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负债经营已成为各大高校发展的普遍现象,高校负债经营这种经营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整理,从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校负债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文章最后基于目前我国高校负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展望。
关键词 高校负债 扩招 政府投入 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各大高校逐年扩招,高校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的购买和师资队伍的引进等问题,而这些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无法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所以高校选择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缺口,高校这种负债经营已是现今高校的普遍现象,虽然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的资金缺口问题,但是几年后的还本给高校带来的是更多的风险。2009年教育部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工作要点,研究如何化解高校负债已成为我国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近年来对高校负债的研究逐渐增多,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无论是原因分析还是实证应用上的总结,都缺少系统的汇聚和整理,整体的研究也较分散。本文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整理,从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负债经营的原因分析和化解高校负债风险路径分析三个方向对我国高校负债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我国高校负债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分析
在以往对高校负债现状的研究中,多是从高校负债规模及各地方高校负债为实例进行研究。关于我国高校负债的具体数额,目前还没有代表性的统计,但以下论述足以显示负债风险之大。
冯锦慧(2008)在其《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一文中提到,“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在其《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05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已高达336亿元,年均增幅达76%,且这一趋势还在逐渐扩大。”宋全保(2009)在《当前高校债务困境破解对策探究》中提到“高校短期贷款占贷款余额的60%以上。”
许多国内的学者从具体实际出发,以某省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如杨怀伟,王幼桂(2011)认为,“在安徽省高校‘扩招’、‘双百工程’等政策的影响下,安徽高校债務呈现出典型的‘三高’特征,分别是本科及重点院校贷款比例高、短期负债比例高和基建支出比例高。”尹北晖(2011)以广东省为例;此外还有王冲(2004)以四川省为例;叶芃(2008)以湖北省为例;唐之享(2009)以湖南省为例;帅相志(2009)以山东省为例;王乡华(2009)以河北省为例;尉桂华(2010)以辽宁省为例;王晓义(2010)以宁波为例都对高校负债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由此可见,高校债务之重,解决高校债务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成因分析
产生高校负债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三方作用结果,一是政府层面,二是高校层面,三是金融市场层面。江伟、陈运平(2009)从博弈论角度提出形成高校债务危机的原因是政府、高校、银行三方互相博弈的结果。
(一)政府层面。
在分析我国高校负债成因时,政府投入是关注重点。周清湘(2009)在她的文章中指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率,占GDP的比重在3%徘徊,从未达到4%的标准。”由此可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没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薛鹏(2008)提出“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有500亿元,其他都是高校通过贷款和收费解决的。”由于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占高校经费收入的一大部分,但是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却长期未达标,所以学者大都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应是高校负债增加的直接成因。叶芃(2005)、成立平(2009)、杨怀伟,王幼桂(2011)和汪榜江(2009)都认为,政府投入不足,是高校负债的主要诱因。
就算政府投入足够,但是拨款能到位吗?甘泉(2008)指出“地方政府拨款能够完全到位的高校仅占总数7.14%,基本到位的占58.33%,27.38%的高校政府拨款难以到位,7.14%的高校政府拨款不能到位。”可见财政拨款不到位也是高校负债原因之一。由上可知,从政府层面来说,高校负债经营的原因是财政投入不足和拨款未完全到位的原因造成的。
(二)高校层面。
从1998年到2007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由340万人增加到1884.9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国内众多学者从高校扩招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大规模扩招与高校巨额债务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大规模扩招是引发高校大规模举债、形成巨额贷款“黑洞”的直接原因,高校负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
高校扩招是高校负债增加的起因。薛鹏(2007)、何学飞(2009)和汪榜江(2009)从我国高校债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认为“高校扩招是高校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王冲(2006)对我国高校扩招后的负债进行了实证分析后认为,“扩招带来了高校负债总量的增加,高校负债规模与学校在校生规模及学校生均成本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变化关系。”王为正(2007)和翟志华(2007)都认为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产生的高校扩招引发了我国高校负债过高。此外,很多学者还认为教学评估是造成高校负债风险的间接成因。
(三)金融市场层面。
邬大光认为,“高校负债与整个经济环境和金融政策有关。”他从高校负债的背景进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高校负债的根源,从而引领高校负债研究关注到金融市场的相关性。
很多学者认为高校负债办学的形成,离不开银行对高校的信任。吴士健(2010)和王江(2010)都认为“高校负债是‘类市场行为’,在银行眼中,高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因此,银行竞相把钱贷给高校,而且条件也格外宽松。”帅相志、毛有高和傅庆民(2010)认为金融体制改革使得银行为了扩大贷款对象、减少闲置资金,而与需要资金的高校建立起了银校合作关系。 三、高校负债风险化解对策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负债研究的文献,大部分都认为我国高校负债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以防范,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
对高校债务最终承担者的研究中,宋全保(2009)指出“国家应继续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建立高等教育发展基金。”程启斌(2010)认为“建立中央、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分担的高校债务化解机制,中央财政应承担主要责任。”徐睿(2011)则从整个政府层面出发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允许高校引入民资和外资;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鼓励全社会的资助和捐赠;改革高校财务核算体制。”
对于如何完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王红磊(2008)分析认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有比例地进行清偿,先重后轻。”王光宇(2006)则是革新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在方法上,引入绩效预算;在组织上,建立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监督执行拨款相关事宜。”虽然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办学经费渠道在不断拓宽,但财政拨款占学校经费的份额还是很大比重的。所以,在现行体制下,国家的投入仍然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支撑。
(二)高校层面。
高校扩招所需资金大部分依靠政府投入是远不够的,所以利用社会资金,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对此,罗家国(2006)认为,“高校应多与企业开展合作,承担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增加资金来源,改善科研条件和教师待遇。”毛克平(2007)主张,“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来增加高校收入。”王江(2010)的观点是,“以知本运营进行融资并偿付债务,即高校将其所属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学术积累等知本内涵物聚合起来,以自营或外包方式进行公司化运作,以期获得高校体系外资金的认购或合作,最终以所得资金来偿付债务。”
由此可见,高校增收可以从他收和自收来解决一定资金需求问题,然而从银行层面来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偏少,孟钟剑(2008)提出“债券市场完全可以成为高校融资的重要渠道。”宋全保(2009)认为“应对高校现有债务进行重组,变短期贷款为长期贷款,创新开发专门针对高校的金融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文献大部分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在所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在高校负债问题研究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表现在:
一是我国高校负债的实际数额的调查和统计较少,这是因为我國高校财务不对外公开,高校的负债是个敏感问题,因此对高校的具体负债情况研究、分析较少,对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经验的探讨上;
二是从促成我国高校高负债成因分析上看,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体制和制度层面的成因分析还不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是对于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应寻找从新突破点来探讨高校负债问题。
总之,目前对于我国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新的突破点,更全面、更完善地对高校负债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好地解决高校的负债问题,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作者:稂明燕,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财务会计方向;王岑,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财务会计方向)
参考文献:
[1]薛鹏.解读我国高校负债问题.中国统计,2007(12).
[2]王冲.中国高校扩招后的负债实证分析.江苏高教,2006(3).
[3]叶芃.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负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9).
[4]王为正.高校负债发展与贷款偿还问题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5]毛克平.协调我国地方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对策性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7(8)
[6]帅相志,毛有高,傅庆民.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规避与偿还对策.科学出版社,2010.
[7]成立平,李玉民.政府行为视角下的高校负债扩张及风险治理.财政监督,2009(10).
[8]汪榜江.高校债务风险思考.财会通讯,2009(6).
[9]罗家国,陈本孝,张慧兰.高校后扩招期困惑之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29).
[10]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会计之友,2008(7).
关键词 高校负债 扩招 政府投入 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各大高校逐年扩招,高校面临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的购买和师资队伍的引进等问题,而这些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无法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所以高校选择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缺口,高校这种负债经营已是现今高校的普遍现象,虽然负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的资金缺口问题,但是几年后的还本给高校带来的是更多的风险。2009年教育部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工作要点,研究如何化解高校负债已成为我国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近年来对高校负债的研究逐渐增多,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无论是原因分析还是实证应用上的总结,都缺少系统的汇聚和整理,整体的研究也较分散。本文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整理,从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负债经营的原因分析和化解高校负债风险路径分析三个方向对我国高校负债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章反映了我国高校负债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分析
在以往对高校负债现状的研究中,多是从高校负债规模及各地方高校负债为实例进行研究。关于我国高校负债的具体数额,目前还没有代表性的统计,但以下论述足以显示负债风险之大。
冯锦慧(2008)在其《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一文中提到,“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在其《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05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已高达336亿元,年均增幅达76%,且这一趋势还在逐渐扩大。”宋全保(2009)在《当前高校债务困境破解对策探究》中提到“高校短期贷款占贷款余额的60%以上。”
许多国内的学者从具体实际出发,以某省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如杨怀伟,王幼桂(2011)认为,“在安徽省高校‘扩招’、‘双百工程’等政策的影响下,安徽高校债務呈现出典型的‘三高’特征,分别是本科及重点院校贷款比例高、短期负债比例高和基建支出比例高。”尹北晖(2011)以广东省为例;此外还有王冲(2004)以四川省为例;叶芃(2008)以湖北省为例;唐之享(2009)以湖南省为例;帅相志(2009)以山东省为例;王乡华(2009)以河北省为例;尉桂华(2010)以辽宁省为例;王晓义(2010)以宁波为例都对高校负债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由此可见,高校债务之重,解决高校债务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成因分析
产生高校负债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三方作用结果,一是政府层面,二是高校层面,三是金融市场层面。江伟、陈运平(2009)从博弈论角度提出形成高校债务危机的原因是政府、高校、银行三方互相博弈的结果。
(一)政府层面。
在分析我国高校负债成因时,政府投入是关注重点。周清湘(2009)在她的文章中指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率,占GDP的比重在3%徘徊,从未达到4%的标准。”由此可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没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薛鹏(2008)提出“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有500亿元,其他都是高校通过贷款和收费解决的。”由于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投入应占高校经费收入的一大部分,但是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却长期未达标,所以学者大都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应是高校负债增加的直接成因。叶芃(2005)、成立平(2009)、杨怀伟,王幼桂(2011)和汪榜江(2009)都认为,政府投入不足,是高校负债的主要诱因。
就算政府投入足够,但是拨款能到位吗?甘泉(2008)指出“地方政府拨款能够完全到位的高校仅占总数7.14%,基本到位的占58.33%,27.38%的高校政府拨款难以到位,7.14%的高校政府拨款不能到位。”可见财政拨款不到位也是高校负债原因之一。由上可知,从政府层面来说,高校负债经营的原因是财政投入不足和拨款未完全到位的原因造成的。
(二)高校层面。
从1998年到2007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由340万人增加到1884.9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在递增。国内众多学者从高校扩招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大规模扩招与高校巨额债务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大规模扩招是引发高校大规模举债、形成巨额贷款“黑洞”的直接原因,高校负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
高校扩招是高校负债增加的起因。薛鹏(2007)、何学飞(2009)和汪榜江(2009)从我国高校债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认为“高校扩招是高校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王冲(2006)对我国高校扩招后的负债进行了实证分析后认为,“扩招带来了高校负债总量的增加,高校负债规模与学校在校生规模及学校生均成本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变化关系。”王为正(2007)和翟志华(2007)都认为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产生的高校扩招引发了我国高校负债过高。此外,很多学者还认为教学评估是造成高校负债风险的间接成因。
(三)金融市场层面。
邬大光认为,“高校负债与整个经济环境和金融政策有关。”他从高校负债的背景进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高校负债的根源,从而引领高校负债研究关注到金融市场的相关性。
很多学者认为高校负债办学的形成,离不开银行对高校的信任。吴士健(2010)和王江(2010)都认为“高校负债是‘类市场行为’,在银行眼中,高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因此,银行竞相把钱贷给高校,而且条件也格外宽松。”帅相志、毛有高和傅庆民(2010)认为金融体制改革使得银行为了扩大贷款对象、减少闲置资金,而与需要资金的高校建立起了银校合作关系。 三、高校负债风险化解对策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负债研究的文献,大部分都认为我国高校负债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加以防范,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层面。
对高校债务最终承担者的研究中,宋全保(2009)指出“国家应继续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建立高等教育发展基金。”程启斌(2010)认为“建立中央、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分担的高校债务化解机制,中央财政应承担主要责任。”徐睿(2011)则从整个政府层面出发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允许高校引入民资和外资;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鼓励全社会的资助和捐赠;改革高校财务核算体制。”
对于如何完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王红磊(2008)分析认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有比例地进行清偿,先重后轻。”王光宇(2006)则是革新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在方法上,引入绩效预算;在组织上,建立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由该委员会监督执行拨款相关事宜。”虽然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办学经费渠道在不断拓宽,但财政拨款占学校经费的份额还是很大比重的。所以,在现行体制下,国家的投入仍然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支撑。
(二)高校层面。
高校扩招所需资金大部分依靠政府投入是远不够的,所以利用社会资金,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对此,罗家国(2006)认为,“高校应多与企业开展合作,承担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增加资金来源,改善科研条件和教师待遇。”毛克平(2007)主张,“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来增加高校收入。”王江(2010)的观点是,“以知本运营进行融资并偿付债务,即高校将其所属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学术积累等知本内涵物聚合起来,以自营或外包方式进行公司化运作,以期获得高校体系外资金的认购或合作,最终以所得资金来偿付债务。”
由此可见,高校增收可以从他收和自收来解决一定资金需求问题,然而从银行层面来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偏少,孟钟剑(2008)提出“债券市场完全可以成为高校融资的重要渠道。”宋全保(2009)认为“应对高校现有债务进行重组,变短期贷款为长期贷款,创新开发专门针对高校的金融产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文献大部分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在所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在高校负债问题研究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表现在:
一是我国高校负债的实际数额的调查和统计较少,这是因为我國高校财务不对外公开,高校的负债是个敏感问题,因此对高校的具体负债情况研究、分析较少,对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经验的探讨上;
二是从促成我国高校高负债成因分析上看,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体制和制度层面的成因分析还不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是对于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低水平重复等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应寻找从新突破点来探讨高校负债问题。
总之,目前对于我国高校负债问题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新的突破点,更全面、更完善地对高校负债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好地解决高校的负债问题,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作者:稂明燕,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财务会计方向;王岑,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财务会计方向)
参考文献:
[1]薛鹏.解读我国高校负债问题.中国统计,2007(12).
[2]王冲.中国高校扩招后的负债实证分析.江苏高教,2006(3).
[3]叶芃.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负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9).
[4]王为正.高校负债发展与贷款偿还问题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5]毛克平.协调我国地方政府与高校关系的对策性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7(8)
[6]帅相志,毛有高,傅庆民.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规避与偿还对策.科学出版社,2010.
[7]成立平,李玉民.政府行为视角下的高校负债扩张及风险治理.财政监督,2009(10).
[8]汪榜江.高校债务风险思考.财会通讯,2009(6).
[9]罗家国,陈本孝,张慧兰.高校后扩招期困惑之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29).
[10]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会计之友,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