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接机制研究——基于安徽省93家合作社的调查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接机制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接模式类型和特征下,生产规模、农产品生产特性、市场、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诚信意识和公共政策方面均有可能对融合主体的利益联接模式选择构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融合主体对利益联接机制认识不清、利益联接不紧密、合作社实力不强且带动能力弱以及融资难等问题,建议从调动融合主体间协同发展意识、因地制宜选择利益联接模式、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利益联接的保障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加以改进.
其他文献
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CLIL)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高校涉外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基于CLIL教学理念,结合司法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针对目前开设独立的法律英语专业尚不具备条件的院校所采用的突破传统的英语加法学一体化双专业的交叉学科培养模式,提出优化培养计划的建议,具体体现为设置法律英语系列课程、法学与英语两个学科以及涉外法律实践课堂平行并重,以实现内容与语言的有机交叉整合,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的历史使命.新型大学农业推广模式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我国的大学农业推广与美国、印度等国外的模式不同,但随着开展大学农业推广的国内高校越来越多,推广成效也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安徽农业大学立足安徽县域乡村振兴需求,构建“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县域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