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2006年~2010年的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春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月、季和年变化规律。为紫外线预报提供基础,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提供有效提示。
关键词: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9-1
紫外线对动植物生长发育、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准确观测和预报紫外线,深入的了解其变化规律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06年~2010年的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作较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找出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年、季、月、日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客观准确预报方法研究奠定基础,也能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更有效的防御紫外线提供更详细的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为长春市气象站的2006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紫外线辐射强度(W/m2)实况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每日的日平均紫外线辐射强度取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的平均值,并根据此值划分为5级辐射强度等级。其中一级,无需采取防护措施;二级,适当采取防护措施(擦防晒霜等);三级,外出时戴太阳帽、太阳镜及太阳伞,擦SPF15以上防晒霜;四级,除上述措施外,10~16时避免外出,或尽可能在荫蔽处;五级,尽可能不在室外活动。文中在分析辐射量强度时,从原始观测资料提取,对紫外线的整点瞬时值,日最大值,日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2 数据分析比较
2.1 日变化
长春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有明显规律,呈不对称波峰状态。根据日出时间的不同,08时以前紫外线辐射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其后显著加强,10~15时是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强的时段,17时后辐射强度下降很快,日落前后接近于零。日最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出现在11:00~13:00附近。大多数人对紫外线的防护可能取决于温度,认为温度越高紫外线辐射越强,而温度的日极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并不一致。
另外,不同天空状况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各异。图中4条曲线分别为晴天(2007年6月4日)、少云(6月15日,<3个量低云)、多云(6月29,4~7量低云)、阴天(6月26,避光高层云)。不论何种天空状况,日变化曲线均呈波峰型变化,11~13时达到峰值。
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在晴天时辐射量最大,少云次之。辐射量由大到小的排列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2.2 月和季节变化
根据2006年~2010年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长春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月变化;1~3月为全年较弱,6~9月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强。比较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的7、8、9三个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日最大值月平均分别为31.02W/m2、29.58W/m2、28.15W/m2;辐射五级以上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百分比分别为23%、16%、8%。由此可见,一年中7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12月全年最小,为2.26W/m2。从季节划分也可推论出,长春紫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最大,其次是秋、春季,冬季最小。
2.3 年变化
2006年~2010 年年平均紫外线辐射量分别为9.96、6.02、10.12、7.56、8.96(W/m2);各年最大日平均辐射量分别为27.6、19.86、29.86、28.02、26.98(W/m2)。无论是年平均辐射量还是最大日平均辐射量,2007年的值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分析2007年紫外线辐射量偏小的原因,2006年~2009年阴天占全年的百分率分别为68%、71%、61%和65%,其中2007年阴天百分率最大;比较阴天和多云天气的总天数占全年的百分率,结果也是2007年最大为94%,其他年份均较小。可见,云量是影响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1)由长春市紫外线日变化可见,一日中紫外线辐射最大值出现在11:00~13:00附近,与气温日极值出现并不在同一时间,不能以气温为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依据,应在此时间加强防护。10:00~15:00时是紫外线辐射最强时段,应在此时间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要尽可能多采取防护措施。我们体内所需的维生素D,脸部和手部暴露在紫外线下10分钟就可以,日常外出完全可以满足。婴幼儿最好选择在每日8时前,17时后出门晒太阳。(2)由长春市紫外线辐射月变化可见,一年中夏季,特别是7、8月份,紫外线出现辐射五级以上概率较大。此期间最容易出现晒伤等光线性皮肤病,对人的皮肤乃至机体伤害最大。(3)由长春紫外线辐射年变化及不同天空状况辐射的日变化可见,云量和太阳高度角是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云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小,紫外线辐射越小。但阴天和冬季仍有紫外线辐射,长期紫外线照射会造成皮肤色斑,此时仍需涂抹SPF15的防晒霜为宜。
作者简介:邢丽元,女,本科学历,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面观测。
关键词: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9-1
紫外线对动植物生长发育、人类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何准确观测和预报紫外线,深入的了解其变化规律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2006年~2010年的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作较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找出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年、季、月、日变化规律,为今后的客观准确预报方法研究奠定基础,也能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更有效的防御紫外线提供更详细的指导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为长春市气象站的2006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紫外线辐射强度(W/m2)实况观测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每日的日平均紫外线辐射强度取上午10时至下午14时的平均值,并根据此值划分为5级辐射强度等级。其中一级,无需采取防护措施;二级,适当采取防护措施(擦防晒霜等);三级,外出时戴太阳帽、太阳镜及太阳伞,擦SPF15以上防晒霜;四级,除上述措施外,10~16时避免外出,或尽可能在荫蔽处;五级,尽可能不在室外活动。文中在分析辐射量强度时,从原始观测资料提取,对紫外线的整点瞬时值,日最大值,日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2 数据分析比较
2.1 日变化
长春市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有明显规律,呈不对称波峰状态。根据日出时间的不同,08时以前紫外线辐射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其后显著加强,10~15时是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强的时段,17时后辐射强度下降很快,日落前后接近于零。日最大紫外线辐射强度出现在11:00~13:00附近。大多数人对紫外线的防护可能取决于温度,认为温度越高紫外线辐射越强,而温度的日极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与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并不一致。
另外,不同天空状况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日变化特征各异。图中4条曲线分别为晴天(2007年6月4日)、少云(6月15日,<3个量低云)、多云(6月29,4~7量低云)、阴天(6月26,避光高层云)。不论何种天空状况,日变化曲线均呈波峰型变化,11~13时达到峰值。
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在晴天时辐射量最大,少云次之。辐射量由大到小的排列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2.2 月和季节变化
根据2006年~2010年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长春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月变化;1~3月为全年较弱,6~9月紫外线辐射强度较强。比较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的7、8、9三个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日最大值月平均分别为31.02W/m2、29.58W/m2、28.15W/m2;辐射五级以上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百分比分别为23%、16%、8%。由此可见,一年中7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最大。12月全年最小,为2.26W/m2。从季节划分也可推论出,长春紫外线辐射强度夏季最大,其次是秋、春季,冬季最小。
2.3 年变化
2006年~2010 年年平均紫外线辐射量分别为9.96、6.02、10.12、7.56、8.96(W/m2);各年最大日平均辐射量分别为27.6、19.86、29.86、28.02、26.98(W/m2)。无论是年平均辐射量还是最大日平均辐射量,2007年的值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分析2007年紫外线辐射量偏小的原因,2006年~2009年阴天占全年的百分率分别为68%、71%、61%和65%,其中2007年阴天百分率最大;比较阴天和多云天气的总天数占全年的百分率,结果也是2007年最大为94%,其他年份均较小。可见,云量是影响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1)由长春市紫外线日变化可见,一日中紫外线辐射最大值出现在11:00~13:00附近,与气温日极值出现并不在同一时间,不能以气温为衡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依据,应在此时间加强防护。10:00~15:00时是紫外线辐射最强时段,应在此时间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要尽可能多采取防护措施。我们体内所需的维生素D,脸部和手部暴露在紫外线下10分钟就可以,日常外出完全可以满足。婴幼儿最好选择在每日8时前,17时后出门晒太阳。(2)由长春市紫外线辐射月变化可见,一年中夏季,特别是7、8月份,紫外线出现辐射五级以上概率较大。此期间最容易出现晒伤等光线性皮肤病,对人的皮肤乃至机体伤害最大。(3)由长春紫外线辐射年变化及不同天空状况辐射的日变化可见,云量和太阳高度角是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云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小,紫外线辐射越小。但阴天和冬季仍有紫外线辐射,长期紫外线照射会造成皮肤色斑,此时仍需涂抹SPF15的防晒霜为宜。
作者简介:邢丽元,女,本科学历,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面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