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使课堂活起来,使数学“活”起来;同时教师应赋予课堂无限的空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堂内外多向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活”起来,下面就笔者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目标激兴趣
数学课堂活动实践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出发点、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整个设计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因此,教师平时应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活动资料,在设计活动时紧扣目标,使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
1.潜入教材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认真备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兴趣所在,再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2.紧扣目标
俗话说:“有目标,才有动力。”教师必须通过深入研究、钻研教材,明确每个知识点,并针对本课重点、难点内容确定活动目标。
二、活动过程重参与
《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学习活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给学生带来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兴趣,才能高效达成活动目标、获得知识,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意在氛围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应该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重在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动手操作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多渠道地促进知识内化。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时,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长方体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下数学书123页长方体的展开图制作立体图形长方体。这样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此活动中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入在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所以教师要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例如,①小明去买钢笔,5元钱一支,买10支要花多少钱?②给学校大礼堂门前圆柱体的柱子刷油漆刷,需要多少油漆?是求圆柱的什么?③爸爸买了一辆打了八五折的自行车,付了357元,原来买这辆自行车应付多少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和选择,是一种能力的展现和升华。
三、全面评价促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就是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与活动,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边长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怎样才能使面积达到最大?在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预测目标、从不同的层次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此,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活动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教学离不开活动。然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才能在数学王国中摘取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张集实验学校)
一、明确目标激兴趣
数学课堂活动实践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出发点、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整个设计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次活动的目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因此,教师平时应做个有心人,注意收集活动资料,在设计活动时紧扣目标,使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
1.潜入教材
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认真备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兴趣所在,再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2.紧扣目标
俗话说:“有目标,才有动力。”教师必须通过深入研究、钻研教材,明确每个知识点,并针对本课重点、难点内容确定活动目标。
二、活动过程重参与
《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学习活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才能给学生带来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兴趣,才能高效达成活动目标、获得知识,同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意在氛围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应该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重在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动手操作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多渠道地促进知识内化。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时,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长方体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下数学书123页长方体的展开图制作立体图形长方体。这样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并让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此活动中不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入在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所以教师要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例如,①小明去买钢笔,5元钱一支,买10支要花多少钱?②给学校大礼堂门前圆柱体的柱子刷油漆刷,需要多少油漆?是求圆柱的什么?③爸爸买了一辆打了八五折的自行车,付了357元,原来买这辆自行车应付多少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和选择,是一种能力的展现和升华。
三、全面评价促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就是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与活动,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指导学生的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用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边长为整厘米数的长方形,怎样才能使面积达到最大?在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预测目标、从不同的层次评价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此,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活动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教学离不开活动。然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才能在数学王国中摘取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张集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