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引言
2014年,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参与了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组织的“十二五”规划课题——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我们参与的板块主要是从平板电脑互动式课堂教学应用系统的研究这个维度,来探索在互联网、每位学生都拥有移动终端设备(平板电脑)这样的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方向。
当前基于平板电脑的互动教学系统已经有很多了,特别是基于苹果iPad的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体系。
教师基于备授课平台的互动教学系统,利用传统多媒体课堂中的各种授课资源,根据互动课堂移动性、学生自主性的特征重新组织资源,建立各种结合互联网、校园网的线上以及线下教学活动,支持在教师引导下的各种学生主动的基于资源的学习,这中间的资源主要包含文本、图片、录音微课等音视频素材的初级资源,以及教师预先准备的导学案(可以包含文字、图片、音视频以及互动反馈答卷等)、互动试题、电子作业(包含各种客观、主观问答形式)等结构化资源。
互动反馈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作业电子化,及时得到互动反馈结果,还可以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学情,并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学定教。
利用苹果系统中免费的iBookauthor制作的iBooks电子书,我们也可以为学生制作包含各种多媒体资源以及支持学生互动自测的交互式资源的富媒体电子书学习学件,再结合苹果App Store中提供的各种学科教学App,组成一种支持学习者个人的人机互动的学习资源系统(如图1)。
经过课堂实验,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体系虽然已经能够支持传统教学的日常应用,但还是有较大局限性,因为当前流行的教学系统大部分还是传统教学思维下的产物,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资源推送、互动反馈等方面,而对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支持还是不够的。
通过对苹果App Store中教育以及相关App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应用是在这方面对于教学应用系统的一种补充。比如,在协作学习工具上,我们没有在教育App中找到合适的软件,于是就有意识地寻找能够支持企业协作办公的软件,看能否替代,于是找到了Quip。
Quip是一款移动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文档分享 多人在线文本编辑器 即时通讯工具”的软件,能够轻松实现在iOS、Android系统的手机、平板和桌上电脑等任何设备上创建文字文档的任务。
● 思考与设计
首先,总体思路上,我们还是紧紧抓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以后的重构课堂与学习这个核心。因此在课题人员组成上,我们依然采取“学科教师 信息教师”共同组成学科信息化探究小组的方式。
信息技术教师既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者,又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者和信息化环境的使用者,同时能够理解学生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需求,因此能够更好地把握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13年9月,景山北校区配备了一个教室的iPad,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在实践中思考,平台如何搭建?教师如何使用?是简单的常规课堂搬家,还是着眼于未来移动学习模式的创新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寻找可以支持移动端在线交互,使用简单的交互平台,发挥iPad的长处,寻找它的不可替代性和创新应用。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Quip是一款支持企业组建为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具备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型组织的软件,这正和我们要为学生们建立学习与实践共同体的思路契合。因此,我们选择了利用Quip开展实验班级的探究学习活动。
● 实践纪实
我们将Quip作为景山北校区特色的互联课堂交流平台来使用,参与的学科包括语文、历史、信息技术,以及特色主题班会等活动,基本进入常态化。
而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Quip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随时随地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不是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打造了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没有边界的学习环境。
首先,Quip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教师和学生同时可以在PC、平板、手机终端使用它。
其次,Quip是一个很轻的应用,班级教师建立一个文档夹,就等于在Quip中建立自己的班级组织,再通过邮件的形式把任课教师以及学生邀请进来,学科教师在这个班级组织中建立自己的学科活动文档夹,这样就建成了一个班级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小平台。
我们利用这个小平台,有效地将学生、教师的各类终端(PC、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校园网络(有线接入、WiFi无线接入、专用学习微环境等),3G接入与互联网络等硬件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了一个网络学习空间,让教师很方便地把自己研发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方案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这类学习活动方案的支持导引下,有效运用各类学习资源来支持主动的学习活动,并通过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下来,为教师和学生本身提供了非常好的反思的资源(如图2)。
我们以一堂《记承天寺夜游》的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处理教材的内容、词句、知识点等,而是通过为几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设计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及通过网络的扩展阅读,并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总结提炼出每个小组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优秀散文的精妙之处认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古文素养(如图3)。
我们再以历史教师的一个教学课程为例,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了关于文艺复兴的一个学习基础资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简介,作为导入,同时发布了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基础资料的引导下,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多的关于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资料,要求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并要求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详细地介绍,要求介绍的内容包括人物、国籍、称谓、名人名言、代表作品或杰出成就、对他的评价等,并把信息成果做成图文并茂的文档,保存于专题文件夹的文档中。后续还发布了学生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电子小报。 学生在接受任务的过程中,一直在交流栏中进行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外,几个同学一边进行协作学习,一边在信息栏中不断沟通。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后,每个小组确定了自己的选题任务,并且进行了分工,每个人搜索组织相关资料,将资料整理后添加到协作文档中,然后由负责制作的同学制作好电子小报发布到共享文档中,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讨论确定最终的版本。
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结合学科教学的设计。首先,教师并不是直接将知识进行讲解灌输,而是将问题提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将教师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协作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信息。通过对基础信息的加工整理,协作探究,学生们逐渐地完成了知识的建构与内化,最终用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的方式,对内化的认知进行表征(如图4)。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如何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学习到了如何进行表达,以及如何制订计划通过小组协作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底,交互平台Quip在景山学校iPad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iPad的拍照摄像功能被用于记录学生科学探究课的实践活动,定格学生的探索与操作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分析与交流,使得我们的iPad课堂充满兴趣、新奇与创造。
● 思考与展望
经过运用与反思,我们总结出,Quip这一类基于协作的文档处理软件,是支持学生探究学习很好的工具,它不仅可以作为文字处理工具、信息搜集整理工具,还可以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加工的工具,学生利用其具有的搜索技术、社交网络、位置学习、手持记录、内容测绘等功能完全可以进行基于互联网资源、基于位置信息、基于社交协作的深度探究性学习。
当前此类软件基本都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合作性:集文档、短信于单一的聊天界面,师生能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聊天,提高了沟通效率并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能通过邮件手动/自动传递任务和状态信息,更加保证了协作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移动性:支持离线状态工作和联网后的自动同步更新,学习探究的过程不会因为没有网络而中断,真正做到随时随地。
互动性:共享文档建立后可由多个用户在不同设备上同时编辑,并在不同文档间建立联系。
聚合性:Quip现在允许用户从Dropbox、Evernote、Google Drive甚至微软Word导入文档,文档中的互联网链接也可以直接访问,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聚合工具,很适合学生协作探究过程中作为信息搜集整理的工具。
简洁性: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移动互联产品,功能简单实用,很容易上手,对于新手,包括年纪较大的教师,也没有技术壁垒,在这一点上,恰恰是我们许多学习支持系统的弱点,也是非常值得中国软件商借鉴的。
当然,Quip毕竟不是为了教育设计的,因此必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用户系统的建立和用户信息的导入复杂,文档增加共享人只能手动添加,这在大规模应用时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学生学习成果等资源只能导出成几种格式的文档,不能和数字化校园系统直接对接,不利于数字化校园资源库的建设。
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行为等的记录,只能以文档的方式存储,非常不利于信息的搜集、统计以及对学生的评价。
只支持Word文档导入以及图片的导入,不支持音视频资源上传,学生创意手段单一,并且在低龄阶段增加了学生表达的难度(低龄学生更适合用音视频表演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里只是对在过去一个学期中,我们尝试在苹果iPad上的网络支持平台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的小结,希望能够引起共鸣,共同探索如何为我们的学生建构更加适合他们进行学习的创新学习平台,更好地支持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探究/研究”中的建构、协商和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这才是我们认为的中国中小学教育真正的未来。
2014年,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参与了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组织的“十二五”规划课题——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我们参与的板块主要是从平板电脑互动式课堂教学应用系统的研究这个维度,来探索在互联网、每位学生都拥有移动终端设备(平板电脑)这样的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方向。
当前基于平板电脑的互动教学系统已经有很多了,特别是基于苹果iPad的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体系。
教师基于备授课平台的互动教学系统,利用传统多媒体课堂中的各种授课资源,根据互动课堂移动性、学生自主性的特征重新组织资源,建立各种结合互联网、校园网的线上以及线下教学活动,支持在教师引导下的各种学生主动的基于资源的学习,这中间的资源主要包含文本、图片、录音微课等音视频素材的初级资源,以及教师预先准备的导学案(可以包含文字、图片、音视频以及互动反馈答卷等)、互动试题、电子作业(包含各种客观、主观问答形式)等结构化资源。
互动反馈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作业电子化,及时得到互动反馈结果,还可以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学情,并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学定教。
利用苹果系统中免费的iBookauthor制作的iBooks电子书,我们也可以为学生制作包含各种多媒体资源以及支持学生互动自测的交互式资源的富媒体电子书学习学件,再结合苹果App Store中提供的各种学科教学App,组成一种支持学习者个人的人机互动的学习资源系统(如图1)。
经过课堂实验,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体系虽然已经能够支持传统教学的日常应用,但还是有较大局限性,因为当前流行的教学系统大部分还是传统教学思维下的产物,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资源推送、互动反馈等方面,而对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支持还是不够的。
通过对苹果App Store中教育以及相关App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应用是在这方面对于教学应用系统的一种补充。比如,在协作学习工具上,我们没有在教育App中找到合适的软件,于是就有意识地寻找能够支持企业协作办公的软件,看能否替代,于是找到了Quip。
Quip是一款移动互联网上非常流行的“文档分享 多人在线文本编辑器 即时通讯工具”的软件,能够轻松实现在iOS、Android系统的手机、平板和桌上电脑等任何设备上创建文字文档的任务。
● 思考与设计
首先,总体思路上,我们还是紧紧抓住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以后的重构课堂与学习这个核心。因此在课题人员组成上,我们依然采取“学科教师 信息教师”共同组成学科信息化探究小组的方式。
信息技术教师既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设计者,又是学科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者和信息化环境的使用者,同时能够理解学生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需求,因此能够更好地把握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013年9月,景山北校区配备了一个教室的iPad,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在实践中思考,平台如何搭建?教师如何使用?是简单的常规课堂搬家,还是着眼于未来移动学习模式的创新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寻找可以支持移动端在线交互,使用简单的交互平台,发挥iPad的长处,寻找它的不可替代性和创新应用。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Quip是一款支持企业组建为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具备新的学习方式的学习型组织的软件,这正和我们要为学生们建立学习与实践共同体的思路契合。因此,我们选择了利用Quip开展实验班级的探究学习活动。
● 实践纪实
我们将Quip作为景山北校区特色的互联课堂交流平台来使用,参与的学科包括语文、历史、信息技术,以及特色主题班会等活动,基本进入常态化。
而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产品,Quip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随时随地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不是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打造了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没有边界的学习环境。
首先,Quip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教师和学生同时可以在PC、平板、手机终端使用它。
其次,Quip是一个很轻的应用,班级教师建立一个文档夹,就等于在Quip中建立自己的班级组织,再通过邮件的形式把任课教师以及学生邀请进来,学科教师在这个班级组织中建立自己的学科活动文档夹,这样就建成了一个班级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小平台。
我们利用这个小平台,有效地将学生、教师的各类终端(PC、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校园网络(有线接入、WiFi无线接入、专用学习微环境等),3G接入与互联网络等硬件有机地联系起来,提供了一个网络学习空间,让教师很方便地把自己研发的基于网络的学习活动方案分发给学生,学生在这类学习活动方案的支持导引下,有效运用各类学习资源来支持主动的学习活动,并通过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下来,为教师和学生本身提供了非常好的反思的资源(如图2)。
我们以一堂《记承天寺夜游》的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处理教材的内容、词句、知识点等,而是通过为几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设计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及通过网络的扩展阅读,并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总结提炼出每个小组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优秀散文的精妙之处认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古文素养(如图3)。
我们再以历史教师的一个教学课程为例,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了关于文艺复兴的一个学习基础资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简介,作为导入,同时发布了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基础资料的引导下,通过互联网搜索更多的关于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资料,要求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并要求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详细地介绍,要求介绍的内容包括人物、国籍、称谓、名人名言、代表作品或杰出成就、对他的评价等,并把信息成果做成图文并茂的文档,保存于专题文件夹的文档中。后续还发布了学生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电子小报。 学生在接受任务的过程中,一直在交流栏中进行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外,几个同学一边进行协作学习,一边在信息栏中不断沟通。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后,每个小组确定了自己的选题任务,并且进行了分工,每个人搜索组织相关资料,将资料整理后添加到协作文档中,然后由负责制作的同学制作好电子小报发布到共享文档中,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讨论确定最终的版本。
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结合学科教学的设计。首先,教师并不是直接将知识进行讲解灌输,而是将问题提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将教师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协作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信息。通过对基础信息的加工整理,协作探究,学生们逐渐地完成了知识的建构与内化,最终用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的方式,对内化的认知进行表征(如图4)。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如何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学习到了如何进行表达,以及如何制订计划通过小组协作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底,交互平台Quip在景山学校iPad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iPad的拍照摄像功能被用于记录学生科学探究课的实践活动,定格学生的探索与操作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分析与交流,使得我们的iPad课堂充满兴趣、新奇与创造。
● 思考与展望
经过运用与反思,我们总结出,Quip这一类基于协作的文档处理软件,是支持学生探究学习很好的工具,它不仅可以作为文字处理工具、信息搜集整理工具,还可以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加工的工具,学生利用其具有的搜索技术、社交网络、位置学习、手持记录、内容测绘等功能完全可以进行基于互联网资源、基于位置信息、基于社交协作的深度探究性学习。
当前此类软件基本都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合作性:集文档、短信于单一的聊天界面,师生能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聊天,提高了沟通效率并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还能通过邮件手动/自动传递任务和状态信息,更加保证了协作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移动性:支持离线状态工作和联网后的自动同步更新,学习探究的过程不会因为没有网络而中断,真正做到随时随地。
互动性:共享文档建立后可由多个用户在不同设备上同时编辑,并在不同文档间建立联系。
聚合性:Quip现在允许用户从Dropbox、Evernote、Google Drive甚至微软Word导入文档,文档中的互联网链接也可以直接访问,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聚合工具,很适合学生协作探究过程中作为信息搜集整理的工具。
简洁性: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移动互联产品,功能简单实用,很容易上手,对于新手,包括年纪较大的教师,也没有技术壁垒,在这一点上,恰恰是我们许多学习支持系统的弱点,也是非常值得中国软件商借鉴的。
当然,Quip毕竟不是为了教育设计的,因此必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用户系统的建立和用户信息的导入复杂,文档增加共享人只能手动添加,这在大规模应用时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学生学习成果等资源只能导出成几种格式的文档,不能和数字化校园系统直接对接,不利于数字化校园资源库的建设。
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行为等的记录,只能以文档的方式存储,非常不利于信息的搜集、统计以及对学生的评价。
只支持Word文档导入以及图片的导入,不支持音视频资源上传,学生创意手段单一,并且在低龄阶段增加了学生表达的难度(低龄学生更适合用音视频表演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里只是对在过去一个学期中,我们尝试在苹果iPad上的网络支持平台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的小结,希望能够引起共鸣,共同探索如何为我们的学生建构更加适合他们进行学习的创新学习平台,更好地支持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以“探究/研究”中的建构、协商和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这才是我们认为的中国中小学教育真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