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教师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以其创造性的“教”来诱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新颖出彩,不落窠臼。旺盛的创造力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是睿智的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兴旺发达的民族。而所谓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标新立异。
哪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呢?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对培养创造力是有帮助的。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寻找激发兴趣的方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人们是通过做某件事情而培养起对这件事的兴趣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刻板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用知识树、头脑风暴、图文转换、扩写缩写等,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时候,碰到了一篇《狐假虎威》,但内容不是以前的内容,主角还是那些主角。狐狸借助自己的阿谀奉承,再次借助老虎的威力从而在众兽中取得老虎助理的地位。文章形象鲜明,令人深思。学生读完后,真正起到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阅读效果。我趁热打铁,说有以下成语;狐假虎威,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龟兔赛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然后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自己编故事。我还做了一个示范有一天,这只聪明的狐狸又想捉弄百兽之王。狐狸对老虎说:“万民敬仰的大王啊,你知道怎么做才能在百兽之中树立你爱护子民的形象吗?”老虎说:“不知道,你说来我听听?”狐狸假装诚恳地说:“如果你能背着我在森林里走上一圈,大家看到了,肯定说你爱民如子,那么还有谁会不服你呢?”老虎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照办。结果所有的动物都认为老虎被狐狸打败了,从此不再害怕老虎,老虎在百兽中失去了威望,还不知其所以然,郁郁而终。山中的老虎死了之后,调皮的猴子以自己的聪明征服众兽,成了霸王。有一次,猴子觉着无聊,于是组织了一场动物运动会。兔子和乌龟被分在一组比赛跑步。兔子求胜心切,结果撞在一棵树桩上撞死了。正巧一位农夫路过此地,发现了这只小兔子,于是捡回家去,当做一顿美味的午餐。有了这次经历,农夫就盼望着能够天天吃上兔子肉,于是他天天守在这颗树桩旁等待下一只倒霉的兔子送上门来。时间过了很久,转眼过了夏天,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夫来到田里,看到别人家的庄稼长势喜人,而自己的田里杂草丛生,农夫心急,于是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结果没过多久,他的庄稼全都枯萎了。
学生在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大家很有兴趣地积极动脑动手,进行语言创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从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第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
创造就是另辟蹊径,就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中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与创造力相对应的是习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熟悉的、惯常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习惯。人常常会囿于习惯而成为习惯的奴隶。
追根溯源,这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
老师教书育人必须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创造才能的黄金时代,如果青少年时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受到压抑而得不到发展,那么,牢固的保守的观念就会形成。想象力与创造潜能,只能借助创造意识和欲望才能释放出来。创造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强化自我的创造力。
第三,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悲怆壮烈的英雄故事、有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有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致、也有激情满怀的时代赞歌。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有利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经典中儒家的孔孟仁政思想,道家的老庄无为境界,法家的格致中规,都值得学习感悟。杜甫的忧国忧民,岳飞的精忠报国,辛弃疾的誓死抗敌等等。再比如《滕王阁序》中的美景,徐霞客笔下的自然,神奇的宇宙太空,都可以在语文教材中找到。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深自己的文化修养,厚积而薄发: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创新,标新立异。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哪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呢?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对培养创造力是有帮助的。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断寻找激发兴趣的方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人们是通过做某件事情而培养起对这件事的兴趣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刻板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用知识树、头脑风暴、图文转换、扩写缩写等,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时候,碰到了一篇《狐假虎威》,但内容不是以前的内容,主角还是那些主角。狐狸借助自己的阿谀奉承,再次借助老虎的威力从而在众兽中取得老虎助理的地位。文章形象鲜明,令人深思。学生读完后,真正起到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阅读效果。我趁热打铁,说有以下成语;狐假虎威,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龟兔赛跑,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然后让学生用这些成语自己编故事。我还做了一个示范有一天,这只聪明的狐狸又想捉弄百兽之王。狐狸对老虎说:“万民敬仰的大王啊,你知道怎么做才能在百兽之中树立你爱护子民的形象吗?”老虎说:“不知道,你说来我听听?”狐狸假装诚恳地说:“如果你能背着我在森林里走上一圈,大家看到了,肯定说你爱民如子,那么还有谁会不服你呢?”老虎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照办。结果所有的动物都认为老虎被狐狸打败了,从此不再害怕老虎,老虎在百兽中失去了威望,还不知其所以然,郁郁而终。山中的老虎死了之后,调皮的猴子以自己的聪明征服众兽,成了霸王。有一次,猴子觉着无聊,于是组织了一场动物运动会。兔子和乌龟被分在一组比赛跑步。兔子求胜心切,结果撞在一棵树桩上撞死了。正巧一位农夫路过此地,发现了这只小兔子,于是捡回家去,当做一顿美味的午餐。有了这次经历,农夫就盼望着能够天天吃上兔子肉,于是他天天守在这颗树桩旁等待下一只倒霉的兔子送上门来。时间过了很久,转眼过了夏天,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农夫来到田里,看到别人家的庄稼长势喜人,而自己的田里杂草丛生,农夫心急,于是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结果没过多久,他的庄稼全都枯萎了。
学生在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大家很有兴趣地积极动脑动手,进行语言创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从中得到精神的升华。
第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
创造就是另辟蹊径,就是对现有权威的挑战和质疑。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中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与创造力相对应的是习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熟悉的、惯常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习惯。人常常会囿于习惯而成为习惯的奴隶。
追根溯源,这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
老师教书育人必须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对权威的迷信,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创造才能的黄金时代,如果青少年时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受到压抑而得不到发展,那么,牢固的保守的观念就会形成。想象力与创造潜能,只能借助创造意识和欲望才能释放出来。创造还是对原有知识、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上一层楼”。因此,难免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时,就需要鼓励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失败,在克服困难中增长才干,强化自我的创造力。
第三,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悲怆壮烈的英雄故事、有妙趣横生的神话传说、有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致、也有激情满怀的时代赞歌。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创设情景、营造相应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有利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来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个人才能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经典中儒家的孔孟仁政思想,道家的老庄无为境界,法家的格致中规,都值得学习感悟。杜甫的忧国忧民,岳飞的精忠报国,辛弃疾的誓死抗敌等等。再比如《滕王阁序》中的美景,徐霞客笔下的自然,神奇的宇宙太空,都可以在语文教材中找到。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深自己的文化修养,厚积而薄发: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创新,标新立异。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