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下滑的趋势,在排除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变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益,结合初三年级学生和历史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预习、精讲、练习、交流四个环节熟悉历史教材,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习得历史解题的基本技能、技巧,努力达到提升学生历史学科基本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卷考试;四环教学
近年来,农村初中历史科的教学质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其原因当然很多,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影响教学质量的很多因素我们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是我们的课堂。无论学生的基础怎样,教师只要能做到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到了初三年级,学生直接面临升学,各学科的学业负担非常之重。对历史教师而言,我们不可能更多的去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只有通过深度挖掘各种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效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很多学校都将专职的历史教师放到初三这一毕业年级,希望通过突击,能够保证出口年级的质量。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农村初中目前历史教学质量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历史试卷和课堂教学的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教学质量不甚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开卷考试
由于是开卷考试,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上课可以不认真听讲,反正考试的时候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自己到时候去翻书就行了?而很多农村初中的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他只听绝不动手,这就造成一节课下来,甚至一学期下来,他的历史教科书书完全都是空白的。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最后考试的时候翻书能够得到高分,而恰恰是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就连翻书都找不到知识点所在的位置,每一个基础性的知识考点他们都会翻书耽误很长的时间,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根本不可能。这同时也是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考试时间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
(二)学习习惯很差
据我们历年来对成都市历史毕业试卷的分析,直接能从书上翻到答案的,大概就占到50%多一点,其余的很多题考查的都是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历史的基本素养,这些都是在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由于学习习惯很差,老师在上课时渗透的唯物史观、世界史观、革命史观以及史论结合的观点方法等等,很多学生完全不知所云。解题的时候在书上能够翻到的稍微还好一点,如果需要经过他们的价值判断得出结论的东西,就根本不可能得多少分了。选择题还稍微好一点,而对于材料题和综合题,这些学生就根本无从下笔。
二、试行高效教学的主要步骤
(一)对两学期的教学时间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
一学期的教学周总共有20周左右的时间。历史科每个班一周安排两节课的教学,这样共计有40节课的教学时间。但是,扣除学校安排的月考时间,区上安排的诊断性测试时间,以及节假日放假的时间,一学期实际的教学周最多只有十六周左右,也就是说一学期历史课教学的时间最多只有32节课。就我区的情况而言,在上期期末診断性测试当中,不仅要考九年级上册的内容,还要考八年级上下册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完成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并搞好复习工作,而且也要对八年级上下册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复习。而九年级下期的情况更是严重,历史毕业会考通常安排在5月中旬,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复习时间通常只有3月、4月两个月的时间,而3月4月又是各种考试非常集中的时间,安排了两次诊断性测试,加上成都市安排的体考和实验操作考试,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和复习的时间。因此,要想在初三出口年级,学生历史科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首先就必须,对全年的教学时间进行细致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学主要做到两点:
1.主要围绕上一年度成都市历史考试说明的范围展开,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只是说将教学的重点时间放到此范围中。
2.尽可能的将九年级下册的部分内容,提到初三上期来完成。
(二)对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划分
主要将一节课划分成四个环节:
1.预习环节。这个环节,一般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拿出自己的笔按照导学案(或练习册)前边的知识结构将课文中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勾画下来。在初三年级由于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学生不可能抽出多余的时间来预习历史,因此我把预习的环节放到了课前的五分钟。
2.精讲环节。本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完成本节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占用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之所以只用十分钟的时间,其一是因为之前学生已经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对本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的环节他们已经对本课的重点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因此可教师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来完成较多的内容。其二是初三历史学科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课堂不仅要讲,更要着重于练,必须做到讲练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课堂当中,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我一直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讲是必不可少的,对农村初中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少的情况之下尤其如此。但是要在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把本课的内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讲清楚,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超的组织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在课前认认真真的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不仅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要讲出精彩。
3.练习巩固环节。这个环节所花的时间稍微要多一点,我一般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巩固所使用的资源,就是统一给学生配发的练习册。这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翻书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为了达到高效的目的,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相互之间不能交头接耳,这样可以防止部分不太认真的同学借同伴交流的机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防止课堂失控。这个环节,教师必须在教室中来回巡视,回答学生在练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难题,也可以在巡视的过程当中对一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个别指导。 4.互动交流环节。这最后一个环节,只剩下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一般提两点要求,一是同桌的两个学生必须把练习册进行交换,相互更正其中的错误;二是由于许多学生不具备历史题的解题方法、技能、技巧,也有部分学生并非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相关的习题,因此在练习之前我就提出要求,练习完成后我会随机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试作老师给大家讲解今天的习题。这样做对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整体练习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而在学生讲题的时候,我一般不进行干预,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问一下,为什么?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而我所要讲的,主要是依托具体的历史试题给学生讲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四环教学”的作用与取得的成效
初三年级历史的四环教学,其主要作用有二:
(一)解决了学生熟悉教材的问题
四环教学法在一节课中至少让学生三次关注到教材,分别在学生预习环节、教师精讲环节、学生练习巩固环节都需要使用到教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熟悉教材的问题。
(二)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了班级整体的解题能力
通过课前教师认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十分钟的精讲,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历史素养的培训,在着重理清知识线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史料和观点的分析使學生真正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识,加强对学生进行世界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等的渗透。而在练习巩固的环节,学生不仅通过解题巩固了知识,而且通过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技巧。而在交流汇报环节,学生在课堂中向其余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理清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班级整体的解题能力。而交流汇报环节,让学生相互更正错误,也再次让层次较差的学生通过观摩优生的作业获得向优生学习的机会,而优生通过更正较差学生的作业获得了反思和提高的机会。
总之,此次在初三年级尝试进行高效教学,并不是从接手新班就开始的,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的结果,真正开始尝试用四环教学法开展教学,是从学校的半期考试过后才开始的。短短半个学期的时间,学生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支教所在的学校初三年级原来的考试成绩在长期排名在30位左右,经过半个学期的试点,在全校共有四个班的情况下,笔者虽然只教了一个班,但是成绩已经位居平均成绩之上,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诊断性测试中,排名已经上升到第13位,应该是说试点还是卓有成效的。当然,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不过,我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开卷考试;四环教学
近年来,农村初中历史科的教学质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其原因当然很多,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影响教学质量的很多因素我们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唯一能控制的是我们的课堂。无论学生的基础怎样,教师只要能做到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到了初三年级,学生直接面临升学,各学科的学业负担非常之重。对历史教师而言,我们不可能更多的去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只有通过深度挖掘各种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效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很多学校都将专职的历史教师放到初三这一毕业年级,希望通过突击,能够保证出口年级的质量。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农村初中目前历史教学质量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历史试卷和课堂教学的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教学质量不甚理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开卷考试
由于是开卷考试,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上课可以不认真听讲,反正考试的时候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自己到时候去翻书就行了?而很多农村初中的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他只听绝不动手,这就造成一节课下来,甚至一学期下来,他的历史教科书书完全都是空白的。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最后考试的时候翻书能够得到高分,而恰恰是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就连翻书都找不到知识点所在的位置,每一个基础性的知识考点他们都会翻书耽误很长的时间,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根本不可能。这同时也是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考试时间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
(二)学习习惯很差
据我们历年来对成都市历史毕业试卷的分析,直接能从书上翻到答案的,大概就占到50%多一点,其余的很多题考查的都是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历史的基本素养,这些都是在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由于学习习惯很差,老师在上课时渗透的唯物史观、世界史观、革命史观以及史论结合的观点方法等等,很多学生完全不知所云。解题的时候在书上能够翻到的稍微还好一点,如果需要经过他们的价值判断得出结论的东西,就根本不可能得多少分了。选择题还稍微好一点,而对于材料题和综合题,这些学生就根本无从下笔。
二、试行高效教学的主要步骤
(一)对两学期的教学时间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
一学期的教学周总共有20周左右的时间。历史科每个班一周安排两节课的教学,这样共计有40节课的教学时间。但是,扣除学校安排的月考时间,区上安排的诊断性测试时间,以及节假日放假的时间,一学期实际的教学周最多只有十六周左右,也就是说一学期历史课教学的时间最多只有32节课。就我区的情况而言,在上期期末診断性测试当中,不仅要考九年级上册的内容,还要考八年级上下册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完成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并搞好复习工作,而且也要对八年级上下册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复习。而九年级下期的情况更是严重,历史毕业会考通常安排在5月中旬,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复习时间通常只有3月、4月两个月的时间,而3月4月又是各种考试非常集中的时间,安排了两次诊断性测试,加上成都市安排的体考和实验操作考试,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和复习的时间。因此,要想在初三出口年级,学生历史科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首先就必须,对全年的教学时间进行细致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学主要做到两点:
1.主要围绕上一年度成都市历史考试说明的范围展开,当然也不是说其他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只是说将教学的重点时间放到此范围中。
2.尽可能的将九年级下册的部分内容,提到初三上期来完成。
(二)对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划分
主要将一节课划分成四个环节:
1.预习环节。这个环节,一般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拿出自己的笔按照导学案(或练习册)前边的知识结构将课文中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勾画下来。在初三年级由于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学生不可能抽出多余的时间来预习历史,因此我把预习的环节放到了课前的五分钟。
2.精讲环节。本环节是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完成本节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占用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之所以只用十分钟的时间,其一是因为之前学生已经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对本课的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的环节他们已经对本课的重点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把握,因此可教师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来完成较多的内容。其二是初三历史学科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课堂不仅要讲,更要着重于练,必须做到讲练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课堂当中,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我一直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讲是必不可少的,对农村初中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少的情况之下尤其如此。但是要在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把本课的内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讲清楚,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超的组织教学的能力,还必须在课前认认真真的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梳理,不仅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要讲出精彩。
3.练习巩固环节。这个环节所花的时间稍微要多一点,我一般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巩固所使用的资源,就是统一给学生配发的练习册。这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翻书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为了达到高效的目的,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相互之间不能交头接耳,这样可以防止部分不太认真的同学借同伴交流的机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防止课堂失控。这个环节,教师必须在教室中来回巡视,回答学生在练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点和难题,也可以在巡视的过程当中对一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个别指导。 4.互动交流环节。这最后一个环节,只剩下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我一般提两点要求,一是同桌的两个学生必须把练习册进行交换,相互更正其中的错误;二是由于许多学生不具备历史题的解题方法、技能、技巧,也有部分学生并非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相关的习题,因此在练习之前我就提出要求,练习完成后我会随机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试作老师给大家讲解今天的习题。这样做对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可以提高整体练习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而在学生讲题的时候,我一般不进行干预,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问一下,为什么?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而我所要讲的,主要是依托具体的历史试题给学生讲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四环教学”的作用与取得的成效
初三年级历史的四环教学,其主要作用有二:
(一)解决了学生熟悉教材的问题
四环教学法在一节课中至少让学生三次关注到教材,分别在学生预习环节、教师精讲环节、学生练习巩固环节都需要使用到教材,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熟悉教材的问题。
(二)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了班级整体的解题能力
通过课前教师认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十分钟的精讲,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历史素养的培训,在着重理清知识线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史料和观点的分析使學生真正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识,加强对学生进行世界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等的渗透。而在练习巩固的环节,学生不仅通过解题巩固了知识,而且通过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技巧。而在交流汇报环节,学生在课堂中向其余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而且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理清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班级整体的解题能力。而交流汇报环节,让学生相互更正错误,也再次让层次较差的学生通过观摩优生的作业获得向优生学习的机会,而优生通过更正较差学生的作业获得了反思和提高的机会。
总之,此次在初三年级尝试进行高效教学,并不是从接手新班就开始的,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的结果,真正开始尝试用四环教学法开展教学,是从学校的半期考试过后才开始的。短短半个学期的时间,学生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支教所在的学校初三年级原来的考试成绩在长期排名在30位左右,经过半个学期的试点,在全校共有四个班的情况下,笔者虽然只教了一个班,但是成绩已经位居平均成绩之上,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诊断性测试中,排名已经上升到第13位,应该是说试点还是卓有成效的。当然,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学模式。不过,我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与同行共勉。