科青年教师)的方式组建
实践活动类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实践素养,对学生的自我管理、问题解决、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从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发可采用如下策略:在课程的整体规划上要明确定位,有序开展;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要凸显课程特点;在课程内容的架构上要聚焦素养获得;在课程评价的设计上,强调发展导向。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不同,理论自信的内核是意识形态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核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这既源于文化价值观渗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选择中,也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上,还源于文化价值观自信的力量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文化自信决非文化决定论,也不意味着走向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
【主持人语】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共识。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对于学生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精髓、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情趣、弘扬中华精神、培育家国情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度,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如何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强化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从而达到“以文化人”?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3篇文章,对文言文的独特语言特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