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都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在新的改革、发展攻坚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之所以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是因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是深化其他领域改革的重要前提,而且反映了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目标,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上下功夫,使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立足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应解决好的课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在这个前提下,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分开。
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今天特别需要强调服务职能。综观政府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服务”二字。从行政角度看,政府要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必须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最基本的经济职能就是满足全体国民的公共需要,给生产者、消费者提供公共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自由选择、公平竞争的安全生产和生活环境。二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而充足的公共物品,包括提供充足的邮政、铁路、水利、生态环境和其它区域性基础设施,提供充足的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服务,以及充足而方便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如公交、水电气供应、公共性文体卫生服务等。三是制定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利用财政手段对低收入家庭和个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让每个公民享有充分的生存权。具体到政府各个部门,由于职能不同,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毫无例外,都负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
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改革,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动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的基本方面。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管理权责;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信发达、信息传导便捷的有利条件,精简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半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外部监督体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单纯强调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必须在体制、制度改革和建设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新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应注意与相关制度建设的协调配套,通过改革促进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是改革最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从体制建设的角度来设计改革,才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是对政府结构在职能转变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合理配置政府资源,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牵涉面比较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就是从体制这个层面来研究解决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为事业单位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以前的改革实践表明,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而必须使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相互配套,形成相互协调、互动并进的运行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整体推进。比如,解决行政多头多层执法的问题,就涉及工商、税务、物价、城管等多个部门,不同的行政部门难免从部门利益考虑,如果仅从明确执法行为规范等具体方面着手,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协调不同执法部门的权责与利益。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上有所突破。要通过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大大减少因管理方式不当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避免因政府管理方式不当而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产生不良后果。
一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政府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网上政务工作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费用低、效率高的特点。实行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善政府与公民的交流方式,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甚至会同19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了社会变革一样,从各个方面影响政府的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内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快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政府提供服务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支付于税收,而税收是有限的。政府规模越大,服务成本也越大,降低服务成本,政府就可以将税收更多地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最小化政府是现代政府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体现“三个优先”原则,即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政府行政机关应该下决心将之交给企业、市场或者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社会自律管理的有效作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比如,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上,可以让社区居民自己发表意见;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向企业、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推进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在SARS疫情期间,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在成功控制疫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新一届政府也藉此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事实表明,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采取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政府的施政行为才能取得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应结合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目前,亟须抓紧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决策项目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
(作者系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责任编辑:李克海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目标,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上下功夫,使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立足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转变职能,找准定位,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应解决好的课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在这个前提下,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分开。
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今天特别需要强调服务职能。综观政府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服务”二字。从行政角度看,政府要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必须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最基本的经济职能就是满足全体国民的公共需要,给生产者、消费者提供公共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各类经济主体创造自由选择、公平竞争的安全生产和生活环境。二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而充足的公共物品,包括提供充足的邮政、铁路、水利、生态环境和其它区域性基础设施,提供充足的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服务,以及充足而方便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如公交、水电气供应、公共性文体卫生服务等。三是制定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利用财政手段对低收入家庭和个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让每个公民享有充分的生存权。具体到政府各个部门,由于职能不同,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毫无例外,都负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
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深化行政管理改革,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动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的基本方面。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須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管理权责;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信发达、信息传导便捷的有利条件,精简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半径;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外部监督体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单纯强调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必须在体制、制度改革和建设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新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应注意与相关制度建设的协调配套,通过改革促进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是改革最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从体制建设的角度来设计改革,才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是对政府结构在职能转变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合理配置政府资源,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所以牵涉面比较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就是从体制这个层面来研究解决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为事业单位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以前的改革实践表明,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而必须使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相互配套,形成相互协调、互动并进的运行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整体推进。比如,解决行政多头多层执法的问题,就涉及工商、税务、物价、城管等多个部门,不同的行政部门难免从部门利益考虑,如果仅从明确执法行为规范等具体方面着手,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协调不同执法部门的权责与利益。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上有所突破。要通过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大大减少因管理方式不当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避免因政府管理方式不当而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产生不良后果。
一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政府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网上政务工作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费用低、效率高的特点。实行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改善政府与公民的交流方式,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电子政务甚至会同19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了社会变革一样,从各个方面影响政府的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内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加快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政府提供服务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支付于税收,而税收是有限的。政府规模越大,服务成本也越大,降低服务成本,政府就可以将税收更多地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最小化政府是现代政府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体现“三个优先”原则,即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政府行政机关应该下决心将之交给企业、市场或者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社会自律管理的有效作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比如,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上,可以让社区居民自己发表意见;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向企业、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推进民主决策和政务公开。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在SARS疫情期间,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在成功控制疫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新一届政府也藉此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事实表明,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采取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政府的施政行为才能取得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应结合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目前,亟须抓紧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决策项目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
(作者系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责任编辑:李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