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文从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从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与实际工程联系的紧密性、指导教师专业性、考核方式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要求日益增高,土木工程作为一个与实际联系密切的专业,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土木工程实践性教学中,课程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系统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因此可见,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本科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包括屋盖和多层框架)、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以及概预算课程设计等。传统教学中,设置课程设计主要是从各门课程本身出发,假题假作,即指导教师假想一个项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设计,教师指导的中心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其目的是传授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忽略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也忽略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指导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其他课程知识。另外,很多院校其课程设计题目过于陈旧,十几年设计题目不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设置实践性教学的初衷。
二、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改变传统课程设计模式,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机制,把“传授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培养理念转变成“以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联系实践为向导,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型培养理念,把课程设计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二)课程设计改革实施方案
1. 设置课程设计时,注意课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
课程设计系统化、整体化是一个合适题目的关键问题。一个完整的建筑项目主要包含了设计、施工、预算等方面。主要环节在课程设计中均有体现,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时,各专业课教师应共同讨论,协调工作,使课程设计“一体化”,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依托于同一个项目,共用一个任务书,明确总的目的和任务。共用一个任务书时,要安排好各课程设计的先后顺序。以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其课程顺序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屋盖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项目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按照这样的顺序,既满足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也与实际的工程顺序相一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设置课程设计时,注重以实际工程为依托
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类课程,应与实践紧密相连,要改变传统的“假题假作”模式,比如,在选题上,就要与实际工程相联系,利用学校或是院系现有资源,联系各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尽量做到“真题”。另外,选题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体会课程设计。比如,我校现正进行体育馆、后勤中心、礼堂等项目建设,涉及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空间钢网架、大型预应力屋面板等结构形式,学校周边工地正进行住宅小区建设,主要是剪力墙及框剪结构形式,学校与各建设方均有合作关系,我系主要课程设计就与这些实际工程相联系,真正做到“真题真做”。
3. 指导教师及其指导过程
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首先,在选择指导教师上,要优先选用“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改变传统的一个教师指导一组学生的情况,尽量成立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3~4名教师组成,尽量保证每一组都有一名“双师型”教师。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详细解读任务书,明确课程设计目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设计任务的系统化理解,讲述本课程设计与其他各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为其他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4.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一周或是两周内,大多时间紧、任务重。传统上的考核方式是通过审阅学生课程设计计算书、图纸等设计结果的方式进行评定,但由于课程设计题目一般较单一,且数据偏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类同的现象,指导教师很难客观地判定成绩的好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现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20%平时成绩 35%答辩成绩 45%评阅成绩。平时成绩是在教师指导过程中给出的,评阅成绩与传统评阅方式相同,答辩即在课程完成后或是即将完成时,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针对课程设计内容对每位学生进行提问、监督的一个过程。课程设计答辩应该作为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可以防止个别同学的抄袭现象,又可以通过答辩使同学进一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
如果课程设计时间过于紧迫,不能满足每位同学答辩的要求,可以通过“争优答辩”的方式进行,即要求全组同学都必须到场,但只针对想得优秀的学生进行的答辩,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形成了竞争机制,也达到了答辩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使课程设计更加系统化,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化,指导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考核方式更加合理、公平化,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祝彦知,潘洪科,张春丽.土木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109-112.
[2]谢镭,于英霞,梁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9(3):87-89.
[3]胡军安,刘开敏.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系统化、整体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135):38-39.
【关键词】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要求日益增高,土木工程作为一个与实际联系密切的专业,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土木工程实践性教学中,课程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性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容系统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因此可见,对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计现状分析
本科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包括屋盖和多层框架)、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以及概预算课程设计等。传统教学中,设置课程设计主要是从各门课程本身出发,假题假作,即指导教师假想一个项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设计,教师指导的中心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其目的是传授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忽略了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也忽略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指导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其他课程知识。另外,很多院校其课程设计题目过于陈旧,十几年设计题目不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设置实践性教学的初衷。
二、课程设计改革的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改变传统课程设计模式,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机制,把“传授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培养理念转变成“以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联系实践为向导,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新型培养理念,把课程设计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二)课程设计改革实施方案
1. 设置课程设计时,注意课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
课程设计系统化、整体化是一个合适题目的关键问题。一个完整的建筑项目主要包含了设计、施工、预算等方面。主要环节在课程设计中均有体现,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时,各专业课教师应共同讨论,协调工作,使课程设计“一体化”,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依托于同一个项目,共用一个任务书,明确总的目的和任务。共用一个任务书时,要安排好各课程设计的先后顺序。以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其课程顺序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屋盖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项目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按照这样的顺序,既满足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也与实际的工程顺序相一致,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设置课程设计时,注重以实际工程为依托
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类课程,应与实践紧密相连,要改变传统的“假题假作”模式,比如,在选题上,就要与实际工程相联系,利用学校或是院系现有资源,联系各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尽量做到“真题”。另外,选题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体会课程设计。比如,我校现正进行体育馆、后勤中心、礼堂等项目建设,涉及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空间钢网架、大型预应力屋面板等结构形式,学校周边工地正进行住宅小区建设,主要是剪力墙及框剪结构形式,学校与各建设方均有合作关系,我系主要课程设计就与这些实际工程相联系,真正做到“真题真做”。
3. 指导教师及其指导过程
好的课程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首先,在选择指导教师上,要优先选用“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改变传统的一个教师指导一组学生的情况,尽量成立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3~4名教师组成,尽量保证每一组都有一名“双师型”教师。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详细解读任务书,明确课程设计目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设计任务的系统化理解,讲述本课程设计与其他各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为其他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4.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一周或是两周内,大多时间紧、任务重。传统上的考核方式是通过审阅学生课程设计计算书、图纸等设计结果的方式进行评定,但由于课程设计题目一般较单一,且数据偏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类同的现象,指导教师很难客观地判定成绩的好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现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20%平时成绩 35%答辩成绩 45%评阅成绩。平时成绩是在教师指导过程中给出的,评阅成绩与传统评阅方式相同,答辩即在课程完成后或是即将完成时,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针对课程设计内容对每位学生进行提问、监督的一个过程。课程设计答辩应该作为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可以防止个别同学的抄袭现象,又可以通过答辩使同学进一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
如果课程设计时间过于紧迫,不能满足每位同学答辩的要求,可以通过“争优答辩”的方式进行,即要求全组同学都必须到场,但只针对想得优秀的学生进行的答辩,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形成了竞争机制,也达到了答辩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使课程设计更加系统化,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化,指导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考核方式更加合理、公平化,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祝彦知,潘洪科,张春丽.土木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109-112.
[2]谢镭,于英霞,梁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9(3):87-89.
[3]胡军安,刘开敏.土木工程课程设计系统化、整体化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8(13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