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民间文化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通常涵盖民间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间游戏等等,在素质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如何根植民间文化沃土,发挥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已经成为广大幼儿园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将简要阐述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并探讨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策略,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民间文化;健康成长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来事物和文化在悄无声息地冲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再加上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幼儿园对于民间文化的教育与渗透不重视,不仅仅不利于促使幼儿了解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同时还会影响幼儿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幼儿园老师,需要深刻地意识到民间文化是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的积淀与结晶,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价值,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将民间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融合,为后续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人生百年始于幼學”,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展民间文化教育,是培养幼儿民族意识、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怀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增强教育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兴趣始终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教学活动特别上心,若是幼儿园老师采取理论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很容易打消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幼儿园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如引导学生折纸、剪纸、画画和泥塑活动,这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趣味性有着良好的作用,有利于促使幼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参与教学活动;
其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通常情况下,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丰富、有趣的民间文化有利于孩子们体验愉悦的情感,实现“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教学目标,如童谣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民间文化形式之一,有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显著优势,再加上文字游戏、谜语等民间文化的融入,促使幼儿在唱童谣、说童谣和编童谣的过程中体验积极情感,开拓幼儿的审美情怀,加深幼儿对于民间文化的认识;
其三,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民间文化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于民族的发展是一种惨重的损失,若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都可以接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将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生活中常见的戏曲文化,一些幼儿园将戏曲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特色,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并逐步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承者与发展者,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策略
1. 在游戏中渗透民间文化
我国著名学者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甚至可以说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能力、思想和意识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在开展民间文化教育活动中倡导游戏精神,注重游戏精神与民间文化的有效融合,不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如“老鹰捉小鸡”是常见且历史优秀的民间文化游戏活动,幼儿教师要将幼儿分为两组,并挑选出两个幼儿分别扮演“母鸡”和“老鹰”的角色,“母鸡”需要利用自己的双臂保护“小鸡”不被“老鹰”捉走,在这一活动中“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小鸡”不被捉走,努力地保护且指导着自己的“小鸡”如何逃避被“老鹰”捉走,由于幼儿活泼好动和争奇好胜的性格特征,充满了参与“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的热情。这样通过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民间文化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连接民间文化,感受民族特色文化,初步建立起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幼儿和谐相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 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民间文化
一日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日活动一直停留在形式上,一日活动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日益受到关注的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日教学活动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一日活动中加强民间文化的渗透,是传承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和培养幼儿民间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如早上孩子们入园,幼儿老师要做到“步从容、立端正”的民间文化礼仪,向孩子们做良好的示范;在幼儿园午餐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促使幼儿深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民间文化的核心要义;在午睡时,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休息,幼儿教师可以向孩子们讲述一些传统神话等民间文化故事,加深幼儿对于民间文化的理解;在下午放学时,向孩子们渗透“长者先,幼者后”传统文化理念。与此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幼儿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学习和总结民间文化小故事,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出来,甚至一些孩子还配置了一些动作,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很好地提升幼儿学习民间文化的效果。
3. 善于发挥家园合作的积极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家园合作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家长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行为习惯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同样如此,家长对于民间文化的教育观念也直接影响着民间文化教育的成效,幼儿园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们意识到民间文化在促使幼儿身心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家园合作的独特优势,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民间文化教育的效果。如在传统节日“中秋节”到来之际,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月饼制作”“讲述嫦娥奔月故事”亲子实践活动,为幼儿和幼儿家长准备烤箱、月饼模具和其他材料,将班级内的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有5-6个幼儿和幼儿家长共同组成,家长需要协助和引导幼儿进行月饼制作活动,感受到民间制作月饼的魅力,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讲述嫦娥奔月故事”活动,家长向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加深幼儿对于中秋节民间文化的理解。
三、结论
总之言之,在民间文化教育日益得到重视的新时期,促使民间文化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融合已经成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幼儿园老师要深刻地意识到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并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民间文化教育,为幼儿感悟民间文化的神奇魅力创造条件,增强孩子们的民间文化素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维方式,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欢.民间文化在幼儿园建设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08):173.
[2]孙华琨. 幼儿园民间幼儿游戏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8.
[3]杨春娟.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进幼儿园[J].学周刊,2017(15):202-203.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民间文化;健康成长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来事物和文化在悄无声息地冲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再加上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幼儿园对于民间文化的教育与渗透不重视,不仅仅不利于促使幼儿了解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同时还会影响幼儿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幼儿园老师,需要深刻地意识到民间文化是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的积淀与结晶,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价值,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将民间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融合,为后续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人生百年始于幼學”,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展民间文化教育,是培养幼儿民族意识、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怀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增强教育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兴趣始终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教学活动特别上心,若是幼儿园老师采取理论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很容易打消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幼儿园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如引导学生折纸、剪纸、画画和泥塑活动,这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教学趣味性有着良好的作用,有利于促使幼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参与教学活动;
其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通常情况下,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丰富、有趣的民间文化有利于孩子们体验愉悦的情感,实现“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教学目标,如童谣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民间文化形式之一,有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显著优势,再加上文字游戏、谜语等民间文化的融入,促使幼儿在唱童谣、说童谣和编童谣的过程中体验积极情感,开拓幼儿的审美情怀,加深幼儿对于民间文化的认识;
其三,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民间文化得不到传承而消失,这对于民族的发展是一种惨重的损失,若是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期都可以接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将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生活中常见的戏曲文化,一些幼儿园将戏曲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特色,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并逐步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承者与发展者,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策略
1. 在游戏中渗透民间文化
我国著名学者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甚至可以说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能力、思想和意识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在开展民间文化教育活动中倡导游戏精神,注重游戏精神与民间文化的有效融合,不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如“老鹰捉小鸡”是常见且历史优秀的民间文化游戏活动,幼儿教师要将幼儿分为两组,并挑选出两个幼儿分别扮演“母鸡”和“老鹰”的角色,“母鸡”需要利用自己的双臂保护“小鸡”不被“老鹰”捉走,在这一活动中“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小鸡”不被捉走,努力地保护且指导着自己的“小鸡”如何逃避被“老鹰”捉走,由于幼儿活泼好动和争奇好胜的性格特征,充满了参与“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的热情。这样通过开展幼儿感兴趣的民间文化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连接民间文化,感受民族特色文化,初步建立起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幼儿和谐相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2. 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民间文化
一日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日活动一直停留在形式上,一日活动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日益受到关注的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日教学活动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在一日活动中加强民间文化的渗透,是传承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和培养幼儿民间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如早上孩子们入园,幼儿老师要做到“步从容、立端正”的民间文化礼仪,向孩子们做良好的示范;在幼儿园午餐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促使幼儿深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民间文化的核心要义;在午睡时,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休息,幼儿教师可以向孩子们讲述一些传统神话等民间文化故事,加深幼儿对于民间文化的理解;在下午放学时,向孩子们渗透“长者先,幼者后”传统文化理念。与此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幼儿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学习和总结民间文化小故事,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出来,甚至一些孩子还配置了一些动作,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很好地提升幼儿学习民间文化的效果。
3. 善于发挥家园合作的积极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家园合作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开展民间文化教育的有效手段,家长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行为习惯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同样如此,家长对于民间文化的教育观念也直接影响着民间文化教育的成效,幼儿园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们意识到民间文化在促使幼儿身心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家园合作的独特优势,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民间文化教育的效果。如在传统节日“中秋节”到来之际,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月饼制作”“讲述嫦娥奔月故事”亲子实践活动,为幼儿和幼儿家长准备烤箱、月饼模具和其他材料,将班级内的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有5-6个幼儿和幼儿家长共同组成,家长需要协助和引导幼儿进行月饼制作活动,感受到民间制作月饼的魅力,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讲述嫦娥奔月故事”活动,家长向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加深幼儿对于中秋节民间文化的理解。
三、结论
总之言之,在民间文化教育日益得到重视的新时期,促使民间文化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融合已经成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幼儿园老师要深刻地意识到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并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民间文化教育,为幼儿感悟民间文化的神奇魅力创造条件,增强孩子们的民间文化素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维方式,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柳欢.民间文化在幼儿园建设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08):173.
[2]孙华琨. 幼儿园民间幼儿游戏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18.
[3]杨春娟.让民间文化艺术走进幼儿园[J].学周刊,2017(15):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