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基于环境科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背景,提出了成功开讲、课堂师生互动、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实践活动和适当的鼓励表扬等5条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为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 兴趣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147-02
《环境科学概论》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浙江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识专业的启蒙课程,对学生深入学习环境科学的专业课程起到了“引”与“导”的作用[1,4]。本课程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阐述,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环境科学学科有一个综合系统的认识,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领域,了解世界环境状况、人类面临的环境挑战及环境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对某事物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指向性,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2]。可见,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兴趣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最佳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其注意力就会越集中,主动性就会越强烈,记忆就会越深刻,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学习质量就会越好。因此,如果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学生必会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本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课堂中学生兴趣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提高《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1 成功开讲,激发学习兴趣
《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识环境科学专业的启蒙课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该课的成功开讲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开端应是在新课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环境科学概论》的第一节课是一个转折点,学生从大众学习进入到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既迷茫又急切地想知道“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怎样的课程?”“环境科学专业又是怎样的一个专业?”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开讲的内容和方式。为了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概论》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知,笔者将《环境科学概论》各章节的内容做成了一张环境科学概论的学期学习结构图;为了充分地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笔者之后以《宇宙与人》的科教片引入正课,果然,两节课下来,同学们仍兴致高涨,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也都心中有数。
2 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兴趣
目前,大学里的很多课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教师讲课激情澎湃,但是学生却精神涣散,结果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现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高。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用便于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如研究式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以便营造出活跃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在讲“大气污染”有关章节时,笔者就全球典型的污染事件和治理方法分列专题:雅典“紧急状况事件”的因果及治理;印度帕尔公害事件的原因及对环境影响;西德森林枯死病之谜等等。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自由讨论后,有针对性地发表各自的观点,笔者此后会给以适当的点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喜欢,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印象,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成绩计算中,课堂师生互动和讨论情况占年终总分的20%左右。
3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能大大减少课堂板书时间,增加教学的内容,而且教学内容也可以随时更新与补充[4],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抓住了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笔者在讲授“可持续发展”相关章节时,首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家园》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地球无限魅力的同时,感受地球所经历的累累创伤,结果学生在该节课的状态极佳。再如,讲到“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的相关章节时,笔者通过FLASH动画演示程序演示旋风除尘系统、格栅除污机、辐流式沉淀池、曝气池等设备及其工艺流程的工作原理,这样直观的展现使得学生对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印象深刻,兴趣大增,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无意记忆,效果良好。
4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需要通过独立思考、相互合作来克服、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课堂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运用能力。在讲解重点章节的内容时,笔者会根据该章节的重点或难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科学资料,并根据所查资料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讲解“水环境污染”相关章节时,笔者让学生自由组队,以国内外重要的水污染事件为切入点,阐明自己对当今水污染成因、现状及治理措施的看法,并最终以电子课件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又如在讲解“固废污染”相关章节时,笔者让学生就浙师大校园内的环境状况,分别调查探讨浙师大内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两次实践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让他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更让他们学会了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乐趣很大,收获很多。
5 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赞扬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会使他们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吝鼓励和表扬,多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由此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中个体最优化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班级中的四十多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人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激励语言,不然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在《环境科学概论》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5],予知识于探索当中,于欢笑当中,于乐趣之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学有所成。能够在欢乐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地增强,课堂积极性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轻松活躍,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学质量好。
参考文献
[1] 马俊杰,王伯铎,宋进喜,等.《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4):57~59.
[2] 瞿葆奎,吕达.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4.
[3] 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9.
[4] 吕辉雄.《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92~93.
[5] 张秀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12):35~38.
①课题来源:浙江省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研项目。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 兴趣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a)-0147-02
《环境科学概论》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浙江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识专业的启蒙课程,对学生深入学习环境科学的专业课程起到了“引”与“导”的作用[1,4]。本课程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阐述,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环境科学学科有一个综合系统的认识,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领域,了解世界环境状况、人类面临的环境挑战及环境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对某事物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指向性,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2]。可见,提高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兴趣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最佳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其注意力就会越集中,主动性就会越强烈,记忆就会越深刻,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学习质量就会越好。因此,如果学生学习《环境科学概论》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学生必会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本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课堂中学生兴趣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提高《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1 成功开讲,激发学习兴趣
《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识环境科学专业的启蒙课程,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该课的成功开讲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开端应是在新课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环境科学概论》的第一节课是一个转折点,学生从大众学习进入到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既迷茫又急切地想知道“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怎样的课程?”“环境科学专业又是怎样的一个专业?”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开讲的内容和方式。为了让学生对《环境科学概论》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知,笔者将《环境科学概论》各章节的内容做成了一张环境科学概论的学期学习结构图;为了充分地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笔者之后以《宇宙与人》的科教片引入正课,果然,两节课下来,同学们仍兴致高涨,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也都心中有数。
2 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兴趣
目前,大学里的很多课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教师讲课激情澎湃,但是学生却精神涣散,结果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现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高。因此,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用便于进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如研究式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以便营造出活跃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在讲“大气污染”有关章节时,笔者就全球典型的污染事件和治理方法分列专题:雅典“紧急状况事件”的因果及治理;印度帕尔公害事件的原因及对环境影响;西德森林枯死病之谜等等。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自由讨论后,有针对性地发表各自的观点,笔者此后会给以适当的点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喜欢,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印象,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成绩计算中,课堂师生互动和讨论情况占年终总分的20%左右。
3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
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能大大减少课堂板书时间,增加教学的内容,而且教学内容也可以随时更新与补充[4],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抓住了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笔者在讲授“可持续发展”相关章节时,首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家园》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地球无限魅力的同时,感受地球所经历的累累创伤,结果学生在该节课的状态极佳。再如,讲到“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的相关章节时,笔者通过FLASH动画演示程序演示旋风除尘系统、格栅除污机、辐流式沉淀池、曝气池等设备及其工艺流程的工作原理,这样直观的展现使得学生对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印象深刻,兴趣大增,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无意记忆,效果良好。
4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需要通过独立思考、相互合作来克服、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课堂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为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运用能力。在讲解重点章节的内容时,笔者会根据该章节的重点或难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科学资料,并根据所查资料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在讲解“水环境污染”相关章节时,笔者让学生自由组队,以国内外重要的水污染事件为切入点,阐明自己对当今水污染成因、现状及治理措施的看法,并最终以电子课件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又如在讲解“固废污染”相关章节时,笔者让学生就浙师大校园内的环境状况,分别调查探讨浙师大内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两次实践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让他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更让他们学会了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乐趣很大,收获很多。
5 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赞扬会给学生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会使他们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吝鼓励和表扬,多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由此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中个体最优化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班级中的四十多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人的不同而选择适当的激励语言,不然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在《环境科学概论》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5],予知识于探索当中,于欢笑当中,于乐趣之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学有所成。能够在欢乐中轻松地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地增强,课堂积极性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轻松活躍,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学质量好。
参考文献
[1] 马俊杰,王伯铎,宋进喜,等.《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4):57~59.
[2] 瞿葆奎,吕达.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44.
[3] 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9.
[4] 吕辉雄.《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92~93.
[5] 张秀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12):35~38.
①课题来源:浙江省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