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宅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宅文化”是由日本的“御宅文化”演变而来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宅”在宿舍不与外界世界产生联系。实际上,“宅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我们应该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摆脱“宅文化”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宅”;大学生;“宅文化”
  1 “宅文化”的演变
  “宅文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由日本的“御宅”一词演变而来。“御宅”一词的含义在日本经历了数次变化,《广辞苑》中对“御宅(おたく)”一词的解释有四种:第一,对对方的尊称;第二,对对方家的尊称;第三,对对方丈夫的尊称;第四,对特定领域有着深刻了解,但本身却疏于社会交往的人。前三种主要是对别人的一种尊称,第四种解释则是现在所使用的“宅文化”的主要来源[1]。但从《广辞苑》中还是可以看出最初的“御宅”一词主要是表达尊称的人称代词。之后,在《大辞林》中,“御宅”一词的含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辞林》中对“御宅”的解释更加倾向于中森明夫在他写的文章中所提到的“没有内涵的动画和科幻迷”,他将这类群体成为“御宅族”。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宫崎勤事件”的发生使得“御宅族”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1988—1989年,四名女童先后被宫崎勤诱拐杀害,其作案手法极其凶残且均录下了录影带。该凶手甚至还将其中一位受害者的骸骨及作案声明以“今田勇子”的名义寄送到了受害者家里。警察在宫崎勤住宅搜捕取证的过程中发现他的屋内藏有大量漫画、色情片[2]。宫崎勤的律师在为他辩护时,不断强调其“御宅族”的身份。而媒体则利用“御宅”二字大做文章,直接导致社会将“御宅族”与变态杀人魔画上了等号,这一事件同时也使日本动漫行业被冰封数载。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部动漫的爆红让日本动漫行业重新兴盛起来,这部动漫就是《EVA》(中文常被译为《福音战士》)。《福音战士》的爆火让动漫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在《福音战士》之后,《御宅学入门》一书的问世更是让“御宅”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3],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冈田斗司夫。他在该书中对“御宅族”这一群体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真正的“御宅族”是对动漫有着深刻理解的人,他们不仅热爱动漫,而且是动漫品质的保证人和批评家。可见,冈田斗司夫将“御宅族”看作拥有专业知识的动漫爱好者,同时这些爱好者有由消费者转变成生产者的趋势,而“御宅”则只是这些动漫爱好者存在的一种形式罢了。由于冈田斗司夫的努力,“御宅族”重新回到了正轨,逐渐被社会重新接受。
  不过如今的“宅文化”与“御宅族”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宅文化”可以理解为“御宅文化”的一种泛文化[4]。这种亚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宅”,是只专注于私人的事情,极少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系列文化的统称,如近几年流行的“动漫宅”“文艺宅”“肥宅”等亚文化都在“宅文化”的范围内。
  2 大学生“宅文化”概述
  据调查,“宅文化”在大学生中是十分常见的,有87%的大学生听说过“宅文化”,他们对“宅文化”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其中有73.6%的人认为自己身处“宅”圈之中。大部分大学生在学校的活动比较少[5],除了上课和学习,大部分时间都会“宅”在宿舍,根据调查,有38.9%的学生“宅”在宿舍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宅”在宿舍超过6个小时的学生甚至达12.3%,可见,“宅”现象是十分常见的。数据显示,“宅”的时间长短也会受年级的影响,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宅”在宿舍的时间比大四的学生长,大四的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大部分时间都在考试或者面试。同时,数据并不会因为学生的性格、性别、专业等因素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宅”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宅”现象的出现以及“宅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因而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找到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6],他们也会在网络冲浪的过程中体验到平时体验不到的新生活,如最近比较火的云旅游、云探险、云吸猫等。二是大学生活相较于高中时期课程压力小,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上网,能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网络上。调查显示,在“宅男”“宅女”中,有45%的人上网是为了打游戏,39%的人“宅”着是为了刷短视频、购物、聊天等。“宅文化”的泛滥实际上对大学生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使学生被手机电脑捆绑,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宅文化”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御宅族”的兴起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无法完全阻止这类随着网络兴起的亚文化的盛行,但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这类亚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应关注其对在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就大学里“宅文化”的发展来看,大学生无法完全摆脱网络上的各种诱惑,他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宅”现象的存在实际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7],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宅文化”使大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成为现实中“孤立的人”,虽然他们能在网络中找到归属,但这种归属感是虚无的,是不现实的。当代大学生必须摆脱网络的束缚,重新回归现实社会,否则自身的价值甚至人生的价值就难以实现。
  3 “宅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实际上,“宅文化”的迅速发展会给我国大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宅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宅”和上网,这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宅文化”的迅速传播与发展导致许多大学生沉溺其中,他们每天花大把的时间“宅”在宿舍,主要的网络活动包括打游戏、刷视频、购物等,而且他们很少去食堂,经常点外卖。这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8],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肥胖、颈椎病、腰椎病等。
  另一方面,身处“宅文化”中的大学生每天沉浸于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发生的许多事情毫不关心,极少与外界交流沟通,很容易产生社交障碍。当他们从网络世界中抽身出来回到现实世界时,面对现实世界会更加胆怯,从而更加回避与他人沟通交流[9],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胆小、多疑、敏感,从而更加依赖网络。“宅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人是社会的动物,一旦丧失自身社会性就难以生存与发展。同时,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必须努力将他们从虚拟世界中拯救出来,否则会对整个社会甚至整个国家都造成很大的灾难。   最后,由于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在沉迷网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新思想、新观点的启发,但同时,也会受到网络中某些消极文化或者不良文化的影响。复杂的网络世界不是大学生能够应对的,大学生面对一些消极言论或者颠覆三观的言论时,常常无法准确分辨而陷入其中,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些内容会影响大学生的心智,甚至影响其价值观的树立[10]。此外,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消极,求知欲望降低。花花世界迷人眼,网络上有许多精彩的东西,大学生经常徜徉在网络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从而懒于思考与探索,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4 如何更好地应对“宅文化”
  “宅文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宅”是一个比较消极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应该是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一个群体,应该是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的青年一代,而青年一代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大学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宅”终将会把他们所有的可能性扼杀掉[11]。因而,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鼓励并引导大学生从“宅文化”中走出来。
  首先,就大学生自身来说,应该主动提高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律性的培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要从网络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多花时间去图书馆看看书,或者去一些地方旅游,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12]。学生要认识到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看待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现象,不随波逐流,不发表不正当言论。
  其次,在家庭方面,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关注,细心照料孩子,敏锐察觉孩子的不良情绪,鼓励孩子分享遇到的问题或者最近的压力,使其及时与父母沟通交流。同时,父母与孩子沟通时要注重语言技巧[13],与他们平等对话,对话过程中要像朋友那样亲切询问,尽量避免用严厉的语气或者责备的语气同孩子交流。许多学生在家“宅”着的时间更长,因为不用上课,作业也比较少。这个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出去散步或者做一些运动,这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能够愉悦孩子的心情。
  再次,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要调整课程设置,鼓励老师进行课程创新,同时在课程中加入思想教育、德育的内容。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14]。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增设实践活动,动员学生加入其中,这类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放松心情,同时,参与这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其养成与同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好品格。
  最后,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格净化网络环境。由于网络系统复杂、覆盖范围也很广,难免出现一些不正当的言论[15],而且部分网络媒体为了博得关注,追求流量,也会推动一些偏激言论的传播,这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应该严惩这些散布不正当言论的媒体或个人,净化网络空间。
  5 结语
  “宅文化”作为近几年新兴的网络亚文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过于追求“宅”,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更不利于其价值观的塑造,我们应该集聚多方面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摆脱“宅文化”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崔媛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理论视野,2018(10):80-83.
  [2] 乔永平,吴宁子.浅析中国发展的历史文化——读《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感[J].汉字文化,2019(11):60-62.
  [3] 丁徐清.从章太炎《齐物论释》看现代中国平等观念之转向[J].河北學刊,2020,40(04):44-49.
  [4] 叶朗.人的社会属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汉字文化,2019(11):69-70.
  [5] 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文艺思想研究[J].艺术评鉴,2019(19):10-11.
  [6] 韦璇.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转折——读《纯粹理性批判》有感[J].汉字文化,2020(11):170-171.
  [7] 叶朗.真理、诚实以及个体生活意义的深层意蕴探寻——基于B·威廉斯的《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J].戏剧之家,2019(34):233,235.
  [8] 贾尧天.浅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J].汉字文化,2019(12):131-132.
  [9] 马焕兰.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网络问题探析[J].汉字文化,2019(11):151-152.
  [10] 崔媛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本回归[J].安徽文学(下),2018(09):144-145.
  [11] 于婉华.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分析[J].汉字文化,2019(12):127-129.
  [12] 贾尧天.微课在高校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0(19):20-21.
  [13] 胡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彻底性的人学思考[J].大众文艺,2018(16):211-212.
  [14] 徐茜妍.浅谈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J].汉字文化,2020(04):138-139.
  [15] 宫亚星.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汉字文化,2020(16):181-182.
  作者简介:秦雅琳(1997—),女,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摘要:佛山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佛山剪纸根植于佛山文化的土壤,是佛山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佛山剪纸体现了佛山民俗活动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展现了佛山民间信仰的地域性和丰富性,具有岭南文化精巧、色彩绚丽的特点,意蕴深厚。佛山剪纸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研究佛山地方文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佛山剪纸;民俗意蕴;信仰意蕴;审美意蕴  佛山剪纸是中国传统民
摘要:新表现主义绘画自诞生以来就对全球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新表现主义的起源、发展与艺术特色,总结新表现主义在绘画领域的探索,分析新表现主义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期望能让更多画家感受到新表现主义的魅力,并帮助其学习相关创作思路。  关键词:新表现主义;绘画;具象绘画  新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群德国(以德国为主)年轻艺术家基于对当时流行的极端现代主义艺术的不满,选择
家长和小朋友参观博物馆本是一件好事,但大批的淘气的“熊孩子”涌入博物馆,除了开阔眼界、博取新知之外,也给博物馆本就脆弱的文物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本文以上海玻璃博物馆展
摘要:网络语言是虚拟线上场域的重要信息传播载体,标点符号的异化是在互联网虚拟空间的互动交流催化下出现的特殊变体。  关键词:标点符号;网络语言;社交媒体;异化  标点符号的异化是指区别于规范用法的标点符号用法,延展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语义内涵[1]。社交媒体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方式与书面规范大相径庭,网友赋予了网络语言超出用法规范的特殊用法,如多个句号“。。。”表示无语的心情,波浪线“~”表示轻松欢乐的语
摘要: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系统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教师基本职业素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能满足地方美术教育需要,从事与美术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5G时代促使在线教育高速发展,为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同时对教学理念的改革产生了影响。本文分析在线教育的优势和教学设计策略,以期更好地助力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在线教育;创新创业;美
短视频作为当下移动时代的常态化表达方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加之SIPS(用户消费行为)模型的不断演进,为我国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红
摘要:《利刃出鞘》是由莱恩·约翰逊执导,丹尼尔·克雷格、安娜·阿玛斯、克里斯·埃文斯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的推理影片。该片在上映后获得一致好评,除了精彩的剧情反转之外,影片对现实社会的影射和讽刺、对人性善与美的赞扬,让影片宣扬的价值观得以升华,引发了观众的深思与批判。本文从电影《利刃出鞘》的细节伏笔入手,探究影片对美国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影射,以及对人性真实与善良的呼唤。  关键词:电影《利刃出鞘》;现实
摘要:《海街日记》和《小偷家族》都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本文就这两部影片的色调、剧情、镜头、生死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导演在影片中如何安排以上元素,进而使电影既展现出舒缓的节奏,同时又避免让观众感到拖沓。  关键词:是枝裕和;慢;《海街日记》;《小偷家族》  0 引言  《海街日记》和《小偷家族》这两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重组家庭的日常生活,影片剧情都不复杂。  《海街日记》讲述的是同父异母的四个
摘要:在当今社会,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也让各大广告主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对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对各种品牌进行推广、宣传。近两年,稚优泉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传播品牌产品和文化理念,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评和喜爱,并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忠实消费者。  关键词:国产美妆品牌;稚优泉;新媒体广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注重起了自己的外貌,美妆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越
摘要:近几年,短视频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在我国快速兴起,给国家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网络意识形态的角度对短视频的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探析短视频的发展给网络意识形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次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助推短视频平台未来发展的治理对策,最后表达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期望。  关键词:短视频;网络意识形态;主流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短视频APP喷涌而出,凭借着每个人都可以是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