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眼眶Ⅰ型神经纤维瘤(NF-1)颅眶骨异常的CT表现及机制.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例眼眶NF-1患者中5例存在颅眶骨改变,分析该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 5例眼眶NF-1中3例为颅眶沟通肿瘤(其中1例伴有上睑额部肿瘤),2例为上睑、颞、额部肿瘤.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主要表现:蝶骨大翼缺失5例,眶上裂增大5例,眶
【机 构】
:
300070,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300070,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300070,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300070,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300070,天津市,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眼眶Ⅰ型神经纤维瘤(NF-1)颅眶骨异常的CT表现及机制.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7例眼眶NF-1患者中5例存在颅眶骨改变,分析该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 5例眼眶NF-1中3例为颅眶沟通肿瘤(其中1例伴有上睑额部肿瘤),2例为上睑、颞、额部肿瘤.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主要表现:蝶骨大翼缺失5例,眶上裂增大5例,眶壁骨质缺失1例,蝶鞍变形1例,颞骨变形1例.另外,4例患者相应部位蛛网膜囊肿.结论 眼眶NF-1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颅眶骨异常,以蝶骨大翼缺失最为显著.其发生机制复杂,可能同时存在先天发育异常和继发性改变,有待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例1女,17岁.主诉:右眼视物模糊2天.于2010年3月31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后葡萄膜炎欲用激素治疗,来我院会诊.追问病史述最近曾患感冒.眼科查体右眼矫正视力0.3,左眼矫正视力1.0,右眼眼前段检查正常.眼底检查视乳头边界欠清楚,高起+1 D,后极部可见许多白色点状病灶,位于视网膜的深层,多分布在血管弓附近的后极部和黄斑周围.但未侵犯中心凹.赤道部附近的病灶少而稀疏.典型的病灶为近似圆形.
目的 总结一定时期硅油取出术中剥除视网膜前膜的病例数,分析不同年龄、各类原始疾病、不同硅油填充时间视网膜前膜的发生率.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入院诊断为硅油填充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硅油取出术中视网膜前膜(或黄斑前膜)病例数,并将其按原始疾病、硅油填充时间、年龄、性别等归类,统计膜生长情况.结果 符合标准者420只眼
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放大倍率显微镜,能够对活体角膜组织进行无创,实时动态和四维(三维加时间)观察.文中就近年来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用于观察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形态学变化展开综述。
患者男,15岁.因双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3d于2008年10月6日到我院眼科就诊.检查:视力:VOD:0.25,VOS:0.3,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底:双跟黄斑区水肿,其周围可见明显圆形反光环,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31例患者31只患眼,随机分为PRP治疗组(对照组)16例16只眼和IVTA联合PRP治疗组(联合组)15例15只眼,治疗后1月、3月、6月分别检查并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前节及眼底情况
目的 探讨角膜清创联合羊膜移植羊膜覆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就诊的1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视力为FC/50cm~0.2,经角膜刮片法10%KOH溶液处理后查见菌丝,常规全身、局部抗真菌治疗3周至2个月后,患者病情迁延不愈,角膜涂片仍见菌丝.手术适应证为感染深度小于1/3角膜厚度,感染范围小于1/3角膜面积.手术方式:在局麻下行角膜清创,
目的 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最适合鉴别区分二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总结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25例与眼眶神经鞘瘤24例的B超、CDFI、CT、MRI,归纳各种检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影像学特点,对两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影像学诊断与之一致的为诊断符合;诊断符合率比较采用X2检验.总结出最适合鉴别这两种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患者男,82岁.2年前发现左眼位于角巩膜缘与泪阜之间一米粒大小肿物.曾于当地医院以炎症应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且逐渐增大.2011年1月17日来我院就诊.病人术前常规检查: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 6,左眼视力0.5,于鼻侧角膜缘与泪阜之间可见直径约0.5 cm大小之肿物.表面呈菜花状,其边界较清晰,质地较硬.表麻后,以棉签推之有一定活动度,屈光间质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目的 研究曲安奈德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双撕囊联合前段玻切术中的作用及手术后的影响.方法 在23例31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手术过程中前房内注入曲安奈德标识玻璃体,应用前部玻璃体切割头将前房内的残余玻璃体彻底清除.术前及术后对术眼进行眼压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房闪程度、瞳孔状态、IOL位置等检查,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 术后前房内无一例玻璃体残留.术前平均眼压(13.75±1.43) mm Hg,术
目的 观察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因角膜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而验配RGPCL的患者29例(38眼),其中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2例(14眼)、LASE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例(1眼)、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8例(13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不规则散光2例(4眼)、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6例(6眼).在裂隙灯下进行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