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博作为网络新媒体,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微博所具备的传播迅捷、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平台平等互動以及弥散性的特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微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风险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政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新形式,新视角。充分发挥微博所带来的的社会政治文化机遇,也将重新开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 微博 挑战 机遇 应用
微博作为主流社交软件,在内容维度上,正在从早期关注的时政话题、社会信息,更多地向基于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转型。年轻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微博的主要用户,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微博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是现代科技的舶来品,该平台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以简短的文字更新信息,以此达到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目的。
(一)微博的特点
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一种,微博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微博传播迅捷
微博不会给传播者带来很大的技术要求,又能提高传播速度,及时发布信息。再加上网络以及4G手机的普及,随时随地可登录微博浏览信息,发表言论,或是进行围观。微博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博主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新内容。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微博受到的审查机制的约束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也少的多,其传播的速度优势愈加明显。
2、微博信息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支持丰富多样的超文本信息。在内容上,微博支持用户以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传播信息,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热点等方方面面,保证了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微博融合了电脑、手机以及IM软件发布信息,信息接收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人们利用时间碎片的提交信息,在碎片的时间接受信息,共享信息,这也进一步丰富了微博的内容。
3、微博平等互动
微博的精髓是交流的去中心化,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平等对话。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不同,决定了教育者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处于从属地位。在这样一种机制下,受教育者往往不能自由表达其思想意见。然而,在微博平台,博主与受众几乎处于平等的地位,博主未必就是教育者,同样的,受众也未必就是受教育者,这两者均可成为教育者或是受教育者。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的确,微博具有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自身的特性,但也正是这些特性,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微博的普及使大学生自身发生变化。微博信息的即时性促使其每天产生大量的信息,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虚假、腐朽内容。由于网络言论的监管困难,许多未被证实的言论在网络上肆意横行,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其次,微博的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产生质疑。再次,微博的普及对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消解。微博迅捷的传播速度及其信息更新的即时性致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查找到大量的信息。由此对教育者的权威性产生质疑,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
2、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新机遇
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微博可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地位。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微博世界中,大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从而充分保证了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其次,微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微博日益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成为成为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微博之所以成为思政教育载体,是基于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微博具有思想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了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使之与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相一致。第二,微博具有交流互动作用。微博平台所提供的的平等交流,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主客体地位的差别,教育双方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平等交换思想,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再次,微博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升。让其重新审视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论、方式、方法,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一种“征服”过程。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组建微博“绿色社区”
发挥微博的明星效应,以知名校友、知名社区、学生领袖为核心,建立“绿色微博”。大学生仍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形,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若是不加以干预,任由学生吸收危害身心健康的言论,则易成为社会形象恶劣的微博粉丝。
(二)建设“微博社团社区”
以红色社团为先导,其他校园学生社团为基础,建设基于同一爱好的微博“社团社区”。在大学的校园里,社团是最为常见的学生自助组织。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因同一兴趣爱好走向一起,是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也更容易设置话题和主题讨论,激起共鸣,形成良好的互动作用。
(三)开设“微博课堂”
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微博课堂”,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一个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课程探索的新方式。因此,扎实推进“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传媒不仅仅是传播工具,也在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政治功能。微博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促使高校充分利用机遇,全面开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娜、刘海峰. 微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14,23:62-63.
[2] 圣埃克苏佩里.要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60.
[3] 孙宜山.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2010:6:85-87.
【关键词】 微博 挑战 机遇 应用
微博作为主流社交软件,在内容维度上,正在从早期关注的时政话题、社会信息,更多地向基于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转型。年轻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微博的主要用户,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微博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是现代科技的舶来品,该平台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以简短的文字更新信息,以此达到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目的。
(一)微博的特点
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一种,微博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微博传播迅捷
微博不会给传播者带来很大的技术要求,又能提高传播速度,及时发布信息。再加上网络以及4G手机的普及,随时随地可登录微博浏览信息,发表言论,或是进行围观。微博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博主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更新内容。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微博受到的审查机制的约束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也少的多,其传播的速度优势愈加明显。
2、微博信息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支持丰富多样的超文本信息。在内容上,微博支持用户以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传播信息,信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热点等方方面面,保证了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微博融合了电脑、手机以及IM软件发布信息,信息接收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人们利用时间碎片的提交信息,在碎片的时间接受信息,共享信息,这也进一步丰富了微博的内容。
3、微博平等互动
微博的精髓是交流的去中心化,运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平等对话。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不同,决定了教育者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处于从属地位。在这样一种机制下,受教育者往往不能自由表达其思想意见。然而,在微博平台,博主与受众几乎处于平等的地位,博主未必就是教育者,同样的,受众也未必就是受教育者,这两者均可成为教育者或是受教育者。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的确,微博具有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自身的特性,但也正是这些特性,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微博的普及使大学生自身发生变化。微博信息的即时性促使其每天产生大量的信息,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虚假、腐朽内容。由于网络言论的监管困难,许多未被证实的言论在网络上肆意横行,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其次,微博的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产生质疑。再次,微博的普及对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消解。微博迅捷的传播速度及其信息更新的即时性致使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查找到大量的信息。由此对教育者的权威性产生质疑,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
2、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新机遇
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首先,微博可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地位。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微博世界中,大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从而充分保证了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其次,微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微博日益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成为成为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微博之所以成为思政教育载体,是基于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微博具有思想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了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使之与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相一致。第二,微博具有交流互动作用。微博平台所提供的的平等交流,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主客体地位的差别,教育双方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平等交换思想,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再次,微博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提升。让其重新审视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论、方式、方法,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一种“征服”过程。
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组建微博“绿色社区”
发挥微博的明星效应,以知名校友、知名社区、学生领袖为核心,建立“绿色微博”。大学生仍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形,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若是不加以干预,任由学生吸收危害身心健康的言论,则易成为社会形象恶劣的微博粉丝。
(二)建设“微博社团社区”
以红色社团为先导,其他校园学生社团为基础,建设基于同一爱好的微博“社团社区”。在大学的校园里,社团是最为常见的学生自助组织。不同个性的大学生因同一兴趣爱好走向一起,是在学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也更容易设置话题和主题讨论,激起共鸣,形成良好的互动作用。
(三)开设“微博课堂”
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微博课堂”,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一个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对课程探索的新方式。因此,扎实推进“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传媒不仅仅是传播工具,也在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政治功能。微博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促使高校充分利用机遇,全面开启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娜、刘海峰. 微博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14,23:62-63.
[2] 圣埃克苏佩里.要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60.
[3] 孙宜山.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2010:6: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