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影视剧对中学生学习历史有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学到课本所没有的内容。
[关键词]历史影视剧 学生学习 影响
中学阶段的历史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科目。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找一种既能让学生在历史课中积极活跃,又要学生掌握好我们考试范围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历史影视剧对学生学习历史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历史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好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从历史剧中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和活泼性,同时也能学到历史知识。
一、历史影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加一些有关的历史影视剧,既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比如:我们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课,我们可以让学生《甲午风云》,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在有趣味中学习历史。历史影视剧是把一个历史事情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故事情节编得生动有趣,人物的刻画也比较生动。这样对于理解能力还不是很深的中学生来说就比较容易接受。影片中对于邓世昌、李鸿章这两位人物的刻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邓世昌的爱国情操、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学生也能从他们俩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了解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衰落,以及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无奈,从而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含意。
二、历史影视剧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较好补充
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学历史课本,有很多内容都是很简单,很浅。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又会经常考很多课本涉及较少的知识。而历史影视剧它对一个历史事情都拍得很详细,有时候给我们感觉到啰嗦,而恰好,这在无形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008年全国高考(第一卷)文科综合第39题,考察到的内容是关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我们中国古代史课本关于这个内容只有这样一小段文字: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追击和阻截,历尽艰辛,万里跋涉,终于回到祖国。而这样的一小段文字,今年高考就考了60分。其中涉及到地理、历史知识的答案,在前一段时间中央一套播放的《东归英雄》中,都可以找得到。比如:该题的第(2)问:分析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影片中在渥巴锡做了回归准备的时候,他的部下就曾问他这个问题。而渥巴锡给他部下的回答和我们今年高考所给的答案一模一样。还有该题的第(3)问: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答案,影片中也有回答。渥巴锡在回归路上刚走不久的时候,望着白雪皑皑对他的部下说:“目前,我们所碰到的严重问题就是牲畜缺草,以及寒潮使我们的进程越来越慢。”而这一问题所给的答案就是: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三、历史影视剧能激发学生更深地去讨探历史问题
历史影视剧有很多内容是戏说的,它的目的是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因此,它在拍摄上与历史文献或历史课本上的记载就会有偏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他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这个情节和我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不一样?这样就有一个对比,对比不同了,他就会去查找一些其它的历史知识来证明是他学到的知识正确还是影视剧所描述的正确。这能使学生在鉴别历史剧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向学生介绍历史剧的相关常识,以及历史剧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要学生明确历史剧不等同与历史史实。
当然,历史影视剧并不等同于历史。历史影视剧的功用,是体现在它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的结合上,这与一切文艺作品的功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只是表现对象和手段。认识价值,指的是历史剧展现出历史人物特定的人生过程,对于今天具有现实的启迪作用,能使我们以史鉴今,加深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审美价值,是通过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生状态的开掘和艺术重塑,选取特定的形式手段和风格样式进行形象展现,从而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娱乐价值,则是利用富有特色的叙事手段来满足观众情绪转移和精神放松的精神需求。由此可见,学生显然对于历史剧和历史的关系存在着误解,所以,在课程的开始,有必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相关的概念。历史影视剧的鉴赏、拓展历史知识、培育人文素养为目标,通过“看—析—辨—学”的学习活动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近几年,电视中的影视剧明显带有戏说的成分,无疑会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误导。历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鉴赏历史影视剧,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教会学生尊重历史。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古代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历史影视剧 学生学习 影响
中学阶段的历史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科目。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找一种既能让学生在历史课中积极活跃,又要学生掌握好我们考试范围的内容。我个人认为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历史影视剧对学生学习历史很有帮助。因此,我们历史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好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从历史剧中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和活泼性,同时也能学到历史知识。
一、历史影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加一些有关的历史影视剧,既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比如:我们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课,我们可以让学生《甲午风云》,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在有趣味中学习历史。历史影视剧是把一个历史事情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且故事情节编得生动有趣,人物的刻画也比较生动。这样对于理解能力还不是很深的中学生来说就比较容易接受。影片中对于邓世昌、李鸿章这两位人物的刻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邓世昌的爱国情操、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学生也能从他们俩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了解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衰落,以及对当时中国现实的无奈,从而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正含意。
二、历史影视剧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较好补充
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学历史课本,有很多内容都是很简单,很浅。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又会经常考很多课本涉及较少的知识。而历史影视剧它对一个历史事情都拍得很详细,有时候给我们感觉到啰嗦,而恰好,这在无形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008年全国高考(第一卷)文科综合第39题,考察到的内容是关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我们中国古代史课本关于这个内容只有这样一小段文字: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追击和阻截,历尽艰辛,万里跋涉,终于回到祖国。而这样的一小段文字,今年高考就考了60分。其中涉及到地理、历史知识的答案,在前一段时间中央一套播放的《东归英雄》中,都可以找得到。比如:该题的第(2)问:分析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影片中在渥巴锡做了回归准备的时候,他的部下就曾问他这个问题。而渥巴锡给他部下的回答和我们今年高考所给的答案一模一样。还有该题的第(3)问: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这个问题的答案,影片中也有回答。渥巴锡在回归路上刚走不久的时候,望着白雪皑皑对他的部下说:“目前,我们所碰到的严重问题就是牲畜缺草,以及寒潮使我们的进程越来越慢。”而这一问题所给的答案就是: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三、历史影视剧能激发学生更深地去讨探历史问题
历史影视剧有很多内容是戏说的,它的目的是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因此,它在拍摄上与历史文献或历史课本上的记载就会有偏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他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这个情节和我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不一样?这样就有一个对比,对比不同了,他就会去查找一些其它的历史知识来证明是他学到的知识正确还是影视剧所描述的正确。这能使学生在鉴别历史剧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向学生介绍历史剧的相关常识,以及历史剧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要学生明确历史剧不等同与历史史实。
当然,历史影视剧并不等同于历史。历史影视剧的功用,是体现在它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的结合上,这与一切文艺作品的功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只是表现对象和手段。认识价值,指的是历史剧展现出历史人物特定的人生过程,对于今天具有现实的启迪作用,能使我们以史鉴今,加深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审美价值,是通过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生状态的开掘和艺术重塑,选取特定的形式手段和风格样式进行形象展现,从而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娱乐价值,则是利用富有特色的叙事手段来满足观众情绪转移和精神放松的精神需求。由此可见,学生显然对于历史剧和历史的关系存在着误解,所以,在课程的开始,有必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相关的概念。历史影视剧的鉴赏、拓展历史知识、培育人文素养为目标,通过“看—析—辨—学”的学习活动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近几年,电视中的影视剧明显带有戏说的成分,无疑会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误导。历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如何鉴赏历史影视剧,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教会学生尊重历史。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古代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