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中存在着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应从特殊群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并运行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马旭东(197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口腔临床。(浙江湖州31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68-02
目前高校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值得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包括学业落后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心理困惑群体、网络依赖群体、思想偏激群体、生理缺陷群体、违规违纪群体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待特殊群体学生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采取关爱、引导、鼓励、说服、批评、管理等教育方式。当前,应当从深入考察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构建并运行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
一、当前大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基本状况分析
1.学业落后学生群体。有的大学生经常“挂科”,按照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对于出现一定数量的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将给予留级或退学处理。当前,造成一些大学生学习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活迷茫;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是学业的终点,没有学习的动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思进取;有的大学生未能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将大量精力投入各种社会活动中,甚至频频出现逃课的现象,耽误了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进入大学后学习困难,跟不上进度。
2.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造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既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家庭经济收入低,又有学生家庭突遭变故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甚至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3.心理困惑学生群体。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面临诸多经济的、社会交往的、职业选择的、未来发展的等方面的问题,每个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曾经出现过心理困惑,但如若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自我调节中不能化解自身的心理困惑与烦恼,就会引起其情绪、行为上的变化,甚至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全发展。
4.网络依赖学生群体。网络具有虚拟性、感官刺激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因为上网“成瘾”,有的学生难以自拔,无心学习。大学生对网络痴迷,将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很多负面作用,不但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正常生活,很多学生更由此出现心里空虚、精神委靡的问题,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5.思想偏激学生群体。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多为先天思维方式存在偏执,或后天受到过某种不正常刺激的学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在思想认识方面却存在固执的认知和我行我素的倾向。如果不对这些学生进行思维校正和思想引导,往往就会导致其社会行为的畸形,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
6.生理缺陷学生群体。有的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身体方面存在缺陷,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中的自我评价,导致他们在心理、情感体验方面有异于其他学生。若再受到其他学生的讥笑等外在刺激,就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7.违规违纪群体。对待大学生的违规违纪,应当从人本出发,对一般性的违规违纪给予包容的态度。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稚嫩时期,他们具有思维和情感上的冲动性,有时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因此,对他们要给予耐心的教育,不能放任自留,避免他们陷入更为危险的境地。
二、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的构建
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从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出发,积极构建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建立大学生跟踪建档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学生入学伊始,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个人谈话、心理健康普测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特点,掌握学生个体的动态信息,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2.任课教师联系制度。应充分利用任课教师这一资源,了解学生上课情况,与辅导员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应向任课老师提供《任课教师联系表》,包括班级学生的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掌握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以及学习态度、学习风貌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掌握。对于学习成绩较差,或学习上出现突然失常的学生,要及时与高校辅导员联系,及时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置。
3.家长联系制。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家长通报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出现特殊情况的学生,要加强与家长进行沟通,或与家长见面约谈,或电话沟通,保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学校应建立与家长联系的档案资料,如实记录与家长联系的时间、内容及反馈意见,并将有关材料进行归档管理,体现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过程教育,便于实现对学生的动态教育。
4.党员教师导师制度。这是一种按照“亲情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理念建立起来的一种学生党员教育制度,将党员教师作为特殊学生的人生导师,学校通过给予党员教师分配一定的德育任务,使他们承担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职责。党员教师要通过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学习、人生规划、情感处理、个人发展的全面指导,使大学生接受更全面、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教育。
5.网络媒体沟通制度。高校应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创建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媒介平台发布日常工作信息、活动计划,并从中收集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特殊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中采取网络沟通方法,发挥网络环境的积极作用。例如,对于因性格内向而羞于和老师沟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与老师的沟通,达到缓解学生情绪,放松学生心理,解决学生疑惑,清除学生心理异常的目的。
6.学生学籍预警制度。学校应当以抓好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全面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制定学生学业预警的有关规定,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或未按学校规定参加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帮扶,促进特殊群体学生转变学习态度,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实行任课教师联系制和家长联系制时,可通过指定党员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子”,达到点与面的结合,弥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上的缺憾。通过以辅导员为主,导师与家长的共同协助,构建分工不同、优势互补、合力育人的运行机制,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走出心理和情感的阴影。通过网络平台的工作,可以增大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引导的覆盖面,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通过建立学生学籍预警机制,抓住对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与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使他们完成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的必要原则
1.针对性原则。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情感体验、行为方式,要采用特殊策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而特殊策略的实施要针对每个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扶和管理。
2.及时性原则。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异常,学校若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快速地辅以教育管理措施,就有可能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早日恢复正常,因此,及时性是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发展规律,研究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最终排除矛盾和化解困难。
3.动态性原则。特殊群体的学生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其思想、心理和行为也将不断地变化。因此,学校应当掌握导致特殊群体学生困惑的原因,以动态的眼光,及时掌控学生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手段,提高对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4.配合性原则。构建完善的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体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必须多方配合,特别是需要做好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配合,实现信息畅通、有效应对。
5.尊重性原则。尊重他人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尊重特殊群体学生是做好思想教育与管理的前提。教育者应从人本主义出发,关怀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鼓励他们融入团体。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有可能主动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夏红梅.让他变得不再特殊——特殊学生个案研究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0(2).
[3]岑国洪.我与学生有个约定——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J].教育科研论坛,2006(7).
[3]王联心.一切为了特殊学生的发展——德国柏林特殊教育印象与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4(4).
[关键词]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马旭东(197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口腔临床。(浙江湖州31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68-02
目前高校中的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值得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包括学业落后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心理困惑群体、网络依赖群体、思想偏激群体、生理缺陷群体、违规违纪群体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待特殊群体学生要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采取关爱、引导、鼓励、说服、批评、管理等教育方式。当前,应当从深入考察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构建并运行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
一、当前大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基本状况分析
1.学业落后学生群体。有的大学生经常“挂科”,按照高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对于出现一定数量的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将给予留级或退学处理。当前,造成一些大学生学习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活迷茫;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是学业的终点,没有学习的动力,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思进取;有的大学生未能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将大量精力投入各种社会活动中,甚至频频出现逃课的现象,耽误了学习时间;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进入大学后学习困难,跟不上进度。
2.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造成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既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家庭经济收入低,又有学生家庭突遭变故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甚至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
3.心理困惑学生群体。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面临诸多经济的、社会交往的、职业选择的、未来发展的等方面的问题,每个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曾经出现过心理困惑,但如若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自我调节中不能化解自身的心理困惑与烦恼,就会引起其情绪、行为上的变化,甚至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全发展。
4.网络依赖学生群体。网络具有虚拟性、感官刺激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因为上网“成瘾”,有的学生难以自拔,无心学习。大学生对网络痴迷,将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很多负面作用,不但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正常生活,很多学生更由此出现心里空虚、精神委靡的问题,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5.思想偏激学生群体。思想偏激的学生很多为先天思维方式存在偏执,或后天受到过某种不正常刺激的学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在思想认识方面却存在固执的认知和我行我素的倾向。如果不对这些学生进行思维校正和思想引导,往往就会导致其社会行为的畸形,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
6.生理缺陷学生群体。有的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身体方面存在缺陷,影响到他们在社会中的自我评价,导致他们在心理、情感体验方面有异于其他学生。若再受到其他学生的讥笑等外在刺激,就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7.违规违纪群体。对待大学生的违规违纪,应当从人本出发,对一般性的违规违纪给予包容的态度。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稚嫩时期,他们具有思维和情感上的冲动性,有时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因此,对他们要给予耐心的教育,不能放任自留,避免他们陷入更为危险的境地。
二、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的构建
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从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出发,积极构建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建立大学生跟踪建档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学生入学伊始,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个人谈话、心理健康普测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途径地了解学生特点,掌握学生个体的动态信息,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给予重点关注,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2.任课教师联系制度。应充分利用任课教师这一资源,了解学生上课情况,与辅导员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应向任课老师提供《任课教师联系表》,包括班级学生的姓名、学号、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任课教师应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掌握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以及学习态度、学习风貌等情况,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掌握。对于学习成绩较差,或学习上出现突然失常的学生,要及时与高校辅导员联系,及时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置。
3.家长联系制。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形式向家长通报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出现特殊情况的学生,要加强与家长进行沟通,或与家长见面约谈,或电话沟通,保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学校应建立与家长联系的档案资料,如实记录与家长联系的时间、内容及反馈意见,并将有关材料进行归档管理,体现对特殊群体学生的过程教育,便于实现对学生的动态教育。
4.党员教师导师制度。这是一种按照“亲情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理念建立起来的一种学生党员教育制度,将党员教师作为特殊学生的人生导师,学校通过给予党员教师分配一定的德育任务,使他们承担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职责。党员教师要通过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经常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学习、人生规划、情感处理、个人发展的全面指导,使大学生接受更全面、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教育。
5.网络媒体沟通制度。高校应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创建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媒介平台发布日常工作信息、活动计划,并从中收集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特殊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中采取网络沟通方法,发挥网络环境的积极作用。例如,对于因性格内向而羞于和老师沟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与老师的沟通,达到缓解学生情绪,放松学生心理,解决学生疑惑,清除学生心理异常的目的。
6.学生学籍预警制度。学校应当以抓好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全面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制定学生学业预警的有关规定,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或未按学校规定参加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帮扶,促进特殊群体学生转变学习态度,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实行任课教师联系制和家长联系制时,可通过指定党员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子”,达到点与面的结合,弥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上的缺憾。通过以辅导员为主,导师与家长的共同协助,构建分工不同、优势互补、合力育人的运行机制,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走出心理和情感的阴影。通过网络平台的工作,可以增大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引导的覆盖面,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通过建立学生学籍预警机制,抓住对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与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使他们完成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的必要原则
1.针对性原则。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具有特殊的心理、情感体验、行为方式,要采用特殊策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而特殊策略的实施要针对每个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扶和管理。
2.及时性原则。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异常,学校若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快速地辅以教育管理措施,就有可能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早日恢复正常,因此,及时性是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发展规律,研究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最终排除矛盾和化解困难。
3.动态性原则。特殊群体的学生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其思想、心理和行为也将不断地变化。因此,学校应当掌握导致特殊群体学生困惑的原因,以动态的眼光,及时掌控学生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手段,提高对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4.配合性原则。构建完善的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体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必须多方配合,特别是需要做好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配合,实现信息畅通、有效应对。
5.尊重性原则。尊重他人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尊重特殊群体学生是做好思想教育与管理的前提。教育者应从人本主义出发,关怀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鼓励他们融入团体。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有可能主动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夏红梅.让他变得不再特殊——特殊学生个案研究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0(2).
[3]岑国洪.我与学生有个约定——特殊学生教育案例分析[J].教育科研论坛,2006(7).
[3]王联心.一切为了特殊学生的发展——德国柏林特殊教育印象与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