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其目的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道德情感,从而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 。然而,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一直都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做法的几点见解:
一、提高自身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
敬业精神是教师对职业的一种尊重,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和全国教师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抱着一颗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心,教师才会更好地钻研创新,努力改进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设想,如果一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能对教材有效驾驭。对课堂中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应答,将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威信和尊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事实上,据调查,有许多思想品德教师上课时是不离教参的。自己上课内容就是教参的翻版。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让学生恹恹欲睡呢?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特别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开阔视野尽情展现,课堂上引经据典、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置身于这种教学情境。学生自然会凝神倾听,并深受启发,学生会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爱上思想品德教师。
二、创设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墙壁也说话。”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确实,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志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美好品质,养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如:我校在院内建立专门的德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使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地方写上校训、校风,让广大师生在犀行校训、校风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责任感;楼道内精心设计了《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等各类图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内张贴学生《守则》、《规范》、名人画像、格言、标语班训和庄严的国旗,以名人事迹激励学生,以名人格言引导学生,以标语班训要求学生……这样,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说话,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三、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也倡导: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留出了大量的空间,教师可以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能有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社会飞速发展,事物不断变换,可翻开现行使用的思想品德教材,不难发现,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改进,但教材内容多数还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口气,有些内容则离学生实际较远,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教师一味地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学生自然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作灵活处理、适度调整,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使教学素材更具生活化,更利于学生内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材无论编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只要广大教师树立起新教材观,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冈地制宜,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教学中就一定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就~定能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常中化被动为主动,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学科渗透育人
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德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德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效。
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可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过马路、瘸子挑担、哑巴求救……使他们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产生同情残疾人的良好愿望,并养成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行为。由于思品课德育因素丰富,且一事一理,因此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其具体行动。
德育与智育高度结合的学科应属语文,对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悟便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篇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草原之歌》《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可用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周总理的睡衣》《一件棉衣》《一夜的工作》教育学生要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感受民族英雄的可敬形象;《桂林山水》《林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感受资本主义的冷酷与不平等,体会我们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志向,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再如数学课中,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时,可让学生知道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另外,我们可利用体育课培养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利用《社会》渗透爱国爱乡教育;利用《自然》《科技》渗透爱自然、爱科学教育……
这样,把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健体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还要主动自觉研究所任学科的德育规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文道结合。
一、提高自身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
敬业精神是教师对职业的一种尊重,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和全国教师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抱着一颗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心,教师才会更好地钻研创新,努力改进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设想,如果一个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能对教材有效驾驭。对课堂中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应答,将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威信和尊严,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事实上,据调查,有许多思想品德教师上课时是不离教参的。自己上课内容就是教参的翻版。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让学生恹恹欲睡呢?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特别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开阔视野尽情展现,课堂上引经据典、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置身于这种教学情境。学生自然会凝神倾听,并深受启发,学生会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爱上思想品德教师。
二、创设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墙壁也说话。”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确实,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志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美好品质,养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如:我校在院内建立专门的德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使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地方写上校训、校风,让广大师生在犀行校训、校风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责任感;楼道内精心设计了《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等各类图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内张贴学生《守则》、《规范》、名人画像、格言、标语班训和庄严的国旗,以名人事迹激励学生,以名人格言引导学生,以标语班训要求学生……这样,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说话,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三、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也倡导: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留出了大量的空间,教师可以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能有效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社会飞速发展,事物不断变换,可翻开现行使用的思想品德教材,不难发现,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改进,但教材内容多数还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口气,有些内容则离学生实际较远,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教师一味地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学生自然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作灵活处理、适度调整,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使教学素材更具生活化,更利于学生内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材无论编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只要广大教师树立起新教材观,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冈地制宜,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教学中就一定能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就~定能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常中化被动为主动,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使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学科渗透育人
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德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德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效。
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可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过马路、瘸子挑担、哑巴求救……使他们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产生同情残疾人的良好愿望,并养成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行为。由于思品课德育因素丰富,且一事一理,因此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其具体行动。
德育与智育高度结合的学科应属语文,对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悟便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篇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草原之歌》《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可用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周总理的睡衣》《一件棉衣》《一夜的工作》教育学生要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感受民族英雄的可敬形象;《桂林山水》《林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感受资本主义的冷酷与不平等,体会我们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志向,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再如数学课中,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时,可让学生知道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另外,我们可利用体育课培养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利用《社会》渗透爱国爱乡教育;利用《自然》《科技》渗透爱自然、爱科学教育……
这样,把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健体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还要主动自觉研究所任学科的德育规律,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文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