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艺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虚实关系体现出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虚实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特征。
关键词:中国画;虚实;布白
虚实作为绘画艺术构成中的一组相反而又相成的概念,极其普遍地显现于绘画的每一个层面,乃至于一点一画之间,使得中国画在更高的艺术层面上创造出特色的写意风格,形成中国绘画的特殊魅力。
墨色浓重繁复处就是实,即指有笔墨处,还可以是墨色深重处,而浅淡疏密处就是虚,即指无笔墨处,空白处,还可以是指墨色轻淡处。
浓重是实,亦可以指用笔沉着处,轻淡即虚,也可以指用笔松动处;用笔一按、一抑是实,这时用力比较实在,用笔一提、一扬即虚,这时用力比较轻;如果笔法太重,使得笔墨落在纸上显得很死板,如笔法太轻,则使得笔墨浮在画面上,用笔之时若过实则辅之虚,若过虚则辅之以实,虚中有实,实中见虚,则使得用笔刚中带柔,柔中见刚布白就是指画家在画纸上留下来的空白,是有笔有形之中的空出来的无。在空白的画纸上落笔墨的地方就是实,而笔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虚。
布白则是指画家在画纸上留下来的空白,是有笔有形之中的空出来的无。在空白的画纸上落笔墨的地方就是实,而笔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虚。这种布白就像是在一片混沌不清的世界之中一道亮光,给人一种清新,顺畅的感觉。就像是在枝繁叶茂的深林之中,因大大小小的形状各异的空白而形成的一种烟云变化的状态,给人虚幻缥缈,仿佛置身于幻境之中的感觉。
绘画布白的理论根据可追溯到远古的中国哲学,易经的阴阳两级之说,道家玄学等等,此不复述。“知白守黑”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指的是虚境与实景的并存、相生的道理。烟云渲染是画中流行之气,“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成造化之功”(《画潭》清·张式)。黑从白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理,也是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理念。
古人留白的技巧,不仅采用墨与纸张本色的交互、幻化、互生互补,从中寻求一种突破实景、实物、实事局限的境界。有人则要问,中国古代水墨画家为何一定要在画中留空白呢?我也说过,这是中国古代画家一种绘画思想也是一种理念。“天以空而高,水以空而明,性以高而悟。”黑与白,一个指实境,另一个则指的是虛境。“人但知有画外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出,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着眼空处,妙在同幅皆灵,故知妙境也”(《画筌言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筌》清·笪重光)。《潘天寿美术文集》言“‘虚实’即有画与无画的问题,凡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虚实言画材之有无也。‘疏密’:即画材与画材的排比问题。言画材排比距离远近也,有相似处而不相混也。”潘天寿先生更详细地讲解说“中国画所谓无画处有空白,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东西的限度的,实际上画中的空白,并不是没有的东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东西,故成为空白,因为眼睛不注意的东西就等于没有东西了。”“人在重山密林中行走,人的四周总是留出空白,使人的轮廓很分明,故人和房子都能很空灵的突出,这就是利用空白使主题突出的办法”。
画面的这些布白,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境,布白之美不在物,而在心,在于心领神会。简言之,它是形而上的视觉样态。
在构图中做到虚实有致是使画面灵动的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之一。虚实之间可以相生相补。太虚则画面会感觉太空,稀软无力,轻飘而无所归依,必须以实补之定神;太实则又会造成画面凝重阻塞,难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虚来调节缓冲。处理得当,可以表现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情趣。虚实的分布和处理是非常灵活的,它与许多构图中所要注意的法则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所以大家在画中需多注意自己画面的虚实关系,而使画面达到灵动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画;虚实;布白
虚实作为绘画艺术构成中的一组相反而又相成的概念,极其普遍地显现于绘画的每一个层面,乃至于一点一画之间,使得中国画在更高的艺术层面上创造出特色的写意风格,形成中国绘画的特殊魅力。
墨色浓重繁复处就是实,即指有笔墨处,还可以是墨色深重处,而浅淡疏密处就是虚,即指无笔墨处,空白处,还可以是指墨色轻淡处。
浓重是实,亦可以指用笔沉着处,轻淡即虚,也可以指用笔松动处;用笔一按、一抑是实,这时用力比较实在,用笔一提、一扬即虚,这时用力比较轻;如果笔法太重,使得笔墨落在纸上显得很死板,如笔法太轻,则使得笔墨浮在画面上,用笔之时若过实则辅之虚,若过虚则辅之以实,虚中有实,实中见虚,则使得用笔刚中带柔,柔中见刚布白就是指画家在画纸上留下来的空白,是有笔有形之中的空出来的无。在空白的画纸上落笔墨的地方就是实,而笔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虚。
布白则是指画家在画纸上留下来的空白,是有笔有形之中的空出来的无。在空白的画纸上落笔墨的地方就是实,而笔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虚。这种布白就像是在一片混沌不清的世界之中一道亮光,给人一种清新,顺畅的感觉。就像是在枝繁叶茂的深林之中,因大大小小的形状各异的空白而形成的一种烟云变化的状态,给人虚幻缥缈,仿佛置身于幻境之中的感觉。
绘画布白的理论根据可追溯到远古的中国哲学,易经的阴阳两级之说,道家玄学等等,此不复述。“知白守黑”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指的是虚境与实景的并存、相生的道理。烟云渲染是画中流行之气,“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成造化之功”(《画潭》清·张式)。黑从白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理,也是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理念。
古人留白的技巧,不仅采用墨与纸张本色的交互、幻化、互生互补,从中寻求一种突破实景、实物、实事局限的境界。有人则要问,中国古代水墨画家为何一定要在画中留空白呢?我也说过,这是中国古代画家一种绘画思想也是一种理念。“天以空而高,水以空而明,性以高而悟。”黑与白,一个指实境,另一个则指的是虛境。“人但知有画外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出,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着眼空处,妙在同幅皆灵,故知妙境也”(《画筌言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画筌》清·笪重光)。《潘天寿美术文集》言“‘虚实’即有画与无画的问题,凡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虚实言画材之有无也。‘疏密’:即画材与画材的排比问题。言画材排比距离远近也,有相似处而不相混也。”潘天寿先生更详细地讲解说“中国画所谓无画处有空白,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东西的限度的,实际上画中的空白,并不是没有的东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东西,故成为空白,因为眼睛不注意的东西就等于没有东西了。”“人在重山密林中行走,人的四周总是留出空白,使人的轮廓很分明,故人和房子都能很空灵的突出,这就是利用空白使主题突出的办法”。
画面的这些布白,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境,布白之美不在物,而在心,在于心领神会。简言之,它是形而上的视觉样态。
在构图中做到虚实有致是使画面灵动的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之一。虚实之间可以相生相补。太虚则画面会感觉太空,稀软无力,轻飘而无所归依,必须以实补之定神;太实则又会造成画面凝重阻塞,难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虚来调节缓冲。处理得当,可以表现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情趣。虚实的分布和处理是非常灵活的,它与许多构图中所要注意的法则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所以大家在画中需多注意自己画面的虚实关系,而使画面达到灵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