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质量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所以有效的实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房屋建筑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房屋建筑施工的涉及面非常广泛,而它的施工也有着一个复杂无比的过程。都很容易产生质量上的出入,从而导致发生相关质量事故。所以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1.房屋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
1.1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没有质量的工程就无法创造出理想的经济价值,这就需要工程单位对于质量控制严格把握,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因此,应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工作进行考察管理,质量经理需要建立的职责为:结合投资人项目设计经营战略,对开发项目质量计划负责编制,且安排各个人员落实到不同的工作里;结合质量计划规定内容,检查项目质量计划具体情况;在审查环节里出现问题后,则需要及时制定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把问题向项目团队负责人报告;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只有每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管理顺利进行。
1.2 前期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发前期,必须要针对此次项目的特点详细了解,掌握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深刻思考分析,对质量目标的科学性正确分析。一旦企业制定了项目开发目标后则不得在无条件的情况下随意变动,否则将会造成多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3 建立质量评审制度
建立评审制度是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状态的基础,这也是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根本措施。为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保证工程项目评审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工程单位要针对现有的环节实施全面管理,积极创建现代化的评审体系,以“评审制度”为指导全面开展项目管理,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2.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混凝土拌制、运输技术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注意事项:首先,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溫措施;其次,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再次,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疑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温度应力时的抗裂能力。混凝土浇筑后4至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2.3施工工艺技术
(1)基层和保温板施工技术
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下(包括20m)时,宜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法。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小于100m之间,且当不足20m高的旧房外墙表面黏贴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和房屋的外凸檐口、装饰腰线、外门窗洞口四周边等特殊部位时,应采用黏贴结合法固定保温板。其黏结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黏结胶应随拌随用,必须在24h内用完,保温板竖向缝应错列拼接,且在墙角处交错互锁。黏贴保温板在5℃以下、大雨以及四级以上大风时禁止施工。保温板拼缝宽度超过2mm时,应采用同类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当基层平整度偏差超过6mm时,应采用1:3水泥砂浆进行基层找平后,方可黏贴外墙外保温板。
(2)砖砌体施工技术
砖砌体主要控制垂直度和砂浆饱满度要求。此外还应注意拉结筋的设置,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超过4m,脚手眼的设置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3.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
3.1各类材料技术指标的控制
(1)混凝土技术指标的控制
施工时带外掺用10%UEA-H的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到加强带时掺入12%UEA-H的大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高0.5等级。施工缝的构造:底板、墙体、顶板加强带的施工缝采用平直缝,板墙主筋通过不切断带的两侧铺设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用小于12mm立筋做肋加固,间距150~300mm,小于12mm立筋点焊在板墙主筋上,铁丝网绑扎在小于12mm的钢筋肋上。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至C40的范围内选用。
(2)沙石、水泥技术指标的控制
对进入现场的水泥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实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与原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符时,应重新取样复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水泥出厂后还应注意存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砂石材料应注意其含泥量和颗粒级配等,组织基建及招标小组的同志和工程监理、承建方技术人员一起,对产品材质、生产工艺、外观及价格等方面进行考察,选定厂家。
3.2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技术的控制
(1)钢筋笼制作方法的控制
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在制作时可采取下述措施:
a.在设计时宜采用闭口螺旋箍筋,绑扎时,主筋与箍筋接点梅花形错开用铁丝固定后,其余采用点焊连接。b.每隔一定的间距(一般是2m或更密)布置架立筋,并与主筋点焊或绑扎牢固,以此提高钢筋笼的刚度。c.在钢筋笼内侧暂安设支撑梁,以此进行补强加固。将钢筋笼插入桩孔时,再卸掉该支撑梁。d.在钢筋笼外侧或内侧的轴线方向安设支柱,为了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般都在主筋一侧安设钢筋定位器。
(2)钢筋笼吊装沉放与安装的控制
通常都是利用吊车进行吊装沉放的,如使用旋转式机械吊装时,要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中后,才能沉入桩孔中。一般在距离桩位10m左右设置约2m高的吊线坠,至少从两个方向观测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
(3)钢筋笼施工技术措施
为防止钢筋笼在插入桩孔时主筋插到桩尖处的地基土中,一般将箍筋与架立筋预先牢固地焊接到骨架的端部。钢筋笼沉放到位后,宜用大钢筋、钢管或型钢承托固定。如测量钢筋笼顶标高与设计有误差时,不可采取敲打或用力压钢筋骨架的方法,宜用吊车轻轻起吊,并卸掉承托待调整到位后重新固定的方法。为预防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与承托件、桩护筒宜焊接固定。
3.3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控制
保温层与基层以及保温层与抗裂砂浆层的粘结强度应按现场拉拔试验结果确定,均在保温层内区域破坏,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成套外保温体系应做大型耐候试验,即热/雨50℃至70℃周期试验不少于80次,冷/热50℃,-20℃至5℃,5℃周期试验不少于5次,且不得出现表面裂缝、气泡或脱皮等缺陷,即为合格。也可通过抗冲击能力试验,尤其是勒脚以上2.4m区域的首层。至少达到10J即高抗冲击型,其他部位不小于3J抗冲击型。最后在工程竣工一年后应按JC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规定现场抽验传热系数。
4.结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计划。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过程乃至全方位的管理,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只有如此,才能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真正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2]赵健.孙振忠.谈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四川建材.2004,(03)
[3]邓忠良.加强施工控制管理预防房屋渗透问题.[J].广西城镇建设,2003,(08)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房屋建筑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房屋建筑施工的涉及面非常广泛,而它的施工也有着一个复杂无比的过程。都很容易产生质量上的出入,从而导致发生相关质量事故。所以实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1.房屋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
1.1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没有质量的工程就无法创造出理想的经济价值,这就需要工程单位对于质量控制严格把握,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因此,应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工作进行考察管理,质量经理需要建立的职责为:结合投资人项目设计经营战略,对开发项目质量计划负责编制,且安排各个人员落实到不同的工作里;结合质量计划规定内容,检查项目质量计划具体情况;在审查环节里出现问题后,则需要及时制定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把问题向项目团队负责人报告;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只有每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管理顺利进行。
1.2 前期的准备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发前期,必须要针对此次项目的特点详细了解,掌握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深刻思考分析,对质量目标的科学性正确分析。一旦企业制定了项目开发目标后则不得在无条件的情况下随意变动,否则将会造成多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3 建立质量评审制度
建立评审制度是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达到理想状态的基础,这也是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根本措施。为促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保证工程项目评审机构作用的充分发挥。工程单位要针对现有的环节实施全面管理,积极创建现代化的评审体系,以“评审制度”为指导全面开展项目管理,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2.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混凝土拌制、运输技术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注意事项:首先,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溫措施;其次,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再次,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疑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温度应力时的抗裂能力。混凝土浇筑后4至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2.3施工工艺技术
(1)基层和保温板施工技术
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下(包括20m)时,宜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法。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小于100m之间,且当不足20m高的旧房外墙表面黏贴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和房屋的外凸檐口、装饰腰线、外门窗洞口四周边等特殊部位时,应采用黏贴结合法固定保温板。其黏结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黏结胶应随拌随用,必须在24h内用完,保温板竖向缝应错列拼接,且在墙角处交错互锁。黏贴保温板在5℃以下、大雨以及四级以上大风时禁止施工。保温板拼缝宽度超过2mm时,应采用同类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当基层平整度偏差超过6mm时,应采用1:3水泥砂浆进行基层找平后,方可黏贴外墙外保温板。
(2)砖砌体施工技术
砖砌体主要控制垂直度和砂浆饱满度要求。此外还应注意拉结筋的设置,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超过4m,脚手眼的设置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3.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
3.1各类材料技术指标的控制
(1)混凝土技术指标的控制
施工时带外掺用10%UEA-H的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到加强带时掺入12%UEA-H的大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高0.5等级。施工缝的构造:底板、墙体、顶板加强带的施工缝采用平直缝,板墙主筋通过不切断带的两侧铺设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用小于12mm立筋做肋加固,间距150~300mm,小于12mm立筋点焊在板墙主筋上,铁丝网绑扎在小于12mm的钢筋肋上。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至C40的范围内选用。
(2)沙石、水泥技术指标的控制
对进入现场的水泥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实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与原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符时,应重新取样复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水泥出厂后还应注意存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砂石材料应注意其含泥量和颗粒级配等,组织基建及招标小组的同志和工程监理、承建方技术人员一起,对产品材质、生产工艺、外观及价格等方面进行考察,选定厂家。
3.2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技术的控制
(1)钢筋笼制作方法的控制
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在制作时可采取下述措施:
a.在设计时宜采用闭口螺旋箍筋,绑扎时,主筋与箍筋接点梅花形错开用铁丝固定后,其余采用点焊连接。b.每隔一定的间距(一般是2m或更密)布置架立筋,并与主筋点焊或绑扎牢固,以此提高钢筋笼的刚度。c.在钢筋笼内侧暂安设支撑梁,以此进行补强加固。将钢筋笼插入桩孔时,再卸掉该支撑梁。d.在钢筋笼外侧或内侧的轴线方向安设支柱,为了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般都在主筋一侧安设钢筋定位器。
(2)钢筋笼吊装沉放与安装的控制
通常都是利用吊车进行吊装沉放的,如使用旋转式机械吊装时,要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中后,才能沉入桩孔中。一般在距离桩位10m左右设置约2m高的吊线坠,至少从两个方向观测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
(3)钢筋笼施工技术措施
为防止钢筋笼在插入桩孔时主筋插到桩尖处的地基土中,一般将箍筋与架立筋预先牢固地焊接到骨架的端部。钢筋笼沉放到位后,宜用大钢筋、钢管或型钢承托固定。如测量钢筋笼顶标高与设计有误差时,不可采取敲打或用力压钢筋骨架的方法,宜用吊车轻轻起吊,并卸掉承托待调整到位后重新固定的方法。为预防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与承托件、桩护筒宜焊接固定。
3.3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控制
保温层与基层以及保温层与抗裂砂浆层的粘结强度应按现场拉拔试验结果确定,均在保温层内区域破坏,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成套外保温体系应做大型耐候试验,即热/雨50℃至70℃周期试验不少于80次,冷/热50℃,-20℃至5℃,5℃周期试验不少于5次,且不得出现表面裂缝、气泡或脱皮等缺陷,即为合格。也可通过抗冲击能力试验,尤其是勒脚以上2.4m区域的首层。至少达到10J即高抗冲击型,其他部位不小于3J抗冲击型。最后在工程竣工一年后应按JC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规定现场抽验传热系数。
4.结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计划。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过程乃至全方位的管理,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只有如此,才能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真正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2]赵健.孙振忠.谈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四川建材.2004,(03)
[3]邓忠良.加强施工控制管理预防房屋渗透问题.[J].广西城镇建设,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