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程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如何将这个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当前最迫切需要学习和实施的。
【关键词】 教学观念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教师素质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的处理和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由原来的一人准备、全班等候,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成为全班积极准备、踊跃参与教学,同学们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且学生容易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诱发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意愿。因此,我们分析了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给学生选取教材。例如: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该节内容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培养的较好内容。这一单元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和放热反应;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挖掘,组织内容。要求学生写的教案或讲稿都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以自身特色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和组织。也可以放录像:1、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看到酸雨将庄稼、建筑等损坏的画面)。问:通过录像,你最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2、钡餐的运用。联想: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酸,它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五花八门。请他们四人一组讨论整理,归纳出主要几点,然后重点讲解:①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②酸雨的成分有哪些;③酸雨的危害有哪些;④钡餐(BaSO4)为什么可以吃;⑤酸的成份及作用是怎样的。
这样下来和旧的教学理念有碰撞:旧的教学观念是老师不断地讲解、学生不断地记忆,到头来可能学生什么也记不下来。新观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关心什么问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打开一瓶可口可乐饮料,看见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然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再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这样,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课堂气氛活跃,因为是他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效果也非常好,而且还能使所学的知识终身不忘。专家及同行都知道原来化合物的知识不好讲。概念理论教学能不能采取开放式?专家的观点是:不是一下子给出概念。先举例:从宏观看物质,从微观研究物质。要学生画图:Cu、H2O、O2、空气。他们可能画出各种形状的图形来,再问:H2O通电分解成H2 和O2 ,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为什么H和 O不生成水?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怎样变的?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这样硬把学生的兴趣拉回到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是:这节课下来,你应该思考哪些问题。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单元设计。我们在讲“金属”这一节时,问:你身边的金属有什么?你想探究什么?把对这节课有研究价值问题筛选出来:①生锈的原因是什么;②金属物性、化性;③合金的成分及用途;④炼铁厂建在哪里会比较好。整理知识练习,提倡多元化教学。
当然,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它与学校管理及条件是分不开的。但最关键的是教师的角色是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可能的情况是开始要放,遇到问题就打退堂鼓。因此,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要从化学走向生活,从化学走向社会,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寻找合适的资源,让学生分组学习、合作学习。现在的情况是,学生适应这个新的教学观念比老师快,老师生怕一放下去就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干脆一讲到底,这样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讲得要恰到好处。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去认识和处理教与学之间的这种问题,教育工作就能有成效。学科教学就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奋自立,自至其知”,去找到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这无论对于我们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在当今化学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正处于“转轨的起动期”,面对新教材的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
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化学教育走上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等需求之路。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教师不是把学生淹没在泛滥成灾的资料海洋中,把家教和参加晚间和假日补习看成一种时尚,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可以在课堂上,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总之,当今的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改革,还要适应我们社会的改革,为推动人才建设尽我们的全力。要学生创新,向学生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有责任对自身观念和行为进行创新,才可以适应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应该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去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享受成功,达到我们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学观念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教师素质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的处理和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由原来的一人准备、全班等候,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成为全班积极准备、踊跃参与教学,同学们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且学生容易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诱发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意愿。因此,我们分析了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给学生选取教材。例如: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该节内容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培养的较好内容。这一单元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和放热反应;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挖掘,组织内容。要求学生写的教案或讲稿都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以自身特色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和组织。也可以放录像:1、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看到酸雨将庄稼、建筑等损坏的画面)。问:通过录像,你最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2、钡餐的运用。联想: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酸,它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五花八门。请他们四人一组讨论整理,归纳出主要几点,然后重点讲解:①酸雨是怎样形成的;②酸雨的成分有哪些;③酸雨的危害有哪些;④钡餐(BaSO4)为什么可以吃;⑤酸的成份及作用是怎样的。
这样下来和旧的教学理念有碰撞:旧的教学观念是老师不断地讲解、学生不断地记忆,到头来可能学生什么也记不下来。新观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关心什么问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打开一瓶可口可乐饮料,看见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然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再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这样,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课堂气氛活跃,因为是他们提出的问题,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效果也非常好,而且还能使所学的知识终身不忘。专家及同行都知道原来化合物的知识不好讲。概念理论教学能不能采取开放式?专家的观点是:不是一下子给出概念。先举例:从宏观看物质,从微观研究物质。要学生画图:Cu、H2O、O2、空气。他们可能画出各种形状的图形来,再问:H2O通电分解成H2 和O2 ,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为什么H和 O不生成水?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怎样变的?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这样硬把学生的兴趣拉回到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是:这节课下来,你应该思考哪些问题。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单元设计。我们在讲“金属”这一节时,问:你身边的金属有什么?你想探究什么?把对这节课有研究价值问题筛选出来:①生锈的原因是什么;②金属物性、化性;③合金的成分及用途;④炼铁厂建在哪里会比较好。整理知识练习,提倡多元化教学。
当然,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它与学校管理及条件是分不开的。但最关键的是教师的角色是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可能的情况是开始要放,遇到问题就打退堂鼓。因此,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要从化学走向生活,从化学走向社会,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寻找合适的资源,让学生分组学习、合作学习。现在的情况是,学生适应这个新的教学观念比老师快,老师生怕一放下去就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干脆一讲到底,这样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老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讲得要恰到好处。当然,这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去认识和处理教与学之间的这种问题,教育工作就能有成效。学科教学就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奋自立,自至其知”,去找到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种“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这无论对于我们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在当今化学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正处于“转轨的起动期”,面对新教材的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
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化学教育走上适应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等需求之路。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教师不是把学生淹没在泛滥成灾的资料海洋中,把家教和参加晚间和假日补习看成一种时尚,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可以在课堂上,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总之,当今的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改革,还要适应我们社会的改革,为推动人才建设尽我们的全力。要学生创新,向学生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有责任对自身观念和行为进行创新,才可以适应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应该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去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享受成功,达到我们多方面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