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政治学科自身理论性、政治性较强以及与时事政治相结合的特点,这也给政治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分析了支架式教学的内涵、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环节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政治;必要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己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国家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随着建构主义思想不断完善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活力,这也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发展的要求。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观点从侧面反映了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新型人才的需求。
一、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例如“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學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 。这些观点在详细的文字描述上有那么一点差异,但是这些相关的文字的表述却在根本上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本质:它们都同时体现了建构主义相关理论中关于教和学的观点,尤其是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即由课堂的主导者向引导者、支持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转换。欧共体在“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类似的相关文件中将支架式教学明确定义为:“支架式教学(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正是为了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就需要事先把复杂的课程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将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环节
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的几个环节组成:
(1)建脚手架——根据当前的政治课知识的主题,建立符合课程知识点的概念框架。
(2)入情景——教师根据课程的所学内容把学生引入到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去。
(3)独立探索 ——老师根据课程,对学生进行课程的引导,然后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探索和分析,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课程的具体情况给学生适度提醒,使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概念逐步实现学习目的。
(4)合作学习——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学生之间的协商、讨论,使问题逐步的清晰化,最终使学生达到对当前所学习的概念的全面的、精确的理解,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教学效果评价——支架式教学的效果的评价不能单单以试卷考试为准,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价:第一,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二,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对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第三,能否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时代召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典型的知识和经济时代,和平、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从根本上就是科技的较量,而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当代社会对新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冲击了延续了多年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当代社会迅速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要求人们要转变传统的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潮流,而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不能达到现代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以及新型教育的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还有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新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并在许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得到了愈来愈多的老师的赞成和支持,这些因素都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政治课教学的发展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出台的新课标是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文字具体的表述如下:“引导学生紧密的结合与自己十分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从经历过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实提高参与现代化生活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们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根本目标”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了要尽快的改变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和学习理念,教师不再同时扮演课堂的“导演”与“演员”双重角色,应积极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要联系实际,同时要重视情景创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要适时关注政治教学评价的优化升级。
支架式教学模式认为应该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课程中心,学生是课堂知识的建构者,这就强调了学生在知识认知中的主体性地位,老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再是简单的、纯粹的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主、客观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支架式教学特别强调情景创设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提供的必要性。
3.建构主义理论的优点
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动的、积极的参加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在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要求老师要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情景,使教师在具体情景中,启发并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情景中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结束语
今后要加强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小芬.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重新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5)
[2]吴嫣.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3(2):191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政治;必要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己经不能适应时代和国家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随着建构主义思想不断完善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活力,这也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发展的要求。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观点从侧面反映了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新型人才的需求。
一、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针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他们的主要观点如下:例如“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學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 。这些观点在详细的文字描述上有那么一点差异,但是这些相关的文字的表述却在根本上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本质:它们都同时体现了建构主义相关理论中关于教和学的观点,尤其是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即由课堂的主导者向引导者、支持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转换。欧共体在“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类似的相关文件中将支架式教学明确定义为:“支架式教学(The Scaffolding 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更好的完成对知识的建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正是为了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就需要事先把复杂的课程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将学习者的理解引向深入。”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环节
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的几个环节组成:
(1)建脚手架——根据当前的政治课知识的主题,建立符合课程知识点的概念框架。
(2)入情景——教师根据课程的所学内容把学生引入到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去。
(3)独立探索 ——老师根据课程,对学生进行课程的引导,然后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探索和分析,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课程的具体情况给学生适度提醒,使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概念逐步实现学习目的。
(4)合作学习——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学生之间的协商、讨论,使问题逐步的清晰化,最终使学生达到对当前所学习的概念的全面的、精确的理解,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教学效果评价——支架式教学的效果的评价不能单单以试卷考试为准,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价:第一,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二,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对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第三,能否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时代召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典型的知识和经济时代,和平、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世界各国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从根本上就是科技的较量,而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当代社会对新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冲击了延续了多年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当代社会迅速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要求人们要转变传统的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潮流,而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不能达到现代的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以及新型教育的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的出现,还有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新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并在许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得到了愈来愈多的老师的赞成和支持,这些因素都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政治课教学的发展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出台的新课标是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文字具体的表述如下:“引导学生紧密的结合与自己十分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从经历过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实提高参与现代化生活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们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根本目标”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了要尽快的改变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和学习理念,教师不再同时扮演课堂的“导演”与“演员”双重角色,应积极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要联系实际,同时要重视情景创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要适时关注政治教学评价的优化升级。
支架式教学模式认为应该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课程中心,学生是课堂知识的建构者,这就强调了学生在知识认知中的主体性地位,老师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再是简单的、纯粹的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主、客观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支架式教学特别强调情景创设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为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提供的必要性。
3.建构主义理论的优点
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主动的、积极的参加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在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要求老师要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情景,使教师在具体情景中,启发并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情景中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结束语
今后要加强支架式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小芬.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重新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5)
[2]吴嫣.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13(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