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煮一碗长寿面,陪陪老人家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远的怀念—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大型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
  2018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 25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和中国图片集团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永远的怀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大型系列活動。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永远的怀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大型系列活动,主要通过口述历史、美术作品等,展现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历史功绩和深远历史影响,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活动中,笔者再次见到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5年前笔者曾两次对吴老进行专访。到他家中翻拍照片那次正好下着小雨,细心的吴老师提前骑自行车到几百米外的路口等我……吴老的家异常简朴、狭小,没有几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而布满房间的是各种尺寸的毛主席塑像、照片,还有相关的纪念品……吴连登抱着一本又一本相册,一张又一张地指给我看。相册一尘不染,每张照片都诉说着他对毛主席的无尽思念,他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主席最后一次和我们合影,你看他的腿,瘦得—一”吴连登哽咽了……
  5年不见,吴老依然精神头很足,不过提起毛主席,他还是情难自已:“每年的这个日子,从纪念堂回来,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复。我对主席比对父母的感情还要深。我父亲去世时,我都没有回去,就是怕主席知道了,分散他的精力。因为主席的健康和安全,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完成好。关于主席,我们这些朝夕相处的人讲话,不会有什么艺术加工,我们就是想还原真实的主席。”吴连登,是江苏盐城人,1942年出生,种过口,务过工,当过服务员,1964年,22岁的吴连登被毛泽东请去管理家务。“主席一生倡导勤俭节约,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关注小事小节、从自己做起,我第一次看到主席家的仓库,心都流泪了,仓库里一共有六个木质柜子,主席占了三个,江青两个,还有一个柜子是毛岸英的遗物,其中有几大包布—一旧毛巾、旧布头、旧毛线,都是补衣服、补毛巾被、补袜子用的,还有新中国成立前从西柏坡带回来的大棉袄等,都在仓库里放着。他老人家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自己身后没有财产,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可以说日日聆听他的教诲,亲眼见证了他的操劳……我们在物质方面都很知足,教育子女也是凡事靠自己的双手。”
  吴连登说:“主席离开我们42年了,但人民依然那么崇敬他、怀念他。无论春夏秋冬,纪念堂开放的时候,门前都有长长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捧着鲜花,等着看看他老人家。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每到清明节,每年9月9日——主席的忌日,还有今天、12月26日——主席的诞辰,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纪念堂看老人家,平时还以不同形式纪念他,我家里有许多主席的著作,他的塑像,过年过节,我要在他的塑像前点支烟,做一碗红烧肉,放在那里,表示哀思。像今天我回家后,肯定要煮一碗长寿面,陪陪老人家……”
其他文献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医院接到上级命令撤退。院长带着两干多名伤员和医护人员拼命逃跑,却被波涛滚滚的牡丹江拦住了去路。院长挥舞着东洋刀胁迫大家跳江自杀,牡丹江吞噬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这段往事,永远地留在了档案资料以及伊藤郁子的记忆中。伊藤就是当年被逼跳江的女护之一,所幸她死里逃生。“当护士时目睹日军的残忍,他们杀死了很多中国人,我要将功赎罪,替日本人还债。”从江
期刊
近日,因“失言”发表“海啸论”,成龙备受非议。接下来,成龙又被曝出听力日渐衰退,这一消息也得到成龙证实,并且他坚称这并不严重,令很多人唏嘘。  不当大哥也挺好  □夯石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篇有一句评价老张的话,我至夸记忆犹深,说老张的大哥范儿足到什么程度,似乎他爹见了也得叫他一声“大哥”。  按说成龙打星出身,按理应没什么太多的文化,可成龙的大哥范儿就很足,由香港而国际,由国
期刊
10月26日,开国元帅、中国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的母校——成都工业学院迎来百年校庆,受邀前来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举行的一场报告会成为当天的“重头戏”。虽然卸任多年,但李肇星依然不改担任外交部长时幽默而犀利的风格,跟学生们分享了他多年外交工作的精彩经历,以及他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诸多外交争端的看法。此番来蓉,李肇星也开始以成都工业学院的“学友”自称,“我就是个永远都毕不了业的学生。希望能跟你们一起学习。”
期刊
到达延安两周后,毛泽东在杨家岭举行欢迎晚宴,刘少奇、周恩来、贺龙、叶剑英等人均在场。林迈可当场就跟毛泽东“要工作”,而毛泽东却劝他多休息。  77年前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晋察冀边区的白求恩,中国入耳熱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与白求恩同乘一条船从英国来到中国的林迈可。林迈可在中国主要做了三件事:帮助建立无线电电台,拍摄中共军民影像,搭建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这三件事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而言,都产生了巨大
期刊
难忘30年前的一段友情 张瑜穿我的风衣照合影  我和张瑜相识于1984年的春天。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个年轻姑娘放弃巨额遗产、宁愿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的“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轰动。这便是苏州丝绸厂的青年女工杜芸芸的真实故事。曾经成功导演过《暴风骤雨》、《早春二月》、《知音》等影片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资深导演谢铁骊决定将它加工改编成一部以歌颂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德,歌颂社会主义新人新事为主题的影
期刊
从青春到夕阳红 京城幸福两代情  40多年前,由于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精神的广泛深入。部队大院有了大动作的调整。父亲的工作突然发生了变动,儿时的我随着家人。从条件优越的城市迁到了偏远的郊区,骤变的人生,使我小小的年纪,过早地懂得了什么叫一声令下,坚决服从。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学习新知识,使我有了深刻的亲身体验,终生难忘。走入社会后,再大的困难也能应对。更加认识到什么是历练是财富
期刊
朝阳区双井九龙街心花园,每天早晚都有一群中老年人,伴着悠扬悦耳的音乐,整齐有序、精神抖擞地做着健身操舞,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这个自发组织的民间健身队伍,就已经发展壮大到300人的规模,涵盖了附近的乐成会馆、苹果社区、石韵浩庭、九龙花园等若干小区。这支健身队伍的发起人龚大姐介绍说,由于处在繁华地段,附近几个小区的居民一直没有合适的锻炼地点,也没有适合的休闲锻炼项目,她一开始和妹妹等几个人在九龙街心花
期刊
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他,被老舍称为“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张爱玲是他的铁杆粉丝。他,便是张恨水,一个逐渐远去的神秘脸谱,其传奇的一生却让很多人至今仍对他有着巨大的好奇心。近日,记者专访了张恨水的孙子张纪。  张纪从小因为家庭熏陶的缘故,写得一手好文章。1977年,他考进了北京朝阳区广播站做编辑、记者、播音员,随后参与了《中国妇女报》的创刊工作……如今,56岁的张纪已
期刊
赵清阁是一位擅长戏剧和小说创作的民国才女,一生出版了五十多部、总计三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当年,她在陪都重庆,凭一支生花妙笔纵横驰骋,并与老舍有过一段水晶般纯洁的恋情,后来,当理智融化了欲念,她又H情感的旋涡中抽身而退,从此再未踏出闺阁,而是把一颗纯真的心嫁给了文学……  相识于武汉  1937年11月18日,老舍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抛妻别子,从济南来到武汉。赵清阁亦于年底放弃了郑州一家报社的记者聘
期刊
李幼斌被誉为“收视王牌”。银屏上,他严肃冷峻、霸气外露;生活中,严谨低调,父爱深沉。李幼斌与女演员史兰芽组建家庭时,史兰芽年幼的儿子跟随他们生活。知天命之年的李幼斌如何与小家伙相处呢?  爱妻子宠缝子,沧桑硬汉几多柔情  2010年5月,李幼斌与史兰芽在北京低调组建家庭,史兰芽8岁的儿子翰翰跟随他们生活。李幼斌深爱史兰芽,打心眼里喜爱小家伙,但他长着一张严肃的脸,不怒自威,翰翰与他若即若离。李幼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