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道,书评有教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微写作题目是这样的: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③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有同学会说,我是初中生,高考和我隔得远呐,干吗和我说高考。了解微写作的同学应该知道,微写作作为应试考查题型发端于2014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题,此后频繁地出现在中考、高考的写作命题当中。将微写作与名著阅读结合,是较常见的微写作考查题型,也是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双剑合璧的最好体现,它不仅适用于新高考,也适用于阅读尤显重要的新中考。因为这一类的微写作题目多是以名著阅读为基石,基于此,我们不妨给这种微写作题型命名为微书评。
  微书评作为一种写作形式存在已经很久了,甚至有网站还专门举行过“微书评”大赛。微书评很像是传统书评、读后感的浓缩,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因此,微书评的指向更精、准、细,这也是与微写作的特点相符合的。
  作为应试能力的微书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包含两个指标:读和写。读,指向的是阅读过程中名著内容的呈现——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考查的是你到底有没有读,是不是认真在读;写,指向的是阅读结果个性评价的呈现——分析哪个人物,把握哪种情节,获得哪些感悟,如何提炼概括,考查的是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读出自我的见解。
  从微写作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进行微书评的写作训练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妨到题目中去,从题目中(得)来,以期找到一二端倪。
  首先我们要明确,既然是书评,基于名著阅读的微书评要评什么呢?从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微写作题目来看,有两个切入点:人物个性、整本书感悟。前者是点,是内容构成,人物散落于作品当中,丰富、多元,选择很多;后者是面,感悟即获得,即“教益”,是利于言、利于行、利于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无论是点或是面,都需要有提炼概括,精准表达的能力,这些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前几个话题中我们已有所涉及,大家可以温故知新。
  其次,微书评要怎么写?
  我们不妨从题目中去找方法。题目②③中都有“选择”一词,选择的对象都是人物,找“可悲可嘆”的人或是寻“喜欢”的人,但每一种悲喜交加的人物经历都必须引发过你唏嘘感慨的共鸣。两个题目都有关于“符合”的表述:“符合原著故事情节”和“符合人物特征”。“符合”的方法就是还原,用文本说话,用故事说话,用个性说话,以至于能够在此基础上评判、针砭,进而知人论世。
  我们再看题目①,要基于“一部作品”来谈获益。名著三选一,当然选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书,这样才能做到笔下有言,心中有话。题目①还附送了写作的方法,“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这里提到了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其实还是在考查读写转换的能力,换一句话说,你可以用铺排的方法,将你心中的阅读感受概括出来,但又不能太过抽象,因此你要用形象化的比喻句来形成排比。
  比喻在微写作中的神奇作用在《简而不凡,专而有品》的微写作话题中我们也谈到过。2017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微写作也是微书评,试题②的要求是:“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依据原著简要陈述理由。”看,比喻之于微写作的奇妙作用,你懂了吧。
  通过以上对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微写作题目的分析,我们来小结一下微书评的写作特点:
  首先,做减法。选择众多人物中之一二,写好众多书籍中之一本。
  其次,做加法。加人物故事(情节),加个人情感;加修辞手法,巧用排比铺排,善用比喻明义。
  最后,方老师要补充一点,要让微书评更精、准、细,思维的体操还是要做起来。如果你还记得《人生三味,至和百味》的微写作话题中我们谈到的人生三味,你不妨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从情味、趣味、耐人寻味的角度将你读过的名著素材做一个梳理,帮助自己找到最擅长的素材类别,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做出最有价值的评价。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写微书评呢?首先是为了分数,这说的是大实话;其次是为了表达,把读过的名著通过自己的思维处理,变成适合自己的话语系统,帮助自己更好地与世界和他人沟通;三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你看,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微写作题目涉及的课外名著就有七本,阅读真是语文学习不可小觑的生产力啊。如果你每读完一本书,习惯用微书评的方式对书中的人物、从书中得到的收益做一些阅读小结,假以时日,必能实现读写的能力自由转换。高分的功夫全在考场外,最终的获益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考试分数之上,其中的奥妙不可说破哦!
  ★微话题:
  请你根据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微写作要求,结合你读过的某一部作品,或简述人物形象,或评价人物性格,或写写你读完整本书后的收益吧。字数在150-200字左右。
  ★微盘点:
  《三国演义》是一本有情有义的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情深似海,共担兴汉重任;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如鱼得水,携手三分天下;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如虎陷泥潭,苦战单骑返回。这些人像一块块拼图,拼出了一个情义的三国历史,也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如何待人处世,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坚守本心。(程馨乐)
  ★点评:
  作者抓住了情味做文章,找了三个有情有义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情节,用排比和比喻将它们拼成了一个情义地图,既完成了微写作的指令要求,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的确颇有获益。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用八十五天的坚持,钓到了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哈鱼。又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在没有水、没有食物,失去了武器的小艇上同一群贪婪的敌人——鲨鱼对峙。老人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带回了一副证明自己战斗过的大马哈鱼的骨架。“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说。没有钓到鱼的老人并不可悲,因为他是打不败的英雄。(王语嫣)
  ★点评:
  作者用一系列的数字串连出《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又用小说中老人的一句话点示出小说的精神本质。在此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议论:打不败的英雄并不可悲。表达出自己对老人的敬佩之情,如果能够从精神层面更进一步地发表议论会更好。
  他穷酸迂腐喜欢卖弄,受尽他人耻笑欺侮;他好吃懒做唯爱窃书,终被打瘸双腿生死成谜。他陷于科举制度的泥潭,被八股所钳,空谈经书,却无思想,一生悲苦,终只是旁人笑柄。可叹,咸亨酒店里无数碗博取台面的酒,背后是身心憔悴冷暖自知的愁。可怜,这执守读书人的清高自尊,着长衫立于酒台前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王昊宇)
  ★点评:
  这则微书评,选取鲁迅先生笔下经典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形象来进行描述,紧扣文本还原他的可怜可叹之处。通过提炼和概括,以精练的笔触,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孔乙己悲苦凄凉的一生,悲叹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小人物命运的同情。
  ★微口诀:
  最后我们盘点一下今天的学习要点吧。
  (微)写作不是乱涂鸦,记录生活有方法
  选材切忌面太宽,化繁为简是妙招
  素材分类品三味,情怀趣味耐思量
  斗室一方有雅号,学海无涯书作桨
  经典仿写妙化用,书室有铭化墨香
  简而不凡选素材,专而有格绘章法
  稳步换景巧变化,潇洒悠游行四方
  读书万卷行有道,微书评中教益长
其他文献
政府该如何自我定位,该行使什么职能,该如何行使职能,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时代必须思考的共同问题。政府职能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政府不同的使命。政府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不同时代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建国以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基础发生了本质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因素也发生重大变革,为适应这一变化,政府职能必然随之转变,那么,建国以来,我国政府职
期刊
蒙古族传统图案是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集蒙古民族的情感、审美于一体的视觉艺术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造型艺术.而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族属于蒙古族的
东汉时期,南部边疆的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广泛分布着民族融合进度缓慢的百越后裔骆越,充分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骆越与华夏的联系早在西周初期即已开始,东汉以后,由于文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世界传媒业不同程度遭受重创。危机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波及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影响程度不同,各家华文媒体
如果在教育教学中借鉴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优势大胆探索与实践,便能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创新的助跑器.经过几年来的观察、实践及思考,笔者体会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做到“该出手时
化妆品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安全性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化妆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妆品中的安全性指标的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专业基础要求较高.体验式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操作能力,符合中药药剂学的教学需求.本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课堂的唯一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讲不过半,练在当堂”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常规。笔者学校开展的“38+7”的课堂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被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①的新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挥向西开
奥斯曼帝国于十五至十九世纪期间,挑战日趋强盛之欧洲霸权,十七世纪开始逐渐趋于没落。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实际上是欧洲列强争相继承奥斯曼帝国“遗产”,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