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化与产业政策紧紧相连。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中国出台的各种产业政策均影响着中国的产业结构,并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经济政策 产业结构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自197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三十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P增长率在1979-2008年间平均为9.8%,其中在刚刚过去的2006-2007年,增长率接近12%。在这3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近期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虽仍然很低,但已经从人均220美元的贫困国家上升到了2500美元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而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GDP总量和人均值都远远高于上述水平。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发展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紧紧围绕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农业结构明显升级,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国家既然将优化产业结构放在了重要地位,也显示出了一、二、三产业将会加快其转变步伐。
下图显示了我国1978-2007年产业结构的分布情况:
根据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可将1978-2007年的产业结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平稳期。这可能是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农村、农业领域,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改革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1985-1990,第一、第二产业调整,第三产业平稳发展期。
第三阶段:1991至今为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快速下降期。
30年来,我国坚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三大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三大产业中,1979-2007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1.4%,第三产业增长10.8%。从构成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9%上升为48.6%,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3.9%上升为40.1%,上升16.2个百分点,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政策成因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开始调整和改善农业内部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同时决定压缩重工业,扶持轻工业。1983年以后,国家又将重心瞄向了能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产业,投资向第三产业和基础产业倾斜。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更显力度。通过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消除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引导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产业以及与人们生活相关的轻工业。到后期,国家开始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政策的出台
十六大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着力巩固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结构,强调农业区域布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提高农业效益。
调整提高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因此要大力推进机械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鼓励第二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另一方面,在保证服务业质量效率的基础上,加速培育高人力资本含量,加快新服务产品的创新和原有产品技术上的改进。
总的来说,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体现出产业融合和产业聚集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高效的市场竞争秩序,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政府应该适当放松产业规制,遵循资源要素禀赋的优势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配置。□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经济要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一期.
[3]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第2期.
关键词 经济政策 产业结构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自197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三十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P增长率在1979-2008年间平均为9.8%,其中在刚刚过去的2006-2007年,增长率接近12%。在这3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近期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虽仍然很低,但已经从人均220美元的贫困国家上升到了2500美元的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而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GDP总量和人均值都远远高于上述水平。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发展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紧紧围绕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农业结构明显升级,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国家既然将优化产业结构放在了重要地位,也显示出了一、二、三产业将会加快其转变步伐。
下图显示了我国1978-2007年产业结构的分布情况:
根据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可将1978-2007年的产业结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平稳期。这可能是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农村、农业领域,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改革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1985-1990,第一、第二产业调整,第三产业平稳发展期。
第三阶段:1991至今为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快速下降期。
30年来,我国坚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三大产业结构不断向优化升级的方向发展。三大产业中,1979-2007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1.4%,第三产业增长10.8%。从构成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9%上升为48.6%,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3.9%上升为40.1%,上升16.2个百分点,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二、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政策成因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开始调整和改善农业内部结构,增加农业收入,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同时决定压缩重工业,扶持轻工业。1983年以后,国家又将重心瞄向了能源、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产业,投资向第三产业和基础产业倾斜。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更显力度。通过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消除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引导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产业以及与人们生活相关的轻工业。到后期,国家开始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政策的出台
十六大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着力巩固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优化农业结构,强调农业区域布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提高农业效益。
调整提高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因此要大力推进机械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鼓励第二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另一方面,在保证服务业质量效率的基础上,加速培育高人力资本含量,加快新服务产品的创新和原有产品技术上的改进。
总的来说,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体现出产业融合和产业聚集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高效的市场竞争秩序,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政府应该适当放松产业规制,遵循资源要素禀赋的优势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最优配置。□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经济要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一期.
[3]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