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微写作题目是这样的: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有同学会说,我是初中生,高考和我隔得远呐,干吗和我说高考。了解微写作的同学应该知道,微写作作为应试考查题型发端于2014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题,此后频繁地出现在中考、高考的写作命题当中。将微写作与名著阅读结合,是较常见的微写作考查题型,也是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双剑合璧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适用于新高考,也适用于阅读尤显重要的新中考。因为这一类的微写作题目多是以名著阅读为基石,基于此,我们不妨给这种微写作题型命名为微书评。
微书评作为一种写作形式存在已经很久了,甚至有网站还专门举行过“微书评”大赛。微书评很像是传统书评、读后感的浓缩,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因此,微书评的指向更精、准、细,这也是与微写作的特点相符合的。
作为应试能力的微书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包含两个指标:读和写。读,指向的是阅读过程中名著内容的呈现——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考查的是你到底有没有读,是不是认真在读;写,指向的是阅读结果个性评价的呈现——分析哪个人物,把握哪种情节,获得哪些感悟,如何提炼概括,考查的是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读出自我的见解。
从微写作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进行微书评的写作训练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妨到题目中去,从题目中(得)来,以期找到一二端倪。
首先我们要明确,既然是书评,基于名著阅读的微书评要评什么呢?从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微写作题目来看,有两个切入点:人物个性、整本书感悟。前者是点,是内容构成,人物散落于作品当中,丰富、多元,选择很多;后者是面,感悟即获得,即“教益”,是利于言、利于行、利于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无论是点或是面,都需要有提炼概括,精准表达的能力,这些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前几个话题中我们已有所涉及,大家可以温故知新。
其次,微书评要怎么写?
我们不妨从题目中去找方法。题目②③中都有“选择”一词,选择的对象都是人物,找“可悲可嘆”的人或是寻“喜欢”的人,但每一种悲喜交加的人物经历都必须引发过你唏嘘感慨的共鸣。两个题目都有关于“符合”的表述:“符合原著故事情节”和“符合人物特征”。“符合”的方法就是还原,用文本说话,用故事说话,用个性说话,以至于能够在此基础上评判、针砭,进而知人论世。
我们再看题目①,要基于“一部作品”来谈获益。名著三选一,当然选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书,这样才能做到笔下有言,心中有话。题目①还附送了写作的方法,“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这里提到了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其实还是在考查读写转换的能力,换一句话说,你可以用铺排的方法,将你心中的阅读感受概括出来,但又不能太过抽象,因此你要用形象化的比喻句来形成排比。
比喻在微写作中的神奇作用在《简而不凡,专而有品》的微写作话题中我们也谈到过。2017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微写作也是微书评,试题②的要求是:“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依据原著简要陈述理由。”看,比喻之于微写作的奇妙作用,你懂了吧。
通过以上对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微写作题目的分析,我们来小结一下微书评的写作特点:
首先,做减法。选择众多人物中之一二,写好众多书籍中之一本。
其次,做加法。加人物故事(情节),加个人情感;加修辞手法,巧用排比铺排,善用比喻明义。
最后,方老师要补充一点,要让微书评更精、准、细,思维的体操还是要做起来。如果你还记得《人生三味,至和百味》的微写作话题中我们谈到的人生三味,你不妨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情味、趣味、耐人寻味的角度将你读过的名著素材做一个梳理,帮助自己找到最擅长的素材类别,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做出最有价值的评价。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写微书评呢?首先是为了分数,这说的是大实话;其次是为了表达,把读过的名著通过自己的思维处理,变成适合自己的话语系统,帮助自己更好地与世界和他人沟通;三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你看,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微写作题目涉及的课外名著就有七本,阅读真是语文学习不可小觑的生产力啊。如果你每读完一本书,习惯用微书评的方式对书中的人物、从书中得到的收益做一些阅读小结,假以时日,必能实现读写的能力自由转换。高分的功夫全在考场外,最终的获益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考试分数之上,其中的奥妙不可说破哦!
★微话题:
请你根据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微写作要求,结合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或简述人物形象,或评价人物性格,或写写你读完整本书后的收益吧。字数在150-200字左右。
★微盘点:
《三国演义》是一本有情有义的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情深似海,共担兴汉重任;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如鱼得水,携手三分天下;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如虎陷泥潭,苦战单骑返回。这些人像一块块拼图,拼出了一个情义的三国历史,也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如何待人处世,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坚守本心。(程馨乐)
★点评:
作者抓住了情味做文章,找了三个有情有义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情节,用排比和比喻将它们拼成了一个情义地图,既完成了微写作的指令要求,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的确颇有获益。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用八十五天的坚持,钓到了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哈鱼。又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在没有水、没有食物,失去了武器的小艇上同一群贪婪的敌人——鲨鱼对峙。老人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带回了一副证明自己战斗过的大马哈鱼的骨架。“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说。没有钓到鱼的老人并不可悲,因为他是打不败的英雄。(王语嫣)
★点评:
作者用一系列的数字串连出《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又用小说中老人的一句话点示出小说的精神本质。在此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议论:打不败的英雄并不可悲。表达出自己对老人的敬佩之情,如果能够从精神层面更进一步地发表议论会更好。
他穷酸迂腐喜欢卖弄,受尽他人耻笑欺侮;他好吃懒做唯爱窃书,终被打瘸双腿生死成谜。他陷于科举制度的泥潭,被八股所钳,空谈经书,却无思想,一生悲苦,终只是旁人笑柄。可叹,咸亨酒店里无数碗博取台面的酒,背后是身心憔悴冷暖自知的愁。可怜,这执守读书人的清高自尊,着长衫立于酒台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王昊宇)
★点评:
这则微书评,选取鲁迅先生笔下经典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形象来进行描述,紧扣文本还原他的可怜可叹之处。通过提炼和概括,以精练的笔触,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孔乙己悲苦凄凉的一生,悲叹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小人物命运的同情。
★微口诀:
最后我们盘点一下今天的学习要点吧。
(微)写作不是乱涂鸦,记录生活有方法
选材切忌面太宽,化繁为简是妙招
素材分类品三味,情怀趣味耐思量
斗室一方有雅号,学海无涯书作桨
经典仿写妙化用,书室有铭化墨香
简而不凡选素材,专而有格绘章法
稳步换景巧变化,潇洒悠游行四方
读书万卷行有道,微书评中教益长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有同学会说,我是初中生,高考和我隔得远呐,干吗和我说高考。了解微写作的同学应该知道,微写作作为应试考查题型发端于2014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题,此后频繁地出现在中考、高考的写作命题当中。将微写作与名著阅读结合,是较常见的微写作考查题型,也是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双剑合璧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适用于新高考,也适用于阅读尤显重要的新中考。因为这一类的微写作题目多是以名著阅读为基石,基于此,我们不妨给这种微写作题型命名为微书评。
微书评作为一种写作形式存在已经很久了,甚至有网站还专门举行过“微书评”大赛。微书评很像是传统书评、读后感的浓缩,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因此,微书评的指向更精、准、细,这也是与微写作的特点相符合的。
作为应试能力的微书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包含两个指标:读和写。读,指向的是阅读过程中名著内容的呈现——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考查的是你到底有没有读,是不是认真在读;写,指向的是阅读结果个性评价的呈现——分析哪个人物,把握哪种情节,获得哪些感悟,如何提炼概括,考查的是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读出自我的见解。
从微写作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进行微书评的写作训练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妨到题目中去,从题目中(得)来,以期找到一二端倪。
首先我们要明确,既然是书评,基于名著阅读的微书评要评什么呢?从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微写作题目来看,有两个切入点:人物个性、整本书感悟。前者是点,是内容构成,人物散落于作品当中,丰富、多元,选择很多;后者是面,感悟即获得,即“教益”,是利于言、利于行、利于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无论是点或是面,都需要有提炼概括,精准表达的能力,这些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前几个话题中我们已有所涉及,大家可以温故知新。
其次,微书评要怎么写?
我们不妨从题目中去找方法。题目②③中都有“选择”一词,选择的对象都是人物,找“可悲可嘆”的人或是寻“喜欢”的人,但每一种悲喜交加的人物经历都必须引发过你唏嘘感慨的共鸣。两个题目都有关于“符合”的表述:“符合原著故事情节”和“符合人物特征”。“符合”的方法就是还原,用文本说话,用故事说话,用个性说话,以至于能够在此基础上评判、针砭,进而知人论世。
我们再看题目①,要基于“一部作品”来谈获益。名著三选一,当然选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书,这样才能做到笔下有言,心中有话。题目①还附送了写作的方法,“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这里提到了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其实还是在考查读写转换的能力,换一句话说,你可以用铺排的方法,将你心中的阅读感受概括出来,但又不能太过抽象,因此你要用形象化的比喻句来形成排比。
比喻在微写作中的神奇作用在《简而不凡,专而有品》的微写作话题中我们也谈到过。2017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微写作也是微书评,试题②的要求是:“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依据原著简要陈述理由。”看,比喻之于微写作的奇妙作用,你懂了吧。
通过以上对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微写作题目的分析,我们来小结一下微书评的写作特点:
首先,做减法。选择众多人物中之一二,写好众多书籍中之一本。
其次,做加法。加人物故事(情节),加个人情感;加修辞手法,巧用排比铺排,善用比喻明义。
最后,方老师要补充一点,要让微书评更精、准、细,思维的体操还是要做起来。如果你还记得《人生三味,至和百味》的微写作话题中我们谈到的人生三味,你不妨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情味、趣味、耐人寻味的角度将你读过的名著素材做一个梳理,帮助自己找到最擅长的素材类别,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做出最有价值的评价。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写微书评呢?首先是为了分数,这说的是大实话;其次是为了表达,把读过的名著通过自己的思维处理,变成适合自己的话语系统,帮助自己更好地与世界和他人沟通;三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你看,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微写作题目涉及的课外名著就有七本,阅读真是语文学习不可小觑的生产力啊。如果你每读完一本书,习惯用微书评的方式对书中的人物、从书中得到的收益做一些阅读小结,假以时日,必能实现读写的能力自由转换。高分的功夫全在考场外,最终的获益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考试分数之上,其中的奥妙不可说破哦!
★微话题:
请你根据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微写作要求,结合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或简述人物形象,或评价人物性格,或写写你读完整本书后的收益吧。字数在150-200字左右。
★微盘点:
《三国演义》是一本有情有义的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情深似海,共担兴汉重任;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如鱼得水,携手三分天下;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如虎陷泥潭,苦战单骑返回。这些人像一块块拼图,拼出了一个情义的三国历史,也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如何待人处世,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坚守本心。(程馨乐)
★点评:
作者抓住了情味做文章,找了三个有情有义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情节,用排比和比喻将它们拼成了一个情义地图,既完成了微写作的指令要求,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的确颇有获益。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用八十五天的坚持,钓到了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哈鱼。又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在没有水、没有食物,失去了武器的小艇上同一群贪婪的敌人——鲨鱼对峙。老人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带回了一副证明自己战斗过的大马哈鱼的骨架。“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说。没有钓到鱼的老人并不可悲,因为他是打不败的英雄。(王语嫣)
★点评:
作者用一系列的数字串连出《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又用小说中老人的一句话点示出小说的精神本质。在此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议论:打不败的英雄并不可悲。表达出自己对老人的敬佩之情,如果能够从精神层面更进一步地发表议论会更好。
他穷酸迂腐喜欢卖弄,受尽他人耻笑欺侮;他好吃懒做唯爱窃书,终被打瘸双腿生死成谜。他陷于科举制度的泥潭,被八股所钳,空谈经书,却无思想,一生悲苦,终只是旁人笑柄。可叹,咸亨酒店里无数碗博取台面的酒,背后是身心憔悴冷暖自知的愁。可怜,这执守读书人的清高自尊,着长衫立于酒台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王昊宇)
★点评:
这则微书评,选取鲁迅先生笔下经典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形象来进行描述,紧扣文本还原他的可怜可叹之处。通过提炼和概括,以精练的笔触,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孔乙己悲苦凄凉的一生,悲叹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小人物命运的同情。
★微口诀:
最后我们盘点一下今天的学习要点吧。
(微)写作不是乱涂鸦,记录生活有方法
选材切忌面太宽,化繁为简是妙招
素材分类品三味,情怀趣味耐思量
斗室一方有雅号,学海无涯书作桨
经典仿写妙化用,书室有铭化墨香
简而不凡选素材,专而有格绘章法
稳步换景巧变化,潇洒悠游行四方
读书万卷行有道,微书评中教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