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大盘持续低迷,原本想靠规模优势站稳脚跟的私募,不得不考虑改变策略——从扩大规模改变成打造有广泛认可度的产品。因为,大部分私募越来越发现,打造精品才是在私募圈有序发展的王道。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渠道倒逼而成。
我们都知道,由于私募一直缺少合法身份,阳光私募不得不绕道信托,不过,信托账号自2009年7月起被叫停,阳光私募行业发展近两年来受到了束缚。虽然他们可以买既有信托账户,但渠道压力一直是阳光私募痛苦的一大根源。
从现在市场上几个规模最大的私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他们业绩未必有多出众,但他们肯定没怎么让客户亏钱。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星石投资,当前发行了26只产品,其中有22只获好买五星级评价,公司当前资产管理规模在30亿元以上。虽说星石一直以保守著称,仿佛与高收益无缘,然而,他的大部分产品净值都在1元以上,业绩比较突出的星石1,截至6月8日,最新净值为1.5581元,该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为55.81%,同期沪深300下降了-41.64%。
另外一个稳健性的代表是朱雀投资。公司当前发行了31只产品,其中5只获好买四星级评级。他们产品的净值全部都在0.9元以上,哪怕是近一年发行的产品。业绩最好的朱雀1期,成立以来的收益率是52.42%,同期的沪深300是-52.40%。当前他们的规模虽像大部分私募基金一样有所缩水,但还保持在40亿元以上。
近一年上升速度比较快的还有展博投资,这家公司最近在很多私募年度颁奖中屡屡斩获。这家公司长期以来非常低调,但其以旗下产品全面优异的业绩——净值全部在1元以上,主打产品——展博1期的最新净值是2.0586元(截至6月8日)。这家公司的投资灵魂人物陈锋我接触下来,心态非常好,他们主创人员对投资的兴趣由来已久,公司“展博”一名,取自香港TVB经典剧集《大时代》的主角——方展博。这家公司的投资理念是“选美理论”,来源于凯恩斯。在他们看来,股票投资中,经济学会放在次要地位,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和行为学。他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不仅仅基于价值,而且基于群体心理。这种先是充分考虑市场情绪再进行选股的方法,似乎是当前市场下普遍胜出的一种策略。不过,这家公司也不急于发行更多产品。虽然这家公司在2011年后大红大紫了一把,然而,他们最近发行的一款产品——黄金优选12期1号,是2011年10月12日成立的。虽然他们不急于发行新品,但仍是近期规模在不断上升的少数私募公司之一。
我从渠道了解下来,银行如今的要求很简单——他们的思路也不再像前几年那么容易跟风,像此前常士杉、罗伟广等年度冠军,已经不再让这些主流渠道格外兴奋。因为代理这类短期业绩优秀的产品,之后也会银行理财经理们接到非常多的投诉,甚至发行速度越快,他们遇到的投诉也更多。他们索性更乐意推行像星石、展博这类不会让客户亏钱,但又有一些稳定收益的产品。正因为这样的思路,朱雀、星石等这类公司反倒近几年规模上升极快,很快就稳定了自己的私募江山。那些想走激进策略,又想扩张规模,又想迅速做出业绩的公司,毕竟没有那么多天才型的泽熙徐翔,而且,就算徐翔本人也不急于发行产品。他们成立至今,只发行了5只产品。泽熙一市场人士曾说,很多人都想买,但是他们还是想控制一下规模。
虽然一开始银行还会尝试帮着发行一些私募新品,但一旦这些产品业绩掉落太快,就会火速被打入冷宫,那些投资顾问公司想再崛起就非常难了,甚至当初发行规模越大,赎回也越多,这些公司自然是慌乱了手脚,业绩更差,又是个恶性循环。
6月1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单位净值低于0.7元的阳光私募产品多达98只,0.8元以下的产品数量则有274只之多。统计的阳光私募产品总数量不到1200只,可见0.8元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达到20%以上。这也是如今银行都把精力放在1元左右产品的原因。
所以,现在的私募市场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没有走对战略、或本身实力也并不出众的私募越来越难以赶超,有些只好选择退出市场。
不过,大部分还想长期生存的私募,基本都在从长远角度,打算安静下来打造精品。据我了解,他们在打造精品产品的时候,也在寻找新的出路与方向。比如不少私募开始筹建自己的量化团队。在他们看来,二级市场选股策略要做得出彩难度比较大,不如尝试一下能获取稳定收益的量化与对冲策略。不少私募想以此为打下未来的江山做准备。
然而,当他们接触了这个圈子后发现,其实,量化的水也很深,而且真枪实干的人才也并不多。这个时候,那些已经有规模优势的私募发现自己在未来的市场上,依旧拔得头筹。索性未来还会涌现出一些本身就拥有创新策略的投资团队们,与他们共分未来的江山。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渠道倒逼而成。
我们都知道,由于私募一直缺少合法身份,阳光私募不得不绕道信托,不过,信托账号自2009年7月起被叫停,阳光私募行业发展近两年来受到了束缚。虽然他们可以买既有信托账户,但渠道压力一直是阳光私募痛苦的一大根源。
从现在市场上几个规模最大的私募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他们业绩未必有多出众,但他们肯定没怎么让客户亏钱。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星石投资,当前发行了26只产品,其中有22只获好买五星级评价,公司当前资产管理规模在30亿元以上。虽说星石一直以保守著称,仿佛与高收益无缘,然而,他的大部分产品净值都在1元以上,业绩比较突出的星石1,截至6月8日,最新净值为1.5581元,该基金成立以来的业绩为55.81%,同期沪深300下降了-41.64%。
另外一个稳健性的代表是朱雀投资。公司当前发行了31只产品,其中5只获好买四星级评级。他们产品的净值全部都在0.9元以上,哪怕是近一年发行的产品。业绩最好的朱雀1期,成立以来的收益率是52.42%,同期的沪深300是-52.40%。当前他们的规模虽像大部分私募基金一样有所缩水,但还保持在40亿元以上。
近一年上升速度比较快的还有展博投资,这家公司最近在很多私募年度颁奖中屡屡斩获。这家公司长期以来非常低调,但其以旗下产品全面优异的业绩——净值全部在1元以上,主打产品——展博1期的最新净值是2.0586元(截至6月8日)。这家公司的投资灵魂人物陈锋我接触下来,心态非常好,他们主创人员对投资的兴趣由来已久,公司“展博”一名,取自香港TVB经典剧集《大时代》的主角——方展博。这家公司的投资理念是“选美理论”,来源于凯恩斯。在他们看来,股票投资中,经济学会放在次要地位,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和行为学。他认为股票市场的运动不仅仅基于价值,而且基于群体心理。这种先是充分考虑市场情绪再进行选股的方法,似乎是当前市场下普遍胜出的一种策略。不过,这家公司也不急于发行更多产品。虽然这家公司在2011年后大红大紫了一把,然而,他们最近发行的一款产品——黄金优选12期1号,是2011年10月12日成立的。虽然他们不急于发行新品,但仍是近期规模在不断上升的少数私募公司之一。
我从渠道了解下来,银行如今的要求很简单——他们的思路也不再像前几年那么容易跟风,像此前常士杉、罗伟广等年度冠军,已经不再让这些主流渠道格外兴奋。因为代理这类短期业绩优秀的产品,之后也会银行理财经理们接到非常多的投诉,甚至发行速度越快,他们遇到的投诉也更多。他们索性更乐意推行像星石、展博这类不会让客户亏钱,但又有一些稳定收益的产品。正因为这样的思路,朱雀、星石等这类公司反倒近几年规模上升极快,很快就稳定了自己的私募江山。那些想走激进策略,又想扩张规模,又想迅速做出业绩的公司,毕竟没有那么多天才型的泽熙徐翔,而且,就算徐翔本人也不急于发行产品。他们成立至今,只发行了5只产品。泽熙一市场人士曾说,很多人都想买,但是他们还是想控制一下规模。
虽然一开始银行还会尝试帮着发行一些私募新品,但一旦这些产品业绩掉落太快,就会火速被打入冷宫,那些投资顾问公司想再崛起就非常难了,甚至当初发行规模越大,赎回也越多,这些公司自然是慌乱了手脚,业绩更差,又是个恶性循环。
6月1日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单位净值低于0.7元的阳光私募产品多达98只,0.8元以下的产品数量则有274只之多。统计的阳光私募产品总数量不到1200只,可见0.8元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达到20%以上。这也是如今银行都把精力放在1元左右产品的原因。
所以,现在的私募市场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没有走对战略、或本身实力也并不出众的私募越来越难以赶超,有些只好选择退出市场。
不过,大部分还想长期生存的私募,基本都在从长远角度,打算安静下来打造精品。据我了解,他们在打造精品产品的时候,也在寻找新的出路与方向。比如不少私募开始筹建自己的量化团队。在他们看来,二级市场选股策略要做得出彩难度比较大,不如尝试一下能获取稳定收益的量化与对冲策略。不少私募想以此为打下未来的江山做准备。
然而,当他们接触了这个圈子后发现,其实,量化的水也很深,而且真枪实干的人才也并不多。这个时候,那些已经有规模优势的私募发现自己在未来的市场上,依旧拔得头筹。索性未来还会涌现出一些本身就拥有创新策略的投资团队们,与他们共分未来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