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空间经济现象,能够使各产业部门从追求产业内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发展到追求产业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临沂市近年来经济及产业集聚发展状况的分析表明,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地理区位、专业市场、政府政策是决定产业集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协调五大要素培育产业集聚,可进一步推动临沂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聚 临沂市 经济可持续发展
The study between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n Yi City
Zhu Jiancheng Zhao Xiufang
Abstract:As a peculiar economic phenomenon,industrial clusters can cause various industrial departments from the pursuit of industry interior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he scope economy primarily,develops to the pursuit of industry exterior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he scope economy primarily,get the maximal economic benefit a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of Linyi City,we conclude that factor endowment,industrial structures,geographic region place,special market and government policy are the key factors of core competition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To harmonize these elements can make a sustainable economy to Linyi City.
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s Linyi City A sustainable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0020-04
1.引言
改革以来,临沂市经济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13.9%,高于全省、全国同期水平。在商贸批发城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加工制造业、物流业及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从产业结构看,临沂市人均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依然过低,经济结构失衡现象比较明显。对于此,一方面要归结为临沂工业发展起点低、基数小、人口总量大,而另一方面应认为是临沂产业集聚水平整体较低,并未全面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所致。
产业集聚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一种空间经济现象,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对我国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临沂也形成了几个比较明显的产业聚集区,带动了周围地区乃至整个临沂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聚集效应开始凸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区内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加之我国各地对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的重视,临沂产业集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综合各种理论来分析临沂市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临沂各产业集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临沂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2.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产业集聚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受到学术界、企业界、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Thunen(1826)开始,到Marshall(1920)、Ohlin(1933)再到Carlton(1983)、Michael E.Porter(1990),特别是到Krugman(1991),产业集聚这种空间经济现象日益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关于产业集聚被广为接受的是波特对其所作的界定,即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s),又可以称为簇群经济(Cluster Economy)或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s Economy)、产业群等,主要表现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Michael E.Porter,1990)。
在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已逐渐酝酿形成了“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的这一著名的“斯密定律”,这正是早期产业集聚思想的形成。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对这种由于产业聚集而形成的“工业区”所带来的好处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技术创新的加快与外溢、形成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与促进分工深化等。在以后的研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工业化理论中的结构主义学派对产业集聚的分析,尤其是Scitovsky(1954)对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做出了一个准确界定,从而在本质上明确了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收益递增。Hirschman(1958)由此提出了“连锁系数”这一概念,用来衡量产业对经济扩张的影响,Yotopoulos、Nugent(1973)根据这一概念测算出了发展中国家各产业的连锁系数,从而对货币外部性做出了一个数理分析。从根本上讲,这种理论更适合解释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以及产业集聚形成的自发机制,并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证材料。在以后的各项研究中,逐渐深化了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命题,并从这个层面出发,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借以解释诸如区域经济差异、经济收敛发散等一系列问题。而后的Henderson(1974),Fujita(1988)及Krugman(1991)的研究工作都证实了产业集聚确实能够带来实质性的规模报酬递增,并由此拓展了产业集聚研究的范围与力度。
国内学界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揭示了产业集聚对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促的进作用,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使产业集聚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产业集聚的升级创新进而又能进一步成为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最终达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浙江温州、宁波一带产业集聚的发展情况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将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概括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各产业部门从追求产业内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发展到追求产业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实现外部经济的过程就是不同产业在相同区位空间集中的过程,即不同产业的空间联系过程。
3.对临沂市产业集聚状况的整体判断
近年来临沂市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商贸批发业、物流业、加工制造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成绩瞩目,极大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但是各产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且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来看,临沂市产业集聚状况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
3.1 产业集聚程度整体偏低且局部失衡。
产业集聚程度取决于集聚区内行业间的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因此,对于产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也存在诸多视角与方法。典型的有熵指数、Isard指数、Herfindahl指数、区位Gini系数等方法。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出于降低误差的考虑,本文采用Krugman(1991)所采用的空间基尼系数(Spatial Gini Coefficient)法。具体测算方法为:首先设定被研究区域中存在I个子区域,并且设定Si为第i个子区域中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区域该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Xi为第i个子区域所有就业人数占全区域所有就业的比值。则有空间基尼系数G为:
G=Ii(Si-Xi)2
其中G越接近于1,表示该行业集中度越高,集聚形态越明显。根据职工①分布的基础数据,我们详细计算出了临沂各产业的集聚系数,具体参见表1。
表1 临沂各主要行业空间基尼系数表
行业G行业G行业G
煤炭采选业0.30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造业0.12黑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0.0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53木材加工业0.18金属制造业0.0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26家具制造业0.47普通机械制造业0.02
非金属矿采选业0.2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7专用设备制造业0.05
食品加工业0.03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0.0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7
食品制造业0.22医药制造业0.03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0.08
饮料制造业0.09化学纤维制造业0.75电子机械及其器材制造业0.07
烟草加工业0.46橡胶制品业0.14电子机械及其材料制造业0.15
纺织业0.16塑料制品业0.0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0.07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0.17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13
资料来源:根据临沂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测算。
观察表1可以得出,化学纤维制造业集中度最高,达0.75,普通机械制造业最低,为0.02,空间基尼系数超过0.4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家具制造业4个行业。总体来看,除家具制造业外,临沂产业集聚度较强的行业一般均为资本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行业,而普通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集聚度则明显偏低,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对此,笔者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由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相对较低,本身利于在各县区同步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行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不能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竞争力已经开始受到限制。即便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兰山、郯城服装等生产集聚区,相对于全国的服装生产集聚水平(0.21)而言,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3.2 产业集聚构效偏低但初见成效。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至少需要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由于临沂的工业起步期相对较晚,因而整个工业经济实体的聚集力度尚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以临沂的木业集聚为例予以说明。临沂的木业产业集聚的产生与当年的“西郊大棚底”产生的过程一样,先是临沂兰山的朱保等镇出现了几家杨木加工厂,由于成本低、销路好及产品回报率较高,迅速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由此木业加工集聚区雏形初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分布于费县、兰山、罗庄的木业产业集聚年加工各类板材1000万立方米,产值近2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0家,5家企业产值过亿元。然而在此成绩的背后,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生产规模小、加工效率低,产品以低档板材尤其是低档胶合板为主,附加值不高,生产技术落后,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至今,如此庞大的产业集聚区中竟无一家企业通过国家免检认证,许多企业依然沿袭的是家庭式的落后生产方式,产品面临着残品率居高不下,甲醛超标等现实问题,对于后续发展十分不利。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由于临沂市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相对于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言,部分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表现得相当出色。从临沂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临沂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有:木材制造加工业、蔬菜加工业、油顶加工业、服装生产业、陶瓷加工业、草柳编制品加工、塑料制造业、石材加工、水果罐头制造、食品制造、纺织业加工、小五金制品加工、石膏制品加工、复合肥产业、废旧金属加工集聚。这十五处产业集聚,不仅在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吸收了逾80万的就业人员,而且还进一步发挥了临沂的比较优势,便于下一步规模效益的扩张。整体来看,临沂的产业集聚有效地促进了临沂经济的增长。
4.临沂市产业集聚相关因素分析
理论研究及大量实践证明,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及其竞争优势的发挥,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素,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市场拉动、区位优势、政府政策及其组合正是这些因素的集中概括。结合临沂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本文从这五方面对临沂市总体产业集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4.1 要素禀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优产业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林毅夫,2002)。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凡是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国家都取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于临沂而言,相对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结构,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是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和经济收敛的。表2对临沂的一些相对指标作了推算。
表2 2004年临沂与全省部分指标比较表
资本存量(亿元)累计投资1978~2004(亿元)资产负债率 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第一产业职工平均工资(元)
全省9850.239681.2 58.505827.657282542.114332
临沂875.02285.365.3376062033011076
比例0.090.061.120.130.110.130.77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5》、《临沂市统计年鉴2005》,资本存量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统一采用GDP缩减指数对历年投资额进行平减,折旧率取5%,测算方法为永续盘存法。资产负债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指标。
通过比较可知,临沂的资本相对于劳动力而言是稀缺的,并且相对价格较高。对于职工工资,临沂职工工资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PII为全省水平的63%,可见在这一层面上,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应该是临沂市所具备的比较优势[3]。这里列举三个例子,一是浙江嵊州的领带服饰,至1999年底,已聚集1000多家企业,年产领带达2.5亿条(出口1.2亿条),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0%,国际生产总量30%,实现产值80亿元;二是浙江褚暨大唐镇的袜业,年交易量达60亿双,成为中国最大的袜业基地;三是浙江宁波的服装业,在“L”型10公里地区,集聚了10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成为服装业的重点地带。上述例子无疑均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结果。
由此,我们认为下一步临沂应在巩固支持发展现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
4.2 产业结构。
经过改革开放后28年的快速发展,临沂市已逐渐形成了以食品(1.5%)、机械(11%)、建材(15.8%)、木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9.3%)、冶金为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这里本文引用产业连锁系数这一测算公式。其中,后向总连锁系数越高,证明该产业所具备的扩张度越大,对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就业大,就越容易形成高密度的产业集聚,更能够较快推动经济增长,这也是货币外部性的一个体现。以造纸业为例,其后向总连锁系数为2.174,若采矿业取得1个货币单位的增长,则会带动2.174个直接和间接的投入品增长,也就是整个经济会取得2.174单位的增长。
LF(i)=(∑nj=1Xij)/Xi (i=1,2,Λ,n)
LF(i)为 i 产业的前(后)向连锁系数,Xi为i 产业的全部产出,Xij为i(j) 产业对j(i)产业提供的中间投入。
表3 部分行业的后向总连锁系数
皮革业2.393造纸业2.174印刷业1.977
冶金行业2.364机器制造业2.121非金属采矿业1.826
纺织业2.239木材、家具业2.074农业1.592
食品、饮料业2.217建筑业2.042
资料来源:Yotopoulos,P.A.And Nugent,I.B.(1973),“A Balanced Growth Version of the Linkage Hypothesis:A Test”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7,pp163.
可见,临沂的主导产业的后向总连锁系数均在2以上,有着较强的集聚力度。故应该进一步巩固能体现临沂要素禀赋的皮革、冶金、纺织等比较优势产业,努力扩张行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4.3 专业市场。
产业集聚这种空间经济现象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和协作基础之上的,市场容量越大,分工越细,越利于形成产业集聚与规模报酬递增。与之相对应的是临沂有着规模庞大、交易额达725.4亿元的商贸批发市场群。整体来看,由市场带动起来的专业生产村已达1300多个,专业乡镇51个,工业园区105个;不但培育出建材、机械、轻工、化工、食品等骨干行业,而且还培育出70多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沂水县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食品、布鞋、油顶生产基地;为塑料批发市场提供货源的塑料厂家就达450余家;胶合板专业批发市场带起了朱保、义堂、枣沟头等五六个乡镇数十个板材加工专业村。
需要强调的是,专业市场建设和产业集聚成长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具体地,商贸批发活动既是临沂产业集聚的拉动力量,同时,依靠产业集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也将是专业市场赖以生存的砝码。自2002年先后有澳龙国际物流城、中侨商贸城、香江物流园、等一批外资现代物流项目落户临沂。2005年,仅澳龙、香江、华药、鲁信、立晨五大物流项目就完成投资7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除物流市场自身的发展外,还必将带动和推进相关专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
4.4 地理区位。
国内外研究表明,交通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推动力异常明显。Déurger(2001)通过对中国1985 年到1998 年24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禀赋显著影响各个省间观察到的增长表现差异,通讯有减少封闭的作用从而对增长产生正面的影响。金煜等(2002)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沿海的对外交流便利、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的优势使得工业集聚更容易发生,同时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也被证实能够显著地推动地区工业的集聚。
反观临沂,地处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结合部,京沪高速公路与亚欧大陆桥东段纵横交汇,日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4条国道、18条省道结网相连;临沂市东距日照港、岚山港、连云港等均在100km以内,同时有鲁南地区最大的空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基础设置使临沂在改革开放尤其1990年代以来商贸流通业迅速起飞,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业和配套工业集聚区。
4.5 政府政策。
政府行为及其政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学术界多有论述。Krugman(1991)认为工业活动有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但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因此需要政府推动和扶持产业发展。Michael E.Porter(1998)认为,在产业集群的萌芽或发展时期,政府可以强化或提供协助,但不应该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的升级中,政府的角色是鼓励竞争而非扭曲竞争,政府政策应该放在改善产业集群内的产业环境,鼓励那些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发展。
由此,我们主张按产业集群类别、并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看待其与政府行为的关系。这与我国学者王金圣(2006)的看法一致,政府在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选择性的作用。即:在自组织型的产业集聚形成时期,政府应顺势而为,在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政策应有不同作为;而对于政府组织型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政府的政策应进行制度性的系统安排。目前最体现临沂特色的商业集聚在本质上应属于政府组织型的产业集聚。从实际情况看,临沂澳龙国际物流城、香江国际物流城等大批商业集聚区的建成,也与各级政府在对外招商、土地置换、财政税收、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与公共政府相对应,今后应注意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空间经济现象,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由单个企业内部引至整个行业进而扩展到相关行业之间,能够显著促进分工深化与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企业运输与劳务成本,推动技术创新与传播,最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临沂市产业集聚成因及发展过程的分析表明,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专业市场、地理区位、政府政策是影响集聚经济竞争优势的五种基本要素,各要素间互相配合共同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并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今后要依靠产业集聚推动临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5.1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政策。
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可以扮演积极角色,即通过制定适当的集群政策,吸引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企业的集聚,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竞争,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到临沂,政府在制定产业集聚政策时,应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结合现有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和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及区位条件,积极营造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政策环境,以充分发挥临沂市劳动力比较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产业集聚向良性和更高级阶段发展。此外,政府应做好制度系统安排,协调临沂市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优势产业,保证优势产业呈集群式发展,同时带动其他产业顺利升级,以保持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5.2 合理调整优化产业集群内部结构,提高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
针对临沂工业结构内部的问题,应予以合理调整,充分发挥临沂市农产品和建材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密切协作,相互对接,合理分工,以延伸食品、木业、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纺织、能源八大产业链和培育特色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增强集聚区内的产业专业化分工,优化集群内部产业结构。对此,还应注意引导扶持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扩大其产业规模,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引导它们参与产业分工与协作,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把临沂市打造成鲁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建材生产量大、机械化工医药制造先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此创建临沂的产业聚集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立起来以后,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进一步增强产业聚集度,促进集聚区内产业结构的优化。此外,产业聚集区内各企业也应进一步优化自身结构,放弃“小而全”式的发展,细化分工,开展企业间的合作和联合,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提高和扩大产业的聚集效应,进而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5.3 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升级。
根据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往往较低,主要以廉价劳动力或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作为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依托价格优势进行竞争。集群内部应用的技术层次也不高,整个集群的结构较为简单,缺少专门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研究与培训机构。显然,目前临沂产业集聚的发展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初期,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较为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质跑量”比重大,产业集群的低层次使其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像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造区,基本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发展起来,技术升级改造较慢,发展到现在,开始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竞争压力,利润下降明显,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影响。产业集聚发展到这一阶段后,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或改造,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此,一方面,产业集聚区内的各企业必须加大自身科研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研发利用新技术,为产业集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5.4 整合优势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临沂市当前的发展状况,应首先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进一步的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批发业,增强市场吸引力与辐射力,巩固和提高临沂批发市场在全国的领军地位。并以商贸批发这一增长极为突破口,通过工业园区的规划整合,积极促进制造业资源的集中,形成优势产业聚集,促进工业集聚经济的形成。而一旦工业集聚经济形成,必将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增强临沂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注释
①我们在此选取“职工”作指标,而非全社会从业人员为指标,主要是因为职工是指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相对于全社会从业人员而言,这项指标的统计准确度更高,且被统计工业单位一般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较能够细致的反映出整个主导工业力量的集聚情况。
②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并不是要排斥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是要尽可能的通过吸引FDI及其它地区民间过剩资本的投入而努力膨胀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自身规模,进而通过各种优惠支持政策把本地有限的资本积累用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从而促使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为主得到转变,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实,制药、机械设备、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中度并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故而我们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能要求其具备较高的集聚度。
参考文献
[1] Yotopoulos,P.A.And Nugent,I.B.(1973),“A Balanced Growth Version of the Linkage Hypothesis:A Tes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7,pp163
[2] Fujita,M,“A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del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Differentiated product approach”[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8:87~124,1988
[3] Hirschman A.O.,“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
[4] Henderson,J.V.,“The Sizes and Types of Citie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4:640~56,1974
[5] Rugman,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9:483~499,1991
[6] Krugman,P.,“Geography and Trade”[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1
[7] Mellinger,“Geography,Economic Polic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pp88-97,2002
[8] Scitovsky T.,“Two Concept of External Econom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2,1954
[9] 杜贵阳.斯密定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1期
[10]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载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1卷第2期
[11]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的收入差距[J],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12] 金煜.地区工业生产差异:经济地理的解释[J],载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第4 期
[13] 金煜、陆铭、杨丽青.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南开大学)提交论文
[14] 张吉鹏,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兼评杨宝良的《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J],载世界经济文汇2004第3期
[15] 王金圣,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政策作用及其启示[J],载市场论坛2006年第12 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产业集聚 临沂市 经济可持续发展
The study between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n Yi City
Zhu Jiancheng Zhao Xiufang
Abstract:As a peculiar economic phenomenon,industrial clusters can cause various industrial departments from the pursuit of industry interior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he scope economy primarily,develops to the pursuit of industry exterior economies of scale and the scope economy primarily,get the maximal economic benefit a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of Linyi City,we conclude that factor endowment,industrial structures,geographic region place,special market and government policy are the key factors of core competition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To harmonize these elements can make a sustainable economy to Linyi City.
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s Linyi City A sustainable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0020-04
1.引言
改革以来,临沂市经济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13.9%,高于全省、全国同期水平。在商贸批发城的带动下,逐渐形成了加工制造业、物流业及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从产业结构看,临沂市人均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依然过低,经济结构失衡现象比较明显。对于此,一方面要归结为临沂工业发展起点低、基数小、人口总量大,而另一方面应认为是临沂产业集聚水平整体较低,并未全面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所致。
产业集聚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一种空间经济现象,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对我国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临沂也形成了几个比较明显的产业聚集区,带动了周围地区乃至整个临沂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聚集效应开始凸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区内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加之我国各地对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的重视,临沂产业集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综合各种理论来分析临沂市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临沂各产业集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临沂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2.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产业集聚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聚受到学术界、企业界、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Thunen(1826)开始,到Marshall(1920)、Ohlin(1933)再到Carlton(1983)、Michael E.Porter(1990),特别是到Krugman(1991),产业集聚这种空间经济现象日益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新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关于产业集聚被广为接受的是波特对其所作的界定,即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s),又可以称为簇群经济(Cluster Economy)或集聚经济(Agglomerations Economy)、产业群等,主要表现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Michael E.Porter,1990)。
在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已逐渐酝酿形成了“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的这一著名的“斯密定律”,这正是早期产业集聚思想的形成。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更是对这种由于产业聚集而形成的“工业区”所带来的好处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技术创新的加快与外溢、形成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与促进分工深化等。在以后的研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工业化理论中的结构主义学派对产业集聚的分析,尤其是Scitovsky(1954)对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做出了一个准确界定,从而在本质上明确了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收益递增。Hirschman(1958)由此提出了“连锁系数”这一概念,用来衡量产业对经济扩张的影响,Yotopoulos、Nugent(1973)根据这一概念测算出了发展中国家各产业的连锁系数,从而对货币外部性做出了一个数理分析。从根本上讲,这种理论更适合解释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以及产业集聚形成的自发机制,并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证材料。在以后的各项研究中,逐渐深化了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命题,并从这个层面出发,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借以解释诸如区域经济差异、经济收敛发散等一系列问题。而后的Henderson(1974),Fujita(1988)及Krugman(1991)的研究工作都证实了产业集聚确实能够带来实质性的规模报酬递增,并由此拓展了产业集聚研究的范围与力度。
国内学界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都揭示了产业集聚对提高地方经济竞争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巨大促的进作用,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使产业集聚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产业集聚的升级创新进而又能进一步成为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最终达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浙江温州、宁波一带产业集聚的发展情况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将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概括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各产业部门从追求产业内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发展到追求产业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主,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实现外部经济的过程就是不同产业在相同区位空间集中的过程,即不同产业的空间联系过程。
3.对临沂市产业集聚状况的整体判断
近年来临沂市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商贸批发业、物流业、加工制造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成绩瞩目,极大的带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但是各产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且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来看,临沂市产业集聚状况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
3.1 产业集聚程度整体偏低且局部失衡。
产业集聚程度取决于集聚区内行业间的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因此,对于产业集聚程度的测算也存在诸多视角与方法。典型的有熵指数、Isard指数、Herfindahl指数、区位Gini系数等方法。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出于降低误差的考虑,本文采用Krugman(1991)所采用的空间基尼系数(Spatial Gini Coefficient)法。具体测算方法为:首先设定被研究区域中存在I个子区域,并且设定Si为第i个子区域中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区域该产业就业人数的比值,Xi为第i个子区域所有就业人数占全区域所有就业的比值。则有空间基尼系数G为:
G=Ii(Si-Xi)2
其中G越接近于1,表示该行业集中度越高,集聚形态越明显。根据职工①分布的基础数据,我们详细计算出了临沂各产业的集聚系数,具体参见表1。
表1 临沂各主要行业空间基尼系数表
行业G行业G行业G
煤炭采选业0.30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造业0.12黑色金属冶炼及其压延加工业0.0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53木材加工业0.18金属制造业0.0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26家具制造业0.47普通机械制造业0.02
非金属矿采选业0.2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7专用设备制造业0.05
食品加工业0.03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0.0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7
食品制造业0.22医药制造业0.03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0.08
饮料制造业0.09化学纤维制造业0.75电子机械及其器材制造业0.07
烟草加工业0.46橡胶制品业0.14电子机械及其材料制造业0.15
纺织业0.16塑料制品业0.0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0.07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0.17非金属矿物制造业0.13
资料来源:根据临沂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测算。
观察表1可以得出,化学纤维制造业集中度最高,达0.75,普通机械制造业最低,为0.02,空间基尼系数超过0.4的有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加工业、家具制造业4个行业。总体来看,除家具制造业外,临沂产业集聚度较强的行业一般均为资本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行业,而普通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集聚度则明显偏低,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对此,笔者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由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相对较低,本身利于在各县区同步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行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不能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竞争力已经开始受到限制。即便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兰山、郯城服装等生产集聚区,相对于全国的服装生产集聚水平(0.21)而言,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3.2 产业集聚构效偏低但初见成效。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至少需要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由于临沂的工业起步期相对较晚,因而整个工业经济实体的聚集力度尚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以临沂的木业集聚为例予以说明。临沂的木业产业集聚的产生与当年的“西郊大棚底”产生的过程一样,先是临沂兰山的朱保等镇出现了几家杨木加工厂,由于成本低、销路好及产品回报率较高,迅速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由此木业加工集聚区雏形初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分布于费县、兰山、罗庄的木业产业集聚年加工各类板材1000万立方米,产值近200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0家,5家企业产值过亿元。然而在此成绩的背后,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生产规模小、加工效率低,产品以低档板材尤其是低档胶合板为主,附加值不高,生产技术落后,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至今,如此庞大的产业集聚区中竟无一家企业通过国家免检认证,许多企业依然沿袭的是家庭式的落后生产方式,产品面临着残品率居高不下,甲醛超标等现实问题,对于后续发展十分不利。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由于临沂市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相对于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而言,部分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表现得相当出色。从临沂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临沂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有:木材制造加工业、蔬菜加工业、油顶加工业、服装生产业、陶瓷加工业、草柳编制品加工、塑料制造业、石材加工、水果罐头制造、食品制造、纺织业加工、小五金制品加工、石膏制品加工、复合肥产业、废旧金属加工集聚。这十五处产业集聚,不仅在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吸收了逾80万的就业人员,而且还进一步发挥了临沂的比较优势,便于下一步规模效益的扩张。整体来看,临沂的产业集聚有效地促进了临沂经济的增长。
4.临沂市产业集聚相关因素分析
理论研究及大量实践证明,产业集聚的形成、发展及其竞争优势的发挥,都依赖于一定的因素,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市场拉动、区位优势、政府政策及其组合正是这些因素的集中概括。结合临沂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本文从这五方面对临沂市总体产业集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4.1 要素禀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优产业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林毅夫,2002)。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凡是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国家都取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对于临沂而言,相对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结构,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是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和经济收敛的。表2对临沂的一些相对指标作了推算。
表2 2004年临沂与全省部分指标比较表
资本存量(亿元)累计投资1978~2004(亿元)资产负债率 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第一产业职工平均工资(元)
全省9850.239681.2 58.505827.657282542.114332
临沂875.02285.365.3376062033011076
比例0.090.061.120.130.110.130.77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5》、《临沂市统计年鉴2005》,资本存量以1978年为基期计算,统一采用GDP缩减指数对历年投资额进行平减,折旧率取5%,测算方法为永续盘存法。资产负债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关指标。
通过比较可知,临沂的资本相对于劳动力而言是稀缺的,并且相对价格较高。对于职工工资,临沂职工工资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PII为全省水平的63%,可见在这一层面上,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应该是临沂市所具备的比较优势[3]。这里列举三个例子,一是浙江嵊州的领带服饰,至1999年底,已聚集1000多家企业,年产领带达2.5亿条(出口1.2亿条),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0%,国际生产总量30%,实现产值80亿元;二是浙江褚暨大唐镇的袜业,年交易量达60亿双,成为中国最大的袜业基地;三是浙江宁波的服装业,在“L”型10公里地区,集聚了10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成为服装业的重点地带。上述例子无疑均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结果。
由此,我们认为下一步临沂应在巩固支持发展现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提高要素禀赋结构,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
4.2 产业结构。
经过改革开放后28年的快速发展,临沂市已逐渐形成了以食品(1.5%)、机械(11%)、建材(15.8%)、木业、医药、化工、纺织服装(9.3%)、冶金为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这里本文引用产业连锁系数这一测算公式。其中,后向总连锁系数越高,证明该产业所具备的扩张度越大,对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就业大,就越容易形成高密度的产业集聚,更能够较快推动经济增长,这也是货币外部性的一个体现。以造纸业为例,其后向总连锁系数为2.174,若采矿业取得1个货币单位的增长,则会带动2.174个直接和间接的投入品增长,也就是整个经济会取得2.174单位的增长。
LF(i)=(∑nj=1Xij)/Xi (i=1,2,Λ,n)
LF(i)为 i 产业的前(后)向连锁系数,Xi为i 产业的全部产出,Xij为i(j) 产业对j(i)产业提供的中间投入。
表3 部分行业的后向总连锁系数
皮革业2.393造纸业2.174印刷业1.977
冶金行业2.364机器制造业2.121非金属采矿业1.826
纺织业2.239木材、家具业2.074农业1.592
食品、饮料业2.217建筑业2.042
资料来源:Yotopoulos,P.A.And Nugent,I.B.(1973),“A Balanced Growth Version of the Linkage Hypothesis:A Test”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7,pp163.
可见,临沂的主导产业的后向总连锁系数均在2以上,有着较强的集聚力度。故应该进一步巩固能体现临沂要素禀赋的皮革、冶金、纺织等比较优势产业,努力扩张行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4.3 专业市场。
产业集聚这种空间经济现象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和协作基础之上的,市场容量越大,分工越细,越利于形成产业集聚与规模报酬递增。与之相对应的是临沂有着规模庞大、交易额达725.4亿元的商贸批发市场群。整体来看,由市场带动起来的专业生产村已达1300多个,专业乡镇51个,工业园区105个;不但培育出建材、机械、轻工、化工、食品等骨干行业,而且还培育出70多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沂水县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食品、布鞋、油顶生产基地;为塑料批发市场提供货源的塑料厂家就达450余家;胶合板专业批发市场带起了朱保、义堂、枣沟头等五六个乡镇数十个板材加工专业村。
需要强调的是,专业市场建设和产业集聚成长相伴而生,相辅相成。具体地,商贸批发活动既是临沂产业集聚的拉动力量,同时,依靠产业集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也将是专业市场赖以生存的砝码。自2002年先后有澳龙国际物流城、中侨商贸城、香江物流园、等一批外资现代物流项目落户临沂。2005年,仅澳龙、香江、华药、鲁信、立晨五大物流项目就完成投资7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除物流市场自身的发展外,还必将带动和推进相关专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
4.4 地理区位。
国内外研究表明,交通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推动力异常明显。Déurger(2001)通过对中国1985 年到1998 年24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禀赋显著影响各个省间观察到的增长表现差异,通讯有减少封闭的作用从而对增长产生正面的影响。金煜等(2002)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沿海的对外交流便利、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的优势使得工业集聚更容易发生,同时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也被证实能够显著地推动地区工业的集聚。
反观临沂,地处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结合部,京沪高速公路与亚欧大陆桥东段纵横交汇,日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4条国道、18条省道结网相连;临沂市东距日照港、岚山港、连云港等均在100km以内,同时有鲁南地区最大的空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基础设置使临沂在改革开放尤其1990年代以来商贸流通业迅速起飞,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业和配套工业集聚区。
4.5 政府政策。
政府行为及其政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学术界多有论述。Krugman(1991)认为工业活动有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但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因此需要政府推动和扶持产业发展。Michael E.Porter(1998)认为,在产业集群的萌芽或发展时期,政府可以强化或提供协助,但不应该试图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的升级中,政府的角色是鼓励竞争而非扭曲竞争,政府政策应该放在改善产业集群内的产业环境,鼓励那些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发展。
由此,我们主张按产业集群类别、并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看待其与政府行为的关系。这与我国学者王金圣(2006)的看法一致,政府在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选择性的作用。即:在自组织型的产业集聚形成时期,政府应顺势而为,在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的政策应有不同作为;而对于政府组织型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政府的政策应进行制度性的系统安排。目前最体现临沂特色的商业集聚在本质上应属于政府组织型的产业集聚。从实际情况看,临沂澳龙国际物流城、香江国际物流城等大批商业集聚区的建成,也与各级政府在对外招商、土地置换、财政税收、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与公共政府相对应,今后应注意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空间经济现象,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由单个企业内部引至整个行业进而扩展到相关行业之间,能够显著促进分工深化与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企业运输与劳务成本,推动技术创新与传播,最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临沂市产业集聚成因及发展过程的分析表明,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专业市场、地理区位、政府政策是影响集聚经济竞争优势的五种基本要素,各要素间互相配合共同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并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今后要依靠产业集聚推动临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5.1 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地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政策。
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可以扮演积极角色,即通过制定适当的集群政策,吸引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企业的集聚,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竞争,推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到临沂,政府在制定产业集聚政策时,应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结合现有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和本地区的产业特点及区位条件,积极营造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政策环境,以充分发挥临沂市劳动力比较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产业集聚向良性和更高级阶段发展。此外,政府应做好制度系统安排,协调临沂市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各地情况的优势产业,保证优势产业呈集群式发展,同时带动其他产业顺利升级,以保持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5.2 合理调整优化产业集群内部结构,提高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
针对临沂工业结构内部的问题,应予以合理调整,充分发挥临沂市农产品和建材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与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密切协作,相互对接,合理分工,以延伸食品、木业、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纺织、能源八大产业链和培育特色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增强集聚区内的产业专业化分工,优化集群内部产业结构。对此,还应注意引导扶持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扩大其产业规模,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引导它们参与产业分工与协作,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努力把临沂市打造成鲁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建材生产量大、机械化工医药制造先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此创建临沂的产业聚集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立起来以后,将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进一步增强产业聚集度,促进集聚区内产业结构的优化。此外,产业聚集区内各企业也应进一步优化自身结构,放弃“小而全”式的发展,细化分工,开展企业间的合作和联合,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提高和扩大产业的聚集效应,进而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5.3 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升级。
根据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往往较低,主要以廉价劳动力或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作为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依托价格优势进行竞争。集群内部应用的技术层次也不高,整个集群的结构较为简单,缺少专门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研究与培训机构。显然,目前临沂产业集聚的发展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初期,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较为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质跑量”比重大,产业集群的低层次使其竞争优势难以持续,像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造区,基本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发展起来,技术升级改造较慢,发展到现在,开始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竞争压力,利润下降明显,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影响。产业集聚发展到这一阶段后,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或改造,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此,一方面,产业集聚区内的各企业必须加大自身科研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研发利用新技术,为产业集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5.4 整合优势资源,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临沂市当前的发展状况,应首先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进一步的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批发业,增强市场吸引力与辐射力,巩固和提高临沂批发市场在全国的领军地位。并以商贸批发这一增长极为突破口,通过工业园区的规划整合,积极促进制造业资源的集中,形成优势产业聚集,促进工业集聚经济的形成。而一旦工业集聚经济形成,必将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增强临沂地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注释
①我们在此选取“职工”作指标,而非全社会从业人员为指标,主要是因为职工是指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其他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相对于全社会从业人员而言,这项指标的统计准确度更高,且被统计工业单位一般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较能够细致的反映出整个主导工业力量的集聚情况。
②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并不是要排斥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是要尽可能的通过吸引FDI及其它地区民间过剩资本的投入而努力膨胀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自身规模,进而通过各种优惠支持政策把本地有限的资本积累用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提升要素禀赋结构,从而促使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为主得到转变,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实,制药、机械设备、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中度并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故而我们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能要求其具备较高的集聚度。
参考文献
[1] Yotopoulos,P.A.And Nugent,I.B.(1973),“A Balanced Growth Version of the Linkage Hypothesis:A Tes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7,pp163
[2] Fujita,M,“A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del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Differentiated product approach”[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8:87~124,1988
[3] Hirschman A.O.,“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
[4] Henderson,J.V.,“The Sizes and Types of Citie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4:640~56,1974
[5] Rugman,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9:483~499,1991
[6] Krugman,P.,“Geography and Trade”[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1
[7] Mellinger,“Geography,Economic Polic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NBER Working Paper,pp88-97,2002
[8] Scitovsky T.,“Two Concept of External Econom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62,1954
[9] 杜贵阳.斯密定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1期
[10]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载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1卷第2期
[11]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的收入差距[J],载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12] 金煜.地区工业生产差异:经济地理的解释[J],载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第4 期
[13] 金煜、陆铭、杨丽青.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南开大学)提交论文
[14] 张吉鹏,新经济地理学与中国产业地理集聚—兼评杨宝良的《外部经济与产业地理集聚》[J],载世界经济文汇2004第3期
[15] 王金圣,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政策作用及其启示[J],载市场论坛2006年第12 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