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该从何入手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但传统思维、市场体制、人才缺乏等一些因素的掣肘,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为此政府需找准创新驱动关键点,加强引导扶持,捋顺政令、改革体制,给经济带来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新环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创新驅动 革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党中央明确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用作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模式新动力。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产业革新,就要对原有经济体制锐意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改变,我国在成为产业大国同时,也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现象。在能源消耗利用率上,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能源消耗已占世界年能源消耗总量的20%左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巨大的能源消耗所带来的低利益转换,造成我国产业附加值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给我国经济总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工业、轻工业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新常态改变了以往对能源结构需求,“优结构、新动力”成为创新经济新特征,因此,传统能耗大、效益低下的粗放产业因达不到生产标准将不可避免地被取缔或整顿、整改。我国长期以来带动工业、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煤炭和石油,这些传统能源大量消耗,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减排、关停重污染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逐渐加快,人们对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重污染能源使用量逐年降低,传统靠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寻找新的能源作为工业动力势在必行。
  低成本的人口红利优势难以维持。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廉价劳动力换取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腾飞。现如今我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时代几近结束,劳动力短缺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这直接导致劳动力薪酬的增长。同时加之福利、用工保障资金的投入,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在经济效益放缓的情况下,一些用工单位,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劳动工资待遇招收员工,给用工单位经济效益增长带来很大压力,这也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只有改革创新、增加效益,才能让用工企业走出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困境。
  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作为“世界工厂”,我国制造产业早已形成不同商品系列制造的格局,源源不断向世界输送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很多商品产能早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如果仔细梳理中国制造会发现,真正达到高附加值、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形成世界名牌效应的产品数量很少,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世界商品产业链中下游,仍在以出货数量来换取利润。
  经济新常态下制约创新驱动的因素
  传统思维模式仍具影响力。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倡导创新转型期,但在执行中仍受传统思维模式影响,导致创新意识受到一定束缚,这需要一定时间来消退。由于我国长期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忽视国内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今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内需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点,需要在创新驱动下成为经济新常态。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已达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广大群众对生活有了新要求,年轻一代更注重消费和质量,但步入中老年的一代人虽然拥有经济实力,但传统观念导致他们缺乏消费魄力,这些人还是更注重储蓄或投资,这使得我国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理念与经济增长结构发展仍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只有当年轻一代成为国家建设主力军时,并且其消费实力与消费观念相互匹配时,我国经济增长结构才会日臻完善。
  创新产业体系不完善、人才缺乏。我国的产业创新还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主要体现在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没有建立,没有自己的产品技术核心,只注重短期效益,不重视产品创新和后续研发,无法形成完整的自主产业链。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投入力度不够,对成熟产品过度依赖,产能效益无法得到突破。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产业创新的重视,产业结构也取得一定突破,但从全局看,真正能在国际上获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技术凤毛麟角,由于创新具有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在内,存在投入大、研发耗时长、风险高特点,不是一时就能解决,需耐力和奉献精神,这使得真正实现创新难度增加,资金等问题的存在也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我国传统教育中缺乏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教育,更多学生都以进名牌大学为目的,技术类学科被社会轻视,导致现实社会中技术人才匮乏,创新人才缺口较大,不足以满足社会创新发展需要。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选择
  加强政府引导与扶持。产业创新已成为我国今后建设发展的动力,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产业创新扶持力度,除了给予产业创新政策支持外,还要从财政中划拨专款,联合金融机构对产业创新进行资金扶持,对与民生和重点经济领域关系密切的产业创新,要重点支持、加强协调,确保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取得成功。创新驱动单凭个人或单个组织很难取得成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在重点产业项目上鼓励企业与政府联合投资,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给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以坚强的后盾支撑。为确保在创新发展中始终保持人才供给的数量,国家需要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特别是职业学校和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学校与社会企业、研究机构对接,对有前瞻性发展前景的创新技术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保护,加快推动某些新兴领域的发展步伐。政府要大力鼓励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将互联网、大数据科技融合于创新中,积极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坚决淘汰关停落后产业,以降低资源浪费。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需要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推进“放权”与“监管”,政府部门要体现抓大事、谋全局、小事放开、宏观调控,这样才能发挥政府治理作用,有效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经济转型。积极推动体制全面革新,发挥市场调控导向作用,加大对原始创新、团体创新、技术创新的管理,鼓励社会各界对创新产业的投资赞助。要对创新经费投入、产出机制进行科学调整,合理配置经费资源。对有详细规划、创新力的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植,要发挥创新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就要对体制机制进行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改革,不但要认真落实科研经费,更要采取奖励机制吸引人才参与。对创新项目实现标准化管理,实行领导专家负责制,完善监管评估制度,责任落实到人,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改革创新关键在人,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对创新事业要鼓励支持,在创新中发现优秀人才,政府部门要改变观念,由“管理”变为“服务”,给予创新人才最大化便利条件,为其增添信心和动力,使科研人员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创新中。除了大力支持创新型人才科研攻关外,还要注重创新人才的梯队建设,要在高校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给大学生人才培养创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学习创新环境,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加强人才技术合作,优势互补,有助于科研创新的发展。企业也要转变唯学历任职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给年轻一代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要相信年轻人的实力和创造力。创新需要给创新人才自由展现的机会,要破除传统封闭思想,激发全社会人才创造潜力,发挥人才、科技、资本相结合的优势,让科技创意、产业发展、科研人才形成良好衔接,使创新改变生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为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普通高等院校生涯教育对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支持性研究”(项目编号:17SKS0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宋圭武:《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思考》,《社科纵横》,2017年第7期。
  ②申海波、童星:《经济新常态下创新、转型、治理的相互适应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
  责编/宋睿宸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健康是托举幸福人生的载体,是颐养天年的保证。众所周知,体育有键身功能,有利于增强体质、体能,使我们的体质更健康,精力更旺盛.但我们还需要认知体育锻炼对。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心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职院校所有工作的核心,而加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管理团队、教师团队的现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革。
炼钢车间于1954年12月推行了鞍钢的班组经济核算经验。经过三个多月的推行,已初步取得一些效果:首先是工人群众树立了经济核算思想,把技术操作与经济效果结合起来。这具体表
期刊
该文结合亭南煤矿103综放工作面针对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高、煤层自燃发火期短的现状,提出三条工作面巷道布置优化方案,即富瓦斯特厚煤层、自燃发火期短工作面快速回撤技术,具
新沪钢铁厂在贯彻技术管理中心工作中,曾经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建立厂长负责制与总工程师负责制,贯彻操作要点,进行技术标准学习,增加了技术监督部门人员,加强了车间的技术监
期刊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一行到河南安阳豫北金铅集团公司考察指导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对销售电价水平作出调整,调整幅度按全国平均每千瓦时提高1.4分人民币,并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优惠电价,以进一步疏导电价矛盾。据悉,这次调整销售电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2008年主要任务时,温家宝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新闻的生产、传播方式以及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均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闻价值判断由此呈现出“四个转向”:一是由虚转实,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接近性、趣味性;二是由点及面,获得了全新的解题思路和更加深刻的洞见;三是由后转前,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预见性;四是由传者为主转向传受共商,丰富了新闻价值的判断视角。  【关键词】大数据 新闻价值 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